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石記(一)

作者: 海硯

導讀尋石記(一) 過完元旦,我們就開始計劃去福州,到壽山村---壽山石的老家看看。老公先是找“土豪”打:給他在福州的老同學打電話,告之我們要去福州的消息,讓他們幫忙安排。誰讓他們都是有錢人呢!從電話裡得知他的一位校友還是田黃石玩家,讓我喜出望外,更是急於飛到福州。 一月二十日中午,我們終於到了福州。住的不必說,老公的校友們很夠意思,安排我們住 ...

尋石記(一)

過完元旦,我們就開始計劃去福州,到壽山村---壽山石的老家看看。老公先是找“土豪”打:給他在福州的老同學打電話,告之我們要去福州的消息,讓他們幫忙安排。誰讓他們都是有錢人呢!從電話裡得知他的一位校友還是田黃石玩家,讓我喜出望外,更是急於飛到福州。

一月二十日中午,我們終於到了福州。住的不必說,老公的校友們很夠意思,安排我們住進星級的“世紀金源大飯店”。可就是這幫校友的太過熱情,又是請客又是陪著逛街,讓我們少了好些自己閑逛掏寶壽山石的時間。不過去會了會那位神密的田黃石收藏家的校友到讓我們很長見識。

到福州的第二天一早,我們按著早已備好的買石路線先來到藏天閣。這是一處高檔壽山石展賣一條街。在白馬路和楊橋路的十字路口往西門,離西湖公園不遠。大部分的壽山石只有看的份,一塊好石頭至少三五千多則三四萬根本買不起。我看上一塊“月尾紫”印章,開價就是三千元。好不容易講到一千六百元,買完就開始嘀咕會不會是浙江蕭山石?老公轉到一閔小店,盯著一塊“芙蓉石”小印章不放,我忙跟過去一通討價還價,最後三百五十元成交。回到賓館我們不斷把玩才發現,老公買的是最賺的一塊好石頭。而我花一千多買的“月尾紫”很可能是一塊假的。

最有意思的是我們在轉特藝城時竟遇到在大連賣石的很熟的小老板。在他的帶領下,我們又去了樟林壽山石大賣場。到這裡我們才發現,壽山石掏寶的樂趣和艱難。在幾條向山上沿長的崎嶇小巷內,街兩邊一個挨一個的前店後廠的壽山石加工買賣一條龍服務。小巷內泥濘不堪,賣店裡彌漫著壽山石打磨下來的石粉。鋪滿石粉的玻璃架上擺滿了加工好的壽山石擺件和印章石,一問價格差不多是藏天閣的四分之一,但真假難辯。我們走的滿腳的泥,轉了大半天,買了一塊浙江“田黃”石的擺件,要價九百,四百元成交。我差不多快走暈了,問那大連的小老板:你常來這裡進貨?他說:是的,差不多每一個半月來一回。每次就住在這附近的民房裡。再看那些民房,黑乎乎的破亂不堪的,老公感嘆:以後在大連買石頭別講的那麼狠的價了,他們來進貨確實不易。

壽山石產地在壽山鄉。為了能看看壽山石“原生態”,到福州的第三天一早打車去壽山鄉。因為沒有到壽山鄉的班車,好友畫了一張“覓石圖”,並告訴我們打車要先講好價,要強調是往返並等在那一個小時左右。不然會在付款時找麻煩的。我們講好價“連來帶去一百五十元”。出租車在盤山公路上開了大約四十五分鐘才到壽山村。這是一個很小的村子,真的很難讓人相信從唐宋就開始開采的大名頂頂的壽山石竟是產在這裡。因為快過春節了,大部分開采石頭的民工都回家了,村裡很安靜,沒什麼人。我們按好友畫的地圖,先去看流經產田黃的小溪:一條快斷流的散落許多垃圾的小河。有兩個當地人在河邊找石頭,我看到他們的編織袋裡有一塊大黃石頭,便以五元的價格買下,當“牛蛋石”帶回家,鑒定後是河卵石,又白費了許多力氣。不過我們按好友的指點,七拐八拐的來到一戶采石人家。見門口堆著一大堆亂石,仔細一看不由的喜出往外:大部份是壽山石.有紅黑百相間的"杜嶺"石;還有"高山"水坑的凍石。我像一條訓練有素的獵犬撲上去,一通扒拉,很快就挑出一堆。按好友教的,假裝慢不經心的問房主(一位三十多歲的長的滿俊俏的小媳婦):這一堆多少錢?她看了看,很有經驗地把凍石分開說:每塊十元。那怎麼行,我說:一堆賣吧,三百怎麼樣?我心裡有數,這麼一大堆大約四十余塊,大的多是"杜嶺石,還有二十多塊高山凍石,少說也得八九百元。可能是快過年了,生意不太好。那小媳婦竟答應了。我趕緊把石頭放到早已備好的大布袋中,撿了寶貝似的離開了。走時還不忘了同她照了一張合影。村裡還有一條壽山石買賣仿古街,還算不錯。老公花了八百元買了兩大塊“連江黃”擺件。我們便有收無禍的回福州了

臨離開福州的前一天晚上,我們專門拜訪那位神密的“田黃”收藏專家。他給我們講了這十幾年壽山石在福州的變化。最早,壽山石不貴,三千元可一買一拖鬥車,還都是上好的“荔枝”凍石。他們用來做假“田黃”,現在充斥市場的大大小小的“田黃”百分之七八十都是用“荔枝凍”石和“連江黃”石做的,包括所謂的石皮。這些“田黃”現在還是好多著名收藏家的寶貝呢。聽的我們不寒而栗。看來真不能輕易下手那幾千幾萬的所謂壽山石最高收藏品的:田黃石,保不其就是一假石頭。

當我們離開福州去廈門時,對壽山石我可以說是有了更深的一層了解了。


精選遊記: 福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