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蜜月旅行的特殊時刻,放棄世人公認的蜜月第一勝地馬爾代夫,選擇埃及,因為我很貪心,想要得到更多特殊的記憶。回到成都,很多人問我,去埃及的感覺怎麼樣,千言萬語,我總用一句話先行概括:埃及,是哪裡也無法替代的旅行目的地。
第一天 北京 盧克索
按照Travelzoo的安排,搭上卡塔爾航空公司的飛機,開始了我們的埃及之旅。。雖然已是深夜,但興奮使我們久久難以入睡。 8小時後在當地時間凌晨到達卡塔爾首都多哈,熬過了機場等候的5小時,又經過了3小時的飛機顛簸後,我們終於到達了埃及南部城市盧克索,一切都井井有條,按部就班,不得不佩服卡航的准時,不愧是五星級的航空公司。
當飛機從多哈機場起飛後,天漸漸亮了。這時的地面上,沙漠和鹽堿地成了主角。沙漠,還是沙漠,飛機在似乎沒有盡頭的沙漠上空飛行了兩個鐘頭,卻像是飛行了一整天。終於,天邊出現了一抹藍色,給沙漠弄疲倦的雙眼登時明亮了起來。藍色越來越近,終於看清楚了,是海!非常奇怪的,沙漠的邊緣就是海!從空中俯視,長長的尼羅河在沙漠中蜿蜒穿行,河岸邊是大塊的綠色田地,再往兩邊就再也看不到生命的跡像,只剩下茫茫無際的黃色沙漠了,正感嘆著,飛機一個轉彎,沙漠的盡頭,大片蔚藍色的海洋劈頭蓋臉地向你湧來,埃及,就這樣濃墨重彩地登場了。
飛機終於穩穩地降落在開羅國際機場,一下飛機,熱情的導游早早地進入機場迎接我們。走出機場的大門,首先感受的是陽光下埃及晴朗的天空,那藍藍的顏色在我的記憶中似乎已經很遙遠很遙遠。從機場向對面望去,迎面看到的是兩個尖尖的建築物,一個是古埃及的標志物----方尖碑,另一個是近代埃及和現代埃及的標志物----清真寺的宣禮塔。
盧克索位於尼羅河上游,埃及的南部,古稱底比斯,是古埃及新王國的首都。如果沒有記錯的話,盧克索是很多宮殿的意思,等待我們的自然是雄偉壯觀的神廟和雕像。到達後,沒有絲毫耽擱,我們就直奔古埃及帝國遺留下最壯觀的卡爾納克神廟和盧克索神廟。
終於我們來到我向往已久的盧克索神廟。雖然光線肯定不比早晨的好,基本是正午直射,但到了這裡就覺得啥子光線都非常美。這裡就是天然鑄造美的絕妙場所。
盧克索神廟是底比斯主神阿蒙的妻子穆特的神廟,規模僅次於卡爾納克神廟。它具有令人驚嘆的雄偉氣勢,每一根柱子都代表了法老的威嚴,置身於其中會使人暫時忘卻時間的流逝,神思萬千。這裡的大部分工程是由第十八朝法老阿蒙諾菲斯三世完成的,後來的拉美西斯二世又增建了大門和庭院,並在門口豎立了六尊他的塑像,現存三尊。廟內原來有兩座尖方碑,其中一座 被穆罕默德·阿裡送給了法國,現在巴黎協和廣場。
第二天 盧克索 紅海(赫爾各達)
早餐後我們前往尼羅河西岸游覽帝王谷,連綿起伏的石谷裡是一座又一座新王國歷代國王的墳墓。有的墳墓保存著很好的壁畫,既有整齊的像形文字,也有栩栩如生的圖畫—美麗的太陽船,牛形的母親神,還有一種不記得名字的神,身體長長的,兩個頭,兩個身體,一邊吃著太陽,一邊生著太陽…,墳墓的頂上畫滿了星星,著實浪漫。
帝王谷埋葬著第17王朝到第20王朝期間的64位法老,其中只有17座開放。最大的一座是第19王朝沙提一世之墓,從入口到最後的墓室,水平距離210米,垂直下降的距離是45米,巨大的岩石洞被挖成地下宮殿,牆壁和天花板布滿壁畫,裝飾華麗,令人難以想像。墓穴入口往往開在半山腰,有細小通道通向墓穴深處,通道兩壁的圖案和像形文字至今仍十分清晰。
與帝王谷毗鄰相望的是女王廟。提起埃及女王,最先想到的總是伊麗莎白.泰勒的克裡奧佩特拉。其實克裡奧佩特拉不能算是真正的埃及女王,她生活在公元前1世紀,是希腊統治時期托勒密王朝的末代艷後。她想盡了一切辦法,拼著自己全部的美貌、財富與智慧與凱撒、安東尼建立起特殊的關系,試圖確保埃及與羅馬的結盟,然而隨著兩個男人的先後死去,埃及依舊不得不臣服於羅馬帝國的錚錚鐵靴之下。
女王廟依石崖而建,分為三層,每層有斜坡連接,還有巨大的石柱支撐,整個神殿的後部嵌入懸崖,前部遠遠地伸展出來,好一派端莊沉穩的氣勢。據說這座陵廟是哈契普蘇特的情人謝年莫特負責建造的。遙想當年,他一定曾牽著她的手,於明媚的陽光下,徘徊在這廊柱之間,纏綿深情的美眸裡是她比陽光還燦爛的笑容。
我們來到不遠處的門農巨像面前。門農巨像是矗立在尼羅河西岸和國王谷之間原野上的兩座岩石巨像。原來是“阿敏何特普(AMENHOTEP)三世”法老神殿前的雕像,但神殿本身已無蹤影。巨像高20米,風化嚴重,面部已不可辨識。坐像是由新王國時代鼎盛期的阿蒙荷太普三世建造的。坐像身後,原來是他的葬祭殿,但後來的法老拆了這座建築,並把他做為自己的建築物的石料。到了托勒密王朝時代,建築物已經完全被破壞了。人們認為石像是希腊神話中的門農的雕像,就給石像取名為門農像。羅馬統治時期的地震使雕像出現了裂縫。每當起風的時候,門農像就像在唱歌一樣,十分神奇。後來經過修補之後的門農像,就再也沒有唱過歌。
看完門農巨像,我們去了一個博物館,專門看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雕像平躺在館內。之所以安排這個景點,是因為歷史上的拉美西斯二世相當有名。拉美西斯二世稱帝時埃及國力達到鼎盛,這位武功彪炳的君王在位67年,國泰民安,子女將近兩百人,他的名號也留在埃及過半數的建築物上,其顯赫業績可與中國的康熙大帝相媲美。
埃及博物館(Egyptian Museum)1902年建成開館,是世界上最著名、規模最大的古埃及文物博物館,來此之前我就對它的盛名有所聽聞。該館收藏了古埃及從史前時期至希腊、羅馬時期的雕像、繪畫、金銀器皿、珠寶、工藝品、棺木、石碑、紙草文書等共30余萬件,其中大多數展品年代超過3000年。當然,還有很多珍貴的埃及文物並沒有被收藏在此,“而在世界上最喜歡偷別人東西的國家——大英博物館裡面。”
這裡收藏的各種文物有 30 多萬件,陳列展出的只有 6.3 萬件,約占全部文物的五分之一。因這座博物館以廣為收藏法老時期的文物為主,埃及人又習慣地稱之為“法老博物館”。圖坦卡蒙法老木乃伊的“黃金面罩”、“黃金棺材”、“黃金寶座”等,可與世界上任何一個博物館中最值得誇耀的文物媲美。我記得小學的歷史課本上曾經出現過黃金面罩的照片。
如果將博物館裡面的展品每一件只看一分鐘,我們需要9個月。來這裡參觀的游客可謂接踵摩肩。時間關系,馬克帶領我們參觀了他認為最具震撼力的藏品後,不得不帶領我們前往下一個目的地。
離開盧克索,我們的下一站就是紅海岸邊的赫爾各達,距盧克索四小時左右車程。抵達紅海時,我們都禁不住歡呼起來。看厭了一路的黃沙漫漫、滿目荒涼,陡然見到藍色的大海,著實令人興奮,這真是一個享受人生的世外桃源,超凡脫俗的。這裡的海是那種耀眼的蔚藍,無比清澈。
我們入住的酒店就在紅海的邊上,風景很好,還有自己的獨立港灣。在赫爾各達的行程有兩種選擇,要麼去沙漠,去跟貝都因人為伴,享受沙漠的樂趣;要麼坐船出海,到紅海裡去看珊瑚、潛水。
第三天 紅海(赫爾各達)
朝陽懶懶地照在海面上,溫柔如抹在面包上的一層薄奶油。晨風有點清勁,我身上只有一件短袖衣,風包裹著我的身體,很少能這樣和風,和空氣,和空氣中的水意密密地親近,每個毛孔這時都張開了,呼吸著紅海邊清晨醉人的涼意。
紅海看清晨大堂集合,去碼頭坐船。海風吹到臉上是輕輕涼涼,不是鹹鹹的,望著碧藍的大海和淺藍色的天空,好爽!!我們乘坐的是一艘兩層的游艇,並不大,不過設施齊全,中午可以在船上享受風味餐。船上准備了多套腳蹼、救生衣和潛水鏡,以便大家游泳和觀看海景。我坐在二層的船舷旁,看著海岸一路倒退、漸漸遠去,最終消失不見。現在我們已經真正在海上了
紅海上去並不像我原來所想像的那樣呈紅色,而是近處淺藍,遠處深藍,紅海的“紅”來源於水下的紅珊瑚。很快我們到達了一個紅珊瑚比較密集的區域,船停了下來,大家換好衣服後下到水裡,近距離的觀看紅珊瑚。不過導游有言在先:只許看,不許摸。
我雖然游泳技術不怎麼樣,但一來有救生衣,二來水面非常平靜,倒也勇者不懼。在鼻子裡嗆進幾口鹹死人的海水後,慢慢摸到了訣竅,可以鑽到水面下看看海景了。不過大口呼吸新鮮空氣的感覺真好!紅海的海水非常清澈,海面上就可以隱約見到水下的事物,鑽到水裡更是看得非常清楚。除了大片的紅珊瑚之外,還有許多色彩斑斕的海魚,以及各種貝類、水母等,真是大飽眼福!紅海的水也相當的溫暖,泡在裡面感覺非常舒服。中午吃烤魚,烤的海魚味道相當不錯,而且幾乎沒有魚刺,肉很多。此外還有一些炒飯和意大利面條,以及各種新鮮水果和飲料。
當晚,我們還住在赫爾各達。酒店的音樂噴泉邊,安排了阿拉伯風味的音樂表演。我躺在游泳池邊的躺椅上,望著滿天繁星、涼風習習,好愜意!
第四天 紅海(赫爾各達) 開羅
一早我們乘車前往埃及首都---開羅。巴士啟動後,印入眼簾的是典型的非洲大地,原始、蒼涼、遼闊,車輛開過的周圍塵土飛揚,溫熱的空氣中夾雜著泥土的氣息。“埃及人民過著一千多年來從未改變過的沙漠生活”。在史前文明消失後,埃及人似乎沉睡了千百年,遠遠落後於當今世界文明的步伐。正眼望去,當地人身著色澤單一的長袍,男士裹頭帶,女士裹頭巾,似乎沒有任何展示身段的欲望和要求,人們聚集在街上叫賣或擺地攤,也有人漫無目的地站著,眼神很茫然。
在開羅還有一件必須一提的事情就是拜訪正宗的埃及香精店。店就在獅身人面像旁邊,哈哈,多少帶點靈氣!香精是埃及的著名特產之一,全世界許多著名的香水都是用百分之十埃及香精加百分之九十酒精兌出來的。比如香奈爾的NO.5 ,迪奧等等。產品目錄上,列滿了和歐洲知名品牌相對應的香精。
進入商店之後,老板給我們做了一大堆實驗:用香水對著打火機噴,以騰起的火苗證明香水含有大量酒精,與之相對的,點燃的火柴一放入香精瓶子就熄滅了;把香精滴入水中,立刻沉底,證明其中沒有摻水;把一滴香精混在一大瓶水中搖勻,水散發出濃烈的香味……諸如此類。工作人員好客的向我們介紹所有的種類,雙手各個部位,都沾滿了各色的香氣,久久揮之不去。阿拉伯老板還會為客人們提供免費的紅茶,山楂汁,咖啡等飲料,也都挺有特色。
這些香精都有很多有趣的名字,其中最搞笑的一種叫做沙漠誘惑,據說往女人身上滴三滴,就能對男人起到強烈的壯陽作用。哈哈,全世界好像對壯陽都很偏好,中國喜歡、埃及喜歡,連我到了南美,發現的印第安人都研究……
香精,不同於成品香水,它未經過勾兌,也更為濃郁,存放時間也會更長一些。因為這種東西接觸的少,沒有太多認識,只是感覺香精和香水最大的區別,或許就在香味的持久性上了。記得去歐洲的時候,導游和我介紹過這些,香水的持久性短一些,所以一天中需要補妝,所以有的香水會注有“洗手間使用”,香精的持久性就會長一點。
晚上安排了自費節目:乘船夜游尼羅河觀看肚皮舞表演。坐在游船上,縱然船艙裡燈火輝煌,還有熱烈的肚皮舞助興,卻總覺得尼羅河兩岸是灰蒙蒙,烏突突的。比起黃浦江邊神采奕奕、五光十色的高樓大廈,想想塞納河畔充滿文學氣質的哥特式教堂、體態優雅的石橋,尼羅河給人的衝動更多地來自於它原始的生命力,在無邊無際的黃沙中,在望不見頭尾的歲月裡,它從不停歇地汩汩流淌,宛如澎湃的血脈,哺育古埃及人創造了偉大的歷史奇跡,它奔流入海前,衝擊而成的肥沃平原上,如今的埃及人正依托著它的胸膛奮力追趕著現代文明。
第五天 開羅
早飯之後,我們按照計劃去吉薩金字塔。從餐館出來,汽車走了沒有十分鐘,三個巨大的建築赫然出現在我們的面前,不用介紹,誰都知道這是什麼。我們來到了金字塔面前。遠遠看去,金字塔很小,走近了才感覺到它的巨大,我不得不驚嘆古時候的埃及人的智慧,留下至今尚未解答的謎題:在沒有任何先進工具的古代,金字塔究竟是如何修建起來的。不過要說有多美,看了後面的神廟後我就不覺得了。沙漠中光線非常漂亮,我開始抓緊時間拍照。
吉薩金字塔的古跡讓人緬懷歷史,感慨先人的智慧與力量。距離不遠處的城市卻只能讓人嘆息。不知道5千年前的埃及智慧勤勞的祖先們,看到今日的子民如此行為,會作何感想?
在胡夫金字塔旁邊有兩個巨大的坑,1954年打開其中一個覆蓋著石板的大坑,裡面有1224塊杉木版,人們將此拼湊成一艘送法老去極樂世界的太陽船,現在在大坑的上邊建起了著名太陽船博物館。另外一個大坑於1985年打開時,仍然是太陽船的部件,這次人們沒有動它,法老的太陽船還躺在五千年前的地方。由於目前太陽船博物館正在維修,不接待游客,給我們留下了些許遺憾和今後重游的理由。
盡管之前對金字塔已經有了比較多的了解,圖片也看到過很多,但當它們驀然出現在你的面前時,那種震撼的感覺還是油然而升。吉薩高地的三大金字塔,是金字塔發展的極至,是胡夫、哈夫拉、曼考拉祖孫三代所建,是古代文明七大奇跡中唯一留存於今世的。這三大金字塔的建造時間差不多在5000多年前,而在那時候,同樣是文明古國的我們,還是神話傳說中的炎黃時代,沒有文字,也沒有文物或考古發現來佐證當時的文明。所以也就難怪老外的考古學家們並不認可我們的五千年的文明史,他們只認可公元前1700年左右建立的商朝是中國古代的第一個王朝。
接著我們去觀賞金字塔的守護神——斯芬克斯獅身人面像。斯芬克斯獅身人面像緊挨著金字塔,在三座金字塔的正前方,“獅身”高20米,長70米,側看氣勢雄偉不凡,像征力量;“人面”向著東方,迎接太陽,像征智慧。據說臉是建造者的臉,是埃及第14代法老,2500年前用岩石刻制出來,鼻子在拿破侖入侵時被毀壞,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與金字塔不同,獅身人面像被圍欄圍了起來,不能走近。看完它之後,我們還參觀了附近的一座小神廟。田亮說,盧克索的太陽神廟比這要大上百倍,但是這座小神廟的地位卻非常重要,為什麼?原來在若干年前,考古學家們在此處挖出了一件極其珍貴的文物:“偉大的拉姆西斯二世”的全身雕像。拉姆西斯二世何許人也?古埃及最偉大的法老,有34個老婆,106個兒女,活到了99歲,真強人也。還有就是拉姆西斯二世,簽訂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和平協議,與西奈半島一側極其強大的國家赫梯王國簽訂的國家和平協議,如果諾貝爾早出生幾千年,第一個諾貝爾和平獎,毫無疑問非拉姆西斯二世莫屬!
我們走進了這座神廟,確實相當小,不過地上鋪的都是埃及特產的雪花石。很快我們看到了一個用圍欄封起來的大坑,可以看到坑裡被投進了許多鈔票和硬幣。由於挖出了拉姆西斯二世的雕像,人們都認為這個大坑能給人帶來吉運,所以紛紛往裡面投錢。“不過,我當了那麼多年導游,只看到那個坑給一個人帶來過好運氣。”田亮調侃到,把手指向門口,我們順著他的手指看到了在正午的陽光下昏昏欲睡的看門老頭。“每天日落之後,他就會很快樂的開始數錢……”
第六天 開羅 北京
上午的安排是薩丁堡,薩丁堡位於開羅城邊的一塊高地上,建於1176年,以後的700年這裡是埃及的政治中心。現在裡面有幾個博物館和清真寺。最大最著名的是穆罕穆德阿裡清真寺。這個清真寺的樣子也印在了埃及的錢幣上。清真寺在高地的最高處,從各個方向上看都要仰視,其氣勢令人肅然起敬。清真寺內高高的屋頂下,垂掉著層層玻璃燈,燈光柔和,像満天的繁星,風吹過,燈下懸垂的水晶叮當作響,整個身心都覺得安詳寧靜。它是穆罕默德·阿裡的墓葬地,穆罕穆德阿裡的大理石靈柩就安放在清真寺的一角。而因為伊斯蘭教義中並不主張將屍體埋葬在清真寺中,目前教徒放棄了在這座寺廟進行禮拜,所以這座模仿伊斯坦布爾奧斯曼帝國清真寺樣式建造的寺廟顯得格外的靜謐。
生平第一次我們邁向了伊斯蘭教的聖殿。剛想踏進大門,守門的老兄趕忙擺手,原來男女有別,男人可以脫下鞋子從正門大搖大擺地進去,而女人就只能從側面的一個小門進寺了。清真寺裡人不多,有的在默默祈禱,也有一些居然躺在地毯上睡覺。伊斯蘭教對女人真的很不公平,諾大的一個寺裡,女人能涉足的地方只是小小的一塊,再想往裡走,發現都被攔住了,高高的白色圓頂上一些綠色的繪畫和一本被綠色玻璃和銀色雕花欄杆守護著的古蘭經就是我所能看到的全部。也許因為沒到做禮拜的時間吧,清真寺裡並不如外表看上去那般聖潔和神秘,倒多了幾分懶洋洋的味道。
眼看著已經到中午了,可是眾多的購物狂們是不會舍棄去哈裡裡巴扎購物的機會的。汗·哈利裡市場位於開羅市中心地帶(老城區),由分布在幾十條小街巷裡的幾千家個體小店組成,許多店鋪可追溯到公元14世紀。市場道路狹窄,街道兩旁擠滿了小店鋪,主要出售金銀首飾、銅盤、石雕、皮貨及其他埃及傳統手工藝品,市場裡鋪天蓋地各色絢爛繽紛的玻璃、水晶制作的香精瓶,還有金碧輝煌的紫沙草畫。汗·哈利裡市場素以店面古樸、貨物齊全深受外國游客喜愛。這塊地方原是法特梅三朝後裔的墓地,公元14世紀,當時埃及的統治者汗·哈利裡以法特梅是叛教者無權建墓地為由下令拆毀墓地,並出資在此建起一個市場,即汗·哈利裡市場。現在,它已成為開羅古老文化和東方伊斯蘭色彩的一個像征,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
提著從大巴扎裡淘出來的大包小包,我們真的要走了。在開羅機場外,告別了Shaimaa,心裡再一次默默祝福這片土地,希望它在擁有古老文明的同時,更加富裕、發達。當飛機拉升的那一刻,我們都無限留戀地俯瞰這個充滿魅力的神秘國度。導游說,喝了尼羅河的水,肯定會再回來。真的嗎,哈比比(阿拉伯語“親愛的”)?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