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廬山真面目──台灣學者的廬山游記

作者: 語國一方

導讀廬山太有名了,有名到過門不入就是一種難以啟齒的罪惡。 三月初春寒料峭,我從南京搭長途大巴到了九江。南京的小姑知道我的旅游計劃,還特地上網幫我查了天氣預報,說廬山再晚一天去可能會下雨,要我到九江後隔天先上廬山,下山後再回九江繼續玩。不過她的建議我並沒有采納,因為廬山如果是個大晴天就沒意思了,而且一個地方不一氣呵成而是分兩次玩讓我覺得麻 ...

廬山太有名了,有名到過門不入就是一種難以啟齒的罪惡。

三月初春寒料峭,我從南京搭長途大巴到了九江。南京的小姑知道我的旅游計劃,還特地上網幫我查了天氣預報,說廬山再晚一天去可能會下雨,要我到九江後隔天先上廬山,下山後再回九江繼續玩。不過她的建議我並沒有采納,因為廬山如果是個大晴天就沒意思了,而且一個地方不一氣呵成而是分兩次玩讓我覺得麻煩。

星期四一大早,我從煙雨茫茫的九江包出租車上廬山,山路蜿蜒,據司機說有幾百個彎道。進入山區,雨反而停了,取而代之的是氤氳山嵐,仙氣十足。層層迭翠,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到了山裡的牯嶺鎮,我先把行李放在賓館房間裡,然後就背起相機再包一輛車游景點。我本來是打算全程都用走的,可是山裡的司機說主要景點之間的距離頗遠,她送我到景點入口,接下來我自己走路觀賞,時間自己掌控,她就在出口處等我。我覺得花點錢省點時間,一樣能用兩條腿登山入谷,體驗廬山的脈動,就上了車。

廬山的景點很多,我包了兩天車,走完了所謂 "一線" 和 "二線" 的所有景點:花徑、錦繡谷、仙人洞、大天池、龍首崖、石門澗、黃龍潭、烏龍潭、三寶樹、廬林湖、廬山會議會址、博物館、美廬、植物園、含鄱口、大口瀑布、五老峰、三迭泉。我很想去因朱熹而揚名天下的白鹿洞書院,也想去因周敦頤的〈愛蓮說〉而聲名大噪的愛蓮池,但由於此二處均在廬山東郊外圍,距離遙遠,只好忍痛割愛。

這回游廬山,有一事令我難忘。星期五游二線最著名的 "三疊泉" 時,整個山谷黃色濃霧彌漫,小徑旁枯樹斷枝,有一種令人毛骨悚然的詭譎氣氛。我形單影只,前不見游客後不見來者,讓我心裡直打哆嗦,曾經一度因為害怕想要折返。我掏出手機,在冰冷的天氣中,用紅腫不聽使喚的手指給一個朋友發了短信,描述當時的心情:

A dense blanket of spooky fog has descended on the valley path to Sandiequan. All alone, I was hesitant for a moment about whether I should continue.

後來也不知哪來的勇氣,就硬著頭皮,抱著忐忑的心,在濃霧當中繼續往前走。約莫一個小時之後終於到了三疊泉,碰到正要折返的團隊。人煙讓我有了安全感;到了目的地,更讓我如釋重負,大大地松了一口氣。霧,沒那麼濃了,傾泄而下的涓涓瀑布,彷佛可見。我趁著休息喘氣的空檔,又發了一則短信描述此刻的心情:

I hung in there. Now I got to the most famous scenic spot in Lushan. The spooky fog of uncertainty has started to lift. The beauty of the cascade is unveiled.

打完短信,按了發送鍵,抬頭一望,天哪,完整的三疊泉就因為我這幾分鐘的等待而全部露臉,我真是太高興了!這三級的瀑布落差共有 155 米,壯觀之至,不禁讓我想起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頭頂上的天空越來越亮,這三疊的瀑布泉水越來越清楚,廬山的雲霧,可真是氣像萬千哪!抱著喜悅的心情,我用一樣被凍得紅腫的手指,借著手機,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按出了我的感想:

The sun seems ready to break through the clouds. Well, if the direction is correct, perseverance may be a key to success. Haha, the wisdom of life is everywhere!

(作者為台灣學者,目前人在南京大學訪問。若想閱讀更多他的大陸游記、欣賞精彩的旅游照片,請登錄作者的博客 "語國一方 Hugo’s Corner": http://hugoscorner.blogspot.com/。此博客所屬的網站常被有關單位管制,如上不去,可通過代理服務器)


精選遊記: 廬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