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天使”奇遇,在西班牙瓦倫西亞歌劇院聽音樂會
瓦倫西亞藝術和科學城三座宏偉建築之一的索菲婭王妃藝術宮(el Palau de les Arts Reina Sofia),又名“瓦倫西亞歌劇院”,竣工於2005年10月,而正式對外開放演出,是06年10月。這是當今世界上最新落成、最先進的劇院。出發來西班牙之前,提給旅行社的計劃,希望幫助打聽這裡的演出情況,最好能借看演出之機,也參觀這座劇院的內部,一舉兩得!來的路上,地陪與當地電話聯系,得知歌劇院周日沒有演出,今天是周六,晚8:30有一場音樂會,具體內容不清楚。雖然我們要在瓦倫西亞住兩晚上,但能進入歌劇院看演出並參觀,只剩今晚一次機會了!而且是否有票,還不得而知!
抵達我們的酒店,已是晚7:30,我與另兩位要去歌劇院的朋友,當即決定晚飯免了。大伙把行李往房間裡一扔,上車立刻出發。好在離歌劇院不是很遠,十分鐘後,送大家去吃飯的車順道把我們放在了距歌劇院最近的路口。曾在網上查過西班牙的演出票價,平均約40-50歐,位置好些的大約60-70歐,一路想好,只要有票,不管什麼價格,就算是黃牛黨的高價票,也一定不放過!如果沒有票,也要攪盡腦汁再想辦法入內。過馬路轉彎來到一個寬闊的路口,那座壯麗絕倫的歌劇院身影呈現眼前!幾十層樓那麼高,由兩個薄殼交互融合切割而成橄欖形體,上端彎葉狀的頂板,從地面向天空劃出一道張力驚人的優美曲線!仿佛舞蹈者長袖翻卷的曼妙舞姿,整個純白色的建築,在深邃黑暗的夜空中,被燈光裝飾得晶瑩透亮! 完全不是通常劇院的形像,在這樣的外表包裹下,一座能容納數千名觀眾和演員進行各種表演的內部空間怎樣,正是我們強烈希望探知的。盡管事先看過圖片,但親臨這裡,我們仍然被這非凡優雅的影像所震懾,心情和視線瞬間被爽快地撩撥到了天上,一路趕來的鞍馬勞頓與轆轆飢腸,陡然變成了翱翔高飛的自由和舒暢!駐足,舉起相機,留下這一永恆的瞬間,隨即,情不自禁地發出一聲贊嘆!這時,天使降臨了! 圖1、歌劇院全景

街頭的行人並不很多,大約我這一聲感嘆,發自內心又有些忘乎所以,或許聲音比較高,引起路過我們身旁一對西班牙老夫婦的留步。“……,?”其中的女士對我說。因為注意力還集中在歌劇院上,沒聽清是西班牙語還是英語,估計是在問我們是否喜歡。我立刻回答:“Ye!Is Beautiful !We Like the Theater!”“……,?”女士問道,依然沒有聽清是西語還是英語,但他們的語氣與神情讓我猜到了意思,立刻接著她的話:“YE!We Like Classical Music。We Want to there to Listen Concert。Can you tall us where can I buy tickets?”“……,……。”還是沒聽清,但和善的表情、誠懇的態度讓我明白他們有富裕票可以轉讓,心一下提上來,馬上問道:“Tonight?How much?”“……,……。”從那位女士嘴裡吐出的話語讓我將信將疑,臉上也是迷惑的表情,我的同伴們也聽到了,禁不住追問了一句:“What?”“Is free。”這一次,我們聽得真真切切、清清楚楚,腦子幾秒鐘的空白之後,巨大的狂喜瞬間湧遍全身!三人激動地幾乎要跳起來,圍在他們前面。一陣“Thank you ! Thank you very much!”不知如何表達我們的感激之情。那位女士問需要幾張票,明白我們的所求,從她的提包裡找出票來撕給我們三張。票在手中,我們依然激動地難以置信會有這樣的奇事!夫婦二人就要離開,我立刻舉起相機,給同伴與老夫婦二人合影留念。異國他鄉,素昧平生,街頭匆匆偶遇,得到別人的友情饋贈,如果不記錄下這個令人驚異的時刻,不記錄下這對夫婦的慈眉善目,自己都無法相信這是夢幻還是現實!與老夫婦禮貌告別,他們先行一步去劇院了,留下我們還呆立在街角,亦真亦幻,恍若夢境,沉浸在極度喜悅之中,同伴禁不住一次又一次地問:“為什麼?為什麼?他們為什麼要送票給我們?真是一對‘老天使’!”又忙不迭地把我們的奇遇發手機信息傳達給去吃飯而沒來劇院的朋友。而於自己,在這座世界上最新落成開放不久的劇院裡,能夠聆聽一場音樂會,親眼看一看內裡構造,僅有的一次機會,而且以這樣的方式夙願得償,想來比中500萬大獎都讓人興奮!由衷地感謝命運的眷顧!看看表,8點差5分,抵達這座城市還不到一小時,就遇見這樣的美事,此時此刻,真想對著天空大聲歡呼:“我愛你!瓦倫西亞!” 圖2、歌劇院的下沉廣場

一票在手,心裡塌實,開演前我們還有足夠時間來參觀這座劇院。與沃蘭汀步行橋和桑迪加航空港一樣,這又是西班牙建築師卡拉特拉瓦的鼎力巨作!走過玻璃地燈導向的引橋,東西兩側的平台都可以進入門廊,兩側門廊交彙在中央休息廳,休息廳直通五層高,平面呈拋物線懸挑伸向室外,周邊環繞的水池,使之如破浪前行的客輪船頭,這裡也是人們社交的場所。兩側動感十足、曲線優美的大樓梯,傾斜而下的天棚與波浪般扭曲的玻璃牆,仿佛在合奏一曲激揚的交響樂,又一次展示了設計師卡拉特拉瓦技術與藝術結合的高超技巧。環顧四周,來看演出的幾乎都是本地人,他們之中80%以上身著正式的禮服,雖然不一定是拖地長裙與燕尾服領結,但幾乎都是熨燙平整而筆挺,形像光彩照人,昭示著西班牙人對這樣的文化活動還是相當重視,而那些一襲明黃服裝外披黑色鬥篷的剪票員,無論男女都帥氣十足,更給這裡增添了一份騎士的古典風範!比較而言,我們這一身風塵僕僕的旅行裝,著實寒酸,真有點自慚形穢呀! 圖3、歌劇院的前廳內景

進入演出大廳,在領位員的幫助下找到我們的座位,又一陣驚喜,原來我們的票在二層貴賓包廂席,正中稍偏一點,視線良好,整個大廳盡收眼簾,真不知怎樣形容我們的心情!送票的夫婦座位隔我們兩個包廂,再次上前感謝,並與之交換了名片,原來那位女士是當地一個音樂家協會成員,以前是個樂隊指揮!看來,西班牙也和國內一樣,專業團體也有贈票的!放眼打量這個演出大廳,雖然劇院的外觀奇特,但內部觀演空間還是相對傳統的馬鞍形及鏡框式舞台,底層池座,四層樓座三面環繞,一、二層樓座正對舞台的部分是包廂,但不像老劇院那種鴿籠封閉式,每個包廂容納6人,包廂之間是半人高的隔斷,空間既分割又暢通,完全適應現代人的心理需求。天花板上一條條優美的燈線,流暢地延伸到舞台口上方,每層樓座欄板嵌著細細的燈槽,干淨簡練。劇場的後牆與樓座凌空,由深藍色碎瓷片裝飾,閃爍著一種古典的光澤。當燈光漸漸暗淡,深藍座椅間的綠色扶手會發熒光,引導遲來觀眾找到正確的座位。整個觀演大廳、觀眾休息廳以及每層外面的環廊,內部的裝飾風格都非常現代簡潔,細節之處強調材料本身的質感,有關劇院的一些簡單說明用文字直接印在粗獷的清水牆面上。雖然表面上一切都顯得那麼簇新,遠沒有那些歷史悠久的古老劇院高貴華麗的氣質,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這張光潔的白紙上,這座劇院必將書寫輝煌的演出歷史,積澱下深厚的文化底蘊!圖4、歌劇院的演出大廳從免費的精美節目

單得知,當晚演出曲目,共三位曲作家的作品,第一是西班牙的阿爾貝尼茲(Isaac Albeniz),第三是匈牙利的巴托克(Bela Bartok)的“樂隊協奏曲”,中間的是一首單簧管協奏曲,曲作者是1960年出生的現代作曲家(Cesa Cano)。演奏的樂隊就是瓦倫西亞城市交響樂團。第一、三位作者自己略有所知,但這場的作品不甚了解。當演到第二首曲子時,本土作曲家親自登台與聽眾見面,對照手中節目單,明白原來這是此作品的首演!盡管當晚的曲子都不是自己熟悉的,但這首新作卻是我們一致認為最動聽的,雖然依舊是古典樂的結構,調性與配器卻有著相當新鮮的感受!年輕指揮帶領的瓦倫西亞城市交響樂團,雖然水准不及世界一流的大交響樂團,但我們一直情緒亢奮、心懷感恩在聆聽。有關這座劇院的內部照片,目前幾乎國內還沒有任何一家媒體刊登過,這些,都來自那對西班牙老天使慷慨的饋贈!當現在能夠用文字完整記錄下這段經歷,心情仍難以平靜,有時懷疑那不過是一場美夢,然而一切都真實地發生過!圖5、歌劇院的演出大廳的後牆壁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