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2008/04/02):深圳->九江計劃又計劃的婺源行動,終於在下班鈴響的那一刻正式進入了實施階段。T186,注定在是很短時間內,無法從我記憶當中抹去的一列火車。買票的時候,那位大姐說只有到龍川的臥鋪,不過上車後一定能夠補到九江,結果到了夜裡12點多,車過龍川,我們就被驅逐到了硬座車廂。這裡的過道中擠滿了或躺或臥的乘客,基本沒法下腳。還好有個大哥,給我們的靜妹兒讓了下座,睡了一會兒,小史同學也蹭了點邊坐。說到這裡不得不提的是,每次靜妹兒念叨出行時都能碰到我們公司的人,我對此都不太相信。結果在臥鋪車廂的同一個格子裡,就碰到了一個公司的弟兄,最驚奇的是還和靜妹兒開過會,真是人生何處不相逢啊。當然,這位仁兄也和我們一樣,被發配到了硬座車廂。整個一宿,看著車廂過道中、車廂間結合處那些姿勢別扭,或立或坐或臥的身影,臉上無疑都透露出一個表情——疲倦。出趟門兒真的太不容易了。寫到這裡我想起了兩會期間,鐵道路副部長在接受采訪時聲稱,今年南方雪災中鐵道部的表現至少可打90分。怎麼表達我的心情呢,打死他我也不信。期待黎明,這是我站在車廂當中的唯一念頭,那就像是幸福,可望而不可及。那時我希望兩位MM不會因這一宿而體力崩潰;我希望自己能夠表現的輕松些給大家點兒信心;我希望鐵道部每當節日前後會周密的計劃不再按部就班的派發列車;我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哪怕是一個硬座;我希望列車員的態度不再如此惡劣,至少讓沒有座位的人人心裡不感到冰冷;我希望在人們像堆放積木一樣躺在地上的夜裡,不再有人推著小車叫醒一個個乘客來叫賣。到了後半夜,神情開始進入混沌狀態。我坐在過道中,旁邊是蹭邊兒坐的靜妹兒,開始我們還在開著玩笑,到了後來她漸漸昏睡,我也有一搭沒一搭的睡了。D2(2008/04/03):九江->景德鎮->婺源->李坑->曉起車到了南昌後,昨晚那位大哥讓我坐下,本想一直昏睡到九江,卻不得入睡。列車正點到達九江,我們看著彼此灰頭土臉,相互嘲笑。
直接去買返程車票(K115,165元),不出所料,只有硬座,不過想想來時的狀況,居然那時還有一絲欣慰。
接下來的事情,完全破壞了我對九江的印像。九江站前廣場上有兩座模仿盧浮宮的玻璃金字塔,我們進到了出站右手邊的那裡面瞎逛。那裡有一個公廁,門口放一個桌子,邊上坐著一個中年婦女,拿著一個小牌子上面寫著“一元”。我在很驚異價格的同時,突然冒出了一個念頭,於是問那位婦女隨地大小便罰多少錢。開始,她還沒有明白我們的意思,耐心的解釋當然要罰錢雲雲,後來看到我們偷笑,有點兒反映了過來。然後我說你這和搶錢有什麼區別嘛,她突然神情激動,突突突地用不大靈光的普通話說了一大長串,大體意思就是你們知道什麼叫搶嘛,西藏那個才叫搶呢。我們聽著,笑著去了候車室的免費洗手間。
另外,還有一件事情也讓我對九江沒有什麼好印像。大清早,站前廣場上居然就有三三兩兩拉皮條的。我不想攻擊九江人民,但是我納悶是誰大清早就飢渴難耐呢?
為了趕上9:50前往婺源的汽車,我們匆忙打的前往車站。路程不遠,不到10分鐘,車費好像是8塊。情況和想像中差不多,那班票早已告罄,改買10:30去景德鎮的車票(57元)。時間尚早,便到附近的一個快餐店飽飽的吃了一頓早餐。
九江到景德鎮全程高速,大約100分鐘,一路無話,全部死睡。
到了景德鎮後,打的直接前往裡村車站(<10元)。這是個小站,小小的售票口前擠滿了各地來此的驢子。車票是一張小紙片,有點兒像80年代的布票,並且賣票的大姐還在本子上不停的記著什麼,導致出票速度很慢;本來說好人滿就走的破舊中巴,怎麼也不走,問及原因,說是要等下一班車回來,否則走了以後人們就不知道這裡有到婺源的車了。總之,這裡的一切讓我驚異。
還好,還好,沒有多長時間,那輛頂替我們的車就來了。
景德鎮到婺源是有高速的,但是這些車都不走,車程不到2個小時,繼續死睡。
在午後3點,我們終於到達了目的地——婺源。前面之所以啰嗦那麼多,是因為我覺得這一路真的太過漫長了。
婺源,我們來了。
由於想在清明期間避開那些開發成熟游人扎堆的村落,我們決定先東線再北線這樣逆時針的行動。
沒有出車站,直接上了前往汪口的中巴,在李坑下車(4元)。
當我們從路口向村子裡面走的時候,好多人正逆向而行。買票(30元)進去後,發現村口那一溜小商販正在收攤,恩,時間確實是不早了。
經過了一橋一亭一牌坊後,我們被一個劃竹排的大姐拉住了,好奇害死貓,我們就這樣坐上了傳說很長時間的竹排(20元)。期間靜妹兒還仔細辨認了一下船老大間的對話,翻譯過來大概就是這個大姐要價太便宜了,破壞了幫規家法。
天見可憐,還沒等我們找到舒服的坐姿竹排已然到站。除了看到了淺淺水中的小魚,這趟竹排之旅唯一的作用就是展示了一下我那防水的徒步鞋,當然,結果是被眾人鄙視。
一條小溪中分村落,兩邊是青瓦白牆的徽派建築,幾條石板隨意的搭在上面,從村口望去,李坑就是這樣一副“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致。我是說,如果沒有那麼多游人的話。
這仿佛是個悖論,每個游人都希望去的地方游人少些,而自己又義無反顧地加入自己鄙視的隊伍當中。
我們閑散的夾雜在各色人群之中,沿著村中的小溪,悠閑的逛著。看著那青瓦白牆,想著裡面年復一年發生的各種故事,永遠沒人會了解其中的因果。
沿著逼仄的青石板路我們走到了一處不太繁華的角落。一戶人家炊煙正起,我好奇的邁進院落,往黑洞洞的房子裡面望去,本不想打擾他們平靜的生活,沒想到還是被好客的老人家叫進屋子。屋子正牆是祖宗的照片,兩側是老人的照片,老人詳細的向我們介紹哪張是電視台給他拍攝的;哪張是外國游人給他拍攝的等等。老人今年80多,很硬朗,普通話也不錯,出門的時候還送到門外,並告訴我們那邊有一個戲台不錯。
走近戲台,幾個村子裡面的小孩正在上面玩耍,有哭有笑,仿佛在提前預演人生舞台發生的一切。令人羨慕的是,他們下了戲台就可以拋棄一切,而我們終究要面對各色人等把這出戲表演下去,無論你願意與否。
這個地方不愧為婺源鄉村游開發的急先鋒,幾乎每一戶人家都是客棧。正如上述,由於我們打了一個時間差,所以還有好多空房,可是,這並不是我們計劃的落腳點。
下一站,曉起。
出了村子,天色漸晚,走到路口,正看到一輛出租車。經過討價還價以60元成交。
坐在後座的幾位繼續昏睡,我則坐在副駕的位置上飽攬田園風光,這時大片的油菜花開始出現,仿佛做著心理上的預示。不過我知道,明天才是油菜花爆發的日子。
車路過了汪口,我們並沒有下車,就在車上遠遠的望去。恩,它並不在我們的計劃之列,只能永隔一江水了。
到了曉起,一下車就有人拉我們去住店,好不容易擺脫了他們的糾纏,一個胡子拉嚓的大叔就叫住了我們,不讓我們往前走。幾番交涉後才知道原來他是賣票的,唉,還以為遇到村匪了呢。經過了兩位MM的一番伶牙俐齒,我們得以少買一張票(36元),沒想到這事兒也可以商量。我們還擔心明天如果驗票如何是好,結果第二天一路暢通。
曉起分上下兩個村落,風格完全不同。順著公路進去的是下曉起,村後有條石板路通往上曉起,這是後話,按下不表。
進入下曉起的時候,天已全黑,我們就在村子裡面找了一家客棧住下(60元/間)。住到裡面才發現原來通信是這樣的方便,不誇張的說,躺在床上放個屁,隔壁都聽得一清二楚。
扔下背包,魚貫而出,殺到客棧老板開的飯店,吃了一頓豐盛的農家大餐(100元/4菜1湯),給我留下深刻印像的是美味的粉蒸肉和糊豆腐,還有不好喝的雪津啤酒。
吃過晚飯,我們開始夜游下曉起。這時剛剛下過蒙蒙細雨,青石板路泛著昏黃的燈光,我們在村子裡面無目的的七拐八拐。由於下曉起是水繞村莊,所以並不像李坑那樣沿著小溪有一條主街,街道多是一小段一小段的,所以走在裡面有點兒像在迷宮中穿行。村落不大,我們就這麼無目的的閑逛,還是如願的邂逅雙井與村後的大樟樹。
青梅酒,是那晚閑逛的唯一收獲,回來以後我們一人一點兒就把一斤酒給分掉了,當然喝酒時總得做些什麼,相當年劉備和曹操喝的這個東西的時候是在論世間英雄,而我們,是在打雙升。
10點,迅速昏睡,沒有聽到任何人的屁聲。
D3(2008/04/04):曉起->江嶺->慶源->官坑->嶺腳今日,清明,細雨。新的一天從清晨6點正式開始。我們稍作整理,便沿著村後的小路前往上曉起。上下曉起間,是兩側青山夾的一條通道,青石板路兩邊是一片片的油菜花。由於夜裡時斷時續的下著小雨,所以山間繚繞著薄霧,油菜花上也結滿了露水。整個畫面就像剛剛畫完的水粉畫,濕的。路不長,十幾分鐘就能看到上曉起。上曉起與下曉起的風格大不相同,如果說下曉起由於房屋之間緊密的距離有些大宗族色彩的話,那麼下曉起完全是一派小橋流水青山野花的田園風光。這裡的茶很有名,村頭有一個屋子裡面完全是水利的炒茶制茶的木質機械,裡面的講解員給我們講解了一下制茶的全過程,又彌補了一項知識空白點。由於我們出來的早,開始游人還不多,碰到開放的老宅我們就進去看看,管他懂得多少歷史道理,明白多少建築知識,哪怕摸摸開裂的房梁,感慨一下時間的力量、物是人非的滄桑也是值得的。我們這就這樣在村子裡面閑逛著,不時就有狗兒跟著你走上一段,而後對你失掉了興致,尋找新的目標去了。游人漸漸多了起來,我們開始回撤,路上還順便吃了一下當地的清明果。綠瑩瑩的,看起來有些嚇人,味道還可以。回來的路上,還有一件有意思的事兒。幾位兄弟姐妹竟學起了大禹,過家門而不入。原因是前天晚上我們來的時候是院門大開,而現在則是院門緊閉。這些迷途的羔羊啊,當推開了院門才恍然大悟。收拾行囊,來到村口,找到了一輛五菱之光(40元),前往江嶺。
想像中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我們來了。
江嶺不是一個村子,而是指一段盤山公路。當然,由於油菜花的原因,對於游人來說整個壩子都可以叫做江嶺。
本和司機說好直接開車到山上,然後往下逛,結果到了山下,由於路窄車多,車被路卡攔下。司機很好,領我們到了邊上的一條小路,說直接沿著梯田,一層層的走上去,要比直接沿著柏油馬路上去景色好的多,的確如此。
我們順著梯田一點點的向上,隨著遍布山野、層層疊疊的油菜花越來越多的收入眼底,我們的腎上腺激素分泌也越來越旺盛,這景像是我們從未見過的,好像一下子中了幸福的子彈。尤其是靜妹兒,一直蹦蹦跳跳的走在最前面,像一只看見了滿山谷胡蘿蔔的小兔子。
來的時候我還有些擔心是不是晚了些,看不到了山間的薄霧。還好,還好,真是清明時節雨紛紛,天上不時的就來一陣細雨,薄霧繚繞著青山久久不散,與我想像中的江嶺一模一樣。所以,我也很興奮,只是沒有跳。
這裡的色友明顯多於其他地方,到處都是長槍短炮嚴陣以待,等待著合適的光線,記錄下那最美麗的瞬間。我也在等待著,只不過是在路上等待。
我們在田埂間上下穿梭,掠過一片片油菜花田,放眼望去,無論遠處近處,仿佛和天地間都是花海。
走出小路,在向上就是盤山的柏油路面,走起來有些無趣,不過我們的興奮勁兒還沒有散去,一路說說笑笑不經意間也就到了最上面的大樟樹。是呀,一轉眼就是一幅美麗的山水畫,誰又能疲倦呢。
歇息片刻,決定下山,前往下一站慶源。
2個MM坐著摩的下山找車,講價的時候,由於摩的師傅言語間一個不注意,被我們抓住把柄,搞得司機哭笑不得,以5元的價格被迫把兩位MM帶下山。下車的時候,師傅很無奈的對她們說,你們是上海來的吧。不,我們來自天南地北,為同一個目標來到這裡,那就是,永遠在路上。
不一會兒,兩位MM打電話上來說,下面的司機要價太高。靜妹兒提醒說,不是拿了剛才那個師傅的電話嘛,給他打個問問。師傅很痛快,80元成交。更好的是,師傅就在山上,我們都不用走下去咯。
遇到了師傅交流下才知道,前往慶源可以直接沿著江嶺的盤山路往前,於是我們又下山接了兩位MM,而後直奔慶源。
為什麼司機要的比別人少,據我的觀察是因為他,不認路。
車開出江嶺不遠就走錯了一回,還好大方向沒有錯,再加上岔路少,除了期間熄了兩次火,也沒出什麼差錯。
路,雖然不遠,但是真的很難走,就像在滿是鵝卵石的河灘上開一樣,顛簸得要命。五嶺之光本來就矮,幾次顛的飛了起來,差點碰到車頂。
大概經過了一個小時的車程,我們到達了慶源。中間路過了高山平湖——一個水庫,我們遠遠望去,沒有下車。
看了網上攻略說江嶺到慶源這一段路程有人徒步,不知道是走山間小路還是走這條公路(土路?)。如果是這條路的話,除了那個水庫,著實沒有什麼景色,並且路窄,經常來往車輛,有一定危險性,不推薦。
慶源是在村山環繞之中的一個壩子,這裡進出都不太方便,然而到了村子卻豁然開朗,給人以世外桃源之感,所以這裡又被稱為小桃源。這裡不像李坑曉起與後來的思溪延村那樣商業性很強,也不像嶺腳那樣毫無接待能力,屬於一個中間狀態。驢子到了這裡會很舒服,因為周圍都是同好之人,沒有跟著各色小旗低著腦袋呼拉來到一個景點,嘩啦有前往下一個景點的游客,而且也不用埋鍋造飯,野外露宿,因為有很多農家客棧飯店。
我們到村子時候已經接近正午時分,我們先到有名的詹老師那裡瞻仰了一下,人那個多呦。後來就隨便找了一個地方,也很不錯哦,幾個人點了五菜一湯,吃的肚皮圓圓才花了70元。
吃過飯,照樣在村子裡面閑逛。這個村子和李坑比較相似,也是一水中分,兩邊規模應該差不多。村子中間有個99號客棧,門前種了兩片油菜花,花開旺盛,單襯托它一棟白色房子,在村子裡面顯得很特殊。
我們沿著小河來到村後,這裡又是一大片油菜花田。和江嶺不同,並不是漫山的梯田;和後來的官坑也不同,也不是一望無垠大片花海。倒像中和了兩者的特點,梯田有之,但並沒有那麼層層疊疊,大片的花海也有之,但並沒有一望無垠。
總之,走完全程回頭看看,慶源算是東線從李坑到嶺腳這一路的一個過渡之所,就連村後的那片油菜花,也是調和了江嶺與官坑的風格。西線也有一個相似的村落,就是虹關,這是後話。
在這裡我們還看到了一對嬉鬧的兄妹,哥哥被迫穿上了妹妹的小鞋子,在後面蹣跚的追趕,妹妹拎著裝螃蟹的小桶,一路歡笑。那笑聲,很爽朗。
我們在村後那片花海磨蹭了大概一個小時,考慮到後面那一段徒步,便戀戀不舍的離開了這裡。
在村子裡的停車場找了一輛農用卡車前往官坑,司機要價120,說啥也不講。
慶源到官坑這一段全是盤山道,路況比前一段更爛,經過近一個小時的顛簸,後排的兄弟姐妹基本都要被晃吐了,車子還沒到村口,便匆忙要求下車。
村前有一片油菜花田,不過和村後那片相比就小巫見大巫了。
走進村子,開始還看到幾家客棧,再往裡面走沒有什麼專為游人准備的設施了。這時已經是下午4點多了,我們沿著村中的小河一路走去,別說是游人,就是當地的老鄉也沒見幾個。
和慶源相比,這裡的環境近乎於原生態,村子裡面的環境比較髒,有些屋子可以用斷瓦殘垣來形容,河中漂了不少垃圾,就連村後那幾口糞缸,還完完整整的保留,不過那裡除了味道,倒還比較干淨。
官坑最值得推薦的地方就是村後那一望無邊的油菜花海,整個壩子都是,和江嶺不同的是,它幾乎都是平鋪開來的,遠遠望去像誰鋪了一張極大的金黃色毯子。站在其間,除了我們,四下空無一人。如果花永遠這樣盛開不敗,山間永遠這樣霧氣繚繞,空氣永遠這樣溫暖潮濕,那麼展開雙臂,在此做一個稻草人,一直這麼守望,便也別無所求了。
眼看天色不早,我們還找不到前往嶺腳的徒步路口,都有些著急。走到村後那幾口糞缸旁邊,看到了一個老婆婆正在淘糞,我們上前詢問,不過無奈不管我們怎麼說,都是語言不通。情急之下我還瓜戳戳的拿出事先准備好的徒步地圖給老婆婆看,當然,她是不認得的。
還好,我們在另一邊碰到了一戶人家,仔細詢問了一下,原來路口就在正對村後方向的右手邊。這時已經將近5點,那戶人家好心的提醒我們大概需要3個小時,天黑之前是走不到的。我對此也有所擔心,不過征求了大家的意見後,大家都比較樂觀,尤其是兩位MM。
路很好找,走到村邊就可以看到一條小溪,沿溪而上只有這一條路,便是通往嶺腳的山路。
剛剛找到路的時候,在橋邊碰到了一個哥們,前後背著兩個大包,包上七七八八還掛了很多零碎,滿頭大汗。我們問及從那兒來,答曰宏村,說已經走了一下午。後來我查了一下除了安徽黟縣的宏村,婺源也有一個洪村,也不知道是從何而來,很可能都不是,因為都比較遠。說的也許是虹關。
正當我們感慨這是頭自虐型的野驢時,不遠處蹦蹦跳跳的出現了一個姑娘,滿臉輕松,我們頓時釋然。
這條路一直沿著溪水,開始的時候還能看見流水,隨著我們沿著被霧氣打濕泛著暗光的石板路越走越高,漸漸的只能聽到潺潺水聲而不見其影蹤了。
整個上山的過程還是很輕松愜意的,尤其是當我們接近山頂走進霧中的時候,仿佛置入仙境。這其間有兩條岔路,引導的字跡都有些模糊,尤其是第二個岔路,對著地上模糊異常的字跡辨認了很久,排列出各種可能,然後逐個推翻,最後得出結論寫的是“前往虹關”。在這裡寫下吧,第一個岔路向左,第二個岔路向右,而後就再也沒有岔路了。
這一路除了剛開始那個哥們外一個人都沒有遇到,直到快到山頂的時候才碰到一個扛著鋤頭的老鄉,很擔心的和我們說快些走,天馬上就黑了。我們看了一下山頂的海拔,700米。
這條路兩邊不太一樣,官坑那側要長些,不過更緩些,很多緩衝的平台,可以讓人緩解下疲勞;而嶺腳這側,幾乎是一路向下,沒有什麼平台,所以走起來就格外吃力。尤其是當我們剛剛開始下山的時候,天已全黑,只能靠一個手電為我們指引腳下的路。
為了安全起見,我們兩個男同學一前一後,後面的負責手電,前面的負責開路,兩個MM走在中間,小心翼翼的下著。該發生的還是要發生,下到一半的時候,靜妹兒腳下一滑,坐到了石板上,還好沒有什麼大事情;再往下走,打頭陣的QQ同學也完美的復制了這一動作,還好,結果也完美的復制了下來;事情就這發展著,突然,我也腳下一滑,低頭一看,結結實實的踩到了一坨占了半個路寬的牛屎,而且是在前面的同學沒有發現並且都沒踩到的情況下。這種情況共發生了三次,在經歷的前兩次的嘲笑之後,第三次就沒敢聲張。
踩的是牛屎,當然不會走狗屎運,該是你的還是你的。讓我記憶猶新的是,當我滑倒爬起的時候,在我前面的靜妹兒轉過身來,急切地問:“沒事兒吧?”那時我的心中一絲暖意油然而生,不過接下來,她又說了三個字:“我的包。”然後,走到我身後仔細的檢查了一下——她的包。
我,很欣慰。
轉過了一個大彎之後,下山出現點點燈光,讓已經筋疲力盡的我們又望見了希望。忽然,對面光影閃爍,過來了一隊人馬,人人手中一把手電。鄉間偶遇當然互相寒暄一番,看看時間當時已經7點多,我們便勸他們放棄翻山,掉頭回嶺腳,不過他們執意前行,我們便互道小心後,繼續向前。
之後不一會兒,我們就到了嶺腳。四周一片漆黑,幾乎家家大門緊閉。看看表,7點50,我們走了不到三個小時。
在村邊,我們敲開了一家人的大門,裡面只有一個老婆婆,很熱情,只是語言不太通,互相猜測大概也明白了彼此的意思,老婆婆想留我們過夜,不過條件實在有限,我們便出來繼續往村子裡面走。
路過了一戶人家,正好家裡面有個小朋友,給我們翻譯了一下後,他們家裡面的老婆婆給我們領到了另一戶人家。這家是一個小賣店,屋子很大,以前可能是村子裡面的公社。據說這是村子裡面唯一能夠住的地方,我們上樓看了一下,條件也十分簡陋,不過四周一片漆黑,連個車都沒有,也只能將就了。
那戶人家給我們特意又准備了一頓飯,加上住宿一共100元。
那晚,入睡前所未有的快。
D4(2008/04/05):嶺腳->虹關->理坑->清華->思溪延村->婺源清早起來,洗漱完畢後我們就前往村口坐車。
那裡有一輛破舊的中巴,但是要等到半個小時以後才開,這時有輛運木頭的小卡要去虹關,我們便搭車而去(20元)。
嶺腳到虹關不算遠,大概20分鐘就能到,但都是土路。昨天下了一天的雨,十分泥濘。
到了虹關,在村頭便見到那個巨大的樟樹,下面有一群露營的旅友,對面的小籃球場上也是花花綠綠,帳篷一片,他們剛剛起來,正在收拾。
我們走進村子,虹關結構上和下曉起有點像,氣氛上則更像慶源,有些家庭客棧,但是民房基本上都不開放。走著走著我們自然而然的就走到了村外。那裡有一條河,一邊是村落,一邊是一些小塊的油菜花與蘿蔔花田。
村子背後就是大山,由於時間尚早,所以霧氣還沒有散盡。我們沿著田埂漫無目的的走,大家誰也沒有說話。走到村頭,有家客棧名曰大有客棧,自助早餐,5元一位。那裡的豆腐乳和包子超級好吃。
吃完飯,又叫了那個司機帶我們去理坑(120元)。當我們離開村子的時候,那些人還在收拾帳篷。
司機很不錯,經常給我們介紹路邊的景點。剛開出去沒多長時間,我們便在一座橋邊停了下來。這是座石橋,名曰祭酒橋,建於宋代,有幾百年的歷史。站在橋上向虹關方向望去,一派田園風光。更神的是,橋頭的那個緊閉的屋子,司機說是鬼物,我們向裡面望望,一片狼藉。
再次上車,幾乎一路顛簸。路過一個鎮子的時候,路邊有一座寶塔,司機問我們是否下來看看,被顛得有點迷糊的我們一致擺手。
終於,車開到了柏油路面上,它被我們親切的稱為“高速公路”。
當車拐進一個峽谷以後,景色開始豐富起來。兩邊峭壁林立,路邊有一條溪水,崖壁上開著串串紅花,司機說是映山紅。
慢慢的,前面漸漸開闊起來,理坑便這樣映入你的眼簾。
除了我們進入的這一面,村子其他三面被群山環繞,層巒疊嶂。要論地址位置,這裡要比慶源更加符合桃源這一稱謂,之所以沒有人這麼稱呼它,是因為它有更被人熟知的一面。
人傑地靈,人傑永遠排在地靈前面。看看從這裡走出的歷史人物吧。這裡先後出過尚書余懋學,余懋衡,大理寺正卿余啟元,司馬余維樞,知府余自怡等七品以上官宦36人,進士16人,文人學士92人,著作達333部582卷之多,其中5部78卷被列入《四庫全書》,可見理坑昔日的輝煌。
不得不說的是,這裡的門票(20元)是婺源所有的門票當中最簡陋的,就是一張發票。
剛下車,就有個小伙子自報奮勇做我們的導游,唯一的要求就是去他們家吃中午飯。我們看他還說老實誠懇,便隨他而行。
他帶我們轉了幾個宅子,都是官宅,我們對建築知識不是十分了解,只是感覺這些官宅雖然與後來看到那些商宅在規模上不可同日而語,但是細微之處都透露出了用心,氛圍上當然與一般的宅院不同。
我們隨著那個導游一個一個宅院逛下去,不知不覺就被帶到了他家裡,然後讓我們先把菜點了。和我們預想的差不多,點完菜以後他便笑嘻嘻讓我們跟著另一個導游去蹭講解。由於除了我,其他人等對這些建築意興闌珊,本想閑逛,所以也沒感覺他不厚道。我們跟著別的導游蹭了一會兒,便開始四處瞎逛了。
街上有些畫畫的學生,我站在一個姑娘背後看了一會兒,對比眼前的實景,發現畫得有點兒問題,就自言自語道:“畫的房子好像都要倒了。”那個姑娘肩膀微微一顫,QQ同學看到,站在我邊上說:“你不懂。”然後要拉我走,我實在忍不住,便又說了一句:“要是野獸派,就能說得通了。”我很清楚的記得當時那張臉上碩大的白眼。姑娘,真是對不起。但是,好房子的確被你畫成危房了。
我們轉來轉去莫明其妙的轉到了村外的那條小河邊,兩位MM在那裡買了花環,很燦爛。
在她們買花環之際,我對著牆上的“淵停岳峙”幾個字進行拍攝,一位老婆婆上來一個勁的誇獎我有眼力,說這個村子裡面這幾個字最值錢,最能代表這個村子。其實我也不知道這是啥意思,回來查了一下才發現是形容一個人很有氣度,不過這裡應該用的是直意,說的是這個村子的自然風光。
中午時分,我們再次走進那個小伙子家,飯菜(100元/4菜1湯)已經就緒。有名的荷包紅鯉魚,吃起來也沒有給我留下很深刻的印像,不過魚確實很大。還有QQ親手挑選的那只土雞,由於彼此間在誘捕時已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所以基本上也都被他一人消滅了。
重新回到村口,又一次坐上了農用大卡(10元/人),前往清華。
我們幾人並排坐在後面,前面是一位獨行的姑娘。我們攀談起來後居然發現她也來自深圳,接著發現大家的行程比較相似,於是決定接下來結伴而行。
這段路很好走,不時的有人搭車坐到後面的車鬥裡。回來起來,這一路唯一遺憾的就是沒有體驗一下坐在車鬥裡的滋味。
車到清華,我們打聽了一下彩虹橋的位置,便順著老街前往。和那個獨行的姑娘邊走邊聊,終於發現,她,也是我們公司的。唉,世界啊,就是這樣小,誰都逃不掉。
比起這個姑娘來,我們都算是假驢吧。她早在周一就跑了出來,在江西逛了一大圈,獨自地,佩服佩服。
對於彩虹橋,我有一肚子話要說,但是最想說的還是髒話。
這是婺源最為人知的一個地方,換句話說也是商業化最強的一個地方。我們從網上的攻略得知,這橋不用上去,從遠處看看就行了。可是,他哪裡知道現在就是遠遠看看也是要克服千難萬阻的。
首先,高牆沿河建了很長,很長。我們沿著牆走,找了個能下到河灘的地方,下去後翹首觀望,發現什麼也看不見,便想往河邊走兩步看看。這時,一個四十多歲傻老爺們的聲音借著擴音器響起:“那幾個人,馬上向後退。”我們哪裡遇見過這事兒啊,誰知道說誰呢,便繼續向前。馬上,那個傻了吧嘰的聲音又再次響起:“說你們呢,不要再前進了。”哦,說我們呢?我們這下子來了興致,便尋找聲音的方向。就當我們四處觀望的時候,最搞笑的一句話出現了,“你們不要再猶豫了,馬上後退。”這情景如此的熟悉,QQ說我們再往前不會拿狙擊爆我們頭吧?恩,看語氣就是想爆頭。我很厭惡的走道河邊,望了一下,其實這裡什麼也看不見。那個傻老爺們的背景聲音還在吱吱哇哇的亂叫。
沿河繼續向前,那裡有一座橋,我們想到對岸去碰碰語氣。誰知道一個老大爺坐在橋上,剛才那詞兒怎麼說來著,哦,對了,淵停岳峙。不管是誰,就是不讓過,當然本地人除外。我們問及原因,答曰不知道,老板給他錢,讓他看橋,別的他不管。
這大概是我遇到的最惡心的地方了,也不知道是哪個土財主把這座橋給承包了,估計初期經營不善,又沒有能力把周圍都圍上,就想出了這麼惡心的招數。那天,我在心裡認真而親切的慰問了一下這個土財主家的女眷。
本來我還想和惡勢力鬥爭到底,不過大家都被弄煩了,對清華鎮也煩得一塌糊塗,我們便繼續前往下一站。
清華總的來說給我留下的印像很不好,除了主路上那個有明信片的郵局(一路走來一路問,直到這裡才買到明信片,也算是挽回了一點兒印像分吧)。明信片的後面印的就是彩虹橋。那位獨行的秦MM說:“不讓我們看,哼,我們給它郵回家去。”
清華到思口的公車很多,4元一位。考慮到從昨天徒步,到夜宿嶺腳,一直到今天清華的遭遇,多有不順,計算了一下口袋裡結余的資金,便要求伙伴們打起精神,等到逛完了我們計劃中的最後一站便去縣城花天酒地去。大家一致反映,噢也。
思口下車,從路口走到售票點大概需要20分鐘。路口的那個800米的牌子果真如網上所說,名不副實。
思溪延村的售票點是整個行程中最正規的一個,大家都愛死那幾個沙發啦。當買完票(36元/人)後,大家竟都不願起來,我只好又拿出花天酒地來誘惑大家。
沿著路走,我們先到了延村,這裡的人很少。老宅子也都是開放的,不過有些宅子已經沒人住也沒人維護了,有點破敗的感覺。不過在這裡我見到了一個最精美的地漏,是鯉魚形狀的石雕。
大家這兩天一個個的村子逛下來,這時除了身體上疲勞,審美也有些疲勞,對於那些老宅完全提不起興趣。在我們從延村往思溪走的路上,兩個MM干脆罷工,坐在田地裡面說啥都不起來了。
我們只好分兵兩路。剛剛走過那片田地,繞過一棟建築,就看到橋邊如織的游人。這裡,是整個行程中看到旅行團最多的地方。每每進到一個老宅中想仔細的看看門板上的雕花,呼啦一下走進滿滿一屋子帶著同樣小帽子的游客,頓時人聲鼎沸,我們只好默默的推出。
在我感嘆人多的時候,QQ同學說這算啥,想當年在宏村的時候,人比這多n倍,你要是這都受不了,在那肯定會殺人。
轉了幾下了,我被這些人給徹底搞頹了,沒有繼續下去的心思,便原路返回。
其實如果是人少的時候,這兩個村子還是值得一逛的。裡面大多是商宅,內部雕梁畫棟,裝飾十分精美,不過比較遺憾的是,那些雕刻的人物頭部無一例外的被破壞,這個現像出現在整個婺源行程當中每個村子,經過詢問,得知是破四舊的時候搞的。破壞永遠建設來得容易。
由於那位秦MM要回婺源趕車,在此先行一步。
剩下的人,在我的建議下,又一次殺進了延村。這一次我們逛的很從容,因為幾乎沒有別的游人干擾。不過估計那時大家的腦子裡充滿了花天酒地,恨不得我馬上結束回到縣城。
大雨來的正是時候,我們借著大雨結束了我們的最後一站。奇怪的是,還沒走到門口,雨就驟然而停。老天還真是善解人意。
對於這段800米,我們不忍再次折磨自己的腳底板,便叫了2輛摩的(5元/輛)。
到了思口,我們等了一會兒,沒有看到公車,便攔了一輛農用大卡(10元/人)前往婺源, 並告訴司機給我們找個最好的賓館。後來,這居然成為了一句笑話。
到了縣城,司機把我們停在了一個招待所的門口,估計是想拿回扣,這多少讓我們有些惱火,看看外面的裝潢,我們都沒有進去,便回到主路上開始尋找理想中的賓館。
當我們走進一家看起來還差不多的賓館時,夢想瞬間照進現實,這個自稱是准三星的酒店,居然一個標價要價近500。哦,天啊,我們遇到劫匪啦。據觀察,這個酒店根本就沒到三星標准,也就大堂那幾個各時區的破表能拉拉場面,細一看,還時間不准。
我們一路走來一路問,心裡越來越涼,最後找了一個還不如開始那家的招待所(200元/標價)。房間給我留下的最深刻印像就是浴室裡的噴頭,和小姑娘的心情一樣,忽冷忽熱。
由於在住宿上受到了強烈的打擊,所以本著吃住一致的原則,晚飯也降低了規格。在大家一起掃了一遍大街以後,決定在一個大排檔就餐,味道還算不錯(140元),又一次吃到了糊豆腐,第三次吃了,好吃。
D5(2008/04/06):婺源->景德鎮->九江早上起來趕車,結果不出所料,到九江沒票,便改買到景德鎮。趁著他們買票的時候,我跑到郵局寄出了兩張明信片。
到景德鎮輕車熟路,我們忽睡忽醒。
到了景德鎮的汽車站後,買了12點半的車票,還有時間,便逛了一下景德鎮的瓷器一條街。
在逛瓷器街的時候,我很緊張,因為前後背著兩個大包,連店鋪就沒敢進。因為我始終記得一句話:大像闖進瓷器店。
這裡不愧是瓷都,瓷器品種繁多,很多都異常精美。
返回車站,坐上汽車,疲倦再次襲來。
到達九江時間尚早,我們又去了幾天前的那個小飯店,解決了午飯。服務員的眼神有些異樣,估計在仔細思索這幾個似曾相識的人。
火車站的候車大廳裡面人很多,人聲嘈雜,都是返程的人們。
D6(2008/04/07):九江->深圳夜裡車上的情況和來時一樣,不同的是我們都有座位。看著擁擠的車廂,依然想說髒活。
後記:第一個清明假期就這樣過去了。
那幾天裡除了那細雨,那古鎮,那油菜花外,還有些細節,直到現在依然沒有想好如何表達,不過我清晰的記得那些感受,但願能夠常駐我心。
2008.04.08~2008.04.20
my blog: http://blade-zheng.blogcn.com/index.shtml

(江嶺)

(慶源)

(官坑)

(虹關)

(理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