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記(7.1)—瓦倫西亞將來時

作者: 卡夫奇妙醬

導讀瓦倫西亞將來時D7 2007-2-26瓦倫西亞 Valencia (100公裡)→潘尼斯科拉Peniscola當鄭和下西洋、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輝煌歷史都已成為遙遠的過去,現代工業文明使得航海變得安全又舒適的同時,人類以最原始的方式挑戰、征服大海的行動從未停止過,它們通過另外的形式恣意張揚著。這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帆船大賽——美洲杯帆船賽。瓦倫西亞是2007年春夏之交的32屆美洲杯舉辦地。 ...

瓦倫西亞將來時D7 2007-2-26瓦倫西亞 Valencia (100公裡)→潘尼斯科拉Peniscola當鄭和下西洋、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輝煌歷史都已成為遙遠的過去,現代工業文明使得航海變得安全又舒適的同時,人類以最原始的方式挑戰、征服大海的行動從未停止過,它們通過另外的形式恣意張揚著。這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帆船大賽——美洲杯帆船賽。瓦倫西亞是2007年春夏之交的32屆美洲杯舉辦地。為迎接這項世界頂極的盛大賽事,港口地區勢必進行大規模的改造與更新。果不其然,當我們一早來到碼頭,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大片塵土飛揚的工地、急急來往的重型運輸車、忙碌的工人,伴隨著隆隆的機器聲。似乎整片碼頭都洋溢著一股熱火朝天、大干快上的蓬勃朝氣!這裡的視覺焦點、占據目前港口最佳位置的建築——游艇中心,是為各國比賽隊服務的,來自英國的建築師David Chipperfield的作品。與西班牙本土的卡拉特拉瓦那種呈動態、眼花繚亂的風格完全不同,這幢規模不大、安靜的海邊新建築,真算得上極簡主義的標本之作!遠遠看去,四層樓被水平伸展的白色樓板劃分,中間豎向支撐的牆面是綠色玻璃,線條、體塊的對比如此鮮明,簡單、簡潔、簡約,獨特的造型使之成為海邊重要的標志。來到近前,緩緩的坡道、寬敞的平台鋪滿了木地板,聯想到客輪的船甲板,光潔平直的玻璃欄板、白色樓板一層比一層更大幅的出挑,又一次讓人對工藝的精准與技術的高超喝彩! 悠游在寬大“甲板”上,游艇中心提供了360度的觀景視線,陽光溫暖,海水平靜……,正在此時,上層平台有人用中文在與自己打招呼,大吃一驚,抬頭仰望,居然是以前單位最高級別領導!他雖不直接管自己,點頭之交還是有的,想不到在此碰面,真是人生何處不相逢!此人在業內堪稱大師級人物,合影留念,短暫相敘,得知他來此參加碼頭一項工程的國際競賽評標工作,想到國內本土培養的建築師也能在國際舞台上嶄露頭角,這層意義上也值得小小驕傲一下! 圖1、游艇中心


游艇中心一側配套的餐飲店、鮮花店、衝印相片店等等剛剛完工,內部還在裝修,端頭的木看台已經搭好,新玻璃材料建造的小品建築,玲瓏晶瑩,是為游客提供游覽、咨詢服務的,已經可以在內拿到免費的港區地圖和介紹了。整齊的駁岸停靠了一艘艘帆船,風帆雖收下,高高的桅杆令人遙想它迎風遠航的英姿……當然,碼頭的改建也有舊建築的再利用。作為一個吞吐量具世界前茅的商業大港口,倉庫隨處可見。這些年頭不短的老房子,雖然造型樸素、功能單一,可外表依然有著瓦倫西亞傳統的美麗陶瓷花磚與雕刻裝飾,這些都被完整地保留,加上現代技術、藝術包裝的圍牆,使得倉庫改成一座專題展覽館。館內放著歷屆美洲杯獲勝帆船的模型。比人還高的模型,一排排地很是壯觀。附帶了許多有關帆船的圖片介紹,可惜西文一竅不通,只能望圖生意了!展館盡頭是一面很大的題板,上有各國文字題寫的美洲杯口號:“沒有第二名”! 圖2、倉庫改的專題展覽館

對於居住在地中海沿岸的人來講,駕駛帆船出海其實是十分普遍的事情,可能要比開部汽車上路還要容易。因為帆船的歷史遠遠要比汽車古老不知多少倍,在沒有發明蒸汽機之前,人類就是依靠風力來航行的。港口停泊的各種樣式、規模不一的游艇、帆船正說明這是一項非常大眾化的活動。而國內似乎還把帆船、航海與富豪、奢侈聯系起來,或許這就是差距所在!一艘很酷的帆船,黑白相間的船身,桅杆上的風帆還沒掛上。據了解,“美洲杯”帆船的編號由兩個部分組成,前面的3個字母代表參賽的國家,後面的數字由“美洲杯”規制的執行人員按照建造時間的先後給定。這麼說,眼前的這艘就代表了美國,是自1992年建立規制以來所建造的第61艘“美洲杯”級帆船。港口區雖景像忙碌,但一切都顯得井然有序。中規中矩的古典樣式建築和大膽新奇材料包裝的現代裝置並存,多數是各代表隊的基地,這些構成了為專門為美帆賽服務的“帆船村”。據說將有一支“中國隊”參賽,這是美洲杯舉辦156年以來第一支來自亞細亞的帆船隊,可惜我們沒有找到它的基地。欣欣向榮、日新月異是瓦倫西亞港口區的主題。一切都打上了美洲杯的標簽,轉動的機械和來往的車輛,讓人清晰地看到從集裝箱的工業港口到帆船的童話世界嬗變的過程,體會海洋港口城市的特別韻味。 比賽只是這裡發展的一個契機,即使賽事結束,港口繼續若干建設計劃,包括大師們的摩天樓實施,這裡的未來將會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藍藍海浪、陣陣清風,鮮花和棕櫚樹裝點的駁岸,艘艘不遠將來要征服海洋的帆船,分布在弧形基地的帆船隊,簇擁著瓦碼頭中央整治一新的米黃色鐘樓,這樣的景致讓人暢想瓦倫西亞的將來。 圖3、海港景像

城市要參觀,自然界也要接觸。離開港口區,雖然時間有限,我們還是決定去看看距市內只有十多公裡的阿爾布法拉自然公園(el Parque Natural de)。所謂自然公園,風景並沒有特別耀眼之處,多指其保持的原生態狀況。這裡的自然公園也是如此,藍天、白雲、草地、樹影,吟唱著初春的調子,恰似一幅純樸天然的圖畫;木柵欄、白牆、黃瓦、圓拱窗,真正西班牙本土風格的民居,小巧玲瓏又親切。一片白鷺掠過湖面,激起點點水波,野趣橫生,幽靜中蘊涵著生機,恬淡裡又透著秀麗……。只是我們沒有足夠時間來享受這裡的寧靜與風物…… 圖4、阿爾布法拉自然公園

將要離開瓦倫西亞了,不到兩天的時間遠還沒玩夠、看夠,無數的現代、古典建築瑰寶令人折服,除了錯過一心向往的陶器博物館,這裡眾多其它特色鮮明的各類展覽館、美術館都沒機會領略了!午飯時間,自己寧肯少吃兩口,沿大街轉悠,抓緊時間再多看一眼這個城市。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一條條四通八達的寬闊馬路,新城區裡現代化元素一個也不少,呈現一種開朗、大氣的態度…… 瓦倫西亞,完美的古典與現代城市“很少有城市能夠像瓦倫西亞這樣,可以將上溯至公元138年遙遠過去的遺產遺址和新千年建造的最新式和先鋒的現代建築完美和諧地融合在一起。”如果給每個城市下一個修飾的定語,那麼屬於瓦倫西亞的是連續性。定語把城市的某些特征凝固起來,如小資麗江、浪漫巴黎。城市被局限於慣性想像中,沒有突破,日後的一切舉動似乎就為了這個專屬的定語而附和。然而,瓦倫西亞的定語卻讓城市有更多的包容與發展。從瓦倫西亞的發源地聖女廣場、中世紀的大教堂與城門,文藝復興之後的絲綢交易廳、陶器博物館,到上世紀初工業革命時期現代主義的中央市場、科倫市場、火車北站,以及當代卡氏的“科學與藝術城”和建設中的港口區,無一不炫耀著瓦倫西亞人的感性主義和驚人的創造力。行走在這些建築傑作之間,呼吸著不同世紀的空氣,沐浴著各種文化交彙的光芒,時間留下的痕跡一點一滴刻進人的記憶。一個個不同歷史時期的見證,有著清晰的演變、繼承、發展脈絡,幾百年上千年積累的古老莊嚴底蘊保持了自身的連續性與延展性。瓦倫西亞令人心動之處,正是保留的古典被糅合進現代,又開出絢爛的花朵。古典是有生氣的、不造作的傳統,現代是有根基的、理性張揚的創新。彌漫於城市中的文化氣息和特有的生活方式在和諧共存的新舊建築之間延續著,形成獨特的城市魅力,人們既可以坐擁老城,享受現代的舒適便捷,也可以漫步新區,回味古典的優雅精妙。如果用城市有機更新理論來衡量瓦倫西亞,它呈現給世界一個合格而完美的榜樣。 圖5、古典與現代的瓦倫西亞


精選遊記: 瓦倫西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