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九寨溝看什麼?(1)

作者: rgmao

導讀九寨歸來不看海 【欲讀本系列游記的全真圖文版,請去串門-- http://***/rgmao181898 】 9月26 – 9月29日在杭州賞桂,可以在滿覺隴、植物園、雲棲和小瀛洲茶室外的桂花樹下,品茗、聞香、看花雨。且不時離席,去漫步、賞景、運動。-- 那是下馬看花,以靜為主、養精蓄銳,“療養式”旅游也。 10月12日 – 17日去了一趟九寨溝和黃龍,日行千裡噢(從上海到綿陽,飛行近三個小 ...

九寨歸來不看海

【欲讀本系列游記的全真圖文版,請去串門-- http://***/rgmao181898 】

9月26 – 9月29日在杭州賞桂,可以在滿覺隴、植物園、雲棲和小瀛洲茶室外的桂花樹下,品茗、聞香、看花雨。且不時離席,去漫步、賞景、運動。-- 那是下馬看花,以靜為主、養精蓄銳,“療養式”旅游也。

10月12日 – 17日去了一趟九寨溝和黃龍,日行千裡噢(從上海到綿陽,飛行近三個小時,1800公裡,從綿陽到九寨溝,從九寨溝到黃龍,分別翻越一個海拔3300/4100米的高山)!典型的遠征,典型的深入高原,經過松潘縣山顛得紅軍長征紀念碑。而在九寨溝和黃龍所逗留的時間總共不過六七個小時而已。走馬看花,不,簡直是“跑”馬看花了!以動為主,挑戰身體極限,“拉練式”旅游也!

九黃,游人如織,抄各地口音,90%千裡迢迢,“飛”此一游,而且還要冒著高山缺氧的危險,值嗎?

-- 值! 今年國慶節前,CCTV報道,據統計,目前,全國旅游最熱門的景區 – 九寨溝(二次旅游最熱地 – 香港。)

我所在的春秋旅行團,36人,半數有高山反應,整個隊伍,在下黃龍之後,已經“潰不成軍”,嘔吐、頭暈、瘸腿、嘔心,不一而足。(導游說,每日至少有兩副擔架送游客下山,怪哉,九黃兩山不見轎夫!)此團隊中,我乃次最年長者,上山下山,步履尚輕捷,頭腦尚清晰,驢友戲稱,你是60的年齡,40 – 50的身體,30的心態。我笑答:還行,還能健康地活上幾年呢。唯一的高山反應是在海拔3500米處,下蹲系鞋帶,起身過猛,忽感暈眩,稍息片刻,即恢復。

現如今,旅游漸入佳境。認識到旅游其實是一個審美過程的人為數並不多也。知識、審美意識、健全體魄,乃旅游之三要素。缺此,旅游不會成為一種精神享受,不會產生一種審美快樂,不會達到強身健體。

在九寨溝,有人見吸氧室(免費),竟然問:這兒有不是醫院,干嘛吸氧?詢問之下,此君不知此地海拔在3000米以上;

有人返程時,大呼上當,詢問之下,對方答:花錢買罪受!

有人不知九黃的地理位置,游畢,記住一個“海”的名字,

有人在旅游之前,沒有“備課”,衣衫單薄,瑟瑟發抖於滑雪衫店鋪,讓店主竊笑一番;

有的人雙手插袋,反譏手執相機者:拍的那麼認真,給誰看? -- 聞者一時發愣。

所見所聞,讓我想到 -- 改革開放之初,從計劃經濟走來的國人,終於可以拿起筷子大塊吃肉(當然不少人“放下碗就罵娘”),當時的國人,在餐桌上,唯整雞整鴨是求,視大魚大肉為美。

歐陽修在《醉翁亭記》中寫道:

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此段文字,何其“清高”,何其瀟灑!你看,動物與人,在大自然的懷抱裡,都會感到快樂,但是,動物畢竟是動物!而人與人相比,迥異也。歐陽修的隨從很快樂,但是,他們又豈能享受到太守享受到的快樂呢?有幾人能做到“醒能述其文”呢?(醉能同其樂,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 - 自我陶醉之巔!)

變旅游為精神享受,從旅游中獲得最大快樂,與美育有關,與審美層次和水平有關。從歐陽修那兒得到的啟發是,應該“游能述其文”!

黃山歸來不看岳,九寨歸來不看水。-- 小導游如是說。

我想,還是分開說為好 – 九寨歸來不看“海”/ 九寨歸來不看“瀑”。

草海、箭竹海、熊貓海、五花海、長海、樹正群海......當你看到這些名字時,請別誤解!九寨溝,由九個藏民的寨子組成,故稱九寨溝(現在僅開發了三個寨子),居住此地的藏民祖先,知海而未見海,他們以為面積較大的水面,即可稱“海”。於是,沿山溝而下的一個個小湖泊,便有了“海子”的稱呼。這些小湖泊有柳宗元《小石潭記》之意境:

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山甚〕,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然而,九寨之“海”,非“水尤清冽”四字可寫也!

一個個海子,一個個山間湖泊,水色似藍寶石,如綠翡翠,世間所不見也!

請觀下列八幅照片。

照片之一:雪裡看海

照片之二:演繹秋色

照片之三:秋到九寨

照片之四:似影非影

照片之五:一個拐彎 碧湖突現

照片之六:湖映雪松

照片之七:詮釋斑斕

照片之八:人間瑤池


精選遊記: 九寨溝-黃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