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新加坡

作者: vivien75

導讀去年七月出差去新加坡,由於是第一次出國,又是一個人。於是在整個旅途中有許多點點滴滴的心情和細節,拼湊起來,便成了我眼中的新加坡。機場 飛機在夜的雲層裡面飛行了5個小時,當我幾乎昏昏欲睡的時候,機翼在空中劃過一個小小的閃著光的島嶼,我們到了。 盡管在上海的時候許多人都對我說,去新加坡其實一點出國的感覺都沒有,黃皮膚黑眼睛的人們說的是國語 ...

去年七月出差去新加坡,由於是第一次出國,又是一個人。於是在整個旅途中有許多點點滴滴的心情和細節,拼湊起來,便成了我眼中的新加坡。機場

飛機在夜的雲層裡面飛行了5個小時,當我幾乎昏昏欲睡的時候,機翼在空中劃過一個小小的閃著光的島嶼,我們到了。

盡管在上海的時候許多人都對我說,去新加坡其實一點出國的感覺都沒有,黃皮膚黑眼睛的人們說的是國語,寫的是漢字。然而當最終一個人推著行李走在空空蕩蕩的機場大廳,卻還是免不了有種人在異鄉的少許孤單。

在機場把身邊的美元換成新幣,講的是英文。之後我發現其實在新加坡很少有人會主動講中文,而且或許是我私心作怪,感覺他們對講中文的人也不盡友好。

走出機場大廳的瞬間,一股熱氣逼來,濕濕地貼緊皮膚,有那麼幾秒鐘,甚至感覺呼吸困難。那讓我明白自己真的是在另一個國度了。

酒店

公司為我在新加坡最熱鬧的烏節路上定了一家四星級的酒店,在和開出租的老伯一路聊天間轉眼就到了。這個酒店許是有年頭的了,裝潢陳設已不新鮮,服務員還算得體,最方便的房間裡配有電腦可以上網,當然是收費的。只是自己出門太急,忘記了帶牙刷和拖鞋,心想這些東西四星的酒店總能解決吧,便沒放在心上。誰知翻遍了整個房間還是沒有,打電話到酒店的客房部,鈴聲持續地響,卻沒有人接。納悶之余找到酒店前台,卻被告知House Keeping 十一點下班,這樣的事情在國內都從來沒有遇到過,叫我當場厥倒。於是就這樣,用手指當牙刷,高跟鞋當拖鞋,我委屈地度過了在新加坡的第一晚。

城市

早上醒來,發覺自己獨自置身於完全陌生的國度,心裡竟滿是沮喪,擔心著自己該怎樣去面對。還好這天是周日,不用工作,也好給自己一點時間趕緊適應這裡的生活。吃過早飯,我把自己打扮得像個十足的旅游者,帶上我的傻瓜相機和機場取的旅行手冊,獨自出門逛街去。

早就聽說新加坡是個花園國家,走在街上,滿眼是綠,遠遠近近深深淺淺的綠色著實養眼。在上海從來不愛逛街的我居然在新加坡愛上了這項活動。烏節路當然是最繁華最熱鬧的,但磨肩擦踵的高樓和商廈讓我想起的無非是熟悉的淮海中路或者南京西路。相比之下我更喜歡走那些漂亮幽靜的小路,在地圖上找到它們的名字,那是些叫人記不住的外文名字,沒有問題,我只要記住往回走的路線,就能安心愜意地享受一個人走路的快樂了。

令人奇怪的是在這個滿是植物花卉的島國呆了一周的時間,我居然沒有被蚊蟲咬過。事實上,在新加坡的日子,幾乎很少會看到各類蚊蟲,那實在是讓人羨慕不已。

在方圓地鐵兩站路的區域裡轉了一圈,感覺自己對這個地方已經很熟悉了,在酒店隔壁的7/11裡買了支冰淇淋,走回酒店的路上時,我發現自己已經開始喜歡起這個地方了。



約好了新加坡的同事下午一起出去玩,他其實是個馬來西亞人,對新加坡人有著些許看法,我也樂得當聽眾。他告訴我他們是多麼的為自己身為新加坡人而驕傲,並因此看不起所有其他亞洲國家的人們,馬來西亞,香港,台灣,中國大陸就不用說了,當然除了日本以外。這當然叫人聽了不舒服,但由於無法證實,所以我也不便橫加評論,只是聽聽而已。

只是有一次在出租車上和司機聊天,猜了半天我從哪裡來,終於得知我是中國人時,說了句“你的英文聽上去可不像中國人的口音喔”。我不知道這樣的話算是誇獎呢,還是輕視,我聽了有些感冒,恨不得對著那小司機損一損那著名的浸泡本地湯汁的新加坡英文。

新加坡街上滿眼都是南方美女,黑黑的皮膚,看上去很運動很健康的樣子,當然穿的也不多,各式各樣的背心在滿街橫行。至於男孩子,好像並不起眼,長的都差不多似的。

其實給我印像最深的是新加坡人的乖。由於政府是家長式的管理方式,所以國民就像小孩子一樣聽話。不許吃口香糖,不許私自販酒,不許開車打手機,這個家長似乎挺嚴厲的呢。最叫人看不懂得是布滿整個城區的道路電子收費系統,那是為了控制市中心道路擁擠而采取的辦法。每天各個時段進出各鬧市路口要繳納不同級別的過路費,計算方式非常繁復,沒有問題,因為你根本無需自己計算,當你的車開過每個路口時,懸在道路上方的收費裝置已經神不知鬼不覺地自動從你車內的繳費卡裡把應繳的路費扣除了,叫你一點討價還價的余地都沒有。

當然這樣治國有它的成功之處,果真把新加坡在這麼短的時間裡面建設成那麼美麗又完善的國家。然而,對於新加坡人來講,總讓人感覺缺乏個性,像是被家長管過了頭的孩子,溫順的,聽話的,小心翼翼的,平靜地生活著。而新加坡卻幾乎從來沒有人對這樣的制度表示太過苛刻,反而視之坦然。甚至還向我建議可以采取同樣的方法來管理中國,讓我哭笑不得。我只好回答這樣的方式治理中國的一個城市或許還可以,講到一個省份甚至全國,那真是mission impossible了。



我是個不太講究吃的人,但在新加坡實在是口福不淺。其實新加坡的吃並不見得如何考究,公務宴請多是粵菜,當然新加坡的泰國村魚翅最是有名,吃固然是好吃,但那分量足足的一大鍋包你把它從天物吃成糟粕,害得之後半年都不想再碰魚翅。近來看到上海虹橋也開了家新加坡泰國村魚翅,這回點的是小鍋,不過味道好像總沒有當地的正宗,也許是心理作用吧。除此之外,新加坡的名菜便都是小食一類的了,什麼海南雞飯(那是我在海南倒從未見過的)、黑胡椒炒蟹、肉骨茶(其實就是肉骨頭湯),都可以嘗試一下,只是別指望是山珍海味了。 而且吃肉骨茶一定要去當地人才會去的小店家才正宗,就像香港連續劇裡經常見到的那種全家三代共同經營的小食鋪,幾乎沒有裝潢,桌椅擺放極不講究,卻是很干淨,而且往往有個清秀的女孩子作服務生,叫人想起“重慶森林”裡的王菲。

景點

新加坡實在是個很小的地方,難怪旅行社要安排個兩日一晚的路線都有些困難。我在那裡的一個星期裡面,除了每天下班以後獨自坐地鐵或步行到處亂逛外,抽空去了聖淘沙島。進島有兩條路線,一是坐環島的旅游車,很便宜也很愜意;或者可以上花柏山然後坐纜車, 花柏山不過百來米,幾乎是個土坡,但對於新加坡來講就像是佘山對於上海一樣重要。

聖淘沙島的景點很多,卻以人工的為主,海底世界,魚尾獅,蠟像館,音樂噴泉等,那些地方隨著人流看看就可以了,並不至於流連忘返。除了聖淘沙島外,還坐鄭和號游船去了附近的龜嶼,去了著名的胡姬花園,還有到哪裡都免不了的shopping。其實那些都沒有給我留下什麼特別的印像。

我真正喜歡的卻是脫了鞋赤著腳在沙灘邊走走,靠著斜斜的姿態優雅的椰樹看會兒沙灘排球。其實新加坡自己是沒有沙灘的, 所有的沙都是從馬來西亞進口來的,這不禁叫人感覺可惜。這美麗的小島真是太缺乏資源了,連淡水都需要進口的地方,真是過得不容易呢。

尾聲

這次出行對我來說既是公務也像旅游,因為是一個人,所以很自由。喜歡置身於這個城市的人潮之中;喜歡和當地人隨意地聊天;喜歡一個人到處走到處看,感受著每一處細節體現出的細微個性。

其實旅行對於我來講,重要的不是去過哪裡,而是對那裡的人那裡的生活有些許了解,就算膚淺的也好,片面的也好,都是一種成長,叫人變得寬容,那也許就是所謂的“Celebrate the differences”吧。

2002年5月7日星期二

23時03分

於上海


精選遊記: 新加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