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北]從天堂到凡間
★疑問之旅歷史進入2008年,這十二甲子又一個新輪回的起始之年在大多數人眼裡,這本應是一個欣欣向榮、揚眉吐氣之年;懷著與大多數人相同的憧憬,我踏上了人生旅途的第二十九個春夏秋冬然而,正如我的祖國在新年伊始就陷入了內憂外患的荊棘之中一般,我忽然發現自己竟也已在不知不覺中,面對著內外交困的局面而束手無策本以為,認准了方向、找回了自我就能夠徹底擺脫艱苦困頓的圍追堵截,就能夠選擇自己理想中的生活方式,但是現實給予自己的答案又不禁使人疑惑我選擇的方向有什麼偏差?心態的調整又有什麼謬誤?生活的態度又存在什麼缺陷?人格的重塑中又存在什麼弱點?一直以來,我始終認為,現實給予我阻力,就表明自己身上一定存在著需要改善的地方,一定是哪裡錯了才會這樣子我希望問題的原因在於自身,因為只有自身才是能夠去把握、去調整的但是這次,我真的不知道是哪裡出了問題因此決定停下腳步,如同一個在原始森林裡徒步的人,要是沒有正確的方向,那麼無論往哪邊走,結果都只會是迷路來自於生活的問題,只能到生活中去尋找答案忽然間,我特別想去拜詰梅裡雪山,或許在神聖的卡瓦格博的淨化之下,能使自己心中的疑惑一一得到解答在時隔僅4個月之後,我再次整理起了行囊,離開生存的狀態,回歸生活的自由,帶著種種的疑惑,奔向了遙遠的天之涯、雲之南★懶散之余盡管在無數次旅行的經驗裡,我早已明白自己是不適合腐敗游的,但仍在計劃的時候信誓旦旦地告訴自己,這是一趟寬松的旅行,而不是去做長征的行軍我也曾想像過那樣的場景:在麗江古城某個客棧的院子裡,躺在舒適的搖椅上,小太陽曬著、小風吹著,一壺熱茶、一本閑書,在音樂的流淌中就這麼消磨一整天的時光,無人擾我清夢當自己真的身處古城客棧時,把想像中的場景和現實一重疊,發現這些條件出人意料地完全齊整:院子、太陽、微風、熱茶、閑書、音樂、搖椅、藍天白雲但是當我在搖椅上坐下後,唯一沒對上號的就是——感覺,是否是太容易得到的東西就很沒意思?我覺得不是,此時,我猛然想起了那三個字——“在路上”在路上,也是在旅行中收獲的、我給自己定下的人生基調和狀態,盡管眼前的一切是那麼完美,但卻是和“在路上”背道而馳的或許每一個打算去麗江的朋友都會有類似的願望,可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如自己一般,在臃懶了不到十分鐘就覺得渾身不自在在路上,就像某個廣告的宣傳口號似的,keep walking鞭策著自己開始移動自己剛休息沒多久的雙腳★古城之殤蠢蠢欲動的雙腳不得不在古城如織的人流中駐足,我有點懷疑自己是否真的來到了離上海那人聲鼎沸的步行街2000多公裡之遠的麗江古城與其說我現在是置身於一個大陸西南邊陲的古城,還不如說是闖入了一個生意興隆的大商場,各式各樣招人眼球的玩意在滿足著人們欲望的同時,摧毀著同樣多的夢想我頗有些無奈地開始在人群的夾縫中穿梭了起來,這種感覺與城市中的生存方式又是何其的相似此時我才找到,作為一個旅游勝地而言麗江與其他地方的迥異之處,那就是這個地方根本就沒有什麼平常意義上的淡旺季之分冥想之間,十幾種旋律瞬間在同一時刻振動著自己的耳膜,那是酒吧街的人們在鼓噪著、跳動著、宣泄著,high得讓人懷疑是否是磕了藥一個女人踉蹌著,幾乎是爬出了一間酒吧,已是醉得神智不清,路人則避之不及;旁邊商鋪的老板想必對這種場景是司空見慣的,只是和冷眼旁觀的我相視一笑,淡淡地說了三個字:——何必呢——是啊,何必呢我一邊附和著,似乎依稀看到了自己過往的身影,不知道這句附和是種嘲諷、或是種反思誠然,存在的即是合理的,正如酒吧街的存在為某些人提供了一個場所、一種理由、一種方式,它有它存在的必要但是當我看到大水車旁那塊在我心裡仍存有一絲分量的世界遺產的招牌時,那種格格不入的感覺是如此深刻而強烈,久久縈繞甚至於,一種極端的想法使我覺得,這塊招牌,更應該掛在像山集貿市場的牌坊上麗江原來在市井,而不在古城★快樂之源姍姍來遲的獨克宗古城的黃昏如此的靜謐,為了能順利得見卡瓦格博而萬般虔誠地轉完經後,我悠閑地在仍顯刺眼的夕陽之下漫步在青石板路上身邊不再有熙熙攘攘的旅游團隊,不再有扯著嗓子招徠客人的商販,不再有震耳欲聾的重金屬音樂;居民們三三倆倆聚在一起拉著家常,小狗在孜孜不倦地尋覓著食物周圍的一切都顯得如此自然而然,沒有任何的矯揉造作,確實,生命本身就應該是寧靜而祥和的,理所當然的事,又怎會需要刻意去營造?

不久我便找到了萬人空巷的原因,居民們聚集在四方街的廣場上圍成幾個圈,跟隨著廣播喇叭中的別具風味的藏族音樂翩翩起舞,規模能有數百人之多是在進行什麼表演嗎?在大研鎮類似的表演活動並不鮮見,那種刻意而為的做作又是令我反感的,抱著同樣的疑惑我走進了人群之中觀察之下我當即推翻了自己的之前的判斷,與其說這是一場表演,不如講是一種全民健身運動;跳躍的人群中,上至七八十歲身著民族服裝的老人,下至二十出頭的年輕小伙,各個年齡層次一應俱全,所有人不分彼此,都沉浸在看似簡單、實則變化多端的舞步之中幾乎可以肯定,沒有任何一個旅行者能在此情此景之下卻無動於衷,沒多久,我這個門外漢就混跡在這歡快的旋律中,開始笨拙地控制著自己的身軀毫無疑問,動作固然是一塌糊塗的,引得身邊的藏族老人不禁樂了起來,卻絲毫沒有排擠的意思;或許自己民族的文化被外人所認可,也是他們能引以為豪的地方越來越多的旁觀者開始加入到跳躍的行列中來,圓圈在不斷地擴大中不停轉動,歡樂的音符撒滿了香格裡拉這片世外桃源純淨的天空許多人過得並不開心,繼而用各種方式、滿世界尋找著夢想中的快樂其實他們始終沒有了解,真正的快樂,源自於人性中最簡單、最純粹的那一面但是這一面,恰恰是不堪重負的現代人,在行色匆匆的人生旅途中最先舍棄的東西★神山之靈前後三次虔誠的轉經舉動,似乎並不足以使阿尼卡瓦格博對我們一行人另眼相看我茫然地坐在飛來寺的客棧大廳裡,入神地悉數繚繞著梅裡雪山的雲霧不經意間的風雲變換,此時,與卡瓦格博的直線距離不過數公裡而已,卻仿佛遠隔天涯一小時、兩小時,我自己也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司機大叔安慰我說,雖說像這麼好的天氣看不見卡瓦格博是很少見的狀況,但按照這個天氣趨勢,次日一早應能看見聽聞此言,我猛然想起了踏上滇西北高原後,一直覺得頗為奇特天候狀況——早晨和上午往往是晴空萬裡,到了午後,那些奇形怪狀的雲彩就變成了主角積雪、日照、蒸發、雲霧;日落、降溫、凝固、降雪——這些詞彙一時間沒有由來地串聯在了一起,組合成一把鑰匙,心中的疑惑隨即迎刃而解事實證明,相比於毫無准星可言的天氣預報,當地居民世時代代積累下的經驗似乎顯得更管用次日清晨6點30分,當肩負早起打探狀況的我睡眼朦朧地走出房間時,傾慕許久的梅裡大神就這樣毫無征兆地呈現在了面前我興奮地跑向門外,完全忘記了該去叫同伴起床這回事;卡瓦格博的照片已經在網絡上領略過無數次,但照片是無法表現出神山所具有的那種無形的力量的這無疑是一種能令人心無旁騖的力量原本就不多的游客已經開始陸續聚集在飛來寺前的祭壇周圍,架起長槍短炮拍個不停我相信大多數人是不了解卡瓦格博那充滿的傳奇色彩的歷史故事和一波三折的與人類征服者的羈絆的,正如他們不清楚為什麼藏民們會對一座雪山五體投地因為山在那裡——誠如馬洛裡這句經典名言所述的那樣,對於征服者而言,無論哪一座高山,都僅是個海拔高度而已,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似乎更讓他們確信,沒有什麼障礙會成為無法逾越的天塹確實,就算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14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都早已遍布了人類的足跡,然而,6740米的卡瓦格博卻一再讓妄圖征服她的人們留下痛苦的回憶30萬噸級的雪崩讓17名征服者長眠於明永冰川之中,那威力我想不亞於一場小型的核爆,我不知道這些人們做了什麼事而使得位列藏區神山之首的卡瓦格博如此惱怒或許,神山希望以這種方式來告訴人們——人類終究有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我始終相信,與孕育了我們人類、及其他無數種生物的自然相比,我們是渺小的;但同時我們又是偉大的,能在千百年物種進化的優勝劣汰中頑強地生存至今,就足以證明這一點但是,難道真的有必要以踏遍整個地球上所有的海拔高度這種方式,來強調這一事實麼?Impossible is nothing——這是某個著名運動品牌的廣告詞,也是征服者們的信念,一百多年來,人們一直在以各種方式、想方設法地刷新著一項又一項突破自身極限的紀錄可是,在貫徹更快、更高、更強的奧運精神的同時,難道不應該對包容了我們人類生存進化的自然保留一絲起碼的敬畏麼?一拄清香,面對著神山我並沒有任何要祈求的願望;雙手合十,相比於三聖三清,神山的存在是那麼的真實總有一種力量能使人肅然起敬,總有一種精神能夠震撼人心,總有一種信仰能令人引以為傲,總有一種像征能永遠屹立不倒願俊逸的梅裡雪山永遠不被染指地存在於世,願聖潔的卡瓦格博永遠保留神秘的面紗因為她會教我相信,喧囂的世間仍存淨土、污濁的人間仍留純真、凡間之上確有天堂

★信仰之力如今,人們已經越來越難以去相信些什麼,誠然,這是特殊的社會歷史背景所造成的現像在街頭巷尾經常能聽見類似閑話間的感嘆——有信仰真的是一件很好的事,人們嘴上這麼說著,卻仍抱持著“懷疑一切”的態度小心翼翼地生活著現實生活的擠壓使得城市人的安全感如高原的空氣一般稀薄,如果說人們需要信仰為他們帶來安全感的話,那麼無可奈何之下,人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金錢好比那些自覺或不自覺地在高原購買了氧氣瓶的游客,對於城市人來說,或許金錢就是在這片安全感稀薄的生存高原那如救命稻草一般的氧氣瓶可悲麼?確實,我甚至覺得很可笑,因為在邏輯上完全說不通;金錢,或者說貨幣,是人類自身創造出來的特殊商品作為一種所謂的高等動物,居然去信仰、去崇尚一種自己創造出來的東西,難道不是一件既可悲又可笑的事麼?信仰、崇尚自己創造出的東西,對創造出自己的東西卻進行野蠻的征服,這難道不是一種歇斯底裡式的本末倒置行為麼?我也曾一直捫心自問,自己的信仰是什麼,或者說,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力量在支撐著自己去面對那並不盡如人意的生活但是我找不到答案,或者換句話說,我長久以來的信仰,就是信仰世間一定存在能令自己去信仰的東西回頭想想,也許我從來就沒弄明白過,什麼才是信仰所真正包涵的意義當我坐在副駕駛的位置,聽著即將載我們出行的藏族司機口中念念有詞地誦經祈福時;當班車在迎賓台無由來地停靠,整車的乘客不約而同地下車向卡瓦格博焚香告別時;當客棧老板誠惶誠恐地、忙不迭地阻止我用手指直接指向雪山主峰時;當一個又一個這樣的瞬間在自己的腦海中如過電影一般迭加時,似乎對於信仰,我又有了新的認識了——那不正是一種對於世代養育自己的這片土地的無限崇敬麼?比之卡瓦格博的子民,我覺得自己應是自慚形穢的,他們只是對神山祈求著平靜的生活,卻可以不需任何召喚地擋在瀾滄江大橋上、用自己的生命去維護自己的信仰而我們的所謂信仰,更多的只是為了索取些什麼,滿是功利、滿是欲望我很慶幸能在這次旅行中確認自己的信仰,我不相信神佛鬼怪、也無意攀附錢權富貴,卻深深信仰著生我養我的這個星球,而聖潔的卡瓦格博正是她的代表信仰應該是一種付出、一種相互的信任,而絕不是種索取、或是單方面的施舍,正如卡瓦格博桓古至今都矗立在這橫斷山區深處,默默地守護著她虔誠的子民,子民們則給予他們的神靈如生身父母般同樣的信任但是反觀我的故鄉,甚至於大江南北,上天入地、城市鄉村的每一個角落,都已經千瘡百孔,張家界的天梯讓無數人震驚,但這種無知的強暴卻仍在繼續自私和貪婪讓信仰變成了一種奢望從此,我的書桌上多了一張金色卡瓦格博的相片,即使她像征的是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最後樂章我也堅信著,信仰的力量能使神山生生不息、佳話代代相傳★天堂之聲在這樣一個住民不到50戶,游客不足20人、需要在高海拔下徒步20公裡才能到達的村莊,你還能有什麼過多的要求呢?沒有煤氣、沒有手機信號、沒有網絡、會因為太陽能板被風吹走而沒有熱水、浴室甚至還四面漏著風,你甚至很難找到什麼現代化設施的痕跡同樣的,沒有人關心你是什麼人,沒有人會問你學歷、問你月薪、問你工作、問你背景、問你經歷,甚至不會問你從何而來,一句“五湖四海”,不止一次令眾人開懷我不想用一些華麗的詞彙去描述無數人向往的雨崩神村,其實我覺得雨崩是樸實無華的,樸實得教想像的空間無限大每個向往它人都應該在身臨其境中,看見不同的風景,對這種樸素得出不同的認識原始的村落、淳樸的住民,固然能教人流連忘返,但是雨崩村以及諸如此類星火燎原似地散布在這大地之上的、被我們稱為世外桃源的地方,其存在的意義並不僅止於此也許她們真正吸引我們的,是提供給人們一個追求人與人之間自由、平等、正義的機會曾有一篇在網絡上廣為流傳的文章,叫做天堂裡沒有車來車往天堂裡確實沒有車來車往,有的只是許多屬於石器時代的東西,有的只是潺潺的流水和悠揚的駝鈴聲,樸素得令人感動天堂裡也沒有美侖美煥的風景,但是她擁有一種獨一無二的魔力,能夠讓每一個不同的人,回歸同樣的本質和真實,在這裡,你和他人沒有區別擁有一顆自由、平等、正義的心,無論你是否去過雨崩,天堂始終會伴你左右★團隊之舟很有趣,在已經持續了數年、數十次的旅行經歷中,獨自出行且與陌生人結伴而行,卻還是大姑娘上花轎頭一遭除了出發前就已相約結伴的瓶瓶之外,在前後12天的旅程中,聚散離合,又有多陌生的面孔驚鴻一瞥似地匆匆而來、匆匆而去在旅程接近末尾的時候,曾對瓶瓶說過那樣一席話:每一次旅行,都可以計劃行程、安排景點、策劃路線、預算費用,准備工作想做得多到位就能做到多到位但唯一無法預料的,就是遇見的人在過去的旅行經歷中,盡管也遇見過各種各樣的人,與許多萍水相逢的朋友結過伴,走過或長或短的時間、距離,但在那之後,我沒有再見到過他們其中的任何一個人瓶瓶很不解地問我為什麼,我笑笑說,一方面是性格使然,另一方面,大家本來都是生活在不同世界的平行線,只是因為有旅行這個舞台才有了交集,當旅行結束後,每個人始終要回歸屬於自己的世界,交集當然也就隨之消失了從形同末路到患難與共,從共同進退再到形同陌路,這樣的經歷固然會令人頗覺感慨和無奈,但不正是因為知道終究要告別,才顯得結伴的日子更加值得珍惜麼?一如既往的,或許我們將在未來的某一天、在世界的某個角落再次相遇,更可能我們將不會再有機會見到,就此別過但是我不會忘記每一個即使是匆忙掠影中的身影,不會忘記你們的名字,和帶給我的珍貴回憶,因為,你們已經變成了我生命歷程的一個組成部分一起徒步虎跳的龍哥、強哥、娜姐,一同漫步中甸、攻克雨崩、見證卡瓦格博的KEVIN、MARY姐、ZJ,共同戰勝險峻的尼農河谷的韓大哥、劉德華,還有兩位連名字都沒來得及問的86、88年的勇敢女孩當然,還有同舟共濟、陪伴始終的瓶瓶,我們的搭檔雖被KEVIN稱為“一快一慢,決無可能組合到一起”但我們用事實證明了,對於旅行組合而言,體力、腳程之類的因素永遠不是決定性的,關鍵在於有一顆相互包容的寬容之心,這才是真正的團隊核心

★生活之本“多麼想幻化成為你腳下的泥,那天的無人山谷,仿佛聽見說愛你……”耳機中流淌著《心中的日月》,我詫異著歌中描繪的場景與眼前的景像怎會如此的相似,聖潔的雪山、遼闊的牧場,懶洋洋的犛牛踏著漫山遍野的格桑花一座空蕩蕩的無人山谷,盡頭的原始森林在向我召喚,遠處的緬茨姆女神在向我微笑,整個世界似乎只剩下了自己一個人“想什麼呢……”朋友的一聲催促把我的心從高原上拉回喧囂的都市,在我回過神來的同時,場景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雄偉的雪山變成了鋼筋水泥的高樓大廈,一望無垠的牧場變成了人潮洶湧的街道,來來往往的犛牛大隊變成了車水馬龍中的金屬罐頭,手中握著的不再是格桑花、而是等待工作的手提電話無人山谷對於這個擁擠不堪的城市而言是那麼的奢侈,街上的人們行色匆匆、面無表情,我再次被徹底淹沒在了茫茫人海之中雲南之行,恍若黃粱一夢,回頭悉數旅程點滴,重溫那一張張足以匹敵桌面壁紙的相片,才發覺那些在高原之上司空見慣的風景,是美麗得那麼不真實回顧出行之前裝入行囊的那些問題,一時間覺得是那麼的好笑,好似庸人自擾,已完全沒有了去回答的必要我太過執著了,長久以來,無論說什麼話、做任何事,無論是接受或是拒絕,是如此徹底苦苦追求,發奮努力、緊緊封閉、拼命克制,我太想做好某些事、又害怕自己犯錯誤,我太想將對立的觀念拒之門外、又害怕自己守不住底線患得患失,人算不如天算,虛耗了無數寶貴的生命時光,卻依舊一事無成,想想也對,自己為自己捆綁上了那麼沉重的負擔,又怎能輕裝上陣、事半功倍?人間五十年,彈指一揮間;人生苦短,本來就應該是快樂至上的,但是我活得太累了,在追求許多東西的過程中,在將自己的欲望兌現的過程中,把這根本的一點給忘記了真正的快樂並不是由任何外在因素帶來的,而應該是生命本身的屬性之一,我只是宇宙中的一顆塵埃,何不少一點欲望,而更多地了解生命本身所具有的意義呢?有容乃大、無欲則剛——確實,這八個字不止一次在以前的游記的裡出現過,但是貧窮而淳樸的藏民們,教會了我如何深刻地去理解這八個字的真正意義我也不會再給自己任何壓力,如果某些生活方式必須附帶著壓力,那麼我可以不選擇那些生活方式在這個趨勢基本向錢的時代,要做到這些,就必須去了解宇宙蒼生、世間萬物,接觸各種不同的群體、感受各種迥異的生活方式,然後沉澱、思考、反省,以獲得智慧某個同學說我過的是一種完全不同的生活,我想,如果是這樣一個的過程的話,無論結果如何、得到了或失去了什麼,都是有意義的因此,旅行或許對每個人來講意義都不同,但對我個人而言,意義已經是不言而喻了

★從天堂到凡間每次出發,都是一個從凡間奔向天堂的開始;每次回歸,都是一個從天堂回到凡間的終結人們來回穿梭於天堂與凡塵之間,自己卻渾然不絕來回切換著扮演不同的角色,樂此不疲但是我不同於他們,我把旅行當成一次人生,把人生也當成是一次旅行我不會因為身處凡間或是天堂,而換上不同的面具,還是那三個字——何必呢我不為了祈求任何願望而虔誠地拜詰卡瓦格博,正如我不再為了任何人、任何事、任何目的而敲打下這一行行文字文字依然冰冷,心卻已沉靜真摯的愛並不只在夢裡躲藏,而是存在於那一顆顆純粹的心靈之中天堂也不只是個想像中的地方,它還是心中的那一片鳥語花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