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旅游日記

作者: Leifriend

導讀2008年4月30日金邊:Kasa酒店 午夜走下飛機,撲面而來的熱氣讓我不覺對之後幾天的防暑工作有了一絲擔憂,但義無反顧,隨遇而安吧。 步入機場大廳,寬敞明亮冷氣充足的環境讓人感覺又好了一些,特別是出關時貌似親切的海關人員用中文叫我的名字時,盡管有些奇怪但也權當是當地人的熱情了。可沒想到,之後,他一邊工作,以便說了字正腔圓的三個字“兩塊錢”。我一 ...

2008年4月30日金邊:Kasa酒店

午夜走下飛機,撲面而來的熱氣讓我不覺對之後幾天的防暑工作有了一絲擔憂,但義無反顧,隨遇而安吧。

步入機場大廳,寬敞明亮冷氣充足的環境讓人感覺又好了一些,特別是出關時貌似親切的海關人員用中文叫我的名字時,盡管有些奇怪但也權當是當地人的熱情了。可沒想到,之後,他一邊工作,以便說了字正腔圓的三個字“兩塊錢”。我一時沒反應過來,問他“what”,他就又重復了一遍,這時我的腦海裡立刻想起了網上攻略中的提點,立即微笑著堅決地說“沒有”。他可能看見我之前的一怔,以為我沒聽清,就低著頭,慢條斯理的工作著,嘴裡依然說“兩塊錢”。於是,我也老實不客氣地告訴他“我沒帶錢”,就環顧四周,隨他磨蹭了。終於,在另一邊晚我幾步辦手續的同伴已經辦好等了我片刻後,他不情不願的把護照還給了我。盡管我依然有禮貌的“Thank you”,但心裡對這個國家的感覺就差了好多。等行李的時候,同伴向我解釋“這個國家的腐敗”,教我何時給錢、何時不給,但一向是非黑白分明的我就是咽不下這口氣,按下決定,以後也決不會給政府人員錢。不過,同時我還尋思,如果當時我給他兩元人民幣,而非他想要的美金,他會有何反應呢?

還好,之後步驟一切順利,與導游成功會合後就直接到酒店。盡管導游說金邊是柬埔寨的商貿都市,但路上看到的街景有點像我們的一般城鎮。酒店的房間也夠大,奇怪的就是我和旅伴的是雙人房單人床,即使大小刻稱queen size,但本來就獨立而結伴出游的兩人同住一屋總希望能有一張自己的休憩之所。

因為水質問題,酒店裡只供應一人一瓶水,沒有熱水器,而且浴室裡的洗漱用品盡管每人一套,但梳子卻只有一把,這算計的可真夠精確的。

電視裡唯一的中文頻道東南衛視已顯示凌晨2:00,但這兒的時間比北京時間晚了一小時,所以其他頻道是凌晨1:00,今天賺了一小時,補上國內不夠的睡眠時間和不良的睡眠質量,迎接明天真正的游程。

2008年5月1日金邊→暹粒:洞裡薩湖

今天從金邊到暹粒,車開了大約6個小時,一路上看到當地的尋常農家幾乎都住在木制的高腳屋裡。可能因為人口過少吧,盡管土地遼闊,滿眼綠衣,(不同於澳洲的滿目黃土),但幾乎均呈自生自滅狀態,連看到的散養耕牛都是瘦骨嶙峋,骨骼盡現。

越近景區,房屋就越新越高級,最後進了一個就像國內高級風景區一般的地盤,小橋流水、紅花綠樹,規劃、建設的非常好,一點也不遜於杭州西湖畔,看來,他們還是能做好城市建設的。

下午兩點吃完中式午餐,住進酒店,設施比金邊高級好多。我和同伴放下行李去附近的超市打了點,覺得東西蠻合算的。就拿Starbuck瓶裝咖啡來說,這兒標價$2.50,折合人民幣17.50,比我們單位羅森超市裡35.00的要價便宜多了,其他的沐浴用品、護膚品等也比國內的要價低一些,真讓我有車回家賺差價的念頭。(汗顏!)

避過正午的烈日,我們乘車去碼頭准備游洞裡薩湖。車行在坑坑窪窪、極度不平的黃土地上,顛得人頭昏腦脹,而車外土路兩邊破舊的木屋前衣衫襤褸的當地人讓我們這些花錢來看的人感覺不忍,真像走進了貧民窟。導游說,這些靠水吃飯的人們一到雨季,屋子下面就會漲滿了水甚至被水淹沒,所以,作為最不穩定的居民,他們一年之中往往會搬家至少兩次。

在洞裡薩湖的游船碼頭,我們在依舊灼人的大太陽下等了船半小時,又坐著堵了船半小時,緣由就是雨季未至,水位太低,部分河段過於狹窄,游船的路徑及易患上“腸梗阻”,出現十幾條游船困作一堆,進退兩難的狀況。掌舵的漁民估計早就熟悉了這種情況,不慌忙地掌舵、撐篙、開閉馬達,既要避免裝船或被撞,又要將自己撥亂反正,進入正軌。看一旁協同的少年跑前跑後,又要撐篙,又要護船,真是於心不忍。難怪導游之前提醒我們,不用給碼頭上乞討的小孩子前,以免養成他們到處伸手的習慣,但最好給船夫小費,因為他們每月10美元的收入實在不夠養家糊口。而且,消費給1000瑞爾就可以了,也就折合人民幣2.5元,我們這些城裡人應該為他們的付出給予回報的。

當我們的船衝出困境後,明顯加速,立即有了乘風破浪、全速前進的快感,很快就到了這片據說是亞洲最大的淡水湖的水上人家聚居地。在這片寬闊的湖面上,布滿了一家家靠捕魚為生的小船,一艘船就代表一個家,隨著湖水的漲跌與水流的變化,而隨波逐流變更居所,每年甚至需要遷徙5-6次。靠天吃飯的人家始終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這也是貧窮的一個原因吧?但可得出,他們同樣自得,沒有放棄宗教信仰和基本制度,比如說,一家水上教堂就在水上住戶群的中心地帶漂浮著,同時,政府還免費提供水上學校及警察和環保署等教育和法制部門一同遷移。

盡管還是覺得我們的雙溪漂流都比這混濁的洞裡薩湖環游要賞心悅目,但其獨特的民風民俗,還是吸引人的一個重要誘惑。

晚飯在一家泰國人開的自助餐廳解決。千余人在同一片屋檐下吃飯看民俗歌舞表演,場面堪稱浩大,但依然秩序井然,吃飽喝足。這種管理、組織能力確實也不一般噢!

2008年5月2日暹粒:大吳哥、小五哥

今天上午,我們開始正式的吳哥游。在景區門口,我們依次排隊拍照,之後就能領到一張印有自己頭像的門票,以作為進入各個景點的憑證。

先到大吳哥入口處,進口兩邊各立著一列石像,一列神像一列鬼雕,以助觀者驅邪護佑。

大吳哥的第一個景點是巴戎廟,據說是為了紀念一位56歲登基,25年後失蹤的皇帝而刻了幾十座頭像,每一座頭像都仿照他的表情,或喜或憂、或悲或樂。拾級而上,錯落有致的頭像間笑得最清晰最喜氣的就是“高棉的微笑”,在他面前,一向被人誇笑得蠻甜的我也自愧不如,希望他也能給我帶點好運吧!

緊鄰巴戎廟的就是鬥像台、古代法院和十二生肖塔,都是雕著具有像征意義動物的石碑、石堡,特點不明顯,但因負有時代價值而亦須一游。

之後,上車去涅盤宮,即古皇宮。有說是古皇帝的祭祀地點,又有說是古代的醫院,整個建築由一中心及東、西、南、北共五個石坑組成。盡管我們看到的只有五個低於地平面的露天枯竭的“游泳池”古跡,但導游申明,此“涅盤”非彼“涅磐”,是雙龍相盤的意思。古時人們就醫時,先被把脈,確認命相為“風、水、火、土”中的哪一類,然後根據確定的性相到相應的池中洗澡,以驅邪抗病。每座池中各自有一座神龕,分別為像頭、獅頭、人頭和馬頭,盡管時代久遠,但依然特點分明,一看就明了了。

完成上午的參觀項目後,我們回到酒店附近享用具有地方風味的午餐。我對加了許多香料據說可以開胃的色拉難以接受,卻很喜歡以雞肉代替豬肉,但燒法相似的咕咾雞,酸酸甜甜,很好吃。

睡了會兒午覺,打起精神參觀小吳哥。從石橋上越過碧綠的護城河,再穿過石城牆,距算正式進入了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小吳哥城。這座據說是古代國王陵墓的石城坐東望西,城內走道就似中國的紫禁城,錯綜復雜卻四通八達。導游介紹,這座石城之所以稱奇是因為全城的石頭都是堆砌的,但這麼多這麼重的石頭究竟從何而來,又如何能夠不借助任何外來材料而壘起起來,至今仍是耐人琢磨的謎。

走在城中,感覺石城的設計的確十分精妙,盡管我等凡人看到的只是石頭,但依然會為隨處可見栩栩如生、面目清晰的雕像及看似簡單卻有如迷宮般深不可測的各類走道所吸引,發出由衷的贊嘆。我想,如果沒有適時出現的標識,我們是無法准時出城集合的。

最後,我們到巴肯山看日落。即使只是座56米的小山丘,但因為如果想站在山頂觀望台上就須爬上近90度的陡險石階,而讓人興奮。但由於雲層太厚,只能看見雲縫間漏出的夕陽余暉。

因為回到酒店時間尚早,跟著團裡熱心的老伯去逛集市,以期能淘點東東。在這個類似七浦路小商品市場的地方,卻被柬埔寨百姓上了一課:因為每個攤位賣的東西都大同小異,所差別就在於討價還價的余地了。在一團友的努力下,一女老板同意只要買10件T-shirt就只需10美元。以我們的思維,這應該就是每件1美元嘍。但是,當大家准備買7件付7美元時,她說一定要10件才算,且態度堅決。於是,大家就又湊了三件,可當想根據彙率付4000瑞爾的時候,他們又堅決要求用美元。於是,大家又取出10張1元的美元。可這時,老板娘又用生硬的我們的國語說,她當初說的是“十件十一元的”而非“十件是一元的”。天啊,在這個東南亞小國被人用中國話設了個套,真是開眼界了!最終,我們以人爭一口氣的信念決定寧可完不成采購任務也不攤這個便宜貨了——回屋睡覺。

2008年5月3日暹粒:女皇廟、變身塔、塔普倫寺

今天先去了濕婆神廟,即女皇廟。作為暹粒唯一一處以粉紅土磚壘砌起來的宮殿,盡管也只剩下露天遺址,但內部設計明顯要比大小吳哥裡的宮殿要精細些。正如導游介紹的,其各道門上雕刻的形像深入淺出,工藝水平令人稱奇。因為占地面積較小,廟中各座塔的間距較小,過門即是一道,半小時左右就參觀完畢了。

之後在變身塔這個據說曾是皇家陵墓的地方,看了看古皇帝死後升仙的地方,耐人尋味。

而塔普倫寺則是掩在綠林中的古寺遺址,因古墓麗影在此取景而出名。要不是寺中多棵銀白色穿石而出、造型奇特、高大威猛的空心樹,就與其它石城毫無區別了。

今天算把暹粒值得一看的古時宮殿、寺廟都粗粗走過了一遍。總而言之,就是一座座類似於圓明園的石頭遺址,只是因為壘砌手段、雕刻工藝為當代匠人所望塵莫及、無從仿效而更具有隱忍探究的神秘價值。但歲月和風雨的侵蝕,修復資金和條件的極度缺乏,已使其難現昔日的輝煌。我時不時會疑問,今天我看到的殘景到底能夠保留多久?如果真如十二門徒的石柱那樣只能看著它一座座倒塌,那可真可謂為慘景了!我想,那是會令所有崇尚自然、熱愛有價值文化的人扼腕痛惜的!

因為上午把下午的游覽項目都完成了,所以直到下午5點多才集合去參觀了寶石加工廠。盡管早就聽說柬埔寨的紅寶石很出名,但在這兒吹著冷氣、捧著椰子、喝著椰汁、看著短片、聽著講解,長點寶石鑒定小常識還是蠻受用的。

晚餐用罷,認真的導游堅持要將我們送回酒店才算一天任務完成,而不敢放團友先走。想到吳哥所有的導游都是統一著裝,可見這兒的管理還是有一點力度的。別看人家國窮,至少人家將一件件事情慢慢做好,搞規範,不搗漿糊,前途不可限量!

被送回酒店後,我們終究不舍得浪費暹粒的最後一晚,茫茫然逛了一段路之後,乘上Tuk Tuk(即當地以摩托+三輪的特殊交通工具),在城中觀賞夜景,看到了太陽落山後這個旅游景區熱鬧的另一面。游城的花費盡管不便宜,但與國內出租車比較,也就不冤了。最後,我們意猶未盡的又去了一家精品店,來自台灣的設計確實不錯,但有下午的砍價經驗,始終在價格上談不攏,在雙方僵持不下的情況下顆粒無收的打道回府。

2008年5月4日暹粒→金邊:皇宮、四臂河

萬裡迢迢,終於到了要離開暹粒,告別吳哥的時候。一大早,一對團友還充分利用吳哥門票的三天期限,又到小吳哥去回味了一番。的確,兩天半的時間,游覽暹粒還是不夠盡興。感覺如果能再長一些,在熟悉各種游覽規則的情況下讓我自由行的話,應該還可以更為盡情,因為,這兒真的是一個值得不斷品味、不斷回味的地方!

從暹粒回到金邊只用了五個小時,午間休息後,我們就去參觀了皇宮。盡管開放供游人參觀的部分是非有限,但予人的感覺真是與吳哥迥然不同,堪稱肅穆莊重、金碧輝煌。即使國王除了君主國家的像征作用外已無實質權限,但其豪華的宮殿、艷麗的宮廷花園,正是富麗堂皇的讓人望而生畏,與只剩下古壁殘桓的吳哥古城有著天壤之別。

之後,坐上游艇游四臂河,感覺與浦江游覽倒是大同小異。游程不長,但看到了洞裡薩湖前的洞裡薩河、發源自中國瀾滄江的湄公河源頭,也看到了河水由黃轉綠、由濁變清的明顯差異。坐在船上,撲面而來的習風慢慢讓大家心靜而涼,在導游的解說下,我們看到了金邊標志性的建築與建設中的工程,也近距離的看到了水上人家的日常生活。這兒的水上人家盡管也住河邊的高腳屋,也是以打漁為生,也處於社會收入的最低層,但明顯比暹粒洞裡薩湖薩河能夠的水上人家要安逸而清閑,就連穿梭於船上屋間的狗狗也要比暹粒的胖好多,而且,游戲的孩子看見來人也是處置坦然,而沒有伸手要錢。

金邊作為國家的首都,各方面條件明顯比暹粒優越。盡管綠化不似暹粒風景園區那樣繁茂,但人來車往、低樓小廈,熱鬧而嘈雜的市井頗有一些繁榮的感覺。

2008年5月5日金邊→磅遜港:獨立大酒店,沙灘

今天,我們又從金邊被車到了西哈努克港(即磅遜港)。四個小時的車程使我們看到了相對蔥郁富饒的田野和人民安居樂業、恬然自得的生活。導游也說這條由美國人建造的平整公路道邊的風景與到暹粒的公路是截然不同的。原來,柬埔寨並不是滿目蒼涼,窮得丁當響的,這我就放心了,呵呵!

磅遜港也承擔了貨運的任務,作為景點並沒有被規劃到“極致”,盡管島上綠樹成蔭,導邊碧海藍天,但或許是因為我們無意配合導游自費坐船垂釣使他意興闌珊,就讓我們午餐後在酒店自由活動。而我們也因為大海在望,樂得自娛自樂了!

沿著酒店的階梯拾級而下,就是一片長約千米的沙灘。黃沙細粒、綠波清澈、浪濤拍岸,讓我終於有了一個靜觀海景的機會。

逐浪、戲水、踏沙、看海,隨興所至的將各種海邊花樣都玩了一遍。整個沙灘就我們八個人,游泳的、拍照的、靜坐的,真是愜意!

一個人沿著海岸漸漸走遠,不經意間看見一只綠油油的瓢蟲,隨波逐浪,在浪退去後奄奄一息。於是,我輕輕的將它放在手心裡,逃離了水的追逐,待其慢慢緩過勁來,開始在我手裡轉悠的時候,又把它放回到岸邊的樹上。看到它立刻就緊緊地抱住樹枝,我想,這應該是蟲歸原處了吧!

俯首細尋,的確也能發現較有特色的貝殼。一位當地少年見我拾起一片較大白色橢圓形貝類,就對我說了串話。見我聽不懂,還演示給我看。兩人比劃之後,我猜他是要告訴我只要剝開外面的殼,裡面的肉質是可以吃的。謝過了他的善意指導,興奮地告訴旅伴,但她聲明絕對不會嘗試品嘗。所以,我就將撿到的所有類似物體都送給了在一旁清理沙灘的大嬸。

幸好我們這個八人小團中有位旅游高手,在大家玩夠水和沙後,組織我們在晚餐前的空閑時間裡乘坐酒店的免費shuttle領略這個海邊小城的市中心景像。盡管不如金邊熱鬧,但或許是因為沒有導游的“監管”(午餐時我抽空離桌拍照,他都要在一邊看著,真不爽),也許正因為沒有政治、商業等繁重任務,這個小城非常像我們的任何一個普通小鎮,(我立刻能想到的就是松江老城),讓我感到放松、自由!

晚餐的地點就是沿海,吹著習習海風,聽著嘩嘩海潮,即使海鮮沒有希望中那樣肉實味美,別有一種爽快的感覺。而且,借團中那位仁兄的柬游三個願望,即買一本書、找一張票、嘗一口醬中的最後一個心願,終於見到了暹粒導游力薦的柬埔寨特產——臭魚醬。不過,我有膽聞,最終沒膽嘗,寧留憾不傷身嘛。

回到酒店的時候,不負團裡某位阿姨期盼,雨季中的柬埔寨終於在我們面前下大雨了……

2008年5月6日磅遜港→金邊:罪惡館、獨立紀念碑、塔子山、中央商場

柬埔寨時間凌晨4:30,在保持每小時驚醒一次的狀態中,終於盼到了起床時刻。打著手電,小心翼翼地摸到海灘,很不好意思地打擾了值班的工作人員,只因為“很傻很天真”的相信了昨日搭車的臨時女導游的說法,想有運地看到初升的太陽。

靜靜地站在昨日被海水淹沒,而今因潮退而現身的岩石上,看著天色從烏黑黑到灰蒙蒙轉綠瑩瑩,盼著遠方那似漆紅色的透亮能夠越出太陽的身影,可惜,濃厚的雲層終究在大自然的較量中占了上峰,我在深刻感悟晨曦之美後,悻悻而歸。

在這家瀕海的五星酒店篤悠悠的享用了一頓豐盛的早餐後,我們又從來路返回了金邊。或許是我們的“不接領子”讓導游郁悶,所以這最後一天的游程實在差強人意,而且,或許是強龍鬥不過“地頭蛇”吧,時斷時續的雷陣雨讓我們的行程充滿了不確定性而隨意性:

午餐後,我們先去了罪惡館。據說這是當年紅色高棉折磨共產黨的地方。一棟棟曾經是莘莘學子天天向上的中學樓房,卻在時代政治運動中成了刑訊逼供問審的人間地獄。從此,這片土地再也沒有了朗朗書聲與歡聲笑語,即使現在成了紀念館,滿目的照片與仿真的刑具依然讓我有一種不寒而栗、不忍目睹的感覺,可以說是“逃”出了那塊地方。

突如其來的瓢潑大雨幫了導游的忙,我們被安排進了一家精品店避雨,信口而開的高價讓買賣雙方都一無所獲。還好,後來在一家超市還是買到了一點點東西回家交差,盡管價格好像也不便宜哦!

陣雨歇息的時候,我們抓緊時間看了獨立紀念碑和塔子山,以求“到此一游,以照為證”。紀念碑就像上海外灘的紀念碑一樣,只不過是一座紅磚壘砌的石碑,代表了這個城市的像征意義。它孤獨而又顯眼地矗立在鬧市交通中心,我們這些“慕名而來”的過客只能隔路觀望,拍照留念。塔子山是一座27米高的小山,為了紀念越南戰爭中的烈士而在山上設了廟宇。盡管導游早有提點,讓大家准備好零錢施舍,但從入口到出口應接不暇的因越戰受傷害的殘疾人實在讓人舉步維艱,簡單轉了一圈後就落荒而逃,因為錢包中的柬幣實在不夠應付絡繹不絕的求助之手。不過,整個過程我堅持不做無謂的施舍,對真正肢體殘缺的,我該出手時就出手,而對那些四肢健全、類似其它景點的大人或/和小孩未加理會,我覺得,盡管國家不富,但如果勤奮一些的話,還不致於以乞討為生。現在回想感到遺憾的是,在入口看到一位肢殘的越戰老兵,撐著木腿在賣明信片,我在是否能只給錢不要卡的猶豫中隨著人流錯過了機會。

最後,我們到中央商場領略異國跳蚤市場的風情。原打算再采購一些東西,可惜天公不作美,滂沱大雨讓我的如意算盤最終落空。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實在不敢恭維,短短10分鐘後出路就被齊踝深的污水所湮沒了。在窮途末路之際,出門在外一同闖蕩的上海同胞充分發揮同舟共濟的精神,有鞋的出鞋,有力的出力,共渡難關,走出水陣。特別是一位平時看上去頗為講究的同志不僅在自己已過關的境遇下返回相助,還主動捐出了自己的涼鞋,而自己徒步再走回頭路,其精神讓人敬佩而感激涕零!

因為游程安排的緣故,到機場大堂離check in還有兩個小時,於是,當旅伴與人揮牌的時候,我一邊暗疑為何半小時前寧可選擇獨守空車也堅決不進賭場參觀的“義士”現在卻有如此盡情盡興,一邊為這次的外游補上最後一日的回憶,實在已有遺忘之嫌了!

登機時分,因為當地接觸的最後一位工作人員在交還我護照時輕聲的說了句“pretty girl”而讓我疲憊的心情有了一絲歡喜,畢竟,即使自己不覺得,也可能是個人審美觀念不同,但聽到好話總是有些耳軟的,柬埔寨的人民還是蠻讓人相處愉快的!


精選遊記: 暹粒-吳哥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