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5:秋那桶——五裡村——四季桶——重丁村(宿重丁村丁大媽家)
早晨6點多,公雞已喔喔叫了,樹枝上的小鳥也嘰嘰咋咋地叫個不停,在帳蓬裡已經是待不住了。一絲淡淡的光透過帳蓬的縫隙,外面已經有了唏哩嗦啰的起床聲,我披上衣裳,衝了出來。啊!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我聽見精靈的歌聲,無數不同的鳥鳴聲此起彼落,它們在唱天堂的晨曲,白紗般的雲霧縈繞著小村莊,村莊裡也傳來了各種生命的呼喚,雞啼聲、牛哞聲、狗吠聲,這是生命的夢境。天亮了,隱約的雪山,努力展現的朝霞,生平所見的美景,就是眼前的一切了。大伙們忙著洗漱,忙著收整帳蓬。我和張健要到秋那桶小學的張華老師家捐贈書本和文具,張華老師已經不在這裡教書了,而高老師去了仙女節,這三天仙女節學校放假,余大叔帶我們去了張老師家,拜托張華老師傳話給高老師“一箱送給秋那桶孩子們的文具和書本放在余大叔家。當我第一次走進當地居民張華老師的家,看到的一切讓我驚呆了。屋子裡可以說是相當的暗,幾束光線從窗子上透進來,有些耀眼,屋裡除了些必要的生活用品和農用物品外,沒有任何的電器,屋子的中央是一個火塘,支著一口大鍋,煮著稀薄的米飯,火塘裡飄出的縷縷炊煙間接熏制了那幾條他們可能要吃一年的熏肉。張華老師有三個女兒,仙女節放假在家團聚,大女兒靦腆樸實、在丙中洛中學上學,一個月回家一次,小女兒很活潑可愛,真心希望張華老師的三個女兒能好好學習,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8:30回余大叔家,吃過了豬手鹹泡飯,在村子裡轉轉,村子中央有一條水渠,狗兒懶洋洋地趴著,看有人走近,吠了幾聲,搖著尾巴走開了。有些門楣上貼著些藏傳佛教的經文,牆上貼著森林防火的標語,在水池中有兩個姑娘在洗衣服,一位老太太提著水桶從豬圈裡出來,不小心把嘴裡的煙袋掉在地上,回頭朝我嫣然一笑,看我在拍盛開的鮮花,禮貌地點點頭,問她這是月季花嗎?說是“四季花,這花一年四季都盛開。”——9:30喝了道別酒,同余家兄弟一一作別。——10:00秋那桶教堂前我們合了影,多背一公斤的短袖T恤在這裡留下的永恆的瞬間。——大約12:00到朝紅橋,感覺去時的路是那麼的漫長,而回來的路則輕松好走多了。原打算進五裡村,翻山回重丁村的,但考慮到路比較難走,隊伍中各人的體力不一樣,還是原路返回,在茶馬古道——德拉姆前我們合了影,這裡有我們難忘而又值得回憶的經歷。遠看這茶馬古道很是狹小,近看還算可以,即然馬幫走過的路,對當地人來說應該不算是崎嶇艱險的路,走在這條路上並沒感到過度的恐懼,有的岩段,需要弓腰側身,頭頂上方已經沒有了藍天,在半邊敞開的隧道中,岩溶縫隙滲下的晶瑩水滴,讓我感到了清涼的刺激。在走完這段懸崖小道的三分之二時,臨江的一側路邊生長了很多的灌木,還有一些無名的花草,有了它們對懸崖的遮掩,我的步履輕快了許多,再看看前面那如詩如畫的山村,心情也豁然開朗起來,回頭看看那些“懶驢們”還在棧道裡嘻戲留影,而我們幾個腳頭勤快的已經快到五裡村了,估計他們是不打算進五裡村了。記得隔江相望五裡時,沒有感到村中有多少樹木,但身臨其境以後,發現綠化很不錯,除了一些高大的灌木外,還有些其它的樹種,村中房子的錯落布局,遠大於從江對岸的觀望,走上彎彎曲曲的小路上,感覺這裡一片寧靜,似乎連雞犬之聲都不相聞,唯有湍湍的流水聲。我們走到了一座吊橋,這時可能是五裡村南北的分界線,有一個十七八歲模樣的男孩帶著六七歲的小男孩,背負著滿載蔬菜的背蔞,後面還跟一頭小綿羊,瞧那小孩背帶勒在頭頂上,背蔞墜到小屁股下面,看得心情好沉重,回朝紅橋的路上碰到了在江邊拾石頭的老虎,不知他是否撿到了寶貝。——1:30回到朝紅橋,繼續往重丁村,今天我們夜宿重丁村的丁大媽家。一路上,有老白,這個旅游行家聊天,感覺不那麼無聊。從來沒有徒步那麼長時間,可我卻漸漸喜歡上了旅游中徒步的感覺,喜歡在風景裡留下自已的足跡。——16:00到重丁村的丁大媽家(0886-3581144)。跨進大門的第一件事就是找浴室,丁大媽家有兩個太陽能熱水器的公共浴室,在這地方有公共浴室已經很不錯了,兩天徒步的臭汗已經讓人難以忍受了。洗完澡,感覺一身的輕松,坐在丁大媽家敞開式的餐廳裡聊聊天,喝喝茶,丁大媽還熱情地拿出了她家的像冊,還有游客的留言薄給我們看,丁大媽家是典型的多民族家庭,丁大媽是藏族,丁大叔是怒族,兒媳、女婿卻是傈僳族、壯族和漢族。丁大媽說,只有她和老伴信奉天主教,並負責重丁教堂的開門關門,孩子們都不信教。——18:30晚飯,婷婷親自下廚炒了蛋炒飯,好香。其它的菜感覺份量好少,據說丁大媽家是當地最早接待外賓的家庭式旅舍,自然對外面的事情知道不少,也有一些經商的頭腦。而丁大媽不僅熱情好客,而且非常地精明能干,還會為自已做廣告。飯後我們去了重丁教堂,高高的十字架襯著遠處的藍天和雪山,教堂外面有一個法國傳教士的墓,他是第一個在怒江地區傳播天主教的外國人,在西藏和怒江地區呆了30多年,最後留在了這裡,我們很難想像在當時這樣一個幾乎與世隔絕外人罕至的區域,這些洋教士是如何在當地立足取信於民的。乘著晚會還沒開始,老白拿出了手提電腦,老白還真牛,居然還帶了手提電腦,欣賞了他那些走南闖北的學院派攝影作品後,我這個不懂藝術的群眾,還有那些喜歡藝術的群眾都贊嘆不已。——21:00篝火晚會,在丁大媽家的老式木板房前,我們燃起了篝火,身著艷麗藏族服飾的藏族同胞們載歌載舞,我們也一起加入了歌舞的行列,跳起了鍋莊舞,老虎扭起了秧歌,陶老師跳起了搞笑的孔雀舞和母雞舞,還繪聲繪色地摸紡起母雞下蛋,引得丁大媽直樂,從此之後,丁大媽只要是聽到了“咯咯蛋”就樂,“咯咯蛋”成了丁大媽同我們打招呼的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