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走”一遭:抽筋式體驗全程記錄——帶你看一個不一樣的杭州
學生,就自有學生的特色方式去看杭州,不同的路程,不同的角度,2天,帶你看一個不一樣的杭州。
從沒有想像過一個杭州也能累爬下,從沒有發現過一個杭州竟也有那麼多面的風景,從沒有發現過,我們真的是一群很有毅力的孩子,呵呵。—— 題記
4月13日,周日,3:20,ECNU校門口--->
4:19的火車,3:20的出租車。學校前門,集合。3:00,熟睡的阿姨被我們吵醒。一臉困頓得看著我們:出去旅游啊?幾聲謙意下,我們走出了寢室。很興奮得在宿舍門口拍了幾張小照,呀呀,烏黑烏黑的臉,不管了,出發。
4月13日,周日,3:50,上海火車站--->
電子顯示器上刺眼得標注著4個字:晚點未定。赫赫然,前面的火車班次是T177。太讓人捶胸頓足了。
於是,在凌晨4點光景的上海火車站,一群將來必定有為的知識青年開始了遙遙的等待。有人掏出了電影雜志,潛心研究影視界的最新動態;有人拿出了昨日剛買的讀者,一頭扎進密密麻麻的文字堆中;有人抽空小憩片刻,彌補近日來的缺覺困乏;有人伸伸四肢彎彎懶腰,做起了廣播體操;有人吃飽喝足後,開始四處張望以解無聊。
終於,在延誤了1個小時後,5:14分,火車靠站,並且很快駛出了上海。
T177(上海-杭州,33元),這是一班從濟南開出,終點站為杭州的長途火車,上海是到達杭州前的最後一個站點。因此,在上海買開往杭州的火車票上都標注著“無座”,但事實上很多人在上海站下車,因此,我們一行八人都有座位,只是零零散散得坐在車廂的不同地方。
經過了將近10個小時的行駛,火車上有一股因為空氣不流通而滯留的難聞氣味,剛踏進車廂的那刻,感覺快窒息了,瞪大眼睛,都有點傻了。
忍忍忍,1小時40分鐘後,就可以到達目的地了。
4月13日,周日,7:03,杭州火車站 --->
7點多,我們終於駛進了杭州火車站。
原本還計劃來個暴走之徒步至中國美術學院,因著火車晚點,沒有片刻猶豫,一下火車,我們直奔火車站的出租車揚招點。
杭州的出租車管理很統一,顏色大多是綠色,也有橘色和藍色。不過,總覺得那種綠色欠了點什麼,綠得不是很討人喜歡,色澤沉沉的,看著有點讓人不舒服。不過杭州的出租車司機還是很專業的。我們所坐的車子是位女司機,她很禮貌得問我去哪裡,聲音柔柔的,帶著很淺的笑意。我說到中國美術學院,她補問一句,是南山路上的那個?我點頭。其實覺得挺對不起她的,因為連起步費的距離都不到,辛苦她在火車站排了那麼長時間的隊了。
4月13日,周日,7:25,中國美術學院--->
制定行程計劃的時候,米同學特別提到了要去中國美院,還把別人拍的美院的風景照片給我們看,搞得我也忒心動了。
中國美術學院的前身“國立藝術院”,是1928年初,卓越教育家蔡元培先生選址歷史文化名城杭州西子湖畔而建,是中國現代最早的綜合性國立高等藝術學府,是第一所實施本科和研究生學歷教育的美術教育機構,是中國高等美術教育的發源地之一。建校八十年來,幾易校名,最終1993年,命名“中國美術學院”。入門處的石碑上,“國立藝術院”正是蔡元培先生所提。
我們去的是中國美院南山校區,好像是造型學院的所在,設有書法系、油畫系、版畫系、雕刻系、新媒體藝術系等專業。整個校園占地面積不大,但整體造型突出了玻璃的透視效果,巧妙運用天橋的連接功能,使整個校園有一種分而合、合而分的錯覺,在視覺上打開了更多的空間。
清早的校園,處處通透著一種隔望中的寧靜,有很多細節值得玩味。比如一個個幽靜的咖啡館和茶室,比如牆壁上過道邊各式各樣的另類設計,比如很多設計獨特的提示牌板,比如好多好多的防空洞設計以及那些超級厚實沉重的放炸門,比如路口那個微昂著下巴的可愛的小老頭雕像,比如地上每塊有著個性塗鴉的板磚,比如因為各種染料或噴漆之類的東西而遺留下來的色彩斑斕的路面。。。
4月13日,周日,8:30,柳浪聞鶯 --->
離開中國美術學院,徒步一分鐘,就是馬路對面的西湖十景之一的柳浪聞鶯。
8點半的柳浪聞鶯還是有很多爺爺奶奶大叔大媽在進行晨練。每天對著西湖打拳跳操跑步,的確很不錯。雖然是周末,但因為時間尚早,因此柳浪聞鶯這裡沒有行人如梭,也沒有非常吵雜喧囂。我們走過,沒有匆匆的腳步,看到的是一群生活遐逸的杭州當地人;我們聽過,沒有各式方言沒有嘈雜的喇叭口哨,耳邊縈繞的只是一支支晨練隊伍所放的各種音樂曲目。
4月13日,周日,9:15,清波門車站--->
因為火車晚點的緣故,當我們按行程走完柳浪聞鶯,先後來到清波門車站的時候,已經9點一刻左右了。9點多的時候,南山路上的車輛還顯得稀稀落落,可就是一眨眼的光景,當我們所有人到齊,准備坐車去九溪的時候,南山路已然堵得昏天暗地,而我們的目標公交——K4——更加擠得暗地昏天,連半只腳站立的空間都沒有——人根本就上不去。
我們立刻換目標公交:K504或K514都能到九溪(可憐之前我沒看到,害得大家在車站苦等那麼久)。9點半,我們上了K504(清波門-九溪,2元),在陣陣喇叭和停停開開的堵車中,慢慢沿著南山路蝸牛狀前行。可憐就那麼南山路毛估估2公裡的路程,可憐車上就那麼丁點的站立空間,一路推推搡搡,擁擁擠擠。幾日來缺覺引起的後遺症開始發作,神啊,請此刻讓我睡一會吧。
沿途看到兩支很有意思的隊伍:一個是健身慢跑,好多年輕人,拿著的旗幟上赫然寫著迎奧運的字眼;還有一個是自行車隊,署名也有奧運之類的名號,好像是杭州的幾所技職院校學生。
對了,再順便提一句,當我們在擁擠狂堵的公交車上看不到前方的希望的時候,車子途經蘇堤,看到那裡黑壓壓的腦袋和進進出出的車輛,我們突然甚感欣慰:選擇周日走九溪爬龍井,是個多麼偉大而又睿智的選擇!
一離開南山路,車子就一路順暢得直駛虎跑路和之江路,途經錢塘江大橋和六和塔,來到了九溪。
4月13日,周日,10:20,九溪--->
K504下車後,按照計劃,我們應該沿著九溪路走到九溪煙樹,然後再走九溪十八澗到龍井,沿途累計約6公裡。但此刻,我們做了一個明智的選擇:坐車到九溪煙樹。
路口有很多拉客的小巴,我剛站那,就有一個中年人來搭話了。-去九溪煙樹吧,走上去3公裡呢,坐車吧。-多少錢?-你們多少人?-8個人。-10塊錢。-一共?-對!-一共10塊錢?不是每個人10塊錢哦?!-對,10塊錢一個人,太發了。毫不猶豫,我們上車了。
6人座的小巴,8人擠擠,就忍了。這筆帳是這麼算的:3公裡路,我們可以走,但走的基本就是公路,沿途風景也一般般,就是有幾個洞而已;緊接著後面還有3公裡的九溪十八澗,這才是我們九溪游玩的重點,千萬不能本末倒置;我們公交車上已經被折騰得很累了,如果徒步上龍井,估計趕不上午飯,這個可是很嚴重的事件哦;3公裡,8個人,10塊錢,怎麼算這筆帳都是劃算的啊。
九溪煙樹(2元)是新西湖十景之一,所謂煙樹雲雲,應該就是指九溪的那個瀑布(其實也談不上瀑布,很小,就是水嘩啦嘩啦流而已)。花了2塊錢買了張門票,進去逛了一圈。

(九溪煙樹)
裡面大片大片的草木植被,種植得很緊密。如果說柳樹的世界是碧綠的,那麼在九溪煙樹裡,那個世界變得突然深沉了很多。中央池子裡的水碧綠碧綠,嵌著紅花綠樹的倒影,風吹著陣陣的漣漪,微波粼粼中,耳畔傳來的正是瀑布的滔滔水流聲。
九溪煙樹很小,但我覺得在裡面感覺很好,能體味到其中的精致和小巧,如果要算美中不足的事情,就是那太煞風景的門票了。
4月13日,周日,11:10,九溪十八澗 --->
一直聽同學說九溪十八澗怎麼怎麼好玩,有水有石頭,我肯定喜歡。我一直想像不出來那究竟是種什麼樣的景致,直到看過走過玩過之後,才明白,那的確是我喜歡的類型。有山,有樹,有花,有水,有石頭;走路,趟水,爬石頭,賞花。集合多種我喜好的賞風景要素。

(九溪十八澗)
各位同志可謂英姿颯爽、意氣風發, 要多帥就有多帥,要多酷就有多酷。此刻,沿途的花草樹木是一道景,而我們的人更是一道獨特的風景。
風景,就在那不經意間被發現。眼前的蒼天大樹是風景,路邊的潺潺水聲是風景,面前的鵝卵小石是風景,別忘了,還有你腳邊的那些不知名的花花草草,他們也是風景。而我們這些賞風景的人,在此時,在此地,難道不是風景嗎?
4月13日,周日,12:10,龍井村--->
花了一個多小時,篤篤悠悠地走完了九溪十八澗,就進入了龍井村的地盤。總覺得龍井是一個富得冒泡的地方,你看,連溪水都富足得從地底下冒出來,遍地流淌。隨處可見的車輛,滿路的天價茶葉,更多的是很多生活篤定自在的龍井人,打麻將、拉生意、炒茶葉、品龍井,這樣的生活,相當愜意啊。
按照計劃,我們應該十二點在龍井村的農家樂吃午飯。
一到龍井,掌管飯錢的“財務部長”三毛開始在龍井村尋覓館子。根據三毛同志4年前在滿覺隴路某農家樂吃飯的回憶,結合目前CPI飆漲的幅度,我們把飯錢的預算定在了20元/人。然而,即使我們把腿都走斷了,問到的都是一個價格:50元一個人,另外還必須每人喝一杯茶,一杯茶20-30元/人不等。
吐血~~~這錢換山腳下我能有雞有鴨有魚有肉,而在這,能吃什麼,我吃錢不成?
一行人在龍井路上一直走下去,終於拐到了滿覺隴路上,那裡有我們下山的Y3公交車。按照原定計劃,我們在龍井村吃完午飯後,沿著滿覺隴路一直走到南高峰腳下,下午爬南高峰,鳥瞰西湖全景,然後走回Y3公交車站,坐到玉泉站,游杭州植物園或杭州花圃。
這原本是一個相當完美的計劃,可早已飢腸轆轆、渾身乏力的我們顯然已經沒有那份心情,更沒有那份體力去體會爬山的樂趣,也無談去消受賞湖看花的詩情畫意了。吃完了最後一塊巧克力,拿出地圖,看著Y3的車站牌,當機立斷:取消南高峰,下山吃飯,直接去岳廟,取消植物園之行——主要還是因為杭州植物園收門票,10塊錢——岳廟吃完午飯直接沿著曲院風荷走到杭州花圃游玩。
在等Y3的當口,走到馬路斜對面的龍井山莊門口兜了一下。龍井問茶是新西湖十景之一,那裡有很多與龍井有關的旅游景點,基本上就是喝茶品茶買茶采茶。當年蘇東坡常品茗吟詩於此,留下了“人言山佳水亦佳,下有萬苦蛟龍潭”的詩句。據說不遠處有個叫老龍井的地方,那裡有一口井,現在還冒著泉水,冰冰甜甜。當年乾隆皇帝曾到此采茶種茶,留下了“十八棵御茶”遺跡。很遺憾沒有去老龍井走走,那裡才是地道的龍井的味道,惟有拍下這“龍井問茶”四字聊表安慰了。
4月13日,周日,13:30,岳廟KFC隔壁的隔壁的隔壁--->
Y3岳廟站下車的時候,突然感覺自己終於回到了人待的地方:終於有飯吃了。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了,一旦得不到滿足,再高級的思想都顯得那麼卑微,再復雜的idea都可以化作芝麻豆點大的小事情。
由於午飯開銷嚴重縮水,財政大臣三毛同志發話了:晚上我們可以盡情吃了,而且明天晚上還可以去小吃街大吃一頓。這句話異常得鼓舞人心,男生紛紛表示:晚上能吃大餐,太棒了。因此,雖然面前的蛋炒飯很干,味精的味道很重,飯量很小,但,一個字,忍了,我忍我忍我忍忍忍。
吃飯的地方標示著能租借自行車,因為盤算著晚上要夜游西湖,因此,隨意得問老板:老板,自行車怎麼租。怎知,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
女老板立刻回答:10塊錢一小時。男老板緊跟著說:他們嘛就5塊錢好了。我們愣了愣。緊接著,明白了,我們吃了午飯,所以。。。心裡吭嘰一聲,記在心上了。
因為不確定青年旅舍是否有足夠的自行車,因此,提前問好價錢,找好租車點,做好足夠的准備工作顯然是必要的嘛。
不過同學說五一開始西湖自行車免費租借,這個可是一條很不錯的惠民措施哦,西湖絕對是一個值得既用雙腳,又用雙輪去享受的地方。
4月13日,周日,14:00,曲院風荷--->
填飽肚子,我們在曲院風荷附近逛游一個小時。
春天的荷花池裡都是一片光禿禿的光杆子,讓人沒法產生任何“曲院風荷”四個字所帶來的詩意感覺。對面的蘇堤上人頭攢動,再次慶幸我們沒有在周末去嘎那個鬧猛。
在曲院風荷一代游走,有精致的彎曲橋拱,有多樣的噴泉水流,有紅艷的楓葉展枝,有碧綠的柳枝漫揚。賞閣樓,繞樹影,穿長廊,過拱橋。那裡人不多,獨自坐在噴泉池邊,歪著腦袋看其他孩子嬉戲玩耍,享受午後的靜謐安詳,有了這些,你還會再想要其他什麼呢?
4月13日,周日,15:00,杭州花圃 --->
從曲院風荷出來,沿著楊公堤,走到趙公堤路,再過去30m左右,就是杭州花圃了。
杭州花圃建於1956年,占地400畝,分盆景、蘭花、月季、菊花、露地花卉、水生花卉、溫室花卉、木本花卉、牧丹芍藥等十個園區,有各類花卉和樹樁盆景2000多個品種,其中不乏珍稀名貴花卉,是名符其實的群芳薈萃之地,尤以盆景、蘭花聞名遐邇。新近落成的時花廣場,面積5.5萬平方米,是以“花”和“水”為主題,采用中國傳統的比興手法,全面體現花文化而營造的豐滿靈動並具人文內涵的園林藝術空間。
杭州花圃也是一個免費游玩景點,有很多出入口,其中趙公堤上的北門出路口靠近我們預訂的青年旅舍門口,很方便。選擇下午游玩杭州花圃,其實就是出於這樣的考慮。
杭州花圃占地很大,出於時間的考慮——晚餐我們提前預約了外婆家,不能晚到,超過一分鐘就不留位了,唉,誰讓人家生意紅火得很呢——因此,我們只是走了杭州花圃鳳毛麟角的一部分。
很多孩子在那裡玩,其中不少孩子在玩風箏。我們坐在那裡,看著他們瘋狂得奔跑,仰望天空,看那只飛得最高最遠的風箏。風箏掉了下來,孩子們不氣餒,繼續跑起來,歡快得看著風箏又飛上了天空。
4月13日,周日,15:50,湖中居青年旅舍--->
從杭州花圃出來,很快找到了我們的落腳點:湖中居青年旅舍。
向前台mm報了自己的姓氏,前台mm拿出記錄本,登記了我們的身份證,拿出收據單和計算器,劈哩啪啦按了一頓後說:你需要交XXX元,每個床位45元……什麼?一個床位多少?45元。mm面不改色得回答道。暈,我心裡咯噔一記,擠了個笑容:小姐,我網上預訂的時候,寫著價格是40元一個床位
。我們最近漲價了。你看的是什麼網站?前台mm補問一句。就是你們指定的網站啊,我打電話咨詢的時候,你們的工作人員還說明了是40元一個床位的。而且,我網上有付定金,10%,扣了32元,不就是40元一個床位嗎?說到這裡,前台mm明白了,又追問了一句:你什麼時候預訂的?腦子轉了2秒鐘,暈,啥時候定的,好早的呢:額,1個月前,3月份定的。哦,我們4月份剛漲價。天哪,原來漲價了,這年頭,漲價幾乎可以掛嘴邊了。
突然特別慶幸我們那麼早定了房間,嘿嘿,甚是得意啊。
湖中居青年旅舍據說是蓋叫天的故居,因此房子比較老,在房間裡走動的時候,地板的咯吱咯吱聲特別刺耳。但它面朝趙公堤,對面就是杭州花圃,周圍景致非常好,出門十分鐘到曲院風荷,十五分鐘到岳廟,交通也很是方便。
我們住的是多人間(4-6人)的普通房間,有空調、獨衛、鎖箱,淋浴房的熱水很猛,比學校任何一個澡堂的水都衝得舒服。每個床頭提供一盞燈、一個插座,不提供一次性洗漱用品,但可以問前台拿塑料拖鞋。房間裡沒有電視機,但旅舍內有類似於客廳和活動室的兩間房間。“客廳”內有一台34寸的液晶電視機,舒適的沙發,還有一些茗茶的茶具;隔壁的活動室有兩台筆記本電腦,可以免費上網,有很多書刊雜志,擱置了幾張桌椅,在米色燈光的照耀下,看書相當有感覺。活動室的一角還有一些供住客娛樂的小玩意,例如。飛鏢,我進去的時候,同學正happy地投出一個,趕緊拍下來,做個紀念,至於精准度,就不做描述了。

(湖中居青年旅舍一景)
4月13日,周日,17:00,外婆家--->
16:30,在房間內簡單整理完畢後,我們出發去外婆家大餐一頓。
先簡單介紹一下這個外婆家。外婆家是杭州一家很火、很熱、但不算很高價、環境還算不錯的連鎖餐廳,也是同學此次杭州游指定環節之一。因此,從定位到點單,全部由細致認真的她一手包辦。我們住的那一帶有兩家外婆家餐廳,比較近的一家在浙大路上,靠近杭州植物園,但根據屠mm細心搜索,發現那是外婆家價格最貴、分量最少,只不過環境最好的一家店。出於預算等各方面考慮,我們改到了稍微遠一點的求是路上的一家餐廳,從旅館騎車過去大約10-15分鐘。
鑒於大家走了一整天,飯店離旅舍也較遠,而且晚上有騎車游湖的完美計劃,我們決定提前租自行車,騎車去吃飯。青年旅舍只有4輛空閑的自行車,剩下的4人先步行至岳廟租自行車,隨後騎車去求是路。為了節約點菜等菜的時間,同時保證5點半前到達外婆家,兩人先行去外婆家點菜,這樣人到齊後馬上就可以開動大餐了。
事實證明,我們的計劃是多麼的完美無缺。5點,兩人先行抵達外婆家,開始點菜;5點半,剩下6人全部到齊。位子還沒坐熱,菜就刷刷刷得一個個上來了。像征性地寒暄兩句,立刻開始了飽食饕餮大行動,15個菜全部消滅干淨,耗時僅半小時。去看相冊裡的照片吧,就會明白那些菜有多麼地誘人了。

(外婆家部分菜)當然,最讓我們得意的,也是最要感謝***的,就在於,她事先在點評網上做足了功課,尋找每個菜的價位,綜合特色推薦菜、特價廉價菜等各類因素,扣除大眾點評卡的優惠,最終點了一桌如此豐盛美味的晚餐,僅僅花費31元/人。額滴神啊,太爽了!在上海市中心哪裡能吃得這麼爽啊!
4月13日,周日,18:15,環湖夜游--->
18:15,饕餮飽餐完畢,休憩整隊一番後,我們開始了神奇的騎車環西湖夜游。車隊在求是路公元大廈門口集合出發,為了給自己壯壯威,我們排成一排,在昏弱的燈光下留下了我們此行的第一張完整版集體照。雖然最終拍攝效果欠佳,但此舉意義非凡,2個半小時的環西湖夜游就此開始了極富樂趣和挑戰的旅程。
沿著求是路曙光路,駛過浙大路,一個大拐進入北山路,我們正式踏入環游的西湖路段。環湖騎行的路線是這樣的:從北山路騎到到湖濱路,一路南下走南山路,最後在花港觀魚處拐入楊公堤,4人直接回楊公堤趙公堤的湖中居青年旅舍,還有4人繼續騎到岳廟退還自行車,環湖游就此結束。預計耗時2-3小時。
夜晚的杭州依舊車水馬龍。沿著北山路,右手邊是郁郁蔥蔥的樹木,將我們與西湖白堤隔隔相望(後悔沒有在孤山路那裡拐進白堤,搞得後來我們想騎白堤都進不去,只能未果),左手邊是急駛而過的車輛與行人,馬路對面則是五彩繽紛的各種小店。現在回想來,期間還經過了香格裡拉飯店,可惜那時我們只注意了右邊的風景,忽視了左邊那棟棟佇立的建築群,夜晚燈光輝印之下,它會是怎樣一番風景?
從北山路到湖濱路,西湖夜景盡收眼底,視野更寬闊,馬路更寬敞,沿途的燈光也更耀眼逼人。湖濱路沿西湖有一個路段只允許行人行走,那裡有大型音樂噴泉,自行車只能在外側沿機動車道邊上騎行。我們騎到那裡的時候,音樂噴泉早已經開始。趕緊停下自行車,隔著人行道路,享受色彩、音樂、水柱所趕制的這場視覺盛宴。鑒於相機無法捕捉噴泉的視覺效果,我們只能錄制了一些小短片,照片不足以展現噴泉的氣勢和美感,遺憾沒有好看的照片和大家分享。 音樂噴泉結束後,我們繼續沿湖濱路而行。沿途有很多人賣彩色氣球,我們積極鼓勵某人買下來,每人車後扎5個氣球,這可是一道多麼帥到極致的風景。可惜啊,他翻翻眼睛,不理我們,自個兒往前騎去了。鑒於那氣球價錢實在黑心,趕快抹掉那一絲童心,騎車騎車。
騎到南山路,很快就到了白天經過的中國美院,夜晚的美院靜靜矗立,燈火通明。南山路上的咖啡吧、酒吧也在夜幕中開始營業,這條小資式的南山路特色街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上海的衡山路。這是兩條都很棒的馬路,我都很喜歡。沿路的各類商業櫥窗和獨具匠心的銘牌標志比比皆是,總覺得夜晚的南山路因為有了中國美院,在霓彩繽紛中平添了很多味藝術的氣息。這便是南山路的獨特之處。
繼續前行,來到了雷鋒塔下。夜色中,橘紅的燈光把雷鋒塔裝飾地煥然一新,和杭州這個城市一樣,整潔、通明,而又獨具特色。
騎過雷鋒塔,沿著南山路,便看到了蘇堤的路牌,很想真正地沿著堤岸夜游西湖,於是拐進了蘇堤。可沒騎多遠,便看到了路中央標志著不允許自行車騎行的標志。帶著遺憾,我們右拐駛上了楊公堤,不過馬上,那絲遺憾便消失殆盡。
大二那年第一次來杭州,開著大巴經過楊公堤的時候,同學說:將來老了來杭州養老,就住這,太漂亮了。白天幾次走在楊公堤上,欣賞沿途郁郁蔥蔥的樹木的同時,更贊嘆楊公堤的干淨和大氣。夜晚,當我們以飆車的速度在楊公堤上飛駛的時候,我真的覺得,這條馬路在那刻屬於我。楊公堤上有很多很高的拱形橋——上橋很辛苦,騎得慢了會有倒退的傾向;下橋很彪悍,牛頓的慣性定律和加速運動告訴你,這個時候你想慢點都很困難。因此,從頭至尾,感受楊公堤就是體驗飆車的快感。當車子騎到拱橋的至高點,揮手,俯衝,呼喊。前方沒有任何人,也沒有任何車阻擋著你,不需要剎車,不需要減速,速度在此刻只屬於你,速度在此刻就是最美的享受。
4月13日,周日,20:40,湖中居 --->
8點45分,大家陸續回到湖中居。夜晚的湖中居很安靜,清爽的晚風,清爽的心情,洗漱完畢後,裡裡外外把湖中居兜了一遍,拍了一些照。第一天的游程就此結束。
十一點左右,清算了第一天的開銷明細,重新計劃了第二天的行程安排,帶著滿足和疲憊,一貼枕頭,便沉沉睡去了。
4月14日,周一,7:00,湖中居青年旅社 --->
凌晨6點,陸陸續續的morning call把大家從睡夢中拉醒過來。7點,一行八人整理完畢,退房,拍照,向岳廟出發。
早晨的趙公堤潔淨明亮,綠葉蔥蔥,行人稀疏。舒展舒展昨日累壞的身子骨,拍下早晨露珠尚留的花花草草,趴在旅舍門口作一番假寐狀,第二天的行程又要開始啦。
今天的游程主要就是游西湖。西湖可以怎麼玩?蘇堤、白堤自然不可少,這是每個玩西湖的游人必走的地方。但是,蘇堤也好,白堤也罷,甚至西湖泛舟,看到的感受的只是一個平行視野中的西湖。換個角度,何不站高一點重讀西湖,水平平,樹飄搖,讓蘇堤白堤成為一道長線的風景,而不是你視野中的全部。遠看側看橫看豎看,原來西湖還能這麼看。
4月14日,周一,7:50,紫雲洞 --->
走到岳廟,有一條通往西湖北面一座座小山的棲霞路,沿著這條路上山,我們經過的第一個主要景點叫紫雲洞。
7點半的棲霞路上有不少中年人、老年人在鍛煉身體,有人上,有人下,每天早上這樣上下走一遭,空氣清新,環境幽雅,樂乎樂乎。走了大約半小時,我們到了紫雲洞。
網上說紫雲洞是棲霞嶺上最大、最奇的洞穴,洞底寬大如屋,可容納百余人。但真的看到後,有種嚴重的名不副實的感覺。
進紫雲洞可以從紫雲洞茶室進入,也可以從另外一邊的牛皋墓邊山路進入。每天早晨天剛朦朦亮,紫雲洞茶室裡就有好多老頭老太來這裡茗茶聊天打麻將,場面甚是壯觀。
穿過茶室,就是已經很破舊的紫雲洞。裡面擱置著兩處拜菩薩的香爐,入口處的香爐還在使用中,能聞到陣陣香火味。放在洞裡最深處的香爐和菩墊已經很破舊,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積灰,顯然很久沒有人使用了,只有香爐裡插蠟燭的地方,還殘留著當年滴落的蠟燭油,不由得讓人聯想這裡曾經的熱鬧。
紫雲洞裡挺黑,大吼幾聲,也聽不出個回聲回蕩的效果。走一圈,到此一游,就這樣咯。
4月14日,周一,8:30,初陽台 --->
從紫雲洞到初陽台,沿途透過綠樹柳枝可以看到山下西湖全景。沒走多遠,人越發多了,而在初陽台,更是彙集了一群年齡各異的晨練人群。
初陽台,是一座上亭下台的石砌兩層建築物,位於葛嶺之顛,在此遠望西湖,美景一纜無遺。由於初陽台對體力要求不是很高,最適宜中老年人進行晨練。亭內石碑上“初陽台”三字出自諸樂三之手,他是藝術大師吳昌碩晚年三大弟子之一,三人中他最小,另外兩位一是海派名家王個移,一是書法太鬥沙孟海。
晨練的人群中,有人打坐練功,有人跳操練武,更多人只是爬山舒展筋骨。其中有位最奇怪的大叔,動作詭異,盤腿而坐,似練瑜伽,又似佛教中的打坐冥想,究竟他在做什麼,不得而知。還有一位大娘,韌帶非常非常好,相信一子開八字開對她肯定都不在話下。
初陽台有很多下山的路,其中有一些小路沒有鋪設台階,但一直有一些大叔大媽健步如飛得穿梭而入,相信這些小路正是他們每天晨練所走出來的“山路”。
剛剛看到一個關於初陽台、寶俶塔、來鳳亭的神話故事,在走過了這些地方後,重新讀來,覺得挺有意思。杭州真的是一個藏著很多故事的好地方,從斷橋到雷鋒塔,還有這個初陽台,雖然如今這些地方都失去了原來故事的神秘感,雖然如今這些地方成為了現代人居住和游玩的所在,但是,古與今,真與假,虛虛幻幻真真切切,每個故事在成為人們茶余飯後的聊天佳話的同時,其實也蘊含著今人對古人的一絲絲緬懷與敬意。
4月14日,周一,9:00,蛤蟆峰 --->
蛤蟆峰和西湖新十景寶石流霞在一起,從山路上去,先到蛤蟆峰,再游寶俶塔。
在去蛤蟆峰的路上,一段山路有很多老人放著自己的鳥籠。初陽台上耳邊繚繞的是節奏感很強的跳操音樂,而一到這裡,卻讓人感覺猶如置身林中,聽百鳥靈唱,看綠色的世界中那一抹彩色鳥兒的獨特美景。
還有一個關於“你好”的故事。話說三毛領頭在前面走,一位老人拎著兩只鳥籠,與我們迎面擦肩而過。天曉得為什麼,只見三毛輕輕轉頭,對著那只烏漆麻黑的鳥說:“你好”。但聽得三毛話音剛落,一個嘶啞的聲音響起:你好。所有人都好奇的轉身:這個,這個,這個好像是那鳥發出來的聲音。
根據三毛事後解釋的話:我知道那只鳥是八哥呀,就覺得它應該會說話。三毛事後解釋的話基本屬於掩飾型,可信性很低。但那聲神奇的“你好”的確很吸引我們。
還有一只很凶的小黃狗,明明長得很可愛,身上的毛又長又軟,可就是不停地朝我們叫喚,那麼凶干啥呢,搞得惟有遠觀而不能褻玩焉。
我們很快就到了蛤蟆峰,而此時,我愛爬石頭的天性暴露無遺。蹭蹭蹭,三步並兩步第一個爬上石頭,哎呀,站在高處一覽西湖全景的感覺不是用文字能表述的,真的太棒了,你不得不贊嘆大自然的神奇,你不得不感嘆個人的渺小。
也許,這就是我喜歡爬山的情結所在。我喜歡站在高處享受大自然的美,那樣能讓我充分體驗到自然的偉大力量和美感;但我不喜歡站在頂樓往下看,也不喜歡高樓林立讓我產生的壓抑感,那種人工雕琢的任何痕跡在此刻顯得很刺眼,很不真實。
旁邊有個女孩子全身運動裝備,站在一塊更高的石頭上做伸展的動作,大概是來晨練的吧。看她站的石頭更高,我左右瞅了瞅,怎麼上去呢?她看著我:想上來嗎,這裡風景更好。好啊好啊,可哪裡上呢?就這裡上來,我拉你上來。她伸出了右手。沒有猶豫,我也伸出了右手。
4月14日,周一,9:30,寶石流霞寶俶塔 --->
寶石流霞是西湖新十景之一,位於西湖北岸寶石山上,山上奇石薈萃,山體屬火成岩中的凝灰岩和流紋岩,陽光映照,其色澤似翡翠瑪瑙,故稱“寶石山”。尤其是在朝霞初露的早晨或落日余暉時,保俶塔和紫褐色山岩呈現的五彩繽紛的迷人景色,所以得名“寶石流霞”。
站在高處看白堤,感覺那只是一片汪汪西湖中的一條綠粗帶,橫臥西湖,靜靜觀望著我們這些來來往往的游客。西湖不變,變的永遠是停不下匆忙腳步的行人;西湖柔美,但如今站在寶石山上,我卻覺得那西湖的堤很硬朗,那西湖的水很深很沉,和遠處的山和遠處的景溶在了一起,成為一道分不開的風景。
說實話,寶俶塔並不討我喜歡。遠看,它讓我聯想到歐洲那些古老的雕堡和監獄,心情很壓抑;近觀,它既不宏偉,也不精致,一點都想像不出所謂“寶俶如美女”的感覺。也許,這與我比較喜歡木結構的建築情結有關吧。硬朗也是種美,深沉也是種美,但在寶俶塔身上,我感覺不到那種美。
4月14日,周一,10:00,寶石山下 --->
下山的路很順利,10點左右,已經快到寶石山下了。下一個目標是斷橋。
下山途徑一排杭州當地人的房屋,有很多家賣一些小吃,比如玉米、豆腐干、茶葉蛋。
先說這個玉米,一位同學此後一路叨念:才2塊錢,真是便宜啊。
再說那個茶葉蛋,三毛一只囔囔:蛋可好吃了,比學校的好吃多了,學校沒味道的。
發現門口的價目表上很多小吃都很便宜,我們商量一下後,決定提前吃個早午飯,填飽肚子走白堤。於是,我們的餛飩情結就此誕生了。
話說這個小餛飩,3塊錢,可餛飩的量比學校的小餛飩不是多一倍,而且每個小餛飩都是實打實的,味道鮮美,肉感地道,吃了之後,能不讓我們懷念嗎?回到學校後的第二天,我在學校河東食堂買了份小餛飩,然後發消息告訴同學,學校的餛飩簡直不是餛飩。她回復道:我現在有個很不好的反射,肚子一餓就想到杭州的小餛飩。餛飩情結,就是這麼產生的。
4月14日,周一,10:35,斷橋不斷 --->
終於走西湖了。在北山路上遠遠觀望著斷橋的時候,不由得吼了一聲。
斷橋,因著有過一段如此美麗耐人尋味的傳奇故事,斷橋不斷,綿延至今,數千年。
周一的西湖,斷橋上人來人往,比我們想像中人要多,但倒也沒有到摩肩接踵的地步。anyway,避開了昨天的人流,今天的西湖還是有種獨我所享的味道。
席地而坐,掏出mp3,游煙花三月的西湖怎麼可以沒有音樂陪伴左右呢?
覺得自己總不由自主發出煞風景的念頭。比如去年廈門,看著海邊石頭上斑駁難看的貝殼痕跡,電視中那種迎著海風長發飄拂的浪漫情懷頓然消失。如今,坐在湖邊,看著斷橋,我說:當年白娘子眼神怎麼就那麼好呢,其實再怎麼看,也看不清橋上人的長相啊。煞風景不?原本多浪漫多詩意的斷橋相會,偏生被我極度現實、極度俗氣的念頭所破壞了。
無論如何,再怎麼俗氣,我這俗人還是來到了西子湖畔,斷橋崖邊。在白堤上信步游走,正走,逆走,橫走,豎走,在正中間走,沿著堤壩走。一汪碧水,一線白堤,一草一木,一顰一笑,把快樂留在這裡,把歡笑印刻在這裡。春天的西湖,春天西湖的美,又豈是我這個俗人俗客所能描述得了的?
4月14日,周一,11:20,平湖秋月 --->
快到平湖秋月的時候,MP3裡正好在放Jay的《迷迭香》,前奏響起,不由自主地跟著跳動起來。對這首歌的節奏一直有種莫名的好感,也是從這首歌開始,讓我重新認識周傑倫。歡快、跳躍、釋放、自由,這是我在平湖秋月是最好的心情寫照。
在平湖秋月的湖邊坐了很久,幾個人排排席地而坐。前方,幾葉泛舟,徐徐而過。
在斷橋的時候,我們爭論過是否要劃船,有人say yes,有人投反對票。最終,我們未能投入西湖的懷抱,還是步行到了這裡。這算遺憾還是什麼呢?西湖泛舟,會比獨獨坐湖邊看水更有樂趣嗎?
4月14日,周一,12:00,孤山-西泠印社 --->
三毛說:我沒去過孤山,一定要去。其實一直覺得孤山不能稱之為山,不過是2個碩大的“孤山”二字,成為游人競相拍照留念的地方。
第一次來孤山時,603八人組的千手觀音成為我們對孤山最美好的回憶。再次來到這裡,還是那樹那景,只是走過的人,變了。但不知為何,除了那從前的千手觀音,對孤山就再也沒有留下任何回憶了。石頭雕砌出來的,又沒什麼創意的東西,始終對我不起任何化學反應。還是對天然的東西情有獨鐘,還是對設計獨特的、抽像的東西更感興趣。
也許孤山的更大意義在於有一個西泠印社。西泠印社於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由浙派金石篆刻家葉舟、丁友仁等發起建立,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為宗旨,是中國研究金石篆刻藝術歷史最悠久、影響最大的著名學術團體,現已發展為一個國際性的研究印學、書畫的民間藝術團體。
我對印刻、書畫之類的藝術類品屬於門外漢看熱鬧型,骨子裡非常缺乏藝術的細胞。
不過西泠印社那裡,人不多,很幽靜,有很多小小的地方值得玩味。比方那盞屋子裡的燈,在一片碧綠的世界中,暖暖的顏色很奪人眼球。遠遠而望,溫暖的感覺沁入心中。再比如,同學橫拍豎拍左拍右拍的樹纏藤藤纏樹,從廈門到杭州,樹和藤的故事一直在延續著。
4月14日,周一,12:50,蘇堤春曉 --->
走出西泠印社,過了蘇小小墓,終於來到了蘇堤。
蘇堤的風景不同於白堤。 走在蘇堤上,能感覺那是一條歷史更悠久,色澤更深沉的堤岸。
走在白堤上,我會選擇在湖邊走;但在蘇堤上,我更喜歡緩緩漫步在柳鶯的庇護下,更喜歡看著前方上下起伏的蘇堤,我舍不得離開這片紅花柳樹造就的漫漫長路。
4月中旬的西湖,路邊的桃花已經凋謝得差不多了,看紛紛桃花的夢想基本破滅。綠色的蘇堤,竟然綠得如此晃眼,綠得如此透徹,路邊的草坪不時散發出屬於青草的澀澀味道,在紛飛柳絮中奔跑而行,轉頭,看湖邊老人靜靜垂釣,仰頭,竟然還有那竄上竄下的松鼠,引來路人一陣抬頭觀望。
4月14日,周一,14:00,花港觀魚 --->
快到花港觀魚了,蘇堤就快走完了,可時間尚早,怎麼辦?來得及去太子灣公園嗎?稍微算了一算,發現時間很趕。直接走到河坊街?這個似乎太狠了,不劃算,腿要走死的。權衡之後,我說,那我們就坐下來,不走了,看一會水吧。
西湖邊上的椅子是道風景,有人,人是風景,沒有人,椅子也是風景。感覺那椅子一點都不妨礙我們看風景,反而是西湖看水的一個好去處。
還沒到花港觀魚,我們自己線坐下。湖邊有很多黑黑的小魚,扔點面包,一些魚兒游了過來,開始搶奪面包。花港觀魚那裡的魚大得驚人,這裡的小魚兒都屬於苗條性,身子骨也很機靈,咬到一大口面包,噌,立馬逃跑,煞是可愛。花港觀魚裡的大金魚都被養肥了身子吃叼了嘴,稍微差一點的面包就不屑去吃,而且個個都懶洋洋的,沒有一點兒競爭意識,只知道張著嘴等面包送進自己的肚裡。
走到花港觀魚,把剩下的半個面包投了進去。那裡的金魚大得嚇人,多得驚人,有點毛悚悚的。
本來還想在那附近多逛逛,但被一批批的“千名老人下江南”旅行團嚇壞了,一撥撥的老人,黑壓壓地把路全堵住了。很多人堵在“花港觀魚”的那塊石頭面前,在導游的解說後,爭先恐後得去摸了摸石頭上的字,據說會有福氣還是怎麼滴。算了算了,人太多了,我們直接到雷鋒塔吧。
4月14日,周一,14:35,雷鋒夕照 --->
從花港觀魚走到雷鋒塔,比我想像得要快得多。
怎麼說雷峰塔呢。雷鋒塔幾易興建與損毀,或毀於戰禍,或損於天災,我們現在看到的雷峰塔於2000年冬奠基,2002年秋告竣。塔高五層,鋼構框架,銅制筒瓦,集古代面貌、現代功能於一身,以嶄新的面貌重新佇立在西子湖畔。
我們沒有買票進去,我對佛、塔之類的景和物向來沒什麼感情。
回來後,三毛老爸說:那裡有個淨寺,值得一去。據說那裡有一口井,井裡有一根木頭,有一個關於濟公“古井運木”的故事。
相傳,濟公初到西湖時,在靈隱寺當一名燒火和尚,後來被長老點醒靈性,一時悟徹,又恐被人看破,所以假作癲狂,以混世人耳目。自從轉到淨慈寺當上抄寫經籍的“書記”後,便做出樁樁奇事來。
那是少林寺高僧妙崧禪師受朝延委派擔任淨慈寺第二十九代住持後,為了重建寺院,急需向各方募化籌資。長老深知濟書記文思敏捷,便請他起草一道募資的榜文。濟公道:“長老有命,豈敢推辭。只是酒不醉,文思不佳,求長老賞酒一壺,以助文筆。”長老即叫人買酒,濟公喝得快活,興致一上來,提筆一揮而就,榜文中有這樣的妙句:“下求眾姓,蓋思感動人心;上叩九天,直欲叫通天耳。”
這道榜文張帖出去以後,轟動了全杭州城,傳抄傳閱,連南宋皇帝也讀到了。皇上又見文中有“上叩九天”,“叫通天耳”等妙語,便派人押送三萬貫錢布施給淨慈寺重建成寺院。
妙崧長老謝過皇恩,又找濟書記商量如何去四川措辦建寺急用的大木材料。濟公說:“我為淨慈寺做事,‘天耳’都叫得通,只是四川路遠,須得讓我吃個大醉,三日後保證你有木頭好用。”於是 ,又喝得爛醉如泥,足足睡了三天,等到醒來時,突然大叫大喊:“木頭到了!木頭到了!”長老聽見,問:“木頭在哪裡?”濟公說:“木頭已從錢塘江上運到寺裡的醒心井,叫人到井品口搭起木架,裝上轆轤,一根一根拉上來就是了。”一會兒,果然井中有一根大木頭露出水面。眾僧人用轆轤將木頭拉了上來,拉了一根,井中又冒出一根,一直拉到第七十根,在旁邊估算木料的木匠師傅隨口說了聲:“夠了!”話音剛落,井裡還有一根木頭再也不上來了。從此後,醒心井被稱為“神運井”,又叫“運木古井”,井上還建起亭子,那最後一根木頭就留在井底,讓人點了蠟燭系在長繩上縋入井中觀照,成為淨慈寺最吸引人的“古跡”之一。幸虧我對佛和塔沒有任何興趣,否則可能會覺得有點可惜吧。
說起信佛的虔誠,在親身領會了公交車上的“老太佛經”事件後,我算怕了,我不過是路人而已,不信則以,路過路過。既然不相信,就不要褻瀆神靈了。 在雷峰塔那裡碰到一個超級可愛的小孩,特別喜歡笑,一笑眼睛就眯成一條縫,任誰看了都想捏一把啊。同學說他是小地主,我說他笑起來眼睛跟菩薩一樣的,而且,將來鐵定是個小帥哥,瞧他現在不過毛毛頭大小,就已經迷倒偶們一群“阿姨”們了啊。更讓我們竊喜的是,我們一走,他就哭了,呵呵,瞧他多喜歡我們啊。
4月14日,周一,15:25,清河坊最後的晚餐 --->
走出雷峰塔,來到了南山路。下午三點多光景,南山路還是堵得一塌糊塗,看不到前方希望的樣子。原本計劃打的去河坊街晚餐饕餮一番,但在路口等了很久,愣是看不到一輛開往河坊街方向的空出租車。
這時,有人上前搭話:“你們去哪裡,我們有小巴,很方便的。”“河坊街。”“這裡叫不到出租車的,你們幾個人?”“8個人。”“8個人,50塊吧。”我瞪大眼睛,唬誰吭誰啊,出租車過去最多4公裡,4個人最多不超過15元,8個人絕對不超30元,你50元,飛過去不成!~~!頭也不甩得不理他。“那便宜點,40塊,好吧?”我沒想法了,還想說什麼。同學很理性得拉了我一把:別多問了,別跟他說了。“我們不坐了,謝謝。”還是自己坐公交去吧。
的確,既然決定不坐了,就不要多問,萬一談成了,又反悔了,搞不好會出什麼事情。在杭州還好一點,據說在其他城市的很多旅游景點,沿路有賣東西的,如果你問了價格,最終又不買,賣東西的還跟你急呢,你橫得過人家嗎?女生在外旅行,尤其需要注意,看來俺們的暑假游還需要有很多東西去磨煉一下呢。
在這裡不得不哭訴一下杭州的公交:不是一個擠能形容的。再哭訴一下杭州的交通:不是一個堵能形容的。那可是相當的擠相當的堵,而且不分所謂上下班高峰,也不分所謂周末還是非周末——當然,周末比非周末更嚴重。你看現在,周一下午三點,南山路的交通已經很讓人受不了了。
坐上了808,我們在吳山廣場站下了車。
吳山廣場最近正在做“清河坊茶文化節”,廣場上搭了個舞台,搞著互動的游藝活動。
沿路兩邊擺著很多小攤位,賣茶葉,賣核桃,賣小飾品,相當熱鬧。心裡一直惦念著上次黃山回來後老爸的話:你怎麼黃山回來沒給我帶茶葉呢?呵呵,看來這次說什麼也要帶龍井回去孝敬老爸了。
一路往東走,沒多久,就看到了清河坊的牌子。原來我們當年是在這裡照的集體照啊,同學笑著說。我也笑了,記憶這東西,真的只提取了快樂的情緒部分。記得那晚,我們幾乎懷抱著踏破鐵鞋的絕望,終於在最後關頭看到了清河坊的牌子;記得那晚,我們吃遍了清河坊裡的每一樣小吃,把歡笑留在了杭州的市街小巷。
清河坊裡有很好吃的叫化雞。當我們都快把河坊街走完,望眼欲穿中,天公還不作美得下起了零星小雨,可還是沒看到傳說中的小吃街。就在大家絕望得以為要以一家面館解決晚餐時,跑在第一個的我看到了那小吃街,感動啊,立馬衝過去:終於可以吃東西啦!
掏出了錢包裡所有的公共基金,算了一下,分了每人10塊錢:一人十塊錢,自己買東西吃。
於是,有人買了粉絲湯,有人買了揚州炒飯,有人買了炒面,有人買了火雞,有人買了桂花糖藕,有人買了很好吃的台灣**餅(名字忘記了),有人買了燕餃,有人買了一杯甜羹……
還剩51元,買了兩只香噴噴的萬分誘人的叫化雞。我唯一能說的,就是,肉很香、很嫩、很好吃、很懷念。至於價格,20元/只,非常能接受,在上海隨便吃白斬雞,1/4雞就要20來塊錢。
一分錢不剩得把預收的錢全都花完了,太完美的饕餮大餐了。
4月14日,周一,17:20,奔赴和諧號 --->
從河坊街沿著西湖大道一直走到杭州火車站,細雨霏霏中,漫步前行。
杭州站和諧號的入口很“和諧”,弄得還挺大氣,那候車廳可就一點都不和諧了。人口密度嚴重超過“和諧”標准,我們惟有站著在候車大廳裡等候。後面的人擠擠推推,什麼樣的味道都有,還不如在一般的候車大廳等呢,至少那裡空間寬敞,還能跑出去透透氣啊。
6點多,終於可以上車了。杭州火車站有一點做得很人性,下站台的時候,它有電子顯示器表示著哪幾節車廂往前走,哪幾節車廂下站台後往後走,少走了很多冤枉路。
第一次坐和諧號,大家總歸要留下點什麼做個紀念的。去傳說中WC走了一遭,其實不過如此,還不如窗明幾淨的車輛來得有特色呢。
在轟隆隆的軌道聲中,我們向上海駛回。
預算清單:
上海-杭州來回火車票:T177,33元/人,D650,54元/人
杭州公交:共計10元/人火車站到中國美院,出租車,11元/4人;清波門-九溪,K504,2元/人;九溪-九溪煙樹,小巴,10元/8人;龍井-岳廟,Y3,2元/人;淨寺-吳山廣場,808,2元/人
餐飲:共計>60元/人第一天早餐:自理第一天午餐:岳廟,蛋炒飯,8元/人第一天晚餐:外婆家,31元/人第二天早餐:自理第二天午餐:3元/人,一碗餛飩第二天晚餐:清河坊小吃街,15元/人
住宿:湖中居青年旅舍,40元/人
累計:每人200多元
我們的杭州行,背包、自由、暢快,我們行走,我們歡笑,我們展現獨特的自己,我們走一條不同於別人的、自己鑽研出來的游行路。
不得不說,此行,很快樂,很開心,很暢快,很淋漓盡致。
Blue
於麗娃河畔

(遠眺雷峰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