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才從南京大學研究室的室友口中得知,大陸的青年節訂在五月四日,而且這天 14 歲到 28 歲的青年可以放半天假。我嚷嚷著說我是青年,也要放假,因為今年元旦去白馬寺跨年、在洛陽近郊搭出租車時,司機問我說:“你 25 歲了吧?在念研究所嗎?” 呵呵!我看起來真有那麼 “幼齒” 嗎?
前幾天是大陸的五一節連假,我也出門湊熱鬧,體驗這裡的休假文化,但選擇了一條較少人走的路,前往相對冷門的蘇北。最想去的,就是宿遷的項王故裡。《史記‧項羽本紀》開頭就說 “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下相就是現在的宿遷。項羽 24 歲起兵反秦,27 歲滅秦,自刎時也不過 31 歲,真是英雄出少年哪!今天的青年節算他一份。
我去過安徽蚌埠濠城鎮、“四面楚歌” 的垓下古戰場,也到過安徽和縣烏江鎮、“無顏見江東父老” 的項羽自刎處。這個拔山蓋世的悲劇英雄,司馬遷筆下給了他無限的慨嘆,讓我心有戚戚焉。
宿遷是個小地方,不過市中心卻建設得空曠宏偉,似乎想與北京的長安大街媲美。我時間多,就帶著地圖慢慢走慢慢看,沿路偶有三輪車、出租車朝我按喇叭,要載我逛逛,都被我一一婉拒。我就喜歡走走停停,照照相吹吹風,爬上爬下走回頭路,有司機、導游、解說員,只會亂了我隨性從容的步調。我沿著酒店旁的古黃河走,先朝東後折南,復往東切至與古黃河平行的京杭大運河,緣河濱南行數裡後西拐,就見到醒目的古建築群。
看地圖,直覺應該就是這裡。只是,這金碧輝煌的古典建築顯然是明清風格,令人聯想到紫禁城。問一旁街坊的大叔,才知道項羽出生地就在隔壁。告辭前我還問他:“你們這兒都姓項嗎?” 他揮手搖頭不置一語,讓我覺得好像問了個蠢問題。
霸王出生於 2240 年前的下相縣梧桐巷,原址歷經天災人禍,早已面目全非。盡管不復當初,但這畢竟是一代梟雄的出生地。陽光炙熱,遮蔭處卻也涼風徐徐。游客星疏,我讀著碑廊上刻的《史記‧項羽本紀》,心中想的是他奮勇向前,重義氣講磊落。楚漢相爭,他真的被劉邦打敗了嗎?表面上是的,但我衷心仰慕的卻是項羽。去年九月在徐州,劉邦 “大風起兮雲飛揚” 的歌風台我就去過一次,但項羽 “定都彭城,臨風戲馬” 的戲馬台我卻去了兩次,加上垓下、烏江、下相三吊項羽。我以行動來證明我的項羽情結。
不以成敗論英雄。我緬懷項羽,默默慶祝剛滿兩周年的個人博客 “語國一方”。(想看我這個台灣人更多圖文並茂的大陸游記,請上我的博客 “語國一方”:http://hugoscorner.blogspot.com/。若受管制上不去,請通過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