今年的春天都過了一大半,4月 22日,兩顆豆苗總算擠了一個空閑的周末,雖然已經知道這天會有大雨,但也沒辦法,這天不去,這個春天就沒時間再郊游啦!誰讓我們豆苗今年的春天這麼忙呢?之前在網上查了很多資料,和以前一樣,當然自己走自己玩!選擇了火車加汽車的出行方法,反正嘉善也不遠嘛,怎麼都好去。可兩人一大早到了上海北廣場,排隊買票的人擠滿了整個售票廳,原來快到五一長假了,當天的火車和10天內的火車售票的都在同一個窗口,人能不多嘛!管理混亂,怎麼能這樣呢?對鐵路系統沒話說了,節省時間,蘿蔔苗跑到火車站旁邊的上海長途汽車站,一下子就買到了9點發車到嘉善的汽車票,27塊,人也很少。看來還是坐火車的多,坐汽車的少啊,一張汽車票相當於2張火車票嘛!汽車也不錯,至少一路上,我們近距離的接觸了公路旁的農家麥田和房舍。特別是麥田裡種植的一棵棵杉樹,在陰沉沉的天空背景下,宛如一幅淡淡的中國水墨畫。我想像的是,如果再早些出游,應該可以看見鋪滿大地的金燦燦的油菜花吧!記得《中國國家地理》4月號的主題是“江南”。其中討論到在經濟學家眼中,江南是什麼?江南是富裕。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油菜這種最普通的經濟作物,在西藏一年只能種一季,北方種兩季,而江浙一帶的江南,油菜一年內可以種三季的,由此可見江南的富庶吧!不過,我夢想中春天油菜花最美的地方,並不在江浙,而是青海的青海湖和江西的婺遠。可惜至少今年看油菜花早就成了泡影,只有到不可知的以後了。
經過一個半小時的車程後,約10:30左右,到嘉善汽車站。嘉善的火車站就在汽車站的後面,步行約10分鐘就到了,於是先去火車站買回程票。這個時候,陰沉的天空開始下雨了。為了可以在古鎮買油紙傘,我們早上出門知道下雨也沒帶傘,小雨滴算什麼,煙雨蒙蒙的古鎮應該更有味道!買回程票倒很順利,小站嘛,最晚回滬的火車是N406晚上7:47的。賣票的問我們,“要座位嗎?不要座位16塊,要座17塊。”多一塊而已,當然要座位啦。後來事實證明,我們這個決定是極為明智的,暫且不表,詳見下文。
買完火車票,又回汽車站,嘉善汽車站開到西塘的中巴是5分鐘一班的,很多。我們上了輛中巴車,4塊錢從嘉善到西塘鎮,比之前查到的3塊多了一點點。我怯怯地問了玻璃窗後面的售票阿姨,怎麼貴一塊錢啦?售票阿姨白了我一眼,衝我叫道,本來就是4塊錢的嘛!嗚嗚,誰知道?大概25分鐘後,11:30,終於到了西塘。下車問了司機,最遲一班回嘉善的車是5:20。我們有5個小時哩,足夠矣!下車往西塘古鎮走時,雨滴從綠豆大變到了黃豆大了,本來想免淋雨坐個三輪的。網上的朋友們介紹不能坐這個,我們本來想嘛就坐到古鎮3塊錢也沒多少。誰知上了車,那三輪車夫就拼命慫恿我們坐他的車,帶我們進古鎮,可以兩人只買一個人的車票。我們沒理睬他,他就不願載我們了。還好啦,沒上了車走一陣子發生什麼糾紛,那就扯不清了。所以啊,經驗就是經驗,三輪車千萬不能坐!
其實從汽車停靠的站點到進古鎮的蘇家弄,走路過去大概也就10多分鐘。可這時雨越下越大,豆大的雨粒劈裡啪啦得往下落,我們開始還匆匆往前趕,心想到古鎮就好了,有煙雨長廊嘛!可後來嘩啦啦下得太大了,哪是煙雨蒙蒙呀,就是瓢潑大雨!其實我們已走到離進古鎮的蘇家弄很近了,但也沒法再走。只好屈就在一家面館避了一會雨,看見這家面館在賣獨創的“黃魚面”,雖然知道西塘的面味道很不錯,但我們還想留著肚子吃更好吃的東西,就算了。等雨稍小點,趕緊將就著在旁邊小店以8塊錢的價格買了兩把傘。撐著傘進了蘇家弄,老老實實買了30塊的門票。當然還有聯票,60塊,後來也證明我們這個決定是正確的,那些東拼西湊來的什麼各色博物館實在沒太大意思。
蘇家弄是進古鎮的許多巷道之一,青石小巷很窄,加上又下雨,每個人都撐著傘自覺地排隊走。一路走過,看見許多從巷子伸展開的小路通向各個鎮上的居家。這是和周莊最大的不同吧,周莊滿眼全是商鋪,基本沒有原住民了,而西塘還有很多。不過周莊也有吸引人的地方,小而精巧,兩個小時轉上兩圈也沒問題。另外,我從周莊買的手工紅色小虎頭枕,才8塊錢!後來去其他古鎮想再買個配一對,開價28,最低16,不肯再降,西塘也一樣。
進了古鎮,從蘇家弄到環秀橋一帶,是商業街。大概在西街近環秀橋,我一眼看見一高高懸掛的黃色商號,興奮地衝蘿蔔苗大叫“管老太臭豆腐”!這可是被網友們評價古鎮裡最好吃的臭豆腐啊!迫不及待地掏出2塊錢買了六塊,只吃了一口,就衝蘿蔔苗滿足地大叫,真是太好吃了!臭豆腐外酥裡嫩,熱騰騰香噴噴,簡直是臭與香完美結合的最高境界!說實話,我本人對臭豆腐的臭並不敏感,很多時候根本不覺得那是臭,應該是種特殊的香味。所以我只能說,“管老太臭豆腐”是我吃過最好吃的臭豆腐了。蘿蔔苗的意見應該更有權威性,因為他比較排斥路邊攤的小吃,覺得不衛生,所以品嘗這些小吃的時候更為挑剔。但蘿蔔苗在嘗了一口蘸醬料的臭豆腐後,也大加贊賞,連聲說好吃好吃,還說回來我們再買一份吧!可見,味道確實是好!臭豆腐這種東西,大概可以說是中國南方特色食品的代表了。歐洲為了保護歐盟原產地的特色農副食品,搞了一套EU農產品保護系統,什麼法國尼翁橄欖油,意大利帕爾瑪風干肉,希腊山區羊乳酪,統統都打上各色“品質保證”的標簽。咱們中國這種傳統及地方特色食品更是多了去了,未來什麼時候,對諸如“管老太臭豆腐”的地方特色食品也進行蓋章以保證質量,讓咱們中國的地方美食也可以名揚海外。比如,一個美妙的夜晚,在巴黎塞那河畔,咱們來碗“管老太臭豆腐”?
下著雨,撐著傘,我們在風雨中環秀橋邊的小亭子裡吃完了珍貴的六個臭豆腐,繼續我們的古鎮之旅。過了環秀橋就是煙雨長廊,在雨天特別能體會它帶給人們的便利。往南是繁華地帶,所以我們先沿長廊往西邊走,果然游人少了很多。長廊的一側就是小河,而另一側是住家或是由住家改的家庭旅館。旅館很多,看這個陣勢,平時去西塘夜宿是不用先定房間的,到了看了再定完全來的及。後來聽說,大部分時間很多家庭旅館都空置的,但全年三個黃金假期,就足夠賺個盆缽滿滿。很多家將晾曬的被套衣服什麼的就晾在長廊的屋檐上,又是長廊帶來的便利。逛逛累了,開始想找吃的,我記著網上評論不錯的“響堂飯店”,正後悔沒仔細查地點,一下子在環秀橋北長廊邊上看見了。鄰水的“響堂飯店”中午12點人並不多,只有兩三對在不大的廳堂裡吃飯。一對中年男女邊吃邊找了個拉二胡的,聽聽小曲,二胡聲吱吱紐紐的回蕩在飯廳裡,感覺有些吵。坐下我們就掏出在網上游記中找的推薦菜譜,點了椒鹽南瓜,蟬衣包肉,旁邊魚,醬肉炒筍,清炒馬蘭頭,溫了三兩嘉善的黃酒。椒鹽南瓜先上來,果然值得推薦!一般南瓜吃甜的做法,沒想到這種椒鹽做法味道也很好。再品上一口加了姜絲燙熱的10年陳釀嘉善黃酒,我和蘿蔔苗都異口同聲的感嘆,口感真是醇厚!強烈推薦這種10年陳釀嘉善黃酒,比我們以前所有嘗過的黃酒都要醇厚濃香,特別在古鎮裡吃飯絕對值得配套品嘗。其他的幾道菜倒是一般般:蟬衣包肉是很有嚼勁的豆腐衣裹上新鮮的薺菜和肉,並不很美味;旁邊魚是椒鹽油炸的小魚,都沒吃完,後悔沒把我們的卡布奇諾貓貓帶來,浪費了不少;清炒馬蘭頭炒的有點過;只有醬肉炒筍還不錯,可惜少了些。看來“響堂飯店”也是越做越馬虎,要做壞自己樹起來的牌子啦!
吃完午飯,沿著煙雨長廊繼續往北走,就是著名的“送子來鳳橋”了,又是一個雙道的廊橋,真是和烏鎮的“逢緣雙橋”差不多。只是西塘的“送子來鳳橋”上多了許多當地人組織的一個絲竹樂隊,咿咿呀呀的在唱小曲,我們駐足看了一會,主唱的阿姨扯著嗓門唱的更帶勁了。
再往前是著名的“錢塘人家”,據說拍過“孔乙己”的,所以門額上還有另一塊門匾“鹹亨酒店”。看起來不大,但因為地理位置好,靠永寧橋最近,所以生意很好,不過大概生意太好了吧,有點不注意服務了。站在永寧橋上看河水兩邊的老建築,感覺真是很熟悉。不知道是因為古鎮都大同小異呢,還是在這個地點拍的照片被發表出來的最多。反正覺得似曾相識。我在雨中的永寧橋上想著,晚上燈籠點起來的時候,在這裡看夜景應該非常漂亮吧,右邊的煙雨長廊看過去,紅紅的燈籠像條綿延不斷的紅線,把人們的思緒無限的延伸和擴展。還有清晨的古鎮,也一定很動人,薄薄的晨霧在小河上彌漫開來,安靜的石巷中偶爾走出居家的老人,悠閑地吃完早飯,然後就坐在河邊的竹椅上看著河水發呆,時間就像這河水一樣,緩緩地流過。千年古鎮的魅力就是這樣帶給人們的遐想吧。
在永寧橋和安境橋之間的空地上,我們看見了著名的錢氏豆腐花和陸氏小餛飩,不過中午吃的太飽啦,實在沒胃口再吃東西,想想過一會再嘗不遲。不過聽別人說,這個豆腐花和小餛飩味道麼,不過爾爾,品嘗的是在古鎮裡吃這種挑扁擔賣的食物,尋找一種意境和心情而已。
過了安境橋往裡走,正對橋的是個看起來裡面黑黢黢的PUB,一直不喜歡把酒吧弄得燈光昏暗的,好像要在裡面干什麼壞事一樣,呵呵。往左邊走,就看見著名的“一線天作坊”,果然買的人很多,聽說下午4點以後就停止供應了。事實證明確實如此,我們四點多一點又來了一趟,好吃的糕點很多都賣完了,所以看中了就趕快買吧!但糕點上貼的牌子是叫 “森林”的,據說這裡的才是正宗的,環秀橋附近的“一線天”可是另一家哦。在各式各樣的糕點中,我們就買了芡實糕,8塊錢一斤,因為它是西塘重點推薦的小吃嘛!賣糕點的師傅人也很好,因為我嘗了幾種,喜歡桂花蜂蜜黃色的芡實糕最好吃,師傅在一堆包裝好的糕點中,翻來倒去給我的找了份黃色糕最多的一盒。其實咱就買一盒,很多人一買就是4盒8盒的,誰讓這東西只有西塘有,而且就“森林”的最好呢!咱就衝著這熱情服務,也要贊一個!芡實糕和大部分的糕點其實差不多,但是更糯更軟些,清新的香味,淡淡味道,簡單淳樸的就如古鎮一樣。還順手拿了一小袋橘紅糕,小孩子吃的東西,我已經不太適合啦。
又閑逛了一圈,看到了“阿六粉蒸肉”,說是比“阿牛”的要好吃,可吃了也不覺得怎麼樣,膩了點都沒吃完。4塊錢一個,肉倒是不少哩,實惠。吃完就覺得走不動了,和蘿蔔苗說累了,想休息休息。蘿蔔苗說那咱們找個好風景的地方喝茶去。找到了“明清食代”,因為它家正對著永寧橋,靠近安境橋,位置好,我們也不怕涼,坐在了外面河邊,看著雨淅淅瀝瀝的下。10塊錢一杯的綠茶實在很差,其實花10塊錢就是買這裡的座位而已。旁邊另一張桌子先來的兩個游客,和我們聊起天來。他們恰巧也從上海來,中年人做生意,老年人是他的技術顧問兼姑夫。老人喜愛攝影,據說剛給“陸氏小餛飩”送去上次來給爺倆拍的照片,人家感謝他還送了兩碗餛飩。老人退休前技術很強,據說還填補了好幾項國家空白,但年老退休了卻一無所有,於是感嘆讀書沒用,讓我們聽了有點不是滋味。
聊著聊著就到四點多,差不多該回去了,先請攝影家老人給我和蘿蔔苗照個合影,然後就和他們告別了。在煙雨長廊買了青豆和大頭菜,大頭菜曬的像醬竹筍一樣,味道很好吃。還買了“一線天”的外婆棕,5角一個,豬肉、紅豆、豆沙、紅棗四種口味,回去嘗了粽子扎得很緊米也很糯,其中紅豆棗子的最好吃。想買黃酒的,可在古鎮裡沒看見合適的,就在古鎮外面的華聯超市裡買了三瓶。趕上回嘉善的公共汽車,就在外面的農工商超市附近停著等人,我們爬了上去,3塊錢一個人回到了嘉善。
因為回程票7點40呢,還早,於是又撐著傘在縣城裡逛逛,找到了一個挺大的農工商超市,又買了一箱4瓶的棗子黃酒。旁邊是肯德基,裡面真是暖和啊,我凍得瑟瑟發抖,在裡面坐了好一會才緩過勁來。吃完出來,雨繼續下,到了火車站,人那是多啊!等我們擠上寧波方向開來得N406,感覺就像春運,人多得站著都嫌擠。所以我說,加一塊錢買坐票是一件多明智的事情!
回到上海,雨漸漸停了,蘿蔔苗背著7瓶黃酒,我們叫上出租車回家了。
西塘花費列表:
交通:上海-嘉善汽車: (27+2保險費)*2=29*2=58
嘉善-西塘汽車: 4×2+3×2=14
嘉善-上海火車: 17×2=34
雨傘:8×2=16
門票:30×2+4×2=68
午飯: 響堂飯店80
晚飯: 肯德基32
小吃: 管老太臭豆腐2
粉蒸肉4
芡實糕,橘紅糕8+2=10
青豆,大頭菜2+4=6
喝茶10×2=20
三白酒12
外婆棕10
黃酒9.5×2+7.5+38=65
總計: 431文章引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