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bike, no yangshuo租了單車去大榕樹和月亮山,一路御風而行,好不痛快!其實,我對很多所謂的景點都有或多或少的抗拒,景點濃厚的商業氣息、難纏的拉客人,有時候是一種方便,但更多的時候是一種騷擾。我喜歡的是“面”-徜徉於山水之間與大自然作親密的接觸,而不是“點”-從一個景點匆匆趕到另一個景點。套用古人的一句話:行者之意不在景點,而在乎山水之間!因此我們只是坐竹筏隔岸看了大榕樹一眼,只是在馬路邊拍了一張月亮山的照片就算有所交待了。更多的時間我們是停在路邊看cool 哥cool妹們攀岩;沿著遇龍河邊的碎石小路去探察河邊清幽的別墅;在竹蔸寨的人家裡吃農家飯。最難忘的是那一頓農家飯,我們坐在房子的樓頂上喝著鮮美的土雞湯,吃著剛從地裡摘下的苦墨菜,看近處碧綠的柚子園和遠處的駱駝過江,在大傘的保護下悠然地欣賞煙雨漓江。
我們在艷陽下奔波了一天,那一天我們的衣服濕了又干,干了又濕;那一天不愛塗防曬油的我被曬得皮膚通紅,而且灼痛;vivian說那一天的運動量頂她平時一個月的了。
徒步漓江— 那惹眼的綠
在楊堤吃了簡單的早餐加午餐—炒米粉後,我們渡過對岸,開始了我們的旅程。沒想到徒步漓江的人那麼多,同船的大多數年輕人都是來徒步的,連我們一行十多人,認識的、不認識的,一起浩浩蕩蕩沿江邊走去。走著走著人群便疏離了,因為怕迷路我們一直跟在兩個好像認識路的年輕人後面走,後來才知道他們是在桂林讀書的大學生,昨天來走過,但只走到浪石就回頭了,後面的路他們也不清楚,倒是我可以很清楚地告訴他們總共要過三次渡。不過也沒關系,大家總算是同路人,也算有緣了。到了浪石我們一起過第二次渡,對岸是綠草如茵的小洲,開滿星點的小黃花。走過草地我們才發現,my god,原來這裡真的只是一片江心的小洲,要過到真正的對岸還要穿過一個水壩,當然你仍然可以坐竹筏過去,但是又要多花冤枉錢,於是我們一致決定在壩子上涉水過去。挽起褲腳拎著鞋子,我小心冀冀地走在壩子上,感受冰涼的江水流過腳面的暢快感覺,其實我是很願意涉水的。Vivian叫我要小心,落腳前一定要先試探一下,雖然我覺得自己完全可以走過去,但為了保險起見,我還是牽著vivian的手,後來才慶幸這個正確的決定救了我一命。一路無驚無險地眼看要走到對岸了,我放松了注意力,“失足”踩到了一塊長滿菁苔的石頭,大驚之下尖叫著向前倒去,差點把vivian也拽倒了,幸好走在身後的那個大學生及時扶了我一把,才避免了落水的悲慘命運。
在對岸休整時我們又和深圳來的一對搭上了話,於是一行六人正式走在了一起。徒步的路都是沿江走的,有很多時候就是走在江堤上。走在江堤上看漓江,是滿眼的綠,水是綠的、草是綠的、竹子是綠的、山也是綠的,水的碧綠、草的嫩綠、竹子的翠綠,山的墨綠,深的綠、淺的綠;濃的綠、淡的綠;明的綠、暗的綠……那天我們看了一天的綠。
六個人的旅程是不愁寂寞的,看風景、聊天、拍照、和攔路“打劫”的老頭老太太討價還價、擺脫向我們要糖吃的頑童的糾纏…在這裡需要解釋一下,所謂“打劫”就是在缺了口的江堤上或一條小溪上搭一條竹排,然後就會有一老人家叫你“憑良心”給錢。一路走來這樣的情形遇到了三五次,我們也懶得計較,乖乖地給了,但其中有一老頭特別可惡,給了他兩塊多錢還嫌少,攔著不讓過,深圳mm氣得恨不得拿根竹子把他掃下漓江。我們說:那好,把錢還回來,我們繞路走,他才讓開了。至於那群在江邊戲水的頑童,在我正感嘆他們幸福的童年時光的時候,他們就呼嘯而來,包圍著我們要吃的,我們只有落荒而逃!
在九馬畫山過了第三次渡後我們就離開了江邊,走入了村莊,走在了田野上,又是另一種迷人的風景。快到興坪時下起了大雨,我們在暴雨中穿過柚子林、穿過帶刺的籬笆小徑,看雨中濕淥淥的草木,別有一番情趣。雨下得不給面子的大,雨點濺起的泥巴令我們很快變成了斑點狗。在村莊的屋檐下小憩片刻,問明路向後我們又起步了,雨慢慢地停了,路上的人越來越多,興坪在望了!
到興坪後一路同行的六人終於要分道揚鑣了,沒有問姓名,沒有留電話,互道珍重後各自散去,但我知道這段同行的緣分、這段愉快的旅程我們都會放在心中。
漓江是美的,但美中不足的是不古的人心,還有那遍布河灘和掛在樹木上的垃圾,有的是游客經過時留下的,有的是漲水時衝來的,小小的遺憾,但大大的煞風景!
漂流遇龍河—淡淡的水墨畫
知道遇龍河始於攜程的一幅照片,照片上的寧靜和清幽一下子吸引了我,遇龍河,多麼美麗的名字!
遇龍河很靜,坐在竹筏上幾乎感受不到水的流動,寬闊的河面波平如鏡,遠處一脈青山悠然,倒映在水裡,淡淡的,像一幅水墨畫。太陽的熱力由上而下迫來,冰涼的水汽揉合著河面的涼風,頑強地抵抗著陽光的肆虐。脫了鞋子將腳泡在水裡,感受著河水那沁人心脾的涼意,看茂密的水草在腳下招搖。忍不住昏昏然打起瞌睡來,於是對vivian說,“我要睡了,到了叫我”。然後,我就真的睡著了。
有好多次在好夢正酣的時候被vivian拍醒,要過水壩了。我們拎著東西站在水壩上,看小徐和他的妻子很費勁地把竹筏推過水壩。人與人之間的緣分真的很奇怪,我一直都覺得遇到小徐是我們的幸運。我們始遇於工家橋邊,坐他的筏子去看大榕樹,在他家吃農家飯,然後又坐他的筏子漂流遇龍河。他給我們的價格都是平日價,而不是節目價,為此還讓別人圍攻。他為我們付了從白沙到遇龍橋 的車費,為了讓我們看到更好的風景而不辭辛苦地調整遮陽傘的高度,過水壩的時候盡量讓我們坐在筏上不必下來,這些他都做得很理所當然。很小的事情,卻讓人感受到他的純樸,他讓我更相信純樸和商業化是沒有抵觸的,關鍵是貪婪與否!
靜靜的遇龍河,靜靜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