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要趕6:15的2002次車去阿格拉,第三天一早天剛蒙蒙亮,我就從旅館步行去新德裡火車站。印度的火車站屬於開放式的,可隨便出入站台。從車站大廳的電子顯示牌上很容易找到列車停靠的站台,隨著亂哄哄的人群順利登上了我所乘坐的列車。2002次BHOPAL SHTBDI列車是印度少有的幾趟高級觀光列車,條件非常好,但票價相當貴,因此乘客都有錢的印度人和外國游客。列車開出不久,乘務員就開始發放早餐,每人先發一壺紅茶;早餐分素食和非素食,我要了非素食,包括煎蛋、面包及各種調味品。品嘗著美食,欣賞著車窗外的田園風光,兩個小時的車程很快過去,列車准時到達阿格拉兵站(AGRA CANNT),這是阿格拉市的中央車站,離泰姬陵最近。阿格拉的早晨還真有點冷,在瑟瑟的寒風中,我直接打摩的(40盧比)去了背包族旅館集中的泰姬陵南門,這段距離還真有點遠。由於時間尚早,泰姬陵南門附近的旅館無人退房,因此轉了好幾處才找到一家叫Shangti Lodge的旅館,300盧比的雙人間帶衛浴及熱水,條件不錯,很值得推薦。這家旅館離泰姬陵步行不到5分鐘,非常方便,還可以從旅館的屋頂餐廳遙望泰姬陵,尤其是眺望晚霞中的泰姬陵,簡直令人心醉。辦理完Check in後,我直奔心中向往已久的泰姬陵。穿過層層民居包圍的小巷,來到泰姬的正門(南門)口,在售票處買了我此行印度最貴的門票(5美元+500盧比),領到一瓶水和一付鞋套,經過嚴格的安檢,終於進入了剛成為世界新七大奇跡的泰姬陵。泰姬陵是莫臥兒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賈汗為其妃子慕塔姬(她的封號為Taj Mahal,意思為皇宮翹楚)修建的陵墓, 這位波斯女子自16歲嫁給沙賈汗開始,共生育14個孩子,在38歲時因生第15個孩子時難產而去世,整整22年都是在生養孩子中度過。沙賈汗太愛自己的這位妃子了,因而傾舉國之力,歷時22年才建造了這座具有典型伊斯蘭風格的陵墓,據說作為有建築藝術造詣的沙賈汗本人也參與了陵墓的設計。
進入泰姬陵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泰姬陵的主體建築,那潔白秀美的身軀,安詳地沐浴在明麗的晨曦之中。整個泰姬陵區呈長方形,正南方是一個正方形的波斯中亞式四分花園,泰姬陵主體建築位於花園正北面。陵寢坐落在高高的方形平台之上,據說它的設計思想是為了使陵寢的背景只能是藍天白雲,這樣的效果非常明顯,感覺泰姬陵凌空飄逸,就像是在天和地之間浮動。平台的四角矗立著四座三層圓柱形尖塔,塔頂為鐘形小圓亭,高約41米,尖塔不是垂直於地面,而是向外稍微傾斜,目的是防止地震時尖塔倒塌到寢宮上,可見沙賈汗設計之匠心。不完全八面形的寢宮位於平台正中,頂上為一個大型的雙重復合穹隆,四周圍繞著四個小型的鐘形小圓亭。寢宮大廳為八面形,中間也是八面形的鏤空大理石圍屏,圍屏鏤出螺旋狀的藤蔓圖案,上面鑲嵌著各種各樣的寶石,圍屏正中是慕塔姬的石棺,西側稍大的石棺才是沙賈汗的,這些石棺都是像征性的棺槨,真正的屍骨埋在深層的地宮裡。寢宮的東面和西面分別是紅沙岩構建的廳房和清真寺。
有關泰姬陵的凄美的愛情故事早已為世人所熟知,我也曾無數次欣賞過泰姬陵的照片,但當自己親臨此境時感受這一曠世奇跡時,感覺卻是非常的奇妙。我沒有想到,照片所見的泰姬陵,竟會與我親眼目睹這座白色大理石建築存在如此巨大的差距,泰姬陵實在是太美了,簡直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更無法用照片和文字來描述。泰姬陵內外牆表面裝飾著無數精美的花卉,有些是栩栩如生的浮雕,更多的是那用五彩寶石嵌入大理石後,再經精心打磨而成的;尤其是陵寢內壁的花紋,簡直可以用美輪美奐來形容。用眼睛來欣賞泰姬陵已經遠遠不夠了,當我用手觸摸部陵寢內壁時,那大理石壁給人一種溫潤如玉的質感,能夠體驗到一種無與倫比的美感,真正令人感受到泰姬陵的每一寸建築都充滿了沙賈汗國王對慕塔姬生死相隨的愛情和穿越時空的思念。記得泰戈爾曾說過,“泰姬陵是永恆面頰上的一滴淚珠,”一個如此生動的比喻,道出了數說不盡的凄美愛情故事。我在泰姬陵的寢宮中逡巡著久久不願離去,體驗著一種從未有過的美感,那一刻我竟情不自禁地熱淚盈眶了。終於在泰姬陵正門的右側的一個博物館中見到了慕塔姬的真容,那是一張很小的彩色畫像,慕塔姬並沒有傾國傾城的容貌,畫像中僅是一位面容平常的中年婦人,反而另一幅畫中沙賈汗國王卻顯得英俊瀟灑,有幾分英雄氣概,這位國王的忠貞愛情更為世人所稱道,而他們的愛情故事也因為泰姬陵的光彩而被續寫,光陰輪回,代代不息,直到永恆。
從泰姬陵出來已是正午時分,發現門口排著長隊,安檢過程非常緩慢。因此建議來泰姬陵參觀的人一定要在早晨過來,否則等到大隊旅行團達到後,就不得不花大量的時間來排隊等候。草草在街邊的小攤上吃了一些印度的油炸食品,准備動身去阿格拉堡參觀,並到亞穆納河東岸去欣賞泰姬陵在水中的倒影。此時我做了一件傻事,去旅館花50盧比租了輛自行車,准備騎車去上述景點。自以為來自自行車王國的我可以輕車熟路,結果一上路就傻了,阿格拉街道狹窄,道路崎嶇不平,加上道路上人潮如織,騎在車上的我根本應付不了這局面,好幾次差點撞上小孩,抑或自己也差點倒地。硬著頭皮騎到了阿格拉堡,在景區門口的存車處存好車。阿格拉堡的門票是5美元,先前在泰姬陵買的那張500盧比的票(這是印度考古局ADA專門收費,包括整個阿格拉地區的5個景點)此時可以派上用處了。阿格拉堡由莫臥兒王朝第二代皇帝阿克巴大帝建造,這座城堡集皇宮居所和軍事防御於一身,地形險要,固若金湯,堡內的建築物也相當的壯觀,有許多氣派的宮殿、庭院、清真寺和陵墓,目前開放公眾參觀的只有一小部分。對於中國人來講,欣賞著這些異域風情的古跡,緬懷當年阿克巴大帝統治的鼎盛時代,印度曾是南亞地區何等強大的一個國家。據說當年阿克巴大帝擁有後妃五千,除14位正妃居住在阿格拉堡的地面建築外,其余三千妃子全部被禁固在堡內的地下室,隨時供這位皇帝享用。而且在庭院中還養著獅虎豹等猛獸,專門用來看管這些後妃,真有些難以想像啊!在阿格堡的邊緣緊鄰城牆處,有一座白色大理石亭,下臨亞穆納河,可遠眺泰姬陵,這裡就是當年沙賈汗被其子篡位之後被囚禁的地方。這位老國王在此郁郁寡歡地度日,每日靠著眺望遠方的泰姬陵、思念與愛妃曾經在一起的美好時光,度過自己凄慘的余生,真可謂“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入夢來”。阿格拉堡也有生動的另一面,這裡竟也成了野生動物的樂園,裡面有猴子,還有大量的松鼠。尤其是那些松鼠都不怕人,我拿出一些餅干屑放在手裡,竟然引來了幾只松鼠扒在我手上吃,好玩極了。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不也正是印度的一種特色風情嗎?!
從阿格拉堡出來,因為先前領教了阿格拉復雜的交通狀況,決定先回旅館還了自行車,以150盧比包了一輛摩的,直奔泰姬陵對面的亞穆納河東岸。這一路上再次領教了阿格拉惡劣的交通狀況,摩的在各種機動車、人力車的包圍下緩行如牛。用了快兩個小時才達到目的地。停車處附近有一個公園,裡面的人會誤導游客“需要進公園才能欣賞到對岸的泰姬陵”,當然,要收100盧比的門票費。不要理會,徑直沿公園圍牆步行5分鐘就達到亞穆納河畔,不過我看到那裡正在拉鐵絲網,估計不久的將來這裡將要收門票了。終於又遠離了人群的喧囂,能夠一個人靜下心來,再一次細細地欣賞著美麗的泰姬陵,那亭亭玉立的身軀矗立在亞穆納河對岸,靜靜流淌的河水映射著潔白的倒影,讓人體驗到泰姬陵的另一種風情。夕陽漸漸西下,將整個泰姬陵映成暗紅色,給人一種莫名的惆悵感。隨著天色漸暗,泰姬陵也隱入黑夜之中。離開亞穆納河畔,立即陷入更加嚴重的交通堵塞之中,期間要經過一座亞穆納河的鐵橋,橋上更是車流如織,飽嘗了灰塵和尾氣的污染,終於回到阿格拉市內。因為心中同情印度的摩司機,感覺他們掙那點錢太不容易,交通環境太惡劣了,於是同意他去逛了兩家旅游紀念品商店,司機也能得到點免費汽油。商店基本都是經營大理石制品,不過,那些大理石工藝品的做工實在太粗糙了,看過泰姬陵內的大理石工藝,這裡的東東根本不入眼,隨便逛了逛,什麼都沒有買就回旅館了。晚餐是在Shangti Lodge旁邊的一家經營韓國菜的小餐館裡吃的,這裡人氣很旺,菜價也很實惠,韓式熱湯面35盧比一碗,味道還滿正宗的。連日來我被充滿咖哩味的印度菜搞得腸胃不適,此時吃上一碗熱湯面真是舒服極了,餐後老板還送了一杯Lassi(一種印度式半發酵的酸乳酪,我考證過了,不是酸奶),味道好極了。本想再到旅館的屋頂去欣賞夜色中的泰姬陵,聽說那是另一種別樣的風情,可惜今夜恰好月虧,泰姬陵隱藏在黑夜中,什麼也看不到,也只好回去睡覺了。
《走遍全球》和LP中都講到過有一種“阿格拉效應”,就是阿格拉的旅游業太發達了,到處是陷井,坑蒙拐騙的事常有發生,很多網友也提到“阿格拉是全印度騙子密度最大的地方”。不過我在阿格拉還是很幸運的,不論是問路、打三輪摩的,還是買東西、吃飯,遇到的印度人都非常熱心、善良,基本沒有被騙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