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年前,來自北印度的雅利安人移民至錫蘭島建立了僧伽羅王朝。公元前247年,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派其子來島弘揚佛教,受到當地國王的歡迎,從此僧伽羅人擯棄婆羅門教而改信佛教。公元前2世紀前後,南印度的泰米爾人也開始遷徙並定居錫蘭島。從公元5世紀直至16世紀,僧伽羅王國和泰米爾王國之間征戰不斷。16世紀起先後被葡萄牙和荷蘭人統治。18世紀末成為英國殖民地。1948年2月4日獨立,成為英聯邦的自治領。1972年5月22日,宣布把國名錫蘭改稱為斯裡蘭卡共和國。“斯裡蘭卡”是錫蘭島的僧伽羅文古名,意思是光明、富饒的土地。1978年8月16日改國名為斯裡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仍是英聯邦成員國。 斯裡蘭卡是一個以種植園經濟為主的農業國家,漁業、林業和水力資源豐富。茶葉、橡膠和椰子是斯裡蘭卡國民經濟收入的三大支柱。斯裡蘭卡的主要礦藏有石墨、寶石、鈦鐵、鋯石、雲母等,其中石墨的產量居世界首位,蘭卡寶石在世界享有盛譽。斯裡蘭卡的工業有紡織、服裝、皮革、食品、飲料、煙草、造紙、木材、化工、石油加工、橡膠、金屬加工和機器裝配等,大多集中於科倫坡地區。出口商品主要有紡織品、服裝、茶葉、橡膠、椰子和石油產品。此外,旅游業也是斯裡蘭卡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為國家創彙數億美元斯裡蘭卡南北長433公裡,東西寬244公裡,面積65610平方公裡,海岸線長1200公裡。境內北部和沿海為平原,中部和南部為高原、山地。皮杜魯塔拉格勒山海拔2524米,為全國最高峰。境內河流短小湍急,其中馬哈韋利河最長。 斯裡蘭卡物產豐富,是一個以種植園為主的農業園和天然植物王國。其農產品主要有被稱為“三寶”的茶葉、橡膠和椰子,還有稻米等。這裡的石墨、寶石、鈦、鐵等礦物的儲量也很豐富,工業以開采石墨和寶石為主,各種名貴寶石多達30余種。此外,這裡還有香料、可可、各式手工藝品,各種牛皮制作的椅子、袋子也相當便宜。在斯裡蘭卡,寶石工業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5世紀初葉,中國高僧法顯在他的旅行札記中就有關於瑰麗的斯裡蘭卡寶石的記載。位於科倫坡以南65英裡處盆地中的“寶石城”是斯裡蘭卡寶石工業的中心。在“寶石城”周圍,寶石采掘井到處可以見。采掘井的平面為10至15平方英尺,深2─5米。采掘工人從井底挖取砂礫,一筐筐運送到井面上,然後盛在藤筐裡拿到附近的小溪或蓄水的礦坑裡淘取天然寶石。而後,經過玉工們的精心設計和加工,使寶石發出絢麗的光澤,成為世間的珍品。科倫坡是斯裡蘭卡首都和第一大城市,全國政治、經濟、交通和文化中心,位於錫蘭島西南海岸,克拉尼河以南,人口約224萬。科倫坡在僧伽羅語為“海的天堂”之意。因其地理位置重要,有“東方十字路口”之稱。歷史悠久,早在8世紀,阿拉伯人在僧伽羅君王的允許下,在此築屋定居,當時稱“科蘭巴”(“港口和芒果樹”之意),後葡萄牙人譯為“科倫坡”。1948年國家獨立後,定為首都。科倫坡地處海濱,氣候宜人。市內樹木蒼翠,花卉爭艷,風景清幽。街道上到處栽有被稱為國樹的鐵木樹和國花的睡蓮,但更多的是直聳雲霄的椰子樹。這裡還是烏鴉(斯裡蘭卡人稱為“神鳥”)的天堂,在市內達數萬只。市中心區的福特區(“城堡”區),原來是葡萄牙殖民者建造的要塞,現在是全國的神經中樞,是議會、政府、銀行、商店、旅游部門、航空和輪船公司所在地。福特區以南有一廣場——伽利草場,面對大海,人們常在此觀海景。沿著印度洋海岸一帶,街道筆直、寬闊、整潔,兩旁多別墅、豪華公寓和旅館。草場附近有一座1837年建造的鐘樓,原是港口的燈塔,登鐘樓可俯瞰科倫坡城全景。福特區以東的貝塔區,是舊城,也是有名的鬧市區,店鋪鱗次櫛比,富東方風情。市區東南有潔白壯麗的紀念班達拉奈克國際會議大廈,還有世界文明的國家博物館。著名的熱帶動物園——德希韋拉國家動物園,有50多年歷史。科倫坡多寺院,佛教寺廟有金碧輝煌的阿輸迦拉馬雅寺、克拉尼亞大佛寺、瓦傑拉拉馬雅寺;印度教寺廟有科奇卡德·科塔海納寺、佩塔寺、班巴拉皮蒂雅寺;清真寺有達瓦塔加哈清真寺、阿法·朱瑪清真寺,另還有天主教堂、基督教堂等。
斯裡蘭卡國際貿易中心。 這裡的安全檢查同機場一樣嚴格。每天在這裡上班的人都要提前一二個小時去接受安檢。由於猛虎組織的活動比較頻繁,科倫坡的大街小巷上到處但是荷槍實彈的軍警。重要場所和建築是不讓拍照的。

(科倫坡國際貿易中心)

(別墅)

(建於1734年的印度教寺廟科奇卡德·科塔海納寺)

(金碧輝煌的阿輸迦拉馬雅寺)

(科倫坡火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