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雲岡、懸空寺一日游

作者: 東皓

導讀我是北京石景山區的一名退休干部,閑暇之際愛上了旅游,像古人徐霞客一樣,游覽一下名山大川,深剎古寺,心情倍感愉悅和愜意,倒為我的晚年生活增色不少,自覺悠然自得。我平常喜愛歷史,對我國的發展史了解不少,對於雲岡和懸空寺的認識只是在書中或其他的文獻中了解到的,可以說早有耳聞卻沒有目睹。今年4月我有幸去了一次大同,游覽一下雲岡和懸空寺,感觸 ...

我是北京石景山區的一名退休干部,閑暇之際愛上了旅游,像古人徐霞客一樣,游覽一下名山大川,深剎古寺,心情倍感愉悅和愜意,倒為我的晚年生活增色不少,自覺悠然自得。我平常喜愛歷史,對我國的發展史了解不少,對於雲岡和懸空寺的認識只是在書中或其他的文獻中了解到的,可以說早有耳聞卻沒有目睹。今年4月我有幸去了一次大同,游覽一下雲岡和懸空寺,感觸頗多,認識較深。我和老伴於4月22日早6:35坐火車到達大同站,下了火車頓感寒氣撲面,刺入骨髓,首次來同,才覺北京和大同的氣候差異如此之大。於是我們撥通了朋友介紹的大同金鼎出租公司司機余師傅的電話,倍感欣慰的是余師傅就在車站,他熱情的接待了我們,請我們上了車,車內開了暖風,才感到暖意濃濃。經和余師傅的溝通,260元我們包車去雲岡和渾源懸空寺。經短暫的和有特色的早餐 —“大同刀削面”,我們便出發了。沿著整齊的街道,不久車開出了市區,來到了武周山下,聽余師傅說武周山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重要的軍事要塞,是兵家必爭之地,大同無數次戰爭就是在這裡打響的,看著無數古烽火台,殘垣斷牆,似乎隱約置身於狼煙滾滾、金戈鐵馬的古戰場,不覺心中充滿了好奇和對古人的崇敬。經過40多分鐘的行程 ,我們來到了雲岡石窟,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高15.6米菩薩裝的交腳彌勒坐像,窟小像大,咄咄逼人,是雲岡的標志性佛像,老伴也是初次來到雲岡,不覺攝影興致大發,左拉又拽的和我拍照,生怕漏掉一點點的景觀,我們先後游覽了16個石窟,最讓人難忘的是第7窟,位於雲岡石窟中部,與六窟為一組雙窟。窟分前後室,後室北壁主像為三世佛,中央坐像高17米,是雲岡石窟最大的佛像。窟的四壁滿雕佛龕、佛像。拱門兩側,刻有二佛對坐在菩提樹已頂部浮雕飛天,線條優美,獨具匠心。兩窟窟前有五間四層樓閣,古樸風雅,穩重雋秀。縱觀群佛,在這綿延一公裡的石雕群中,雕像大至十幾米,小至幾公分的石雕,巨石橫亙,石雕滿目,蔚為大觀。他們的形態,神采動人。有的居中正坐,栩栩如生,或擊鼓或敲鐘,或手捧短笛或載歌載舞,或懷抱琵琶,面向游人。看著窟窟瑰寶,不覺對我國古人的智慧和獨具匠心贊嘆不已。不覺近上午11:00,我們出了雲岡驅車趕往恆山懸空寺,一路上余師傅對我們老兩口照顧有加,不時給我們講起大同的歷史故事、歷史人物及大同的風土人情,使我了解到了北宋楊家將的戰鬥故事、戰國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故事、西漢與匈奴、唐朝和突厥、北宋和遼、明朝與蒙古在大同的戰爭史及眾多的民間傳說,不覺對余師傅敬佩了起來,盡然知曉歷史、人文、風俗、習慣竟如此之多,積累知識面如此之廣,我們的語言、思想交流不覺多了起來,真有“人逢知己千杯少”的感覺。一路愉悅,汽車開進了懸空寺的停車場,吃罷豐盛的鄉間美餐,我和老伴走進了充滿神秘色彩的空中奇觀。懸空寺創建於北魏年間,歷經1400多年的風雨和滄桑,像是懸在一幅巨大屏風中腰的一尊精巧、別致的玉雕和瑰寶,呈現於我們面前。寺門朝南,寺內有樓閣殿宇40間,南北各有一座三檐歇山頂,危樓聳起,對峙而立,從低向高,三層疊起。六座殿閣,相互交叉,飛起棧道相連,高低相錯,用木制樓梯相溝通,曲折迂回,參差有致,高下錯落,虛實相交,構思布局妙不可言。整個寺廟,錯綜而不合零亂,交叉而不失嚴謹,似虛而實,似危實安,實中生巧,危裡見俏。真是北岳恆山的第一奇觀。出了懸空寺,余師傅載著我們觀看了一下恆山水庫,到了恆山腳下,放眼觀望恆宗,層巒疊嶂,山道彎彎,樹木蔥蔥,寺院林立,心中充滿了回歸大自然的愜意。日漸西斜,我們踏上了歸途。 向晚,到了大同火車站,余師傅又忙活著給我們買了回北京的臥鋪票,不覺心中充滿了感激,願好人一生平安。


精選遊記: 大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