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新疆之旅-D1

作者: 李老貓子

導讀D1: 4/25 上海虹橋機場 12:00 晴 我們的航班是春秋的,13:55起飛,因為有民航新規定要提前CHECK IN,我們約好12點機場集合.我是組織人,之前還一直在信誓旦旦會第一個到,但自己不爭氣,在路上被堵車,結果成為八個人中唯一遲到的一個,汗顏! 到春秋值機台集合的時候,遠遠已看到一堆眼熟的黃人在一起嘻嘻哈哈了,大包小包,好不熱鬧.我們這個航班,已開始辦登機牌了,一陣手忙腳亂之後,我 ...

D1: 4/25 上海虹橋機場 12:00 晴

我們的航班是春秋的,13:55起飛,因為有民航新規定要提前CHECK IN,我們約好12點機場集合.我是組織人,之前還一直在信誓旦旦會第一個到,但自己不爭氣,在路上被堵車,結果成為八個人中唯一遲到的一個,汗顏!

到春秋值機台集合的時候,遠遠已看到一堆眼熟的黃人在一起嘻嘻哈哈了,大包小包,好不熱鬧.我們這個航班,已開始辦登機牌了,一陣手忙腳亂之後,我們的大包小包都被貼上行李票,托運了......我手裡還有一個大得跟我的登山包差不多的大黑布袋,朋友們,你們有口福了,全是吃的,打算在漫長的五個小時的行程中應付肚皮和嘴巴的零食;還沒等到讓我拍黃人們哄搶零食的美照,過安檢的時候已被攔下來一批果凍.還好我們有8個人,一個人嘴裡塞一個,基本上就被消滅了.

請注意,這時候,我們大家都還是衣著光鮮的一群,不曉得幾天後都變成泥人的樣子.

在遠游前候機廳度過的30分鐘可能是我們4月份裡度過的最漫長的一個30分鐘,終於,在平均每人上了3次洗手間,零食包被拆開又拉上,拆開又拉上了幾次,順便春秋還晃點我們一下,登機口從3號變到6號之後,我們登機了.

飛機在虹橋的候機坪上停了很久,直到發動機很不耐煩的轟了一聲之後,終於在我們的期盼中飛上了上海西郊能見度並不很好的上空,上海,總是灰蒙蒙的天空.

春秋航空實行廉價航空的機制,航班上除了一瓶300ML的水,其他食品都需要購買.好在我們機票提前預定599的特價,來回不過1500元.實在是太便宜了!這裡給春秋做個廣告,給廣大往返烏魯木齊上海的新疆上海人民帶來特大福利.雖然空姐不大漂亮,呵呵.

和FRANK,CATHY坐一排,一開始還幾幾喳喳很多話,2小時後開始昏昏欲睡,直到------

後排一女聲:哇,下面好多山啊!

我睜庸懶的一只貓眼----飛機底下豁然一大片山體,沿著太陽光線的方向展開,把東部的千裡沃野攔腰阻斷.從地理位置上來說,這片高聳的山體應該是秦嶺--我國南北氣候帶的分隔線,也是南北地理分界線.

秦嶺淮河一線是東西走向的,並且是一月份0度等溫線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的通過地,再加上冬天的時候,秦嶺能夠阻擋寒潮南下,夏天又能阻擋潮濕的海風進入西北地區,導致這條線的南北地區在氣候、河流、植被、土壤、農業等方面存在差異,所以也就理所當然成為我國東部地區重要的分界線了。秦嶺是橫亙於中國中部的東西走向的巨大山脈,西起甘肅省臨潭縣北部的白石山,以迭山與昆侖山脈分界。向東經天水南部的麥積山進入陝西。在陝西與河南交界處分為三支,北支為崤山,余脈沿黃河南岸向東延伸,通稱邙山;中支為熊耳山;南支為伏牛山。山脈南部一小部分由陝西延伸至湖北鄖縣。秦嶺山脈全長1600公裡,南北寬數十公裡至二三百公裡,面積廣大,氣勢磅礡,蔚為壯觀。 。《史記》中說:“秦嶺天下之大阻也。”因此,它有“九州之險”的稱號。

越過秦嶺後,進入陝西境內,我們理所當然的來到了祖國的西部,不到30分鐘,應該已進甘肅飛機下面的景色已從重巒疊嶂的山脈,變為貧瘠的黃土高原景色,一條條溝壑,在下午的猛烈陽光下顯得對比度特別高,山脊山谷的差異在光影變得像油畫一樣生動.偶爾看到反射著太陽光芒的條狀水影,在一片地區顯得是那樣的珍貴可愛.甘肅是我國最缺水的省份之一,每年政府為解決老百姓,特別是邊遠貧困地區人民的缺水問題,做了很多彌為珍貴的的工作,包括很多民間團體和公益組織,為西部人民的印水問題,也做了很多有意義的工程,比如我們熟悉的為西部"母親水窖"工程,我在電視上看過,深深的為當地人民的缺水生活感動,為母親水窖工程工作的志願人員和捐款的企業單位喝彩.

我國是一個干旱缺水比較嚴重的國家,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而我國的西北地區缺水尤為嚴重。世界人均水占有量是7900立方米,我國西北干旱地區人均不足110立方米,有300萬人口嚴重缺水。

時間過得開始快起來,飛機下面的地貌已成為大戈壁,FRANK在旁邊輕輕的說,進入新疆地域了.這是我第一次看到真正的戈壁荒漠,一眼無涯,除了有一些隆起的陰影,眼裡很難看到其他還有變化的東西,這一大片,應該就是從敦煌到東疆哈密地區的這一帶地區,古代的絲綢之路就是從這片茫茫戈壁從富麗堂皇的長安走到西域茫茫大漠脈脈群山,直到伊朗,歐洲,連通起歐亞大陸東西文明,讓人類世界從近2000年前開始,就有不斷的政治,交通,商貿,文化的聯系溝通.在這裡,承接了太多東西文明交彙的東西,從宗教,文化,意識形態,哲學思想到老百姓的飲食-茶葉,衣服-絲綢,用品-瓷器,我們都可以看到在新疆地域,有這些的衝撞,對立,融合,理解.

沉浸在絲綢之路古代文明的輝煌當中,睡得嘴角邊掛著一顆口水的我,被一陣廣播聲驚醒:我們的飛機馬上就要降落在烏魯木齊地窩堡機場了,地面溫度21攝氏度.請系好安全帶.......

哇,到了,外面的太陽依舊刺眼,烏魯木齊時間比北京時間慢2個小時,現在是北京時間19點,新疆時間卻還是在17點,我不知道,接下來的10天,我都要過在這個2小時的時差當中,每天晚上1點睡覺,每天中午3點吃飯,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我們追逐著陽光一路向西,今天的討厭似乎是永不落的,我想起孫楠那首歌"一路向北".......

臨近烏魯木齊機場,飛機右側邊遠遠看到好幾個大湖,波光粼粼,在荒漠中航行了3個小時,首次看到這麼大的水域,真美!它們可能就是後來我們又經過的安集海?

大家可能在飛機上都好好的睡了一覺,下地後情緒都很高漲,心情舒暢;我們包車的小符和小馬,還有蔣哥都在機場等我們了,接到旅館,大家兵分兩路,一路去超市購買口糧物資,一部分人留下來簽包車協議和商議具體路線安排.

之後大家去了五一夜市吃燒烤,JASON在這裡經歷了不愉快的6塊6~~(一賣哈密瓜的維族小販欺負我們是外地游客,揮舞著小刀強行要我們花6塊6買了他切給我們試嘗的,厚度不超過5毫米的一塊哈密瓜).

時間很快到了晚上1點,黃人們很快也都進入美夢,關於新疆的美夢.......

**附注:關於新疆,關於烏魯木齊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位於我國西北部,地處亞歐大陸中心。面積166多萬平方公裡,約占全國面積的1/6,是我國面積最大的一個省區。除東南聯接甘肅、青海,南部聯接西藏外,其余與8個國家為鄰,即東北部與蒙古毗鄰,北部同俄羅斯聯邦接壤,西北部及西部分別與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接壤,西南部與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接界,邊境線長達5400多公裡,是我國邊境線最長、對外口岸最多的一個省區.

新疆總人口為1963.11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182.86萬人,占總人口的60.25%.新疆居住著12個少數民族,他們是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回族、蒙古族、柯爾克孜族、錫伯族、塔吉克族、烏孜別克族、達斡爾族、滿族、塔塔爾族和俄羅斯族。其中維吾爾、哈薩克、回、柯爾克孜、塔吉克、塔塔爾、烏孜別克七個少數民族全民信仰伊斯蘭教,並且遍布全疆.各民族中,維吾爾族有897.67萬人,占總人口的45.73%

新疆遠離海洋,深居內陸,四周有高山阻隔,海洋濕氣不易進入,形成明顯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一般說,冬季氣溫北疆高於南疆,夏季氣溫南疆高於北疆。由於新疆大部分地區春夏和秋冬之交日溫差極大,故歷來有“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 之說。

新疆北部有阿爾泰山,南部有昆侖山、喀喇昆侖山阿爾金山和天山,

天山作為新疆像征,橫貫中部,形成南部的塔裡木盆地和北部的准噶爾盆地。習慣上把天山以南地區叫南疆,天山以北地區叫北疆,把哈密、吐魯番盆地叫東疆。

新疆三大山脈的積雪、冰川孕育彙集為500多條河流,分布於天山南北的盆地,其中較大的有塔裡木河(我國最大的內陸河)、伊犁河、額爾齊斯河(流入北冰洋)、瑪納斯河、烏倫古河、開都河等20 多條。許多河流的兩岸,都有無數的綠洲,頗富“十裡桃花萬楊柳”的塞外風光.新疆有許多自然景觀優美的湖泊,總面積達9,700平方公裡,占全疆總面積的0.6%以上,其中著名的十大湖泊是:博斯騰湖、艾比湖、布倫托海、阿雅格庫裡湖、賽裡木湖、阿其格庫勒湖、鯨魚湖、吉力湖、阿克薩依湖、艾西曼湖。

新疆境內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大冰川,共計1.86萬余條,總面積2.4萬多平方公裡,占全國冰川面積的42%,冰儲量2.58億立方米,是新疆的天然“固體水庫”。新疆的水資源極為豐富,人均占有量居全國前列.

大沙漠占全國沙漠面積的2/3,其中塔裡木盆地中的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面積為33.67萬平方公裡,是我國最大的沙漠,為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僅次於阿拉伯半島上的魯蔔哈利沙漠。准噶爾盆地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面積48,000平方公裡,為我國第二大沙漠。新疆沙漠中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和礦產資源。


新疆是多宗教地區。主要宗教有伊斯蘭教、喇嘛教(藏傳佛教)、佛教、 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和薩滿教,其中伊斯蘭教為維吾爾、哈薩克、回、 柯爾克孜、塔吉克、烏孜別克、塔塔爾、撒拉、東鄉、保安等10多個民族所 信奉。伊斯蘭教在新疆社會生活中有著較大的影響。

新疆,最原始的稱呼是柱州,漢稱西域,意思是中國西部的疆域,這一名稱自漢代出現於我國史籍,一直沿用到清朝統一新疆,之後改稱新疆。新疆位居東西交通孔道,歷史上十分頻繁的民族遷徙和交往,導致了新疆古代居民錯綜復雜的種系族屬和民族關系。

西域同中原地區的交往聯系源遠流長。 很早以前,我國的絲及絲織品便中經西域遠銷南亞和歐洲,古希腊人稱中國為“絲國”。沿此以往,這條橫貫東西的貿易通道被後人統謂作“絲綢之路”。絲綢之路的開通,造成東西方文化在這裡大彙聚、大交 融,促成西域文化空前繁榮。天山北部的草原游牧文化、天山南部農耕文化迅速發展。隨著軍事屯田和漢族移 民,中原的先進文化和耕作技術傳入西域,形成了以漢文化為主的屯墾文化。同時,中原文化、印度文化、兩河流 域文化、波斯文化、希腊文化、羅馬文化等在這裡薈萃、交融出現了多種語言文字的使用,如漢文、吐火羅文、 於闐文、粟特文等。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舉世聞名的歌舞之鄉、瓜果之鄉、黃金玉石之邦。新疆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山川壯麗,瀚海無垠,古跡遍地,民族眾多,民俗奇異。旅游資源極為豐富,全國旅游資源共有68種,而新疆就有56種,占全國旅游資源類型的83%。全疆共有景點一千一百余處,居全國首位,在這廣闊大地上,冰川雪嶺與戈壁瀚海共生,高原山水景觀蘊含在天山、阿爾泰山、昆侖山等世界名山之中,有著眾多的雪域冰川、疊嶂雄峰、飛泉瀑布、珍奇異獸。這裡有海拔8600米的世界第二高峰,又有低於海平面154米的中國最低窪地,既有一泄千裡的河流、萬頃碧波的草原,又有光怪陸離的戈壁幻境,神秘莫測的沙漠奇觀。保存完好的原始動植物種群,更顯出得天獨厚的大自然的本色。

新疆的土地富饒而美麗、廣袤而神奇;這裡的人民,熱情好客、既豪爽、熱情,又純樸、友好;這裡是詩人的王國、畫家的寶庫,史學家的天堂,旅游者的樂園!

烏魯木齊市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是全疆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的中心。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天山中段北麓、准噶爾盆地南緣,西北部和東北部與昌吉回族自治州接壤,南部與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鄰,東南部與吐魯番地區交界。總面積10900.7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33.2萬人.

地處天山山系北天山西段與東段的結合部,東、南、西三面環山,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北為准噶爾盆地南緣。海拔680-920米,市區平均海拔800米。有烏魯木齊河、頭屯河、白楊河、柴窩堡湖等水系,烏魯木齊河自西南向北斜貫市區。

烏魯木齊市位於新疆中部,地處天山北麓、准噶爾盆地南緣。轄區東以恰克馬克塔格至大河沿一線與吐魯番市接壤;西以頭屯河與昌吉市為界;南以喀拉塔格-克孜勒伊接南山礦區,突出部分折向東南,沿未日洛克-阿拉溝以東與托克遜縣相連。在夏澤格山脊線3以南與和碩縣毗連;西南與和靜縣為鄰;北部沿博格達山脊與吉木薩爾縣、阜康市、米泉市分界。

烏魯木齊市境最北點在頭屯河下游距五家渠鎮3. 5公裡處,最南點抵阿拉溝以南夏格澤山脊,南北最寬處約153公裡;市境最東點在高崖子牧場東邊石窯子艾肯溝內,最西點在勝利達阪以西的天格爾山脊,東西最長約190公裡。

烏魯木齊地勢起伏懸殊,山地面積廣大。南部、東北部高,中部、北部低。最高點天山博格達峰頂,海拔5445米;最低處在猛進水庫的大渠南側,海拔490. 6米。兩地水平距離75公裡,高差4954. 4米。山地面積占總面積50% 以上,北部衝積平原不及總面積的1/ 10,市區平均海拔800米。

烏魯木齊市區三面環山,北部平原開闊。東部有博達山、喀拉塔格山、東山;西部有喀拉扎山、西山;南部有伊連哈比爾尕山東段(天格爾山)、土格達阪塔格等。轄區地勢由東南向西北降低,大致分為三個梯級:第一級為山地,海拔2500- 3000米或更高;第二級為山間盆地與丘陵,海拔1000- 2000米;第三級為平原,海拔在600米以下。

烏魯木齊是個歷史悠久的城市。遠在新石器時代人類就在這裡生息繁衍。最早進入此地的為古姑師-車師人。

東漢時期,這裡是東師六國的一部分。西漢初年,漢朝政府即置戊己校尉在烏魯木齊近處的金滿(吉木薩爾)設營屯田,維護絲路北道安全。公元640年,唐朝政府在天山北麓設置庭州,轄4縣,這一帶被稱為輪台縣。現烏魯木齊市東南郊烏拉泊水庫南側的古城遺址,就是當時的軍事重鎮輪台縣城。邊塞詩人岑參曾在輪台生活過三年,寫下了“戍樓西望煙塵黑,漢兵屯在輪台北”的詩句。

烏魯木齊有著特殊的地緣優勢,自古便有“開天辟地之門戶”之稱,是連接天山南北、溝通新疆與內地的交通樞紐,現已成為我國擴大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和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窗口。烏魯木齊是世界上離海最遠的內陸城市,是亞洲大陸的地理中心。歷史悠久的烏魯木齊,是舉世聞名的古“絲綢之路”新北道的必經之路。公元前一世紀,西漢政府設立的西域都護府,曾置戊已校尉在這一帶屯田。盛唐時期,為了進一步加強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促進“絲綢之路”新北道的繁榮和發展,公元640年,唐朝政府在烏魯木齊東北設北庭大都護府,公元1755年,清政府在現烏魯木齊九家灣明故城築壘駐兵,並將此地正式定名烏魯木齊,公元1763年改名為“迪化”。

在這片原始大草原上,牧民們曾經逐水草而居,過著「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游牧生活。他們把這塊土地命名為「烏魯木齊」,意思是「美麗的牧場」從公元1世紀起,漢朝政府就派遣田卒墾民,到草原上墾荒務農,開辟了「絲綢之路」新北道。歲月滄桑,這座連結中西方的「絲綢之路」上的邊塞城市便逐漸形成了。今日的烏魯木齊擁有208萬人口,聚集了36個民族,人們在繼承和保持著各民族的傳統和特色的同時,又把自己融進時代氣息之中,形成了民族特色與流行風氣相映成趣的獨特風貌。

烏魯木齊是世界上離海洋最遠的城市,是亞洲的地理中心,也是舉世聞名的古“絲綢之路”新北道的必經之路。



(上海機場快樂等待的黃人們)



(飛機上大家昏昏欲睡)



(飛機下面貧瘠的土地)



(我們買了水果干糧)



(烏魯木齊五一燈光夜市)


精選遊記: 伊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