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四月底到五月初是日本節假日密集的時期,其中四月29日為昭和日,五月3日為憲法紀念日、4日是綠化日、5日是兒童節。在這段“黃金周”連休期間,日本的名勝地、商業街人山人海,電車特快車票以及國際機票價格上漲。很多日本人會選擇美國夏威夷、歐洲以及周邊國家等地度假。“黃金周”期間,日本各地還會舉辦各類傳統慶典活動,其中每年五月3-5日在靜岡縣濱松市舉辦的“濱松祭”因其壯觀的風箏大賽和絢爛華美的花車游行而聞名於全日本。“濱松祭”是與神社、佛閣祭祀無關的"市民參與型"慶典活動。“濱松祭”主要有兩大看點:白天,該市南區中田島砂丘上雄壯的“風箏大會”;晚上,市內繁華路段上華美的“御殿屋台”花車游行。

(風箏飛舞)
風箏大會以“町內會”(相當於中國城市的社區、街坊會)為單位參加。其起源據傳說是440多年前的元祿時代(1558~1569年),當時的城主為慶祝長子出生而放風箏。後來為慶祝長子出生而放“初子”風箏的習俗作為濱松祭的主要內容而流傳下來。風箏上印有家徽圖案和孩子的名字,社區居民與孩子的父母親屬一起歡慶,祝願孩子健康成長。近年受“少子化”影響,有些家庭也為次子以及女孩做風箏。總之這是孩子一生一次的慶典,所以當地居民極為重視。“初子”風箏在3日舉行。


(↑“初子”風箏) (慶祝長子出生→)
除“初子”風箏之外,各社區還有自己的風箏,上面印有各自的圖案。風箏為正方形,大小從2至10帖不等,以4帖和6帖最適中(即邊長2.4米和2.9米。不同於“榻榻米”單位) 。諾大的風箏,連接它的繩子則差不多有井繩那麼粗了。
應和著嘹亮的喇叭吹奏,170多個大型風箏在空中盡情飛舞,是濱松祭中最為精彩的部分,此時可以欣賞到濱松一年之中最為激動人心的場景。而當風箏在中田島砂丘上,乘著由太平洋吹來的勁風,在喧囂的鼓樂聲中,由青壯年男子舞動著繩索送上天空,情景非常感人。最值得一看的是4、5日兩天的“風箏合戰”。人們爭相放飛自己社區的風箏,並試圖割斷對方風箏的繩索。百余只風箏在空中飄揚、搏鬥,近千人伴隨著鼓樂在地面翻騰,那種壯觀的場面一定會讓你也振奮起來。

(風箏合戰)傍晚,80多輛雕刻精致、絢爛華美的木制花車“御殿屋台”在繁華地段游行,市中心也熱鬧起來了。“御殿屋台”一般分為兩層,高5.6米,長6.7米,重量達5噸左右,完全由人力來拉動。基本上是以社區為單位,每個“御殿屋台”裝飾有代表自己社區的提燈,車上燈火通明,上層坐著十幾位盛裝的少女,手執日本傳統的民族樂器,演奏著悅耳的日本民謠。再加上動人心魄的“激練”,浜松祭逐漸達到了最高潮。

(絢爛華美的“御殿屋台”)
參加日本的“祭”,是體驗隱藏在現代化的日本背後的傳統民風的極好機會。你可以看到一向彬彬有禮甚至於有些冷漠的日本民眾熱情與豪放的一面。濱松位於大阪與東京之間。選乘在濱松停靠的新干線“光”號,1個半小時即可到達。
(蝴蝶蘭翻譯、編輯。部分照片轉自當地報刊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