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美麗的拉薩之布達拉宮(一)

作者: yongyuanailsa123

導讀和男朋友本來計劃了很久的西藏,原來計劃去玩上半個月誰知道出了事情所以推遲了很久,不過還好老板聽我說去西藏有意讓我當個先鋒,還是給了我幾天的假期,但考慮來考慮去最終確定的計劃主要還是在拉薩市裡面然後到納木錯去看看,反正西藏是一次也玩不下來的。 ..五月六日中午我們直飛拉薩,拉薩的機場很小,沒有什麼可介紹的,下了飛機做了機場大巴,下車後按 ...

和男朋友本來計劃了很久的西藏,原來計劃去玩上半個月誰知道出了事情所以推遲了很久,不過還好老板聽我說去西藏有意讓我當個先鋒,還是給了我幾天的假期,但考慮來考慮去最終確定的計劃主要還是在拉薩市裡面然後到納木錯去看看,反正西藏是一次也玩不下來的。

..五月六日中午我們直飛拉薩,拉薩的機場很小,沒有什麼可介紹的,下了飛機做了機場大巴,下車後按照天馬賓館的老板之前的介紹穿過龍王潭公園邊走邊看,沒用上10分鐘就到了,美麗的布達拉宮矗立在拉薩市的紅山上,它依山壘砌巍峨壯觀氣勢雄渾,像巨人一樣俯視著芸芸眾生。一路走勢一路拍,要不時男朋友催我說有時間看,我還想慢慢的走。天馬賓館才開業不久合樂游網合作六一前一天標准間只有58塊,正朝著龍王潭公園和布達拉宮實在是超值,同來一個飛機的也是來旅游的兩口人,約好一起游覽布達拉宮的看了我們的房間後第二天退掉了八角街的房間,也搬過來了,還埋怨他老公功課做的不好。我們怕有高原反應,在加上老板也勸我們不要做劇烈的活動,所以當天只呆在房間透過窗戶欣賞美麗的布達拉宮,一邊計劃著接下來的行程。

第二天我們去逛了八廓街八廊街是圍繞在大昭寺周圍的那一整片舊式的,有著濃郁藏族生活氣息的街區,由一棟棟石砌的藏式樓房組成;街面也由手工打制的石塊鋪就,街道不很寬,由於受到破壞有很多還在裝修,但還是很多的商鋪恢復了正常的經營,商品種類繁多,其中有大小各異的轉經筒、形態萬千的藏香等琳琅滿目充滿西藏民族特色的旅游紀念品,也有藏靴、藏帽、藏袍、背包等各式日用品,還有從印度和尼泊爾遠道而來的各種商品。由於游客少據說價格比往年便宜了很多。狂喜中買了幾樣喜歡的飾品打算回去送給朋友。

大昭寺還沒有對外開放,只能遠遠的望去,那兩個金光閃閃的羊在拉薩明媚的陽光下顯得越發的金燦燦的,沒能進去實在是有些遺憾。不過我知道我還會來的。到了拉薩不能不到酒吧坐坐,拉薩的酒吧有個70年代藏式風格,一人要了一罐百威啤酒,不知不覺中天已經黑了,拉薩的天黑得很晚8點多太陽還沒有落山,不愧有日光城的稱號,為了第二天登布達拉宮我們也早早的回到了賓館養精蓄銳。

布達拉宮據說往年的旺季時參觀要限時的,但現在人少沒有這個說法,我們在來時做了很多的功課,了解了一些關於藏傳佛教的歷史和很多關於唐卡裡面人物介紹以便於進了布達拉宮什麼都看不明白。早早起來裝好前一天准備食物和水果,我們是做好了再裡面呆上一天的打算:)。

布達拉又譯作“普陀羅”意指觀世音菩薩所居之島,俗稱第二普陀山。布達拉宮依紅山壘砌,殿宇嵯峨,有橫空出世,氣貫蒼穹之勢。自下而上通過建築布局的對比、誇張和渲染。體現了藏傳佛教中"欲界"、"色界"、"無色界"的"三界說",令人在千年之後,仍望之而生對佛境的凜遵之感。它是拉薩城的標志,也是西藏人民巨大創造力的像征,是西藏建築藝術的珍貴財富,也是獨一無二的雪城高原上的人類文化遺產。悠久歷史,恢弘的建築布達拉宮始建於公元7世紀藏王松贊干布時期距今已有1300年的歷史。唐初,松贊干布迎娶唐朝宗室女文成公主為妻,為誇耀後世,在當時的紅山上建九層樓宮殿一千間,取名布達拉宮以居公主。據史料記載,紅山內外圍城三重,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宮殿之間有一道銀銅合制的橋相連。布達拉宮東門外有松贊干布的跑馬場。當由松贊干布建立的吐王朝滅之之時,布達拉宮的大部分毀於戰火。明末,在蒙古固始漢的武力支持下,五世達賴建立葛丹頗章王朝。公元1645年,開始重建布達拉宮,五世達賴由葛丹章宮移居白宮頂上的日光殿,1690年,在第巴桑傑嘉錯的主持下,修改紅殿五世達賴靈塔殿,1693年竣工。以後經歷代達賴喇嘛的擴建,才達到今日的規模。布達拉宮外觀13層,高110米,自山腳向上,直至山頂。由東部的白宮(達賴喇嘛居住的地方),中部的紅宮(佛殿及歷代達賴喇嘛靈塔殿)組成。紅宮前面有一白色高聳的牆面為曬佛台,在佛教的節日用來懸掛大幅佛像掛毯。堅固的結構、華麗的造型布達拉宮整體為石木結構宮殿外牆厚達2~5米,基礎直接埋入岩層。牆身全部用花崗岩砌築,高達數十米,每隔一段距離,中間灌注鐵汁,進行加固,提高了牆體抗震能力,堅固穩定。屋頂和窗檐用木制結構,飛檐外挑,屋角翹起,銅瓦鎏金,用鎏金經幢,寶瓶,摩蠍魚和金翅烏做,脊飾。閃亮的屋頂采用歇山式和攢尖式,具有漢代建築風格。屋檐下的牆面裝飾有鎏金銅飾,形像都是佛教法器式八寶,有濃重的藏傳佛教色彩。柱身和粱仿上布滿了鮮艷的彩畫和華麗的雕飾。內不廊道交錯,殿堂雜陳,空間曲折莫測,置身其中,步入神秘世界。布達拉宮是漢藏藝術交流融合的結晶,是宗教藝術的寶庫布達拉宮內部繪有大量的壁畫,構成一座巨大的繪畫藝術長廊,先後參加壁畫繪制的近有二百人,先後用去十余年時間。壁畫的題材有西藏佛教發展的歷史,無世達喇嘛生平,文成公主進藏的過程,西藏古代建築形像和大量佛像,金剛是一部珍貴的歷史畫篆。布達拉宮中各座殿堂中保存有大量的珍貴文物和佛教藝術品。無世達的靈塔,座落在靈塔殿中。塔高14.85米,是宮中最高的靈塔,塔身用黃金包裹,並嵌滿各種珠寶玉石,建造中耗費黃金11萬兩。其它幾座靈塔雖不如達賴喇嘛靈塔高大,其外表的裝飾同樣使用大量黃金和珠寶,可謂價值連城。落拉康殿中有大型銅制壇城,壇城是佛教教義中世界構造的立體模型,也是佛居住,說法的講壇。造型別致,裝飾華麗。薩松郎傑殿中供奉有用藏、漢、滿、蒙四中文字書寫的康熙皇帝長命牌位和乾隆皇帝畫軸。表現了歷代達賴同中央政府的隸屬關系。在一些殿中還懸掛有清朝皇帝賜的匾額。在達賴居住的宮殿中還有大量豪華陳設、服飾。整座布達拉宮堪稱是一座建築藝術與佛教藝術的博物館,也是中華各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鐵證。

出了天馬賓館過了馬路不到100米就到了布達拉宮的轉經道,早上轉經道上擠滿了密密麻麻人,道邊上一個挨著一個擺早市的人,大家簇擁著順著路走,我們四個人都顯示出非常的興奮,女人天生就是逛街的好手,我們兩個也不例外,這裡的東西似乎比八角街的還要便宜,不一會就把我們包不多的空間填滿了,要不是今天主要是游覽布達拉宮而且在兩個男人一再催促下我們才加快了腳步。

布達拉宮門口整條街一字排開虔誠的教徒不斷的頂禮膜拜,我曾經參觀過很多的廟宇,有的參拜者,每上一個台階就磕一次頭.我親眼見到一些頭磕破了的人們.看了西藏的磕長頭者,倒有一點小巫見大巫的感覺!,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根本理解不了他們的虔誠。魚貫而入。宮門粗糙陳舊的原木給人很古樸典雅的感覺。通過巨大條石鋪成的宮牆甬道時,我摸了一下堅實墩厚的石牆。倨說深入岩層的花崗石牆基最厚達5米,夾層內還注入了鐵汁。有趣的是還有白瑪草牆和牛糞牆(可能是古時的暖氣),真是獨具高原風格。經過左旋右轉的狹窄木梯,我們登上了一個平台。屋頂有許多金碧輝煌的鎏金裝飾和經幡,體現了藏族古建築迷人的特色。在布達拉宮各殿的牆壁上,均繪有壁畫。其工筆細膩,線條流暢。1300多年前的壁畫至今仍色澤艷麗。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那間狹小低矮的“典加竹普”(法王洞),是吐蕃時期遺存的布達拉宮最早的建築物。據說是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結婚的房子。內有極為珍貴的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和祿東贊等人的塑像。因為它是迄今最古老的一座房子,所以顯得特別珍貴。走在泥土鋪地(像大理石般光可鑒人)的古老回廊上,感覺時光倒流,恍若隔世。廊角檐間回旋的是無法揮去的異樣感覺,光線從雕花木格中透進來,讓幽暗彎曲的木質回廊中光影舞動。陰影裡突然出現的喇嘛常常嚇你一跳。酥油燈下這些帔著腥紅袈裟的身影,在斑駁油亮的神殿地面撒下了斜長顫抖的影子。又悄無聲息的隱沒在那些古老神像的後面,只有說不出名的佛還在孤獨地俯視著你。一位腳蹬藏靴的婦女,身穿打著整齊補丁的黑色藏袍。一手拉著孩子一手搖著轉經筒。蓬松濃密的長發,掛著沉甸甸的飾物。肩披磨蹭得油光閃亮的牛皮袋。低頭經過我們身邊,對透著好奇目光的我們眼皮都不抬一下。腳下發出“咯吱,咯吱”的木板喘息聲,漸漸消失在低矮門洞的後面。千年前的景像似乎就浮現在眼前。難怪!這時候她們的心裡恐怕只有佛了。唉--在我們看來遙不可及的神已經滲入到他們的血液和靈魂。後山石牆邊一群藏族婦女在義務打氈毯,“僕,僕”的聲音,是一種遠離塵世的空靈,是強烈節奏下無法描述的感觸。我們從那一起一落的倫回中感受著宗教的神秘和平凡。(待續)


精選遊記: 拉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