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點半,當火車終於緩緩停靠在溫州火車站時,我和caroline終於興奮得踏上異鄉的土地,開始了我們的楠溪江之行。火車站邊的廣場上有去溫州各地的公交車,興衝衝的坐上51路,自以為是地認為是坐到安瀾亭碼頭下車,結果好心的乘客和親切的售票員告訴我們應該坐到溯門。於是,我們在望江路上的溯門站下了車,草草瀏覽了這條頗具風光的濱江路,便上了渡船,向著歐北而去。走出歐北碼頭,左手邊就是長途客運中心。開往永嘉各處的中巴都在這裡上客。這其中,往岩頭去的人是最多的,可憐我和caroline兩個弱女子擠了3部車,才辛辛苦苦的擠上去了。從碼頭開去岩頭要1個多小時的路程。車子漸漸駛離熱鬧的甌北後,兩邊的山開始多起來,不經意間,一條碧綠的“緞帶”出現在群山中間,讓人不覺驚呼,那就是楠溪江把,我們終於到楠溪江了。 岩頭鎮很熱鬧,我們忘了安順客棧的地址,隨便找了家藥房一問便找著了,就在新興街上,離岩頭汽車站不遠。老板娘很親切,會很耐心的把各處的旅游線路和注意事項講給你聽。我們進房安頓好,便早早的出發,去向我們的第一站——石桅岩。岩頭發車去石桅岩一天只有兩班,最好提前打聽好發車時間,趕不上的話就只能坐到鶴盛,再包車前往石桅岩,包車的費用一般在40元。幸運的是我們在中巴車上遇上一位當地的大叔一行5人也要包車前往石桅岩,這樣這下來竟和坐中巴的價格差不多了。去石桅岩的路上會路過嶺上人家,村子其實很小,而且大多建成了飯館,但是依著山勢而建,還是很讓人贊嘆的,尤其是通向村口的那條鐵索橋,讓人很是喜歡。若是沒有時間去林坑的話,嶺上倒是個很不錯的選擇。我們在石桅岩小三峽的入口下了車,和這群偶遇的同路人告別,向著石桅岩進發了。 雖然從嶺上人家開始一直到小三峽,一路上或停或開的私家車就絡繹不絕,但是真的進入景區,卻難得看見個人影。我們沿著溪邊的石子路緩緩走著,看過一處處各不相同的風景,累了,便脫了鞋,坐在溪邊的岩石上,啃幾口面包。唯一遺憾的是石桅岩中沒有導游,也沒有旅行團可以讓我們蹭解說,雖是處處風光無限,只是不知所以然。下午一點半,頂著烈日,我們走出了石桅岩的景區,這才發現原來門口已經車水馬龍。來時拼車的大叔告訴我們從石桅岩回岩頭的車要到3點多才會有,於是我們決定包車,可是包車的價格問下來著實不少,正當我們對如何回去一籌莫展時,居然意外的看見了回岩頭的中巴,上車一看居然還是來時的那個司機,原來他在景區裡已經堵車堵了2個小時了,這才讓我們撞見了。我們欣喜不已,計劃著回去之後的漂流行程。說著說著,兩個人都累了,紛紛打起盹來,醒來的時候居然發現車仍在原地,這才意識到我們真的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塞車。3個小時之後,我們才萬般艱辛的離開了石桅岩景區。同車有對夫妻原本是要去蒼坡古鎮的,卻因為這番塞車放棄了行程。倒是我和caroline依然不懼辛苦,決定去看看這個千年古村到底生個什麼模樣。下車沿著田間小路走了近十分鐘,我們看見了蒼坡的入口,門庭冷落,檢票的老伯坐在門口搖著扇子。我們照著網上攻略所說從村旁的小路繞了進去,正當我們欣賞他們的村規時,收費的老伯過來問我們要門票了,估計我們一身打扮太過顯眼。好在蒼坡實在太小,古村的部分就更小,我們也就順勢離開,在門口叫了輛三輪車,回岩頭去了。吃了晚餐,我們出發去麗水街,因為節假日的關系,街口售票的老伯也加起班了,15元一張的門票讓我們轉身走人,沒想到老伯居然給我們打了對折,原來這也是可以議價的呀。麗水街的風景還是不錯的,雖然有些建築是後來修建的,但布局上仍然很有韻味。而傍晚時分的古村也散發著不一樣的感覺,沒有熙熙攘攘的游客,顯得格外安寧。 第二天清晨,我和caroline早早的被打鳴的公雞吵醒。我們叫了輛摩的去雙橋漂流,路上沒什麼人,遠處的山被清霧籠罩著,讓人不由精神起來。摩的司機告訴我們漂流是按筏算錢的,四個人一個筏,要是能找到人拼船會劃算很多。我們原本還很擔心大清早找不到拼船的人,摩的司機又有熱心的告訴我們有6個男生剛才問路也是來雙橋漂流的,於是我們耐心等待,好久才等到了姍姍來遲的這六個人。從雙橋漂到獅子岩費時45分鐘。一路上只有我們兩艘筏,我們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感受著一日之計在於晨的美好。船至獅子岩,人一下子多了起來,這裡有另外的渡船和竹筏,熱鬧的很。我們和同船人告別,站在江的這頭遙望著獅子岩。出碼頭,路對面就有電瓶車載你去龍潭灣,不過我們想了想還是沒去,回到岩頭時間尚早,我們決定再去麗水街走走。不過這次有了經驗從邊上的小路進去,沒想到居然誤打誤撞得走進了岩頭古村。村子裡的路都不規則,屋子都是木結構,屋前有個小院,用石頭砌了一圈矮牆,雖然破舊了些,但依然覺得很好看。當然也有一些高牆大屋,或許是舊式富貴人家留下的吧。逛了很久,我們這才意識到我們始終都沒有走出這個村子,這才有些急了,問了一位正在曬太陽的老婆婆,婆婆的普通話不是很好,但還是很耐心的指點我們方向,告訴我們沿著這條路走下去還有景點可玩,走過去,我們才知道原來這就是麗水街的另一個出口。我們對於村子裡每間屋,每塊石頭,每棵樹都充滿了好感和好奇。走到麗水街邊的橋下,看見有位阿婆買類似涼粉的東西,好奇的要了一份,帶一點薄荷的味道,很清涼解渴,caroline更是在日後的幾天裡一直對這種食物念念不忘。 時至午後,我們終於收拾好行囊,向著神秘的林坑進發。在岩頭汽車站打聽到去黃南的車還要等1個多小時,去岩坦的車雖然不少,但是從岩坦包車去林坑也是價格不菲的。車站的美女建議我們直接包車去林坑,開價120,比之前朋友給我的參考貴了20,不過考慮到節假日的關系,我們還是成交了。車開出來,我們大吃一驚,居然不是小面的,而是輛別克,讓我們暗暗偷笑。好車坐的舒服開的也快,45分鐘就到了林坑。當這個山裡的小村莊乍現在我們眼前時,竟然真的有一種心被打開和釋放的感覺,我一下子明白了miki所說的“住一天不算少,住三四個月不算多”的感覺。喜熱鬧的人會在客棧的廊上喝茶打牌,喜景的人則赤腳攀岩處處取景,喜靜的人則往高處走,去到林坑最安寧的地方。我和caroline為了躲避節日的人流和正午的艷陽,沿著村後崎嶇的小路,一路上山,找了出僻靜陰涼的地方,去了鞋襪,在深山老林裡做起了水療,清清涼涼的,還有小螃蟹來湊趣,山裡一個人也沒有,我們肆無忌憚的唱歌打鬧,仿佛世界只有我們兩個一樣的自由自在。坐了很久,覺得陽光不那麼刺目了,這才下山去了,在小橋流水的門口遇到了之前在橋下拍照時碰到的幾位旅友,於是大家坐在一起攀談起來,雖然彼此都不認識,卻天南地北的聊得很投機,直到日暮西山,他們啟程離去,這才散了場。而我和caroline回到客棧舒舒服服洗了個澡,吃了晚餐,又趁著天還未暗,決定再好好看看林坑。出了門這才發現林坑一下子安靜下來,沒有了喧鬧的游客,山泉的聲音一下子清晰起來,太陽下了山,氣候很涼爽,我們在橋下的石頭上坐著發呆,看著圍在我們周圍的村屋和圍在村屋周圍的層層青山,感覺從未有過的平和與安寧,仿佛世間所有的美好都彌散在我們四周,讓人覺得好幸福。又繞著村子走了一圈,在一堵矮牆前看見位老婆婆幫花澆水,雖然穿著山裡人的衣服,卻很是整潔,她對著我們莞爾一笑,竟是那樣的親切和藹。我們也報之一笑,卻也在這時看見了她家門口那兩塊寫著“請進”和“再見”的大鵝卵石。這讓我情不自禁的興奮起來,我來到林坑一直在找的這兩塊石頭,竟然讓我在心生放棄的念頭時,不經意的邂逅了。林坑的夜並沒有我想像的安靜,泉水聲不絕於耳,村裡人放著抑揚頓挫的越劇,但是並不覺得吵鬧,反而睡得更是香甜了。 第三天是我們楠溪江之行的最後一日了。我們早早起床,坐在村頭的沉香橋上等回去的中巴。住夜的旅客還未起床,幾乎見不到什麼人,我們看著最寧靜的林坑伴著陽光的升起慢慢蘇醒過來。然而中巴車並沒有在預期的時候到來,等到8點多,依然半個影子都沒有。這讓我們著急起來,再拖下去,可能就來不及去石門台了。況且林坑這裡連車都包不到,我們決定不等下去了。正巧有自駕車的游客要離開,我們和他們商量能不能把我們帶回岩頭。好心人答應了我們的請求,並且堅持不肯收我們的車費,這讓我們感動不已,而我們也終於離開了林坑,回到了岩頭鎮。從岩頭坐去甌北方向的車,在坦下下車換去石門台的車,下車後坐電瓶車到景區。我們沒有去陶公洞和十二峰,而是直奔石門台。進門就能看到一汲,瀑下的潭水翠如碧玉,很是漂亮。我們找了很久這才找到了上山的路,然而之後便沒有見到什麼瀑布了,不過半山出那汪潭水還是很讓人驚艷的,比大明湖更讓人驚喜贊嘆。半山處有個三叉路口,分別寫著出口和涵翠亭,讓我們一下子沒了方向。然而,miki說過六汲之上是很讓人驚嘆的。於是,我們決定向著涵翠亭方向進發,當我們翻山越嶺,氣喘吁吁的看見七汲、八汲和九汲時,我們知道不論爬山多麼辛苦都是值得的,也知道石門台是不虛此行的。石門台的門票可以免費乘坐景區內的皮劃艇,我們劃著船漂浮在一汲下的碧潭中,或嬉鬧,或靜靜地躺著,感受著在楠溪江最後的快樂。 下午3點,我們終於回到了溫州市區,在火車站邊的肯德基飽餐了一頓,結束了勞累卻快樂的楠溪之行。 P.S.楠溪江回來已經有段日子了,終於把游記寫完了,邊寫邊回憶當日情景,也回味著當日的樂趣,有人說楠溪山不如雁蕩,水不如武夷,但是也有人說楠溪江是中國最後的水墨畫,是小桂林。如果問我,我會說:人這一輩子,一定要去一次楠溪江,看一看那碧玉似的江水,即便只是聽聽林坑山泉的泠沄聲,那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