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黔(6)--岊沙:蚩尤的後代

作者: 下城東新

導讀岊沙是從江附近的一個苗族山寨,距從江縣城也就十五分鐘的車程,交通非常便利。因下午還要趕著去小黃,我們也起了個早。車沿著盤山公路漸次爬高,兩旁的草木植被逐漸豐茂起來,透著股寧靜的味兒,竟與數箭之外從江縣城的嘈雜有著雲泥之別。興許是太早的緣故,整個寨子彷佛還流連在夢醒時分,見不著什麼人,只村口小店旁立著位略顯茫然的老者,似乎也詫異著游 ...

岊沙是從江附近的一個苗族山寨,距從江縣城也就十五分鐘的車程,交通非常便利。因下午還要趕著去小黃,我們也起了個早。車沿著盤山公路漸次爬高,兩旁的草木植被逐漸豐茂起來,透著股寧靜的味兒,竟與數箭之外從江縣城的嘈雜有著雲泥之別。興許是太早的緣故,整個寨子彷佛還流連在夢醒時分,見不著什麼人,只村口小店旁立著位略顯茫然的老者,似乎也詫異著游客竟如此“勤勉”。

小店對面是一座空場,因中央立著就樹而成的圖騰柱,我想這裡應該是村寨裡的祭祀場所。走到祭祀空場邊望那村寨,只見依坡就勢搭起的木制杆欄式吊腳樓高低錯落,從高處望去,爬滿綠色青苔的青黑色房頂鱗次櫛比,這大體與西江一般,只是背景中枝繁葉茂所傳遞出的綠意要厚重的多,漫山遍野,蒼翠欲滴。來之前看資料,知道“岊沙”在苗語中的意思是草木繁多的地方。這裡的人們對樹、對森林有著一種敬神般的崇拜。據說寨裡每逢添丁增口,都會栽上一棵幼樹,讓它伴隨著孩子的成長;而一旦這個人死亡後就將這棵樹砍掉,並在他的墳上再載上一棵樹,這樣生命就將以另外一種方式來延續了。岊沙人絕不允許任意砍伐樹木,認為那樣會使森林的破壞度增大,長此以往,生態就會失去平衡;而生態一旦失去平衡,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就保不住了。一旦如此,那生存就真的將成為岊沙最大的威脅了,更遑論子孫後代的幸福呢!這是岊沙人最原始的生態崇尚觀念。可仔細想想,這樣的觀念,究竟是原始還是先進呢?

在寨中閑逛,隨處可見高大的曬谷架:兩根碗口粗的原木支撐起大約五六米高處的歇山式棚頂,而在立柱間自下而上每隔半米左右就橫著一根晾杆,自然也是原木制成,只是略細些。時下並非收獲季節,架上空蕩蕩的,只那黑褐色的木架靜靜的立著,放佛早習慣了滄海桑田的變換。村民漸漸多了起來,挑水的、擔土的、織布的。。。。。。,辛勤勞作的一天又將開始。最為外界津津樂道的是這裡青壯年男子的發髻和裝束,雖早已了解,可真正見到依舊覺得新奇:光頭上只中央留著一根棍狀發髻,一身土法染制的青布衣,寬大的直筒青布褲,腰間別著砍刀與牛角火藥筒,肩上扛著火槍,這不是古裝電影裡的角色,而是現實生活裡的岊沙男人!看著似乎每一絲木紋都透著滄桑的曬谷架和形像奇特的村民,在瞬間思緒停滯的配合下,竟產生一種時空隔斷的錯覺,仿佛當年“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武陵人了。相傳岊沙人是蚩尤的後裔,當年蚩尤敗於黃帝,舉族遷徙,歷盡艱辛,為了保護自己,形成了槍不離身的尚武傳統並延續至今。仔細觀察,我發現這裡人們的裝束與我在鳳凰、在西江所見的苗族服裝大相徑庭,既沒有豪華的裝飾,也沒有艷麗的色彩,顯得非常簡樸,似乎二者在審美情趣上有著很大的差異。這種差異,也許是因為祖先經歷而鑄就的內斂所致,抑或是對大自然的敬畏而形成的散淡的審美追求。究竟因何而來,只能是揣測,不過,相較之下,我更欣賞岊沙人這種原汁原味的質樸。

終於看到了本次黔東南之行唯一的一場完整的演出。你也許難以相像那樣的場景:在一處周圍沒有任何人居設施的蘆笙場上,感官觸到的只有參天古木的環抱、流水的潺潺、時不時的鳥鳴和草木的清香;坐在場邊的木凳上,我們靜靜地等待著“演職人員”的到來。演出之前,岊沙人“敬樹神”的儀式也讓我印像深刻,焚香禱告,神態中透著虔誠,絕不只是走走過場敷衍了事。演出內容很豐富:蘆笙舞、婚慶展示、木質鬥牛、向觀者分發糯米粑,當然,還有岊沙特有的放槍和鐮刀剃頭表演,平實而不失精彩!我以為,在如此自然的所在,觀賞一個對自然無比崇敬的民族,用濃縮的方法向我們展示他們的傳統,不啻為對“和諧”的最好詮釋。這當然是藝術,是岊沙人幾千年辛苦傳承的結晶,若你嫌其粗陋而心生鄙視(如當時座中某人),那我只能笑你是焚琴煮鶴、不懂得欣賞了。

看完演出,我更能體會“傳統”二字對於岊沙人的份量。在這個交通並不算閉塞的村寨,人們堅守著幾千年的生活傳統,不為外界的“喇叭聲”所驚擾。他們滿足於“男耕女織”的田園勞作、滿足於簡樸的物質生活、滿足於自己對於自然界的理解,而這其中,真正協調的是那種相依為命的默契與眷顧——他們是貧窮而平和的。禮貌待客,不卑不亢,似乎是範仲淹筆下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延伸。這種對於原生態的固守和沉穩平和的心態,不知是否源自岊沙人固有的剛毅彪悍,和被迫遷徙到窮山惡水的巨大挫折所激發出的智慧;而它們,對於鋼筋水泥叢生林立的現代社會,又是何其珍貴!


【從江補記:

1、從三都到榕江的班車時間:6:20、7:40、8:20、10:20、12:40、13:20、14:20各一班,到榕江需3個小時,票價35元。三都縣汽車站電話:0854-3921184。

2、榕江三寶侗寨除了個鼓樓,沒有什麼特色,建議時間緊張可以略過。

3、榕江汽車站電話:0855-6655842。從榕江到從江有兩種車,16元(班車)~25元(中巴),早上6:40--下午17:20,每40分鐘一班,開行需2~3個小時。

4、自從江縣城打的到岊沙苗寨需20元左右,回程並不像有些攻略寫得車很多。我們就是在沒車的情況下,搭了兩部摩托車下來的,特別幸運的是,為我“駕”車的竟然是從江林業局的李副局長,他來岊沙林中考察,回程順便載了我一程。

5、從江住宿條件總體較差,我們找了幾家都不滿意,最後還是住了據說是最好的月亮山賓館,段畫秋經理人很熱情,電話:0855—6418228,手機:13885537591】


精選遊記: 凱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