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大峽谷和騰衝游記(五)

作者: yoga2046

導讀D4:貢山——丙中洛——仙女洞——四季桶——五裡村——秋那桶(宿秋那桶余新民家)農歷三月十五正值怒族的仙女節在丙中洛有隆重的節日演出祭祀活動。所以我們打算早起先去仙女洞,再去秋那桶。仙女洞從丙中洛鎮出發來回七八公裡,重丁村到秋那桶十七公裡。天啊!當天我們要徒步二十五公裡。好在平常堅持鍛煉,但一天走二十五公裡還是頭一次。——8:40丙中洛風 ...

D4:貢山——丙中洛——仙女洞——四季桶——五裡村——秋那桶(宿秋那桶余新民家)農歷三月十五正值怒族的仙女節在丙中洛有隆重的節日演出祭祀活動。所以我們打算早起先去仙女洞,再去秋那桶。仙女洞從丙中洛鎮出發來回七八公裡,重丁村到秋那桶十七公裡。天啊!當天我們要徒步二十五公裡。好在平常堅持鍛煉,但一天走二十五公裡還是頭一次。——8:40丙中洛風景區收費站門票50元。過了收費站不久,我們便到了怒江第一灣,怒江在這裡驚鴻般的轉身,成就了這U字形的大彎,而隔江望去,一個天然的半島——坎桶,坡勢緩和,大片綠油油地草地讓它顯得格外的殷勤,讓人想衝上去撒野,原來的“麻風灣”變成了丙中洛的風水寶地。過了怒江第一灣有一個頗似第一灣的桃花島,比起第一灣更為溫婉和秀美,如果二月底三月初來此,一定是滿山桃花盛放。車再行幾步,窄長的道路忽然變成一片開闊明朗的空間,一個籠罩在淡藍色薄霧裡的山村小鎮豁然展現在面前。四周是雄偉壯觀的雪山,隱約可見的山峰頂部瑩亮的積雪,然後蒼翠的綠色便從山峰上逶迤而下。這就是丙中洛,怒江大峽谷內最大最有名的壩子,它位於“三江並流”的腹心區,當地人堅貞不渝的相信這就是“香格裡拉”。——11:00丙中洛鎮由於一年一度的仙女節而熱鬧非凡,傳說仙女節是為了紀念怒族傳說中叫阿茸的姑娘,她天質聰慧,發明了溜索,還開鑿山洞引入泉水,而她死後化為岩石,從上面滲出的泉水甘甜無比,能治百病。從丙中洛到仙女洞的路並不好走,水塘、爛泥、碎石,還要爬坡,這條路不用向導,因為去祭祀的當地人實在是太多了。怒族、傈僳族、獨龍族、藏族可以一起過怒族人的節日,在這裡往往是不同的民族的各個家庭成員可以和平共處在一個大家庭裡。一路上,我們看到當地的村民背負著雞蛋、米酒、雞、鮮花、種子、稻谷作為貢品結伴而行。走了大約半個多小時,我們爬上了一個比較開闊的山坳,那裡有許多身著各種民族服飾的村民叩頭獻禮,仙女洞洞口掛著很多的經幡,有喇嘛點燃松枝,一旁普化寺的喇嘛在打鼓誦經,走進洞口,小喇嘛會將盛好的小杯聖水遞上來,果然是甘甜無比,還有怒族姑娘遞上的米酒還是滿醉人的,我們紛份同怒族人姑娘合影。據說這裡的活動會通宵達旦,眾人共飲,載歌載舞,祈求仙女山神保佑安康幸福。——13:00回丙中洛鎮,簡單地吃了米線,繼續上路,我們的目的地是秋那桶。原打算是帳蓬、睡袋各自負重徙步的,還好我們租了四匹馬,每匹馬一天是150元。帳蓬睡袋防潮墊可以打包馬馱了,老白說我們“腐敗”,還好我們的決定是正確的,要知道帳篷睡袋防潮墊少說也要5、6斤,大家對自已的負重能力,心裡都沒底。從丙中洛重丁村的丁大媽家出發向怒江上游走在約三公裡,我們看到了兩座三峰拔地而起,像石門般 地鎖住了野性難馴的江水,這就是石門關,碧羅雪山和高黎貢山離得最近的地方。石門關是丙中洛的後院大門,向導小傳說歷史上怒族人與藏族人曾在這裡交戰,崖壁上至今還留有雕鐫的藏文,舊時出了石門關,道路更為泥濘,如今修了柏油路,小車也只能勉強通行。我們是輕裝上陣,石門關只是起點,就有人喊吃不消了。——15:15石門關外3公裡有個小村四季桶。幾棟木屋是典型的怒族石板房,木屋旁麥田裡隨著微風翻著麥浪,房前屋後碼放著整齊的劈柴,院落沒有圍牆,也不上鎖。馬、牛、羊悠閑地吃著嫩草,狗啊貓的懶散地趴著,還有一所雲南中醫學院援建的希望小學,這裡到處都是一派柔和的景像。繼續前行近2小時,突然間江對面山麓處有一大片平緩的坡地,緩緩上升的坡度、錯落有致的農舍,綠油油的麥田,彎流而過的怒江,陽光籠罩著整個村莊,滿眼的蔥郁。“世外桃源”“人間仙境”這些詞語雖說有點媚俗,但我想不著更好言語來形容它。這一路走來,雖然艱苦累人,火辣辣的太陽好毒,狂擦防曬霜,太陽帽、太陽鏡、防紫外線頭巾全副武裝,還有我那條防水不排汗的運動褲,只感覺豆大的汗珠直往褲腿裡灌,比洗桑拿還“爽快”,瘦身健身全齊了,但看到這被驢友們喻為中國最美麗的鄉村——五裡,再累再苦也是值得的。再前行一段,發現一條羊腸小道嵌在對岸峭壁上,據說這就是當年鹽茶馬幫前往西藏的通道。終於是走到了文革期間修建的連通懸崖棧道的木板吊橋“朝紅橋”,雖說不能和旁邊的鋼吊橋“秋那桶橋”相媲美,但它將會和秋那桶、五裡村、四季桶、石門關、重丁教堂連成絕美的風景線。過了朝紅橋往右走半小時可到五裡村,往左是秋那桶,還需要2小時。橋的盡頭靠著一木牌上面寫著“茶馬古道——德拉姆”是田壯壯當年拍茶馬古道時留下的。老白說明天進五裡村再翻過一個山頭可以到達重丁村。先行的隊伍在泰尼打拉橋修整,我沒停繼續上路,腳下的路是越來越難走,即使是馬幫走的路也是羊腸小道,我們為了抄近路,爬上了無路的山谷,時常是連拉帶拽的,後人踏著前人的腳印,此時已無暇顧及身旁的美景,埋頭走路,這裡是秋那桶峽谷,這裡的原始森林茂密,瀑布眾多,真正有了徒步的感覺。但背包行進的話,可要當心腳下,亂石、泥坑、懸崖處處都是陷阱,一不當心輕則挽了腳,重則墜入山崖,好不容易進了村寨已是夜色降臨。——19:00到達秋那桶村余新民家(0886-3519691),此時村裡靜悄悄的,幾乎看不到什麼人。狗倒是滿村都是,而且一見外人便狂吠不止,但這並不會讓我心生恐慌,反倒是覺得是自已破壞了這小村的安寧。余新民家由於我們的到來熱鬧起來,落在最後的張老師,張海龍、老虎也陸陸續續地趕到,主人家為我們殺了一頭豬,58斤。不知是路上喝了點酒還是中暑了,我有點頭暈,休息了會兒,感覺好多了。晚飯菜吃的是豬肝大蒜、西葫蘆肉片、豬手白扁豆湯,吃完晚飯已經是9點了,老白,么哥架起鐵網,燒起碳火,淹制好的豬肉碳烤後又香又有嚼勁,要是能切得小點烤得會更香。藏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余新民家是藏族,余大叔和余大媽天生的好嗓子,他們在裡屋邊喝酒邊唱開了,安認了“干爹”干媽,干爹干媽怎能不露一手,“北京的金山上”“高原紅”這樣的高難度歌曲都不在話下。在我們的鼓掌聲中,余家的三兄弟輪番上場,他們的激情演唱,“征服”了大家,他們的歌聲一點也不亞於專業歌手,藏歌節奏明快、高亢激揚,傈僳歌悠揚抒情、婉轉纏綿,而漢語的流行歌曲也絲毫不遜色。曾自稱是KTV麥霸的男生們自然是不服氣,在帳蓬裡唱開了,這裡是“美麗的香巴拉”那裡是“國歌”,這時唱“耶利亞女郎”那裡唱“你挑著擔,我牽著馬”,此時歌聲、笑聲、語聲、醇酒的香氣、炊煙的香氣,在空氣時交織出熏人欲醉的濃烈氣息!眼前這些純樸的村民在物質上或許非常貧乏,但他們臉上每一個笑容卻是那麼的單純和滿足,追尋千裡,在秋那桶這放聲高歌的夜晚,我忽然明白,原來快樂可以如此的簡單。鬧得折騰得到凌晨,搭帳蓬、防潮墊、睡袋,這還要感謝老白為我們准備的睡袋,暖和而干淨,鑽進帳蓬,只聽到幾聲狗叫,就進入了夢鄉,可能是太累了吧!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