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克福一瞥2007丁亥年初三清早,首都機場,沒有想像的人多擁擠,出關、安檢只用了10鐘,比以往的每次都省時間!漢莎航空的波音747准時起飛,約20%的空座率,中年以上空姐,依然有著漂亮的面孔、勻稱的身材、優雅的儀態,當然,還提供周到的服務。
9小時後,安全降落法蘭克福機場,歐盟生根簽證,入關也是人跡寥寥,前後也就5分鐘,出乎意外的順利。哈哈,離去畢爾巴鄂的飛機起飛還有5個多小時呢,當初設計這樣的行程,一是考慮在西班牙不走回頭路以節省時間,另一是漢莎航空的聯程機票價格實惠,再就是德國境內也可以參觀一些項目。
輕易地找到機場的城鐵車站,站台上人不是很多,相比較機場內的世界各地各色人等,這裡顯然大多數都是德國本地人了,看著這些人的面孔與裝束,腦子裡一閃而過的詞彙竟然是馬克思所描述的“工人階級”!15分鐘後車來了,到市內的中心火車站只有3站地,很快,我們已經抵達。
自動扶梯向上把人帶到了站台大廳。空間一下變得豁然開朗,充滿線腳與浮雕的牆面上端支撐著高聳的圓拱型鋼屋架,玻璃天棚透射下來縷縷朦朧日光, 一字排開的站台與交替到站、離站的列車,來來往往行色匆匆的人們,各式各樣售貨亭與讓人眼花繚亂的商品,……。這裡紛繁、喧囂、流動,交通建築的個性表露無疑。
東看看,西瞧瞧,先滿足對異國最初的好奇心,一行人幾乎走散了,好在很快又集中,我們的目的可不是這裡。出了火車站大門,迎面的街道,已清晰地看見遠處聳立的好些地標式的高層建築,那是法蘭克福的金融中心。
右轉南行,穿街過巷,一邊打量這個城市,一會就到了美茵河畔。這是條流經法蘭克福市南部的河流,據說是萊茵河的支流。可惜冬末初春的天空雲影徘徊,太陽若隱若現,柔和的陽光使得河水看上去沒有那麼清澈明淨。氣溫不冷也不熱,迎面的風夾雜著微微的濕潤,很是舒適。
過橋來到南岸,這裡的城市風貌已然與剛才火車站周圍那片商業中心區大相徑庭。
南岸這邊道路不寬,樹木茂密,建築大多是一幢幢小規模、僅4-6層高的老式房屋,傳統的建築形像透著地方特色與往日印跡,偶爾穿梭而過的車輛,一點沒有打擾這裡的幽靜。雖然枝頭還沒有新葉發芽的跡像,可腦子裡完全可以想像春夏之季的那一份蔥蘢與秀麗。
這一片是居住區,其間也散布著眾多規模不大、各具特點的博物館、美術館。臨岸的斯考麥凱路(Schaumainkai)有個別名,稱作“Museumsufer”,所以,美茵河南岸也有著“博物館之岸”的美譽。
圖1-中心火車站大廳、站外廣場、美茵河風光、南岸

按圖索驥,我們不久找到了第一個參觀目標——藝術研究院加建的美術館。藝術研究院本身是幢古典樣式的老房子,敦實的基座、厚重的牆面,愛奧尼克柱子支撐著復雜精致線腳的屋檐,優雅的拱券窗,浮雕與雕像的裝飾,……。歷史在這個建築的表面被明確地顯現。
加建的部分是簡潔單純的現代造型,表面的白色石材牆面被處理得平整光潔,門口、窗洞、鋼與玻璃的雨蓬、空中突兀的懸挑等等細節,都成了我們觀察探究、收集資料的對像。加建部分與舊建築相連之處,現在是個餐廳,餐廳外的平台上撐開的遮陽傘與院子裡枝葉繁茂的老樹新枝交相呼應,環境十分典雅。
新從舊中有所繼承,舊也在新中煥發著活力。新與舊,在這裡完美融合、高度協調。。。。。。
城市的發展,當然也不拒絕新生事物。離開美術館繼續東行,隨後來到了郵電博物館,這是棟完全現代風格的小建築!地上僅僅二層樓,臨街一面也是窄窄的,不大的體量,玻璃、鋼材、混凝土、金屬板等等現代建築材料的應用,使之散發著鮮明的時代氣息。
門口的青銅馬馱著或許是古老的郵電設備,而入內大廳裡一組粗絨線編織、老式電話機做頭、聽筒當腳的羊群雕塑立刻吸引了眾人的目光,它們形態逼真、動作各異,有低頭覓食、有抬眼張望,呵呵,好有意思!
為什麼要用電話機做羊頭呢?難道,這些雕塑、這個博物館的設計理念與裡面展示的與郵電相關的一切,都暗喻著當今郵電業早已從羊倌傳書的過去跨入了飛速發展的互聯網信息時代?!
走到街角處的電影博物館,這是德國第一座此種類型的博物館,利用古老宅邸改建的。朝河與臨街的兩個立面被保留,作為城市歷史的關聯,其余都被拆掉了重建。入口處增建的門廊,粗壯的紅砂岩柱墩上的黃銅管柱,支撐著鏡面玻璃的雨蓬,使這幢原本的住宅擁有了公共建築的特征。
可惜時間有限,所有看過的博物館,只能觀察建築本身,而無暇再觀摩裡面的展品了。這些題材各樣的博物館,想來裡面的展覽內容也一定獨特而有吸引力!這個電影博物館的地下室就有個電影放映廳,真想在裡面看場電影!而我們,只能在門口匆匆拍幾張PP,就去尋訪下一個重點關注的目標。
圖2-藝術研究院加建的美術館、郵電博物館、郵電博物館內景、電影博物館

法蘭克福工藝美術館,美國建築師理查得·邁耶的一個重要作品,是他“白色派”個人風格純正體現的工程實例。評論界說它是“現代主義離開德國五十年,經過兩代人而美國化之後,又重返故土”的產物。
回想很多年前,當它剛剛在美茵河畔落成的時候,還在大學讀書的自己與同學們,從雜志上看見它的圖片,湛藍的天空下,純白色的牆面、構架、坡道、平台、欄杆、樓梯、扶手……,所構成的幾何體量與建築形像,極具視覺衝擊力,一下就刻入人的記憶中,那些附帶的圖紙資料,輕而易舉地讓人讀懂, 它立刻成了大家做課程設計學習、效仿的對像!
現在,可以零距離地與之接觸了!
美術館的主要入口面向西側,這是片公園,連接美術館與西邊的住宅,古樹蒼蒼、老藤青青,大片的綠草地延伸到那座白色房子的腳下,下午的陽光正從西側直射過來,這時的天空雖然沒有印像中那麼湛藍,白色與藍色的對比不甚強烈,灰藍的背景卻讓這幢建築蒙上一種淡淡的詩意。
踱步走近,金屬面板的牆體、地下庭院、十字交叉的步道、凌空突兀的構架、弧線與直線的造型……,那些從書本上留下的記憶在現實裡一一得到了印證。這座美術館地面只有三層樓,圍繞著內院布置,一層為公共服務區,二、三層是展覽區。建築的東北角原先是一幢十九世紀的老宅子,外觀重新裝飾了,從新建的部分空中架過玻璃通廊,使得老宅也成為展覽的空間。那些穿插的步道與透過玻璃看見的室內坡道,讓內外空間流通、變換、交融,有著十分豐富的層次感。
徜徉在這幢建築的周邊、內院,與朋友一同細細打量、探究、品評建築的整體及局部,不知為何,能夠親眼觀察與親手觸摸,心情卻不再有當初從圖片上認識它的興奮。或許,經過時間的滌蕩,物還是物,依然故我,而人呢,卻早已不復昔日的簡單,再看這個物,更多體會到的,是平實與功用的一面。
圖3-法蘭克福工藝美術館

雖然這裡停留稍久,但我們依然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參觀內部展覽。離開工藝美術館,抬眼眺望,北岸商業區的法蘭克福商業銀行總部大廈,那棟一出火車站就已牢牢抓住人們視線、並始終占據了視野的高樓,是下一個要拜訪的目標。又一次走過美茵河,不遠處教堂尖尖的的輪廓線,那裡應該是法蘭克福的舊城中心,可惜,這次沒機會游玩了。回望工藝美術館,掩映在濃密的叢林中,緩緩流經的河水襯托著它的倩影……。法蘭克福商業銀行總部大廈,英國建築師福斯特及其合伙人事務所的作品。福斯特的名字聽來也許不被業外人士所知,但提起香港的新機場和大名鼎鼎的彙豐銀行總部大廈,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它們也正出自福斯特之手!法蘭克福的這棟大廈是世界上第一座“生態型”超高層建築,(超過100米的就是超高層),平面呈三角形的樓體,宛如三葉花瓣夾著一枝花莖,花瓣部分是辦公室,中間花莖為從底直通上天的中空大廳,起著自然通風作用的同時,也為建築內部創造了豐富的景觀。三個面上依次上行、4層高的空中高架花園給內部的每一個辦公角落都帶來了綠色的外像。這座53層300米高的塔樓,自97年竣工至今,一直是歐洲大陸最高的摩天大樓。它獨特的形像與赫然的高度,使之成為法蘭克福十分醒目的標志!繞過街道,來到大樓的腳下,入口在北側,寬大的台階約有兩層樓高,延伸到門廳,有點莊重與威嚴。進入大堂,高闊、空蕩,平整、光潔的牆面、地面、天花板,除了一個小小的服務台和幾個稱得上簡陋的沙發椅,幾乎沒有任何拖泥帶水的無用之物,如此規模的一幢大樓,比之國內通常的辦公樓大堂裡豪華裝修與各種服務設施,真是樸素簡練到了極致!有點驚訝!抬頭仰望,透過中空大廳的層層玻璃,清楚地看見高高的天空,附屬的咖啡廳,這時可是生意清淡、門可羅雀。大堂的角落裡有兩尊雕塑,那個對著大門擦玻璃的快樂清潔工,剛才從外面爬台階來時還以為是真人呢!或許911事件的發生,這裡的管理可謂森嚴,沒有預約,不能進入電梯上樓,空中花園我們無緣見識了。
圖4-法蘭克福商業銀行總部大廈

商業銀行所在的區域,是法蘭克福的金融中心,也是高樓林立之地。穿行其間,一幢幢高樓從身旁經過,不少都曾在資料上見過,似曾相識的感覺,呵呵!那座DG銀行綜合樓,一出火車站就在左手邊的,頂端有著半圓型的“帽檐”,似乎在向著美茵河招呼致意!
雖然這裡號稱歐洲大陸高層與超高層建築最集中的地方,可自己的感覺,密集的程度可比不上香港甚至上海浦東。
天色漸漸暗淡,我們的參觀也結束了。這裡與北京時差7小時,算算已是北京時間凌晨1點多,難怪困意難擋!坐地鐵回機場。其實半下午的閑逛,也沒忘記觀察大街上的車。最令人注目的就是那個奔馳 “SMART”小車,只能坐兩人,滿街都是,還開得飛快!很可愛滴!當然,各種新款的奧迪也很多見,奔馳與奧迪的出租,一定坐得寬敞又舒服!
機場不再出關,但安檢可省不了,嚴厲極了,外套脫去,人人渾身上下搜遍,提包背包過了監視器還被翻個底掉,連鞋也脫了檢查!下午抵達時已經看見機場內的示意圖,知道法蘭克福機場很大,這下算是領教了!機場分A、B、C三個區,從A1到A30登機口,雖然一路都有自動傳輸帶,但我們一行人走下來都覺得漫漫長路,沒完沒了,估摸著有1公裡多,難怪一路都看見工作人員騎著自行車來往!僅A區就有42個登機口!
圖5-美茵河風光北岸風光與法蘭克福高層建築區

飛往畢爾巴鄂的依然是漢莎航空,當地晚間8點25准時起飛,沒有晚餐了,只發個干面包,此時早已飢腸轆轆,就著熱咖啡,倒也覺得蠻香的!一路無話,准時降落桑迪加航空港。這個機場也是計劃要參觀的,還會專門安排時間再來,出港等待托運行李的間隙,隨手拍點內部的照片。接我們的地陪與車早到了,上車出發,向市區駛去。出了機場,道路變得蜿蜒曲折,盤山路不斷地向下,原來機場是建在山峰間的一塊平地上。其實機場離市區只有16公裡,很快就看見市區星星閃爍的燈光,天空中還有焰火在燃放,光影交錯,色彩搖曳,城市似乎披上了一件閃亮的夜禮服。兩旁出現了房屋,看上去多是一幢幢10層左右的住宅樓,成組團地建在斜斜的山坡上,形成很有規模的居住區,穿行其間的,依然是彎曲的坡路。這樣的地形與地貌,讓人想起山城重慶。到酒店了,一下車,人群一陣騷動,馬路旁河對岸的斜前方,古根海姆博物館,那座通過各種媒介已然熟悉的建築形像,就出現在我們的眼前!心情有點激動,哈,原來酒店離畢爾巴鄂之行的最主要目標這麼近!夜色深沉,但那個非凡的輪廓是那麼清晰!進入酒店,眼前又是一亮,大堂的空間、色彩、裝修、布置、陳設,都充滿了現代設計理念!反正要在這裡住兩個晚上呢,有的是時間來細細觀摩。迅速辦好入住手續,趕快進房間,夜裡11點多,距離北京出發,已經超過24小時沒合眼,困死了!即便這樣,洗漱完畢倒在床上之前,還把窗簾拉開觀察外面的天空,剛才下車時地面潮濕,空中飄著輕微的雨絲,看起來還是濃雲密布,同時在心裡期盼,但願明日是個好天氣,讓我們能夠看到燦爛陽光下的古根海姆博物館!!小貼士:1、法蘭克福機場是歐洲最繁忙的中轉機場,現在設立了流動中文問訊處,任何從國內來不同航空公司的航班抵達後,在出機口下面都有中國服務人員在等候,直到人走空了這個點撤消去等別的航班。當然,機場內有“i”的問訊中心,可以拿到免費的市區地圖。
2、去歐洲其它城市在法蘭克福轉機是經常的事,如果像我們一樣有點時間,完全可以坐地鐵去市中心轉轉。機場通往市中心的線路是S8和S9號線,機場內有明顯的標識,很容易找到。我們從機場坐3站地(行車時間11分鐘)在中心火車站(Hauptbahnhof)下車,舊城中心5站地在 Hauptwache下車,這裡有著名的歌德故居和法蘭克福大教堂。
3、從機場路過的S8和S9“S-Bahn”實際是城鐵,在地面行駛,到市內轉地下了。機場站及中心火車站的站台2、3條線路共用同一個站台,要看清楚站台上方的顯示屏,以免上錯車。站台上的時刻表很准時的。
4、自動售票機上顯示的太復雜,德國地鐵應是按裡程分區不同票價不等,可沒時間細看。機場有人工售票,報出要去目的地,有5人的集體票,平均下來約比單張的便宜30%。地鐵出口進口都沒機器也沒人檢票,據說有查票的,沒票或票與所乘坐的車次不一,要受重罰。
5、關於漢莎航空。行前無意中看見網上有人抱怨說從上海到法蘭克福的漢莎飛機經濟艙座位擁擠,果不其然。飛北京與法蘭克福之間的也是如此,還是747呢,前後排的間距非常緊張,勉強坐直。後來飛畢爾巴鄂及從巴塞羅那飛法蘭克福的比較寬松,雖然是小飛機。這是本人坐過的最不舒服的飛機了,去時還好,回來可慘了,本是睡覺的時間,根本坐不下去,9小時的飛行時間有3小時都站著!痛苦!飛機上很多其他人也如此!真同情旁邊那些人高馬大的德國鬼子!想到聯程飛機票價的實惠,只好忍了!如果單獨去德國,最好不要坐漢莎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