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南靖土樓經典路線

作者: shfnew2003

導讀永定、南靖土樓經典路線出發地是廈門,察過很多資料,看土樓的“起始地”定在永定縣的“下洋鎮”比較好,去時有兩條線路可作選擇:如果不喜山路怕顛跛則走A線廈門-漳州-龍岩-永定-下洋,基本上是高速路,不過不能直接到下洋鎮,需要從龍岩市或永定縣轉,B線廈門-漳州-南靖-下洋,可直接到達,該路線從南靖縣城往下走全是山路,不過一路風景絕美,車子晃晃悠悠就� ...

永定、南靖土樓經典路線出發地是廈門,察過很多資料,看土樓的“起始地”定在永定縣的“下洋鎮”比較好,去時有兩條線路可作選擇:如果不喜山路怕顛跛則走A線廈門-漳州-龍岩-永定-下洋,基本上是高速路,不過不能直接到下洋鎮,需要從龍岩市或永定縣轉,B線廈門-漳州-南靖-下洋,可直接到達,該路線從南靖縣城往下走全是山路,不過一路風景絕美,車子晃晃悠悠就像按摩椅,比A線大概要節省1個小時左右,推薦!到下洋鎮的中巴車是在廈門湖濱南路長途客運站乘,早上6點多就有,當天的最後一班是中午12:20的。整個行程約6個小時左右:從廈門到漳州是1小時20分左右,從漳州到南靖縣城(城山鎮)是1個小時不到,從南靖縣城到書洋鎮是1小時50分左右,從書洋鎮到永定縣的湖坑鎮是1個小時左右,從湖坑鎮到下洋鎮是1個小時不到,以上所列站點均為沿途重要站點。

我是5月6日9:30走B線直接到永定縣湖坑鎮河坑村的土樓文化村,這是下洋鎮的前面一站,沒有直接到下洋鎮是因為下洋鎮的幾個土樓群不在我的計劃之中,記的一路上跟車上當地人的交流會使你獲取很多有用的信息。下午14:35到的,文化村售票處就在路邊,40元/人。往下走大概5、6百米就到了村子裡頭,迎面就能看到“振成樓”,我靠!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東西,真叫震撼!像碉堡似的,圓圓的圍著,與大都市的鋼筋水泥形成強烈的視覺反差,殘破的土牆講述著它歷經的滄桑,忍不住就停在那兒不走了!······走近了,用手輕觸滿是縐紋的牆體,眼角輕抬至屋檐,那一縷輕煙與斜陽順著就落了下來,背面是山,能聽到悠遠的聲音,是純淨的,是素色的,帶著你的思緒進入了那夢一般的空間!到土樓來是帶著一些幻想的,那是最美的,是不可觸碰的,就像我最愛的人,我更願意與之精神的交流,的確土樓是一種精神,是一種氣質,是客家人所特有的,想溶是溶不進的,你只有贊嘆與艷羨!這是永定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土樓,是當時的有錢人家建造的,所以精致,所以不同,所以有代表性,它的由來,它的歷史,它的故事,你只有到了這裡才會有強烈的想知道的願望。以振成樓為中心,村子裡還有許多別的土樓,隨便走進哪一座,你都會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在這裡圓樓、方樓、五鳳樓樣樣俱全,可以稱的上是一個“土樓博物館”。特別要提醒的是在這裡振成樓、奎聚樓、福裕樓是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一定要好好看看呵!

在文化村大概逗留了3個小時不到,在村口喊了輛摩的直奔高頭鎮高北村看承啟樓,15分鐘就到了,就在來時的路邊的,這裡是以承啟樓為中心的高北村土樓群,以承啟樓名氣最大,這是永定已知最大的土樓,那個樓長教我的順口溜我還記得:“高四層、樓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間,圓中圓、圈套圈、歷經滄桑三百年”,這個樓的名字也很有意思,能猜的出嗎,是“承前啟後”的意思。走進去,端詳和走過每一個空間和角落,聽樓長講述著每一個故事,這土樓的牆體居然有1米多厚,據說建造土樓相當耗時,造一層的話起碼要用1年的時間,因為在造第上面一層時必須等下面一層的土干了以後才行,這樣的樓才牢固結實,你想想4層樓就得4年哪!這座樓當時也是有錢人家,光書房就有24間,據說這個樓裡培養了不少明清學士和現代學者,贊!

出來往後走可看到“五雲樓”,這個可是有年代的了,已殘破不堪,已列為危樓,僅住著一戶人家,是個老光棍,據說是當時讀書多了誤了終身大事,笑!我登上了第四層,踩著嘎吱響的樓板,望著斷敗的屋檐和梁柱,我想這座樓就像這位不肯離去的老人一樣,孤獨而殘缺,將哭泣著走過生命中余下的每一天,嘆!

這時是18點30分,天色還不算暗,打聽了一下,到“田螺坑”40分鐘就能趕到,這是從永定縣的高頭鎮高北村到南靖縣的書洋鎮田螺坑村,兩縣兩鎮交界,沿途山路彎彎,心隨景動,盡情的享受著這裡別樣的風光,連那一聲蛙叫都是那麼的好聽,不知不覺之中便到了目地的。

一天下來,累了,想像著睡在土樓裡的情景,嗯,還是先填飽肚子吧。我來到了田螺坑服務中心,這位老板要好好介紹一下,黃亮忠,此人有點文化,是南靖縣攝影協會會員,我吃完了晚飯,沒事做就跟他在外面搭個台子喝茶聊天,聽他講土樓的故事,講南靖的歷史,我還有幸看到了他兩大本的攝影集,裡面最多的是從不同角度、不同季節、不同天氣情況下拍攝的田螺坑“四菜一湯”,那天晚上居然沒覺的累,第二天早上他跟我說,他從未這麼晚睡過。我笑!

土樓是封閉的,因此每個房間也是封閉的,你把門和窗戶關緊,便見不到一絲光亮,不過居住在土樓裡的人們是決不會早上晚起的,他們勤勞、智慧而團結,他們是一個大家族,他們從不爭吵,他們每天都5、6點鐘就起來,勞作,第二天我聽見聲音也就早早而起了,我想看看他們都在作什麼。男人早就出去了,女人在洗衣服,老人們抱著孫子,雞和鴨子在院子裡悠閑的走動,全然不當我們是陌生人,整理完畢我就走下樓去,和勞作的人們交流著,那是一種樂趣,那是一種最徹底的觸摸土樓的方式。在置身其中細細品味這五座各具特色的土樓之後,我們繞出去來到了山上的觀景台,在這裡你可以欣賞到這五座聯為一體的恰似盛開梅花的土樓群景觀了,因為是1個橢圓和3個圓圍著一個方形土樓,所以有人形像的稱之為“四菜一湯”,這比起單獨看一個土樓更具震撼力,它是一種圖形,一種極符合人審美心理的圖形,難怪有同濟大學教授來此看過後,發出“不到田螺坑,不算看過土樓”的聲音,這個調子是名副其實的。說句老實話,我也是在網上看到她的圖片後,才最終確定要去看土樓的。

從田螺坑往回走,經過下阪村,這裡有著名的“東倒西歪樓”---裕昌樓,據說這個樓在當時造好沒多久就這樣了,梁子柱子東倒西斜,不過整體合力沒被破壞,一直保持到現在,有680多年了,還住著100多戶人家,這個樓是極有特點,如每家都有水井,這不多;當時是5個姓氏合資建的,有5個樓梯通道,這不多;高5層,並且原來是造了7層的,是周邊地區最高的,這不多。我覺的在這樣的樓裡要是住一晚上也是很有意思的。

出來後繼續往下走,不出15分鐘來到塔下村,這裡比起鳳凰古城來,個人覺的至少不在其下,橋,小溪,土樓,石板路,一個都不少,而在這裡最出名的是張氏家族的宗廟---德遠堂,張氏家族很多是華僑,在事業得到發展後均捐資鄉裡,造福地方,這個宗廟就是紀念他們家族的地方,門口有半月型池塘和21杆石龍旗杆,背靠青山,甚是壯觀,極為經典!

又是驅車20分鐘後,我們到了河坑村,這是在山坳裡的一個土樓群落,延綿過去有十幾座之多,適合遠觀,我們上了小山之上的觀景台,在綠色的映襯之中,這些土樓變的如此的突兀,如此的妖嬈,宛如天上的星,嵌刻在群山之間,使這片天地有了不一般的神秘。

細細的感受了一番,終於,要離開這個地方了,是有一些傷感,不過卻是永留記憶的。

30分鐘後,回到了書洋鎮上,這時是中午12:10,12:30踏上了回廈門的路,車還在顛跛,那些片斷還在不停的閃回,每一次彎都能使我的心回蕩,不知道這裡還能保持多久,不知道我什麼時候還能再來。

車上的音樂響起,“再見吧,我的愛人,我不會忘記的,因為我擁有過”······


精選遊記: 龍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