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讀到余老師的《白發蘇州》時,我正上高中。文章的內容已經忘了,只是還記得當時的情境:宿舍熄燈了,靠在走廊的牆壁,在昏黃的燈光下,讀到這著名的江南碧玉,已經有了二千五百年的芳華,不禁滿心悠悠神往。 當然我已經不是高中生了,早就知道,對一件事物過於期待是絕對愚蠢的。就像在星期一的早晨,當你醒來,經常會發現,皇馬又一次輸給了馬洛卡。:)只是順便逛逛。煙花三月,風日灑然。去看看蘇州吧。 到了地頭,不問名勝,找個又老又破的巷子就往裡鑽。街名山塘,據說是昔年帥哥白居易在蘇州時壘的,號稱七裡山塘。鑒於人家有幾千年的家業,愛怎麼謅就怎麼謅吧。街是極老,仍是平常人家亦居於此。街沿河,一路迤邐宛轉,果然一派江南巷陌。我完全無時間安排,一路隨意所之,凡走過皆留不下痕跡。古跡很多,不過皆殘垣斷壁,一鱗半爪而已,我也基本沒聽過。直到看見五人墓碑的牌子,心想總算有個聽說過的。就在沿河的街邊,極小的一個門口。於是徑直往裡去。過了門口,有個老頭藏在門邊的櫃子裡,探出頭,亦不言語,用報紙指了指櫃子上的標示。我湊近看,票價一塊五。拿到門票一看,也是小得很,跟地鐵票差不多。我心想,恩,酒香不怕巷子深啊。進去是一小小的殿,大大的墓碑立在中央,左右兩廂是五人事跡陳列以及後人詩文刻石。中有張溥的《五人墓碑記》的石刻,即是我們曾在課本裡學過的名篇。有一石刻,書“奮乎百世”,覺得挺拽的。出門一小路繞到房子後邊,遂豁然開闊。是一個花園似的院子,五人墓在殿正後。另外還有一墓,所葬之人是為五人守墓終身的一哥們。講義氣。繞著院子走了一圈,綠樹蔭然,空曠安靜,只有一人在院內的石碑上做拓碑,邦邦的敲擊不止。更顯其靜。拓的似乎是佛像,也有文字。回頭瞄了我一眼,沒說話,轉身繼續他的邦邦。我走到院子中,站在兩墓之間,大簇的無名小黃花,陽光下肆無忌憚,滿目燦然,在墓上盛開。剎那間,恍惚,世事如潮退去,忘記了自己。 後又去虎丘及獅子林,感覺皆不可再及此處。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