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環印度旅行札記(五、瓦拉納西[下])

作者: 未來戰士fox

導讀當太陽再次升起在恆河畔的時候,我仿佛已經成為瓦拉納西的熟客了。清晨起床後,在旅館的餐廳草草吃過早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決定再一次去探訪Manikarnika Ghat的焚屍場。不過這一次人還未到恐懼就已經襲來,剛好在去的路上碰到三位法國人也正往焚屍場方向走,於是上前向其中一位高大的老年男子講,我一個人去看焚屍有點被害怕,能否與他們同行?那老者拍了拍我 ...

當太陽再次升起在恆河畔的時候,我仿佛已經成為瓦拉納西的熟客了。清晨起床後,在旅館的餐廳草草吃過早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決定再一次去探訪Manikarnika Ghat的焚屍場。不過這一次人還未到恐懼就已經襲來,剛好在去的路上碰到三位法國人也正往焚屍場方向走,於是上前向其中一位高大的老年男子講,我一個人去看焚屍有點被害怕,能否與他們同行?那老者拍了拍我的肩,和藹地說了句“Don’t worry. Join us.”,於是我們一起走了過去。沒想到昨晚那老焚屍工居然還在那裡,見我過去,又來要捐助。和我在一起的法國老者立即理智壯地說,我們已經捐過了,是捐給你們政府的。搞得那老家伙一點辦法都沒有,只能放我們過去。再一次領略了那些刺激的場面,其中還發現離焚屍柴堆很近的地方居然有不少買油炸食品的小攤,旁邊竟然還有顧客站在那裡津津有味地吃著,真是太不可思異了。

緊鄰焚屍場聳立著一排有著尖尖屋頂的高樓,據傳這曾經是過去某個朝代的王宮,現在顯然已經荒廢了,整個朝向恆河一面的樓壁在燒屍產生的濃煙長期熏染下,變得黑黝黝的,使得整個建築都顯得陰森森的。我們一行決定進入其中一座樓去看看,我膽戰心驚地順著陰暗的樓梯直接上到第四層,進入了一間門窗框都被拆掉的房間,這簡直像一座鬼屋。從沒有框的窗戶往下望去,整個焚屍場一纜無余。望著那幾十堆熊熊燃燒的焚屍火堆,以及徐徐升起的濃烈黑煙,那情景真的給人一種無法用語言形容的震撼和恐懼。因為窗戶正好在面對恆河的下風處,當我剛從窗口探身往下看的時候,一股強烈的熱浪夾帶著難聞無比的焦屍味撲面而來,我一口氣沒喘上來,差點暈倒,緊接著胃部開始翻滾,早飯時吃的食物全部倒了出來,長這麼大從來沒有受過如此這般刺激的我,終於忍不住開始狂吐了。我的這次焚屍場之行又是以落荒而逃而告終!

接下來,我帶著驚魂未定的心境開始在瓦拉那西市內閑逛。從恆河畔的石階向上走,便進入了瓦拉那西市的鬧市區。整個市區的房屋矮小,街道彎曲狹窄,有的地方只能容下一個人通過;而且經常有神牛倘佯,暢通無阻,在擠得水泄不通的鬧市裡大搖大擺。行人不時要躲避這些被奉若神靈的牛,還得提防地面上的牛糞、狗屎,可以想見穿行在瓦拉納西的錯綜復雜的小巷中難度有多大,不過倒也樂趣無窮,有種時空倒轉的感覺。讓我感覺最吃驚的是瓦拉那西的手工業會如此發達,在交織的小巷裡,密布著各種各樣的小店,幾乎是店鋪鱗次排比,地攤連成一片,商品琳琅滿目。這裡出售一種叫Pashmina的羊絨圍巾,其性價比在全印度是最高,真後悔沒有在此多買一些,在我後來的旅行中,發現其它地方都要貴不少。而且小店裡賣的金屬工藝品、玻璃首飾、木漆玩具也頗為精致。印度人很懂經營之道,會不不厭其煩地向游客推銷,往往還會采取貼身緊逼的方式,不停地勸說你去他的店鋪看看。我在閑逛中就碰到一位執著的印度人,一路跟蹤追擊,不管我說什麼,總是不停地讓勸我去他的店鋪看看,弄得我不勝其擾,差點出言不遜;後來想想算了,人家也是為了做點小生意,不過這一路逛下來,騷擾不斷也確實讓人心煩意亂。瓦拉那西最讓我難以忍受的,就是衛生太差了,所有街道地面上總是有一層厚厚的浮土,地面上布滿了印度人嚼檳榔後吐出的紅口水、牛糞、狗屎和各種垃圾,走路的時候一定要加十二萬分的小心,以免采上“地雷”。逛一天街下來,往往弄得人灰頭土臉,渾身上下肮髒不堪。

瓦拉那西最著名的印度教寺廟金廟也坐落在小巷深處,這裡四周均被持槍荷彈的士兵把守著,進入附近的街區都要搜身,這是為了防範其它教派的恐怖襲擊,可見印度宗教衝突之嚴重。其實金廟很小,因為供奉的是濕婆神,所以人氣極其旺盛,每天都有大量信徒排隊進入。雖然規定非印度都信徒不能進入,可當我路過時,不時會有人過來說可帶我進去。其實,從在瓦拉那西遇見的幾位中國旅行者口中,我已經得知這裡是黑導游活動最猖獗的地方,那幾位中國人朋友進去之後無一不受到勒索,最後敗興而歸。於是我也只是在門口路過,沒有勇氣再進入了。

厭惡了小巷的嘈雜和小販的騷擾,我決定還是到充滿宗教和人文風情的恆河畔去散步。沿著恆河畔往南走,還有一大段熱鬧非凡的區域,一路走過去,不時看能夠到沐浴、洗衣、洗頭、打坐、練瑜珈、游泳的印度民眾,熱鬧非凡。在人群之中,最顯眼的莫過於聖人(印地語為Sadhu)了,他們穿著鮮艷的桔黃色長袍,外形奇異,留著長發,有的甚至頭發長及腰部,看上去既像乞丐又像瘋子。唯有那充滿智慧且炯炯有神的目光,讓人對他們肅然起敬,他們就是苦行僧,被人們譽為聖人。在印度這片神奇的土地上,這些印度教苦行僧很受尊敬。先前他們通常都是富人;一旦成為苦行僧後,他們首先要將自己的所有財產捐獻給寺廟,然後嚴格遵守禁殺生、禁欲、禁貪婪的宗教信念。苦行是一種高尚的行為,聖人認為苦行能擺脫輪回,並能代民受苦,是一大善事;人間充滿苦難,為了使大多數人擺脫苦難,必須有少數人去多受苦,聖人們勇敢地承擔了這項責任,所以這些聖人都是一些道德高尚、值得尊敬的人。印度教徒認為人生有四大幸事,即:住瓦拉納西、結交聖人、飲恆河水、敬奉濕婆神。看來除了恆河水讓我難以下咽外,其它三件事我都做到了!

原本以為焚屍場的噩夢已經過去,可沒想到在從恆河岸邊往南走的途中,又碰到了一個焚屍場,它位於Harishchandra Ghat。這是一處專門用於焚化非正常死亡印度教徒屍體的地方,這裡沒有前面那個焚屍場熱鬧,只有零散的幾堆柴火在燃燒,而我也終於機會近距離完整地觀看了焚屍的過程。當我路過此處時,正好碰上有人抬著一具屍體過來,屍體用白布包裹著,臉卻露在外面。那是一張年輕的面孔,皮膚黑黑的,緊閉雙眼,額頭上塗了一大片紅色的朱砂。屍體首先被抬到架好的柴堆上,有人從下面引燃了柴火,旁邊有幾個打板球的小孩都跑過來扒在地上幫忙吹火,不一會烈焰騰起,裹著屍體的白布開始燃燒,死者的臉也在烈火扭曲變形,周圍有難聞的味道開始彌漫。突然屍體的胳膊和腳動了一下,嚇得我差點拔腳就跑,但科學常識告訴我,這只是由於死者的神經受熱後變形,造成的肌肉收縮,這可不是鬧鬼。果然,隨著火化的進行,漸漸的,屍體的四肢全部豎了起來。在整個火化過程中,柴堆周圍有好幾群小孩在玩耍戲鬧,不遠處的河邊還有幾位婦女在洗床單,好像一切都那麼平常,印度人對死亡能夠如此的泰然處之,我真是佩服得無話可說了!在與旁邊的幾位印度人閑談中得知,這座焚屍場在全印度非常有名,以前遇刺的兩位總理英迪拉·甘地和拉吉夫·甘地都是在此火葬,其中有一位還曾親歷過拉吉夫·甘地的火葬儀式,據說當年場面非常熱烈,觀眾人山人海。

我在瓦拉那西的第三天仍然是以閑逛為主,早晨起來先去恆河邊花100盧比租了一條船,一邊悠閑地寧靜的恆河上泛舟,一邊與船夫聊天。船夫是一位看上去飽經滄桑的老漢,通過與他閑談,我了解到了一些印度人民的生活狀況,船夫介紹說,他有7個孩子,家裡生活全靠他在恆河為游客劃船賺來的錢,看來印度巨大的人口真是的國家貧困的根源。從船上欣賞恆河兩岸風光有著別樣的風味,形形色色的印度人每天在岸邊做著重復的事情,他們虔誠地沐浴、祈禱、甚至捧起恆河水直接飲用。盡管在普通人眼中,恆河水又髒又臭;可在印度教徒心中,她代表著母親、代表著淨土、代表著進入極樂世界的橋梁。能在死後將骨灰撒入恆河是他們最大的心願,而在恆河沐浴更能洗去罪孽、淨化靈魂。作為一位外國游客,能夠親臨恆河,聖潔的恆河水也給我留下一種觸動心靈的回憶。瓦拉那西給我留下了太多的五味雜陳,我痛悢這裡髒亂差的環境、永無休止的騷擾,感覺它是嘈雜與貧困的地獄;可我又痴迷這裡獨特的人文風情、宗教氛圍和奇風異俗,敬仰它是眾神與信仰的天國。瓦拉那西就這樣一個需要細心體驗的地方,如果認為它是天堂,那我們所在的地方是地獄嗎?如果把它看作地獄,難道我們就身處天堂嗎?

當晚,我登上17:00出發的3006次特快列車,前往下一個旅行目的地——加爾各答,在新的期待中度過一個不眠之夜。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