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井山居

作者: 湖湘子弟武林人

導讀 (龍井過溪亭) 龍井詩碑廊東北處是“過溪亭”, “過溪亭”下有座過溪橋,橋下泉水淙淙,彙水成龍池。乾隆曾駐留亭邊,凝視池水,感慨道“此泉永不枯竭”。 過溪亭又名“二老亭”。相傳蘇東坡上山拜訪高僧辨才,兩人一見如故,秉燭夜談,次日辨才親自送蘇東坡下山,後人在二人送別處建亭,名“二老亭”,兩側有龍池、瀉池。過溪亭周邊農居進行了立面改造,呈現 ...


(龍井過溪亭)

龍井詩碑廊東北處是“過溪亭”, “過溪亭”下有座過溪橋,橋下泉水淙淙,彙水成龍池。乾隆曾駐留亭邊,凝視池水,感慨道“此泉永不枯竭”。

過溪亭又名“二老亭”。相傳蘇東坡上山拜訪高僧辨才,兩人一見如故,秉燭夜談,次日辨才親自送蘇東坡下山,後人在二人送別處建亭,名“二老亭”,兩側有龍池、瀉池。過溪亭周邊農居進行了立面改造,呈現西湖傳統民居風格。



(龍井民居)



(龍井滌心沼)

“滌心池”,淵清水澈,風過影搖,真有洗心之效。 滌心沼在風篁嶺南面有一處方形水池,歷史上為滌心沼。“滌心”即清澈之意。其與龍泓澗水系貫通,營造跌宕起伏的水體景觀,沿溪流鋪設園路與風篁閣相通,在滌心沼西北岸復建小樓月林堂,形成轉承啟合的院落空間。



(龍井夕佳樓)

“夕佳樓”坐落在這茶山高坡之上,四周翠色環抱,相傳太陽西下時,余光返照,五色艷麗,景色奇絕。



(風篁嶺)

風篁嶺過溪亭邊的石崖上有乾隆所書“風篁嶺”三字,由於年代久遠,石崖上字跡已泯滅不可辨,周邊環境也較雜亂。今年整修石崖周邊環境,修復了崖上石刻。在風篁嶺摩崖石刻的崖腳,有一處水塘,據記載為“小水樂”,因溪流叮咚,如音樂之聲而名。通過在“小水樂”西岸恢復風篁閣,四周廣植竹林,營造了“風篁夾道”的景觀效果。


精選遊記: 杭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