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台灣來的,目前人在南京大學訪問,之前從未親眼見過牡丹。若說對牡丹有什麼印像,大概都是從照片、國畫中所得,鮮艷而繁復。數月前還曾夢到這國色萬頃,花大如臉,我欣喜莫名,感動得淚眼汪汪,驚醒過來才發現,自己的臉龐竟濕了一片……
洛陽牡丹甲天下。雖然山東荷澤是個強勁的對手,可是大多數人想必跟我差不多,心裡總把牡丹和洛陽劃上等號,就像櫻花之於日本一樣。
洛陽牡丹的花期大約在四月,但我 22 日一早趕抵洛陽時,牡丹差不多都被日前的大雨給打謝了,讓我好生失望。但可喜的是,我一到烏雲就遠揚!老天爺似乎用這明媚燦爛的日光,來迎接我這位遠道而來的有心人。
朋友的爸爸帥氣好客,騎著他的大陽摩托車帶著我「找」牡丹,終於在洛河南岸、洛陽橋和牡丹橋之間的中國國花園,看到了相對集中、比較完整的各色牡丹。雖然許多鮮花已換穿綠葉,尚未凋零者也嫵媚不再,然而第一次親眼看到這「宜乎眾」的富貴花,心中著實頗為震撼。我拼命照相,也不免攀條嗅其榮,懷裡袖裡竟是馨香盈盈。
這是我第三次到洛陽。第一次是去年 9 月,走了必看的龍門石窟、白馬寺、關林、周王城天子駕六博物館。第二次是元旦前後,到白馬寺撞鐘跨年,祈福許願。這次去賞牡丹住朋友家,純樸可愛的家人都熱情款待,跟他們在一起和樂融融,感覺零距離。帥哥爸爸帶著我四處逛,請我品嘗地道的洛陽美食:水席、燕菜、胡辣湯、不翻湯、牛肉湯、漿面條、燙面角、餛飩、燴面。洛陽菜的特色據說就是湯湯水水,一下子就吃得好撐,不過那種一貫的酸辣味還挺爽口的,不錯,我喜歡!
我這回去洛陽還特地備妥了《古詩十九首》,帶著這些東漢時期軼名作者寫的五言詩,到當時的首都洛陽城朗誦。東漢洛陽城的西緣在白馬寺東約一公裡處,遺址現為大片的農田,幾乎看不到什麼遺跡。我在參天蔽日的白楊樹下,面對著曾為京城的農田,就這樣一首首地朗誦:
……洛中何郁郁,冠帶自相索。長衢羅夾巷,王侯多第宅…… ──〈青青陵上柏〉
驅車上東門,遙望郭北墓。白楊何蕭蕭,松柏夾廣路…… ──〈驅車上東門〉
……出郭門直視,但見丘與墳。古墓犁為田,松柏摧為薪…… ──〈去者日以疏〉
訪畢,今朝辭洛陽。臨行前,朋友的媽媽還幫我准備了一大袋吃的,讓我帶在路上:兩個面包、兩瓶飲料、五根大香蕉、四顆大蘋果,還有奶奶幫我烙的兩大張雞蛋饃。帥哥爸爸載我到汽車站,我下了摩托車,看他眼睛紅,淚兩行,問其所以,他說是沙眼,吹風就流淚。我上了往山西運城的長途大巴,發短信謝他,自己更是感動地淚眼婆娑,根本看不清手機的按鍵。
這幸福的一家人,可愛的奶奶,帥氣的爸爸,靦腆的媽媽,美麗的姑姑,都有著一顆熱情的心。我從洛陽帶走的是家人般的關懷與好朋友的盛情,而我的心,卻彷佛遺忘在洛陽了。(本游記原貼於作者自己的博客 “語國一方”:http://hugoscorner.blogspot.com/。但網絡時有管制,若上不去,請通過代理服務器。“語國一方” 上面有我一個台灣人幾個月來在大陸自助旅游的許多游記,圖文並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