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行之——昆明

作者: ☆常寧☆

導讀很久沒有遠游了,當知道自己將要一如往昔的背上行囊,再次踏上路途的時候,內心卻也未免又有了些許的欣悅,因為將要去彩雲之南的那個美麗地方——雲南! 生活的情結,就像一出劇,曾經說過,生活是一個欣賞的過程,只是我們欣賞的人不知道下一個場景是如何,更不知道下一個情結的變幻和莫測。與其思心費力去探究那沒有結果的結果,還不如平靜下來看看天高雲淡 ...

很久沒有遠游了,當知道自己將要一如往昔的背上行囊,再次踏上路途的時候,內心卻也未免又有了些許的欣悅,因為將要去彩雲之南的那個美麗地方——雲南!

生活的情結,就像一出劇,曾經說過,生活是一個欣賞的過程,只是我們欣賞的人不知道下一個場景是如何,更不知道下一個情結的變幻和莫測。與其思心費力去探究那沒有結果的結果,還不如平靜下來看看天高雲淡的好,於是在經歷了無奈之後,暫時拋開痛懺的心情,起身去也!!

飛機愉快地哼哼著一路走過,看著舷窗外起起伏伏的溝壑慢慢越來越近的映入,如一幅濃重的潑墨水彩,不知不覺間的幾個小時過去,在飛機落地的幾下顛簸提醒下,我知道我已經到了這個高原的春城。出了機場,中午的這個高原城市,來來往往的川流不息,感覺空氣裡面熱融融的,成排的椰子樹和滿地的花紅葉綠,只有景色的不同在提示著,這是一個不同於我來時的那個北方城市。登上來接的車子,機場距離市中心竟然是出奇的近,甚者可以說機場其實就是在這個城市中心的一隅,喧囂的車水馬龍和呼嘯的機鳴融入,對於眼前的這個城市是那麼的一致卻也協調,才突然地感覺到,原來這個城市是有著這樣強的容納能力,印像中昆明一直是座新城,但細細翻來,卻發覺其實也不甚年輕了,3萬多年前已有人居住,2400多年前也已正式建城,只是久被當作蠻夷之地,不曾有大的發展罷了。靜動相宜,原來是有了很久的歷史積澱做了這個城市的基石。

昆明市中心海拔都將近2000多米,人說高處不勝寒,這地兒倒“氣候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斷四季春”。夏無酷暑,冬不嚴寒,四季如春,氣候宜人,春城一名即由此而來。這種狀況,估計跟南瀕滇池,三面環山有關,只可惜晝夜溫差大了點,這點從街頭人打扮就能看的出來,四季同穿戴嘛。另外,這裡的人生就的好福氣,自然受造物主的寵愛,雨林、雪山、草地、大峽谷都在舉足可到處,便是市區裡以民族風情、人文氣息見長的地兒也多。愛玩的人又多,整個城都透出股休閑味兒,決不像深圳那種滿大街走起來都像打衝鋒的,輸上海、廣州一段繁華,卻勝了他們三份閑適,本就是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竟向薈萃之處,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迅速交融,除成了國際旅游城市外,無意間也造就了一個極合人胃口的小資天堂。細細想想,雲南的天氣、物產、風光都像是為有點小錢、有點小閑的小資們量身定做的。大理風花雪月、麗江小橋流水、版納熱帶風情都是愛浪漫的小資們向往的。在暖洋洋的空氣及四季長開的鮮花裡,泡杯香氣四溢的小粒咖啡或者普洱濃茶,套件純棉民族服飾,蜷在藤椅裡曬曬太陽,是幾多人的夢想啊。人是極善於享受生活的,用句土話便是會耍,有了這種無欲無為的閑適需求,昆明的耍場自然也就多起來了,這一點,從所游歷的大理、麗江和西雙版納都能夠親身感受得到。於是昆明的酒吧、飯館也就聲名在外了,那些休閑的陳設精致又不覺張揚,一如溫和而不分明的氣候,要玩的地方多之又多,一到晚上燈紅酒綠的,趕上節日連跟筷子都插不進去,這裡是小資們扎堆的大本營,打牌、飲酒、閑談隨心隨性,小資的風格與少數民族不拘的民風就有了完美的結合。能吃的地方也是多之又多,除全國各出名菜系均在此安營扎寨以外,以民族風味為主打的滇菜亦滿城都是,有好吃能吃者張嘴就能說出副美食圖,藏菜、傣菜、白家菜、景頗菜……,真是應有盡有,想想都口液生津。

昆明呆的時間不長,便又要動身離去,畢竟我只是這裡的一個過客,過客自有過客的身臨和感受,那就是昆明是一個好地方,又或者問到什麼是好地方?走過了這個城市才有了另一個體會,所謂的好地方,那就是隨它怎樣和如何,那些都不必在意和計較,只要住在裡面的人感覺到舒適和愉快,那就是一個好地方了!


精選遊記: 昆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