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苗寨游___08年春6老人20站游之第七站(二)

作者: 大閑人一個

導讀迎接客人的歌舞表演郎德上寨因屬郎德地片上方,故此得名。朗德上寨是一個已經被開辟為旅游景點的苗族村寨。在這裡除了可以欣賞到苗族獨有的木吊腳樓建築外,還可以欣賞到寨民表演的攔路酒歌、盛裝苗舞、蘆笙舞、八抬蘆笙舞等等節目.寨邊的風雨橋、水車等等保存完好,古意盎然.寨內苗民的服飾以長裙為特征,所以又稱為“長裙苗”.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溫家寶 ...

迎接客人的歌舞表演郎德上寨因屬郎德地片上方,故此得名。朗德上寨是一個已經被開辟為旅游景點的苗族村寨。在這裡除了可以欣賞到苗族獨有的木吊腳樓建築外,還可以欣賞到寨民表演的攔路酒歌、盛裝苗舞、蘆笙舞、八抬蘆笙舞等等節目.寨邊的風雨橋、水車等等保存完好,古意盎然.寨內苗民的服飾以長裙為特征,所以又稱為“長裙苗”.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溫家寶等國家領導人到過郎德上寨視察,幾十個國家的貴賓來過這裡參觀。郎德上寨,每年接待中外游客數萬多人次,成為貴州東線旅游熱點。我們走過了12道攔路酒後進入寨子裡. 寨子裡值得細細品味的,首先是一座座吊腳木樓,大多為典型的三層結構,一層養豬牛,二層住人,三層堆放糧食及雜物;上朗德可以說是石頭築成的村寨,寨中的路面全部以石條砌成“人”字形;稍逛了一會就來到了銅鼓坪.銅鼓坪是寨中唯一面積較大的平地,也是節日聚會的場所.迎接客人的歌舞表演就在此舉行.場子用青褐色鵝卵石拼貼成古代銅鼓上太陽紋的圖案,共砌成十二道光芒,很有意思。游客們聚積在此,寨子裡的人也彙聚過來,表演很快就開始了.表演者皆是樸實的村民,可能是經常表演的原因,其跳舞的動作,也接近專業的表演那樣嫻熟,揮灑自如。在表演中,印像最為深刻的還是苗族的蘆笙舞,蘆笙此種樂器甚為少見,用長短不一的竹管拼制而成,類似於吹笛,發出響音既清翠,又能回腸。在跳蘆笙舞時,由七個苗族漢子,各執一具蘆笙,按樂器大小順序排成一行,大者,管有兩三米長,小者,管只有一尺,舞隨音動,表演較具有觀賞性。當你真正的融入熱情、歡快、奔放的苗族銅鼓舞和蘆笙舞之中時,你才會真正的體會到朗德的魅力。在場子裡,還有一群盛裝打扮的小孩,四五歲的模樣,非常可愛,他們會在場子邊上,隨著大人們的動作一起舞動,而且能跳的似模似樣,也許他們的歌舞文化就是這樣來傳承。要是你能給她們幾顆小糖吃,她們還會開心為你擺出各種姿勢,任你拍照.苗寨的人純樸,完全不必耽心遇到在鳳凰古城裡同樣是苗人所常見的強行推銷和照像收費的行為.



(苗妹在作手功)



(歌舞表演)



(蘆笙舞)



(原生態駐民)



(小苗妹)


精選遊記: 凱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