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游大馬--檳城篇--3

作者: 老年2008

導讀昨天因為升旗山的纜車故障白跑一趟,為了不致再次白跑,改到明天再去,今天(4月16日)先去檳城植物園。其實檳城植物園離開升旗山不遠,從光大中心有一輛車到植物園,但是我們等了好長時間都沒有車來,經人指點改乘203號車(2馬幣一人),下車後再走過去。根據前人介紹,“游覽檳城的最好方式是走路,或坐一下三輪車兜兜轉轉。漫步在富有19世紀英殖民地色彩的街 ...

昨天因為升旗山的纜車故障白跑一趟,為了不致再次白跑,改到明天再去,今天(4月16日)先去檳城植物園。其實檳城植物園離開升旗山不遠,從光大中心有一輛車到植物園,但是我們等了好長時間都沒有車來,經人指點改乘203號車(2馬幣一人),下車後再走過去。根據前人介紹,“游覽檳城的最好方式是走路,或坐一下三輪車兜兜轉轉。漫步在富有19世紀英殖民地色彩的街道上,各式古建築(如:英印式、印度馬來式、早期店屋式、新古典式)在朝陽或落日暉光中,散發滿身苔痕、斑駁滄桑的本來面目。時間也仿佛凝固不動。”的確如此,我們下車後一面問路一面欣賞街道兩邊的各類建築。在往植物園的路上還有不少廟宇,有印度式的、中國式的和馬來西亞回教的,我們一個個進去參觀。唯一就是天氣太熱,不然真是一種休閑方式。

位於馬來西亞檳城市區八公裡的檳城植物園,是由英國人1884年建成的一個兼具英式庭園與檳城本地風景的植物園,占地20公頃。因為以前這裡只允許外國人進入,所以又稱之為“紅毛花園”。植物園是從一座原始森林所發展出來的公園,由群山樹林包圍著,渾然天成。園裡有無數青蔥翠綠的樹林,綠意盎然的林蔭園地,園內遍布爭奇鬥妍的熱帶植物和花卉。柔軟如絲的草坡,清涼的瀑布以及許多在林中跳躍、可愛的猴子。植物園除了保留馬來西亞自有的熱帶植物品種外,還收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熱帶植物的品種,然後在加以培植,同時它還是檳城島內主要綠肺和休閒場所。這個清幽寧靜、綠意盎然的植物園,在它的功能中休閑並不是它的首要角色。按序排,第一是保留,保留馬來西亞本地和世界各地的熱帶植物品種,接著是休閑、教育、旅游及服務。

作為植物原種庫的植物園,在兩百多種棕櫚樹中,植物園采集了共43個品種;野生蘭花也有數百種;野生芋頭、羊齒植物、仙人掌等也不少。園中也種有許多稀有的熱帶植物品種,在各種植物前都有標牌,寫有品名、地區、特性等等,對於研究熱帶植物的人就像一個標本陳列室。植物園雖然處處是知識,但是大部分游客來到這裡熙熙攘穰走完一圈後即踏上旅游巴士揚塵而去。反而是歐美游客願意花更多時間與植物沉靜的對話,感念大自然的珍貴。這就是旅游態度上的差距,當然這也是跟旅行團的最大弊病,上車睡覺,下車尿尿,到了景點拍拍照,這是跟旅游團旅游的真實寫照。 不管對檳島人或外國游客,這座百齡公園最吸引人的是它所散發的原始原味,沒有被大量開發而保留下來的原貌。園內在殖民地時期栽種的罕見樹木如炮彈樹長著又長又密又粗的氣須,高大的樹干上的花朵鮮艷,香氣襲人,累累果實如蜜瓜般大,硬梆梆的,從樹下走過,如果落在頭上,會把人砸死砸暈;雨樹,如果發現這種樹會出汗,那麼第二天必定下雨;怡保樹,只見巨大的樹杆上滿是針眼小洞,原來,這種樹有巨毒,不法分子用針插入樹皮,吸出毒汁,進行作案;鱷魚樹,總是生長在河邊,樹根扁扁的,如一堵小矮牆,而且總是"S"形,有如鱷魚,所以叫"鱷魚樹";傘樹,樹杆光溜溜的,而樹梢長著茂密的枝葉張開有如雨傘;蠟燭樹,果實垂吊樹干,形如蠟燭;銀葉板根的巨樹,都有上百歲齡。這些都是問了在公園晨運的華人才知道的,還有很多問不到又不認識的植物就沒法介紹了。野猴也是植物園的一大看點,我們還沒走到植物園,就在停車場就看見一群野猴,它們圍在一輛自備車四周,有的在吃食,有的在乞討。據說這些野猴每天到這裡尋食,好多開車來植物園晨運的人會帶東西來喂它們。這些開車來植物園晨運的人基本上都是上了年紀的華人,我們碰到有一位華人已經80高齡了還每天自己開車到植物園來活動活動。

從植物園出來已經中午,路過肯德基就吃特價套餐(每份10馬幣)。像肯德基、麥當勞之類的快餐在馬來西亞是最恰當的,他們都是以牛肉、雞肉為主料的,只要配上點咖喱就可以了。肯德基的價格水平和國內差不多,但是對馬來西亞的消費水平來說應該是很便宜的。

下午要去泰廟和緬廟,早上坐巴士經過,同車有位華人指給我們看過,飯後我們就自己找過去。還算好泰廟和緬廟在一起,就在馬路的兩對面。我們先去裡緬廟。緬甸佛寺坐落於周圍都是住宅區的檳城緬甸街,是馬來西亞唯一的一座緬甸佛教系的寺院。緬族佛教徒稱為“大眾拜佛寺”。據寺內碑文記載,該寺始建於1803年8月1日。它的建築風格為地地道道的緬寺形式,寺塔一體,上半部是四方錐形塔,下半部為方形建築,與印度著名的菩提伽耶大塔式樣相近。兩座邊塔緊靠立塔,對稱有致。塔頂葫蘆形圓錐體突兀而出,風格獨特。旅居檳城的緬族人一直在此舉行傳統的節日慶典,潑水節和出雨安居是他們最為重要和最熱鬧的節日。據說每當這些節日,當地的緬族人都會聚集到這裡,歡慶他們的節日,異常熱鬧。

緬佛寺所表現的是佛陀成道的故事,從一進大門的走廊開始,佛本生的壁畫就連續的映入眼界,將艱深難懂的佛經化為一幕幕生動的畫面,以不同的方式教化眾生的佛教精神;大殿佇立著有三四層樓高的釋迦牟尼佛,是本寺的最壯觀的佛像,站立姿勢、身著袈沙、慈眉善目,大佛後殿立有兩排小的立佛像,這些是不同時期不同國家的釋迦牟尼佛立像。院內有一座遮地塔,已有二百年的歷史,此塔四周有十二生肖的供奉;此外,院內另有一座外形非常突出的建築物叫做烏巴武塔阿羅漢聖殿,這座建築物建於水池之中,屋頂像一個山字,兩側為五層、中間為七層,形狀類似於小吳哥窟的神廟形狀,聖殿中供奉優婆坦陊羅尊者,這是緬甸人心中的航海保護神,就像海南人的天後媽祖一樣。緬佛寺還有園中塑有的麒麟大概有兩層樓高吧。佛寺內的牆壁雕梁畫棟,五彩繽紛,十分漂亮。

緬佛寺對面就是泰佛寺。泰國式釋迦臥佛寺是一座金碧輝煌的佛寺。裡面供奉的是巨大的睡佛,正堂內的臥佛全長33公尺,全身用金箔裝飾,是世界第三大的睡佛,最初由泰國人所建,現在由華人負責守護。除了睡佛外,還有十八羅漢像和其他的神像。大家都在佛前供奉蓮花燈,那個蓮花燈是蠟做的,還是非常漂亮的,很有泰國的風格。在佛前有四個金身羅漢,據說這四個羅漢都是真正的高僧,再他們坐化以後,就被封在這些金箔當中,所以說,這些羅漢的面目還是真人的樣子,說起來聽恐怖的,不知道怎麼做的防腐處理,否則的話恐怕這裡的味道要奇怪很多了。

雖然這些寺廟沒有中國的寺廟年代久遠,但是它的建築及色彩的風格一樣讓它們擁有大量的游人參觀。在馬來西亞只要允許參觀的廟宇全部都是免費參觀的,不像國內都要收取高額的門票。其實廟宇是行善的,就靠香火錢和募捐、化緣的,是不應該賣門票的。

回到市區到新世界廣場去游覽。新世界廣場是世界華裔富豪之一的糖王郭鶴年在馬來西亞檳城投資建造的深具規模的綜合性飲食商業中心,他投入數億林吉特建成了一個相當現代化的廣場,裡面主要是吃和穿,有不少名牌服飾商店,最多的還是吃的店鋪,有不少世界有名的如哈根達斯之類的店鋪,我們還看到有上海的小籠包的店鋪。夜晚五光十色的霓虹燈不斷地閃爍變化,游人熙熙攘攘,非常熱鬧。後面有個小吃廣場,我們在那裡吃了福建面和紅豆冰等,一共15馬幣。

夜晚的檳城,馬路上車水馬龍,馬路兩邊店招霓虹閃爍,非常熱鬧。我們從新世界廣場到光大中心一路逛到酒店。



(檳城光大中心)



(炮彈樹開花)



(炮彈樹結果)



(緬佛寺)



(泰佛寺)


精選遊記: 檳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