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一聽起〈化州〉兩個字,都會想到叢化,而不是化州。我的家鄉在化州,攜程上也看到過很多游記和照片;關於茂名、高州、化州、湛江等地的游記可畏是少之又少。這次我和朋友專門回了趟家鄉,也順帶去游玩了很多地方。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出發吧!跟著我們,帶你吃、喝、玩、樂、暢游化州!
概況和市名由來
化州市位於廣東省西南部,鑒江中游。市人民政府駐東山街道。郵編:525100。代碼:440982。區號:0668。
化州北與廣西省北流交界,南與廣東省吳川市接壤,東與高州市和茂名市茂南區相連,西與廣西陸川及廣東省廉江市毗鄰。南北距80公裡,東西寬40公裡;總面積2354平方千米。
化州古稱石龍,相傳有龍潛於羅江之中,變化無窮,故又稱化州。故有說:
龍潛羅江羅江美石龍揚名橘州城
三國為廣化縣地,北宋太平興國五年改稱化州,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悠久歷史。因盛產橘紅,橘紅明清時列為貢品又稱橘州。化州市有轄5個街道(東山、河西、下郭、石灣、南盛)
17個鎮(麗崗、寶圩、同慶、長岐、楊梅、良光、笪橋、新安、官橋、中垌、平定、文樓、林塵、合江、江湖、那務、播揚)。
交通運輸:黎湛鐵路、佛湛高速公路、茂深高速公路都可直達化州。當然也可以選擇飛機(湛江機場再轉汽車)、長途客運汽車或者火車;都可以到達化州。化州的主要交通工具一般為摩托車和自行車。小轎車也有,不過,不太多。
衣食住行:市區和城鎮都有賓館和旅館,還有酒店等。價格便宜而且實惠。當然,如果你有朋友在那的話,直接到農村裡住,那就更美妙了;完全可以體會到農家樂的滋味。
地方方言:化州話、艾話。
化州話是全國七大方言區中粵語的次方言,化州人的方言,也是現今全國最古遠、最特殊的方言,使用人口約140多萬。化州話古樸典雅,詞彙豐富,語法特殊,保留古音古詞古義多,語言生動又富幽默感。相信看過《外來媳婦本地郎》的人都知道,裡面有一個阿嬌,她講的就是化州話。對化州人來說,化州話是維系感情的紐帶,有巨大凝聚力。尤其在異域他鄉。鄉音相同,勝似“自己人”。
〈備注〉
化州話:
去化州,一定要會聽廣東話才行,;因為化州人最怕講‘煲冬瓜’(即是普通話)了。引〈外來媳婦本地郎〉裡的經典台詞:老屋飛入外來雁,雞同鴨講眼碌碌;我朋友就是經歷過好幾次可笑的場面;在這裡就忽略不說了~~
艾話,是類似於客家話的一種,不過不完全是客家話喔,你只要注意聽聽就知道了,聽艾話有一個特點,就是艾話就像講普通話一樣,也很容易學。
旅游景點和人文景觀
來到化州,不得不說化州的土特產和旅游。
首先說的是古八景:寶山積翠、立石中流、鑒水飛帆、驪珠波光、千秋夜月、龍崗盤石、鳳井鳴泉、登高野色為古八景。可惜的是八景有的因景物變遷;已非昔日景點;有的則因建設被毀,早已經不復存在了。
2、化州鼓樓:
化州鼓樓又名譙樓,坐落在市公安局的前面。
始建於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1986年重建後樓門加大.樓體升高,但仍保持原來紅牆綠瓦、重檐翹角的古建築風貌。 上層四面回廓刻雲狀石欄,中廳有為捐款百元以上的個人、單位刻制的專碑、光榮榜;兩側廂房放置圖片、報刊、圖畫、照片、詩聯等。樓頂還有二龍戲珠。
樓高門寬,正門前置石獅在左右。
鼓樓沒什麼好看的,個人觀點認為。地方不大,逛一會就會逛完了。
3、清風樓
位於市府大院後背最高點的古城牆上。始建於唐代,數易樓址及樓名。唐名觀風台,宋名清風樓,元名觀風樓,明復稱清風樓,清同治年間重建,改名魁星樓,後通稱清風樓。1992年重建,一座兩層,高1l米。可登樓眺望。
相傳古時能飽覽“楓林樹色依天外,茅屋雞聲隔水東”的荒郊景色。而今則是“三江六岸橋相接,車似流水人如龍”的繁華景像了。
這裡離市區最近,一到趕集的日子,你最好放棄搭車或者開車前進的想法,最好是徒步進市區裡去。
4、化州孔廟
又叫文廟,位於化州市的寶山南側,面向南蘭,宏偉壯麗,是當代有名的古建築。它與海南的文昌孔廟齊名。孔廟原為化州古鎮的文教中心,它包括崇聖祠、明倫堂、鄉賢祠、名宦祠、和石龍書院等建築群體。
孔廟建築群規模宏偉,占地廣闊,大約1萬多平方米。主體建築以大成殿為中心,南北成一條中軸線,左右建築對稱配列。廟前有開闊的廣場,矗立著柏木牌坊一座,坊上正中嵌“天下文樞”巨匾一方,行人一到至此,會感受到一種莊嚴肅的氣氛。牌坊旁有磚砌“大成井”一口,井口周長6米,深5米,聽老人家說,相傳古時的文人應試,如果飲了井中的聖水;就能文思如泉湧,筆下生花。
過牌坊搭級而上為面寬3間的先師門。進入先師門,迎面是崇基石欄的大成門,門左側為名宦祠,右側為鄉賢祠。大成門內為中心廟院,院內青磚鋪地,古柏參天,中間一條筆直甬道直通大成殿。通道兩側為東西二廡,各有走廊分通大成殿。
大成殿是孔廟的主體建築,座落在用花崗石砌築的月台後。月台前砌石階5級,直通大殿正門,大成殿面寬5間,進深3間,黃琉璃瓦重檐歇山頂,正脊飾雙龍戲珠琉璃陶塑,四角飛檐脊飾有形態各異的琉璃陶塑瑞獸,殿內鬥拱、雀替、梁枋均飾彩繪,顯得莊嚴典雅,雄偉壯觀。大成殿後為一座2層樓閣式建築的尊經閣,內藏《十三經》、《廿一史》、《史鑒綱目》、《通典》等古文獻。
聽老人家說,這孔廟曾有一度是殘缺嚴重的現像。後經多年的努力現已重建,雄偉壯觀的化州古城〈孔夫子〉廟到現在已經重新坐落回原來的位置和全部復元到原來的風藐。
去孔廟,你最好有一天的時間逛裡面,要不然,怕你走不完全程。我們去的時候,足足逛了一個下午呢。裡面的景色好靚,地方又大,充滿了歷史的遺跡,感受文化的魅力!
孔廟之行,是我去的第三次。小學五年級有去過,初中也去了一次。現在和朋友去的是第三次。
5、寶山公園
位於今化州城區中心的寶山上,古為八景之一的“寶山積翠”。1964年辟為烈士陵園,1984年改建為寶山公園。面積約25000平方米。公園正門在東面的陵園路口,有石階登山頂。山頂有革命烈士紀念碑一座,山四周有景仰、橘香、積翠。龍吟等亭;環山路兩條,旁邊設有石台、石凳,供游人憩息。旁邊還有花草樹木,濃蔭夾道的美景;登上寶山之後,可覽城區全景,是城區游覽的好去處。
這裡早上也有許多老人和年輕人來打太極拳、打羽毛球、溜狗等運動的娛樂場所。
6、麗山
又名尖崗嶺,古稱為“化州之鎮山。”尖崗嶺 秀麗直立,高215米,位於城區北15公裡處。登高遠望,西北群山連綿,像大海碧波起伏;東南平原無垠,村落與田疇交錯。
麗山有一奇,每當天寒霜凍,此山左右無霜,農作物不枯萎。尖崗嶺臨近麗崗圩(圩)就是街的意思,是趕集的日子。如果碰上這天,街上會非常熱鬧。
說明
注:麗崗圩的圩日是--每月農歷的:初二、初五和初八。
化州圩的圩日是—每月農歷的:初一、初四和初七。
中垌/石灣/官橋鎮的圩日是--沒月農歷的初二、初五和初八。
林塵鎮的圩日是—每月農歷的:初三、初六和初九。
據我所知的鎮圩日就是這麼多,如果有誰知道的也可以補充!
麗山裡的石景蔚為大觀。另外還有:
石室:位於山頂之東南側,深12米,寬15米,可以容納數十人席坐,為游客憩息之所。這時剛好天熱起來,要是到了裡面,那個涼爽,別提多高興了。
石井;又名“一杓泉”,位於山頂西面,井探45釐米,長50釐米,寬33釐米,井壁及井底均為花崗岩石,此井終年不枯,水清如鏡。這井水非常甘甜,我們當時渴的時候直接從井裡打上的水就喝了。
石洞:位於南側山坳,洞深不可測,當地群眾稱為“仙人洞”。這個洞沒進去過,因為有點怕怕的感覺,黑呼呼的洞裡,嘿嘿~~當時就我們兩個女孩子,當然也不怎麼敢進去的啦。
石溪,在仙人洞下,長20米,只聞水聲,不見流水,稱為“石底流泉”。石溪在洞外面,稍微耳力好點的,都會聽到這聲音的。很像涓涓細流的那種感覺,套我朋友的話就是,感覺像絲綢。
此外,還有石台、石塔、石林、石床、石碟、石硯等,酷似物狀,都是好景觀的好去處唷。
麗山有個吳天門,也就是吳天大廟。聽當地人說,吳天大廟建成之際,四面八方的村民都來這拜神呢;那場面簡直人山人海,看不到盡頭。非常熱鬧。吳天大廟順著樓梯上去,那是很龐煌的一個大門。裡面還有個四合小院,屋子都是黃色的瓦片,看上去很漂亮。
7、中火嶂
位於廣東省化州城西10公裡的石灣區境內,連綿5平方公裡,主峰海拔348米,山石壯觀,景色幽野,風光殊絕,尤如天上人間,被譽為粵西形勝,南國名山。
中火嶂巍峨險峻,登山張望;有東方白練飛舞,南面水天一色,西側煙波萬頃,北地群山起伏之說。
這幅天然的畫卷,以其非凡的魅力和動人的神韻,震撼著游人的心靈。
怒放的桃金娘(俗稱姑娘花)是中火嶂的一大奇觀。且聽我道來:
時值深春,也就是四月清明時節;就可看到姑娘花的樣子。姑娘花果的成熟期是六至八月份之間。果子很好吃的,如果你這個時節來到,一定要吃姑娘子喔!
登到山上,就可看到姑娘樹漫山遍野,郁郁蔥蔥,蒼茫無際的景色。姑娘樹很矮的,不高。姑娘的枝上,顆顆姑娘花蓓蕾含苞,鮮花怒放,嫣紅姹紫,重重疊疊,爭奇鬥艷,景色壯觀奇絕,令人嘆為觀止。姑娘花很像桃花,如果遠遠望去,就好像置身在桃花的海洋中;仿佛進入桃源仙境。根據醫學文獻的記載,姑娘樹有很高的藥用價值。葉有消炎、鎮痛、祛傷之功;而姑娘果有壯腰健腎、養顏補腦之效。
姑娘的果子,還可用它的來釀酒,是非常清香甜美,馥郁醇厚的,是極為珍貴難得的壯陽滋補佳釀。它的顏色就像葡萄紅酒一樣那麼紅,不過,味道絕對不一樣的。可能現在沒有多少人會釀造這個姑娘酒了,聽老人家講述他們那一代的時候,下菜酒就是這個。後來就演變成了米酒。
姑娘樹還是一種理想的具有多種功能的綠色生態果樹,極有開發利用價值。化州很多的山都有姑娘樹,路上或道路兩盤也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
中火嶂由於毗鄰南海,山高林密,山間經常可以看見雲海;每日陰晴晦明,變化無常,每每可以看到橫天結陣,蔽日遮天,隱水藏山,千變萬化的雲海奇觀。在此刻的感受,就是我們會與雲霧溶為一體,仿佛進入虛無縹渺、玉海銀城之境界,有飄然若仙之感。這時,我們才真正感受到腳下的中火嶂就是海外蓬萊,仙境勝地。
中火嶂的水色亦美。天下名泉--琉璃井就是誕生在這裡的。
琉璃泉,位於化州市新安鎮(備注:這裡的方言大多數是艾話)。
有一口古老的水井,名叫“琉璃泉”。古往今來,泉水流不斷,觀泉的游客也是綿綿不斷。
據《化州縣志》記載:
琉璃泉坐落棧道旁,是路邊過關的旅客飲馬憩息的好地方。明崇禎年間,鄉民壁土建庵於此,取名“琉璃庵”,文人墨客常會聚這裡賦詩品茗。一郡城清宮遭難出逃到此,化法名善果,隱於庵中,削發當了和尚,收小和尚五名作伴。他率眾在崖下挖鑿了“琉璃井”,摘葉作茗侍待行人。因此,古人曾為此泉寫下了“茗飲一盞賽新羅”的詩句。自此,“來試名泉一勺甘”者蜂擁之至。
琉璃泉水清如琉璃,它久旱不渴,比常水重5%,且久存不腐,即使沒有煮過,飲食也甘甜。用琉璃泉水泡本地出產的榕樹茶,茶色黃亮,香氣清幽,滋味醇厚,如飴似酒。附近還有一山村,老百姓常飲此泉,長壽者甚多。
井周長3米,深4米。井水清澈如鏡,周年不竭,甘甜爽口,喝之令人神清志遠,強體健魄,益壽延年。這裡的井水還可拿來泡琉璃茶喝,泡琉璃茶一定要用這泉水泡,要不然,你絕對喝不出其味特別;清香甘醇的味來,同時也感受不到琉璃茶精妙之處了。據說,李宗仁先生二入中火嶂品榕樹茶(即琉璃茶)時就是取自這井水烹制的。它是李宗仁先生極力推崇之飲品。
在中火嶂之東潭有與莞壙兩村之間,還有一個“八仙龍潭”,又稱“仙人潭”; 相傳,昔日鐵拐李等八仙入中火嶂時曾到此沐浴戲水,現岸邊那八座奇異的山峰就是八仙化身。
故有:仙人潭之風光綺麗,景色幽雅。兩岸群山連綿,青峰錯列,田園泛綠,村舍嚴然,每逢秋日,潭水清澈,魚石可拾,青峰倒影,雲影徘徊。潭畔翠竹掩影,綠樹婆娑,野花爭艷,流鶯婉轉,鳧雛嬉戲,漁樵放歌的景像。
夏天的時候,中火嶂還有個避署聖地,就是龍潭榕影。位於龍潭的西畔,臨近江橋的底側;其間有古榕三棵,一字排列,干雲蔽日,甚是壯觀。其根系西露,曲折盤屈,古勁樸質,引人注目。樹下江風徐來,清氣習習,暑氣全無,令人神舒氣暢。江中綠水悠悠,垂榕倒立,波光返照,四野生色。偕三五知已,沽一壺名茶,奕棋撫琴,吟詩作畫,雅意倍添,樂趣無窮。這個景像,就會令你想到一個字,那就是‘閑’。
來到這村裡,第一感覺就是太幸福了。夏天的時候會經常會見到老人和一些年輕人和小孩子直接在榕樹下捉迷藏、跳繩、打打牌、打羽毛球、喝喝茶、跟老友記們大戰三百回的像棋局、聽老人家講以往的故事等等。我們去的時候恰逢就碰到一群老人家在講故事給小孩子們聽,我們就靜靜地坐在傾聽他們講。。。
午後的陽光猛烈啊,不過,有天然的傘,再猛烈的太陽都不可能照到你身上去。而旁邊就有一位琉璃茶愛好者早就切好了茶放在旁邊那,可一邊傾聽故事一邊品嘗,滋味妙哉!!
這裡還有羅江一絕--仙人拐杖的說法喔。有一段文言文記載就是說這個的:
仙人拐杖,古榕吊根也,高數尋,粗桶口,歷經風雨,三灣四轉,曲折有態,狀若拐杖,令人嘆絕。它位於中火嶂之東,仙人潭之西。古榕蔥蘢茂盛,古勁挺拔。遠觀似仙人持杖,看江上帆來影去,秋寒春暖;近看若老者杖策,思世間令古興廢,勝敗存亡。
中火嶂之樂,在“仙人拐杖”之北,約數百米處,擁有生物奇趣--龍蛇狂歡的奇趣景像。
那裡有古榕樹約占地數畝,其根系發達,縱橫交錯,形態之怪異。大根根系好比若巨龍騰空,猛龍過江;小根根系形似怪蛇出海,靈蛇下山。大龍小蛇,栩栩如生,千支萬條,上竄下蠕,盤旋翻轉,狂歡亂舞,令人生寒的說法。
相傳,昔日羅江洪魔泛濫,水族受害。玉皇大帝就命鐵拐李降伏水魔。龍蛇聞信,大會於此,所以就共慶太平了。
另外,在中火嶂的北側,學古湧村中,也有一奇樹,怎麼個奇法呢?引用一段文語來記錄:
玉立亭亭,豐姿卓約,形若仙子,極是動人。仙子胸脯豐滿,兩乳雙掛,圓潤堅挺,惟妙惟俏,風韻別具,一看令人銷魂,終生難忘。
相傳,昔秦皇麾下白馬先鋒為國捐驅,後化先鋒石於中火嶂學古湧村後山,庇佑萬民。其德行感動天上仙女。仙女欲結伴侶,私下凡間與身默許。然先鋒不允,仙女惟死心塌地,露乳示愛,寸步不離,永陪白馬先鋒忠魂。
這棵樹真的很奇怪,我們去的時候,還說這樹像誰呢。後來向村裡人打聽到原來這棵樹得以仙姑露乳名之由來。
說到這的時候,都忘記跟你們說說中火嶂的石洞了。補回~~
被稱為地下迷宮--避世洞在中火嶂上灌木茂密、雜草絲生、溝壑陰森的洞穴之上。在洞內四壁處有森嚴的感受;而且洞內還有暗稍重重,奇異詭譎,神秘莫測,千回百折,幽深無限的石洞。期間有涼風習習,飛鼠出沒,令人心寒。一不小心就會有和蝙蝠親吻的機會,所以,進去者要非常小心,那感覺就像在探險一樣好玩刺激。老鼠的話,千萬別怕,估計你人多,不是你怕鼠,而是鼠怕你。我就見過幾只大老鼠,真肥啊,那時就想著如果拿來下鍋,那滋味會怎麼樣呢?嘿嘿~~~被朋友一個敲頭,想得美啦~~~
在洞內穿行其中,就好宛若進入地下迷宮一樣,難分東南西北,春夏秋冬。進入洞內者,一定要小心地下還有許多坑坑挖挖的小洞穴。哈哈,要不小心掉進去。。。嘿嘿~~~陷阱哪,注意注意!!
聽老人家的傳說啊,古時這裡曾兵茺馬亂,狼煙四起;百姓為了逃難,忙忙卷鋪迭蓋,隱藏入洞中,十分安全;故當地人把這些洞稱為“避世洞”。
8、六竹水庫
有綠色翡翠之稱的六竹水庫坐落在中火嶂南邊的山腳下,六竹水庫全年的集雨面積可達5平方公裡。
六竹水庫的記載:
湖水寬闊,澄明清澈;微風輕送,碧波蕩漾,水光瀲灩。湖畔垂柳絲絲,野花爛漫,蟲鳥共鳴。湖中游艇小舟,往返自適,笠翁垂釣,漁歌晚唱。天上白雲片片,自卷自舒,倒影水中,相映成越,構成一幅清雅絕麗、令人向往的山水畫卷。
它是鑲嵌在中火嶂自然風凡區內一顆美麗綠色翡翠,是人們休閑、垂釣、賞景的理想去處。
它真的很綠,非常綠。就像給它的稱號:翡翠般玉綠美麗。它不像九寨溝的水那麼清澈絲柔,這裡的水給你呈現的是,綠的堅忍不拔。
另外告訴你們的是,來到這裡,一定要釣魚喔!我和朋友來到這裡的時候,剛好遇到很多人邊上在打魚,趕緊買了一條大大的鯉魚吃,在水庫裡野生的鯉魚和其它魚種,那可是相當美味的絕佳菜肴。
在這裡釣魚,非常快的速度就有魚上鉤了。按我朋友的說法就是:這裡的魚笨死了!因為很多魚會到擠一個魚釣上吃掉蚯蚓。那些魚一個不小心,你就有晚餐吃了。
會吸引這麼多魚擠在一起的原因呢,是因為蚯蚓的關系,這裡的蚯蚓簡直是太肥美了,很大條的喔,挖蚯蚓是也要講究技巧的,專挑土壤肥沃的地方挖,就會挖到很肥很大條的蚯蚓了。不過,我和朋友是帶著手套進行的,那麼大條的蚯蚓有點怕怕哩。
去完中火嶂,接下來就回到我們鎮上去了。
9、集善山居
這個集善山居位於官橋鎮上的大田村。
是清道光年間(1821—1850)貢生、化州“濟公”劉純故居。
集善山居是一座三進院落四合院式布局的城堡式府第建築,大約占地9萬平方米。
根據集善山居的記載:
主體建築三進院落共10廳72房,被三重的青磚砌的圍牆分四角築炮樓4座,一進前廳中門楣嵌“集善山居”巨匾;二進中廳面寬5間,進深2間,廳後庭院兩廂對抱,西為客房,東為書房,各有回廊相通;後進後廳面寬2間,進深1間,廳兩側為臥房與庫房。主體建築兩側,建有各式附屬建築房50余間。主體建築牆體均用條石壘至窗台,院落內天井、過道、回廊地面和台階,全用條石鋪砌,圓木柱以鼓石為座。
進入宅內,俯視滿眼皆石,用石之多,四鄉馳名。宅旁辟有花、果、竹、菜四園,點綴有序,使山居隱於翠竹綠樹花叢之中。整個建築形制獨特,氣勢恢宏,是粵西地區僅見的城堡莊園式府第建築。
這麼歷史漂亮的建築我們都沒機會前去,後悔死了。因為行程太緊迫,大田村最終是沒有去到的。改天回家了一定會去看看的!
10、名教村和倒流灣
說到名教,來到化州,是你不得不去的一個地方。這個具有500年歷史的名教村,位於羅江河畔,是廣東省、茂名市和化州市有名的文明村。歷史源遠流長,其名意在“名不虛傳忠信孝賢,教無別術詩書禮樂”得名來。
名教村四面青山懷抱,雙江環村過。
民間傳說有“龍”繞村北(高田龍、龍頸坡)、“虎”鎮村東(“猛虎跳河”嶺)、“鶴鳴村西(“鶴嘴嶺”)、“蟹”守村南(門前坡蟹塘),同時還有“雙橋映月”、“美女織布”、 “倒流一絕”、“護祝筆峰”、“古樹村寶”等諸多景觀,和村中古風古韻的“大屋廳”、“六房頭”、“騎樓”、“襟江樓”等一批經歷了數百年風吹雨打的古建築群,組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名教村還有“木偶戲”、“鬼仔戲”、“舞獅”、“打功夫”、 “唱山歌”等,都保持著濃郁的鄉土味。這村的文化中心、文化園、文化廣場、山上公園、水上樂園更為這條文明古村增添了些許現代氣息。
名教村邊的羅江和官名河尤如青帶般飄流而過,有一倒流灣,因江面平緩看不清江水從哪而來,從哪而去;看似江水倒流而出名。倒流灣內一片寬闊潔白的沙洲,河堤邊是一片翠綠的農田。
青山、白雲倒映江上,山水相戀,景色如畫。除了可以欣賞古跡、山水風光外,還設有攀崖、野戰、沙灘排球、垂釣、巨人梯、扎筏、劃艇、漂流等項目。游玩完後,可在江畔的倒流灣旅游觀光飯店品嘗農家雞、河魚等鄉土味十足的飯菜。村姑服務員一聲親切的問候,能讓你未飲先醉。
這裡的美食也很不錯喔,化州的特色小吃在這裡都可以吃到的。而且旅館和賓館的衛生環境相當美麗,面對著青山綠水,早晨在花香鳥鳴中醒來。此生足矣!
來到這裡的第三天。我們就去了倒流灣。
回歸大自然,是很多當代都市人的追求。去到倒流灣,可以感受到天寥廓,水澄碧,煩囂已隔的時光。
羅江流經名教村時,被村前的護竹山攔腰阻隔。一瀉千裡的羅江水流打了個360度的大轉彎,又向前奔湧而去,洪流滾滾,旋起了深深的旋渦。一會兒,水勢漸弱,水面平緩。每隔十余分鐘,江濤又起,水聲震響,滔滔的江水又往回倒流。如此流轉往返,從早到晚,周而復始。倒流灣,水倒流。
村中的“倒流灣”因河水倒流而出名,形成一個奇特的自然景觀。
游人可在半裸的河床上戲水捉魚蝦,重拾久違的那份童趣。如果你童年未能享受到捉魚捉蝦還有拾河貝的快樂童趣,那麼,來到這裡,河岸邊任你玩個夠!我和朋友都玩得很瘋。。。
江風輕拂,兩岸滴翠、賞心悅目,真是別有情趣。
村裡還有棵四百年樹齡的村寶藥樹,峻秀挺拔的“護祝山”,出神入化的“美女織布”,古色古香的“布政第”和“襟江樓”等多處景觀。
在倒流灣,度假村裡的住宿是非常不錯的。想運動時有沙灘排球、攀岩、快艇衝浪、竹筏漂流等等的運動項目。
去游玩所有的景色之後,我們在倒流灣是在17號的那天結束在名教的旅行。這次回家,總共花了一個星期多時間。現在夏天到了,化州就更熱鬧了。而且即將水果成熟的季節,相信你此行一定收獲不匪。
這趟的旅行,並沒有完全走完全程化州,還有很多地方沒有去呢。估計過年回家了再去。
寫完這段奇妙的旅程後,接下來就開始寫化州的‘吃’!
最後的補充說明:
化州的消費不高,除開市區的消費稍微有點高以外,在城鎮上或者農村裡頭的,消費是最底點的。一定要注意的是,市區裡還沒有刷卡的習慣。城鎮上的ATM不多,而且銀行也不多;所以包包裡最好放多點現金,不用怕會被搶劫,雖然地方落後了點,但治安還是蠻好的。郵局是每個城鎮都有的,如果不想帶現金,可以拿郵局的儲蓄卡或者存折取錢。
出行的話,可選摩托車或者自行車或者公共巴士等。我們去的話就是騎著自行車一路走去的。當作是野外訓練好了,也可健身。因為在鄉村道路,騎自行車可是一大享受啊。有大自然的陪伴,途中還有美麗的景色,心情自然格外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