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廣州到陽朔——遇龍河漂流及漓江上的魚鷹捕魚(已加相))

作者: Richarddeng

導讀2008年5月9日星期五下班坐公車到火車站,在真功夫解決了晚餐問題,然後登上了晚上7:50分開出的T38列車。列車在黑夜中前進,睡意朦朧中感覺到列車經過韶關、衡陽等幾個站。2008年5月10日星期六7點鐘左右到桂林站。走出站台在車站不遠的一條小路旁邊吃了早飯,2兩米粉3塊錢,再點了油條和粥。埋單兩個人九塊錢。早餐後坐2路車到行程的第一個景點,像山公園,三個站就到 ...

2008年5月9日星期五下班坐公車到火車站,在真功夫解決了晚餐問題,然後登上了晚上7:50分開出的T38列車。列車在黑夜中前進,睡意朦朧中感覺到列車經過韶關、衡陽等幾個站。2008年5月10日星期六7點鐘左右到桂林站。走出站台在車站不遠的一條小路旁邊吃了早飯,2兩米粉3塊錢,再點了油條和粥。埋單兩個人九塊錢。早餐後坐2路車到行程的第一個景點,像山公園,三個站就到了。下車一直往前走,依稀從岸邊綠樹縫隙中窺見像鼻山的輪廓。沿路有人兜售游船的門票,沒理會。見以前功略上說可以坐竹排進去,怎麼不見人過來推銷?只好老老實實的買門票進去,門票25元/人。 進去之後發現像鼻山背面的堤岸加高了,而且很多地方裝了欄杆。以後大家想逃票恐怕也不容易了。而且我們從當地人口中了解到,在到達前幾天,桂林地區普降暴雨,江河發大水,漓江水流湍急,竹排不能過江,當晚陽朔的印像劉三姐也停演了,這是後話。到了像鼻山也就在正面拍一下到此一游之類的照片,再繞到像鼻的背面近距離觀察。漓江的水真的是漲了,以前像鼻中間可以跨過的陸地現在都是湍急的河水,可能由於發大水的原因,河水黃且渾濁,江面風很大。興幸沒有坐上竹排,不然現在就要在江上擔驚受怕。我們停留了半個多小時就離開像鼻公園。准備坐58路去桂林行程的第二站七星公園。為什麼去七星公園,原因很簡單就是七星公園我們兩人都沒有去過。58路車是免費車,但要等半個小時,的士司機說5塊錢載我們去。上車,司機很賣力推銷獨秀峰、銀子岩等景點,不為所動。到七星公園買了岩洞套票68元/人,先進岩洞參觀。七星岩可能是開發時間比較久的緣故(據導游介紹是上世紀50年代開發),裡面岩洞氧化比較嚴重,石鐘乳和石筍上都是一層晦澀的顏色,沒有那種晶瑩通透的感覺。對於從溶洞旅游資源同樣豐富的廣東來的游客,七星岩的溶洞可以說沒有吸引力(個人見解)。七星公園的唯一亮點可能就是駱駝山,同樣拍完到此一游的照片後決定離開。時間到了早上11:30,坐10號公交車去汽車站准備出發到陽朔。桂林公交車車資是1.2元/人,我們兩個人每次都是投2.5元。在汽車站旁邊隨便找了一間快餐,老婆點了3兩馬肉粉,10元/人。感覺還沒有早餐吃的桂林米粉來的新鮮和地道。看來車站附近不是美食所在地。吃完買了兩張往陽朔車票15元/人,上車坐到了後排,車子有一大半是老外。車站往陽朔的班車15分鐘一班,中途不上客。到陽朔的車程大概是70分鐘。我們在陽朔沒有預訂住宿,我是喜歡清淨的人,因此不准備住在西街。看著外觀可以,店外寫著“有房”的客棧我們就上去看房和問價,幾個客棧下來我們對行情就了解個大概:普通標間五六十塊,帶陽台的七八十塊,江邊帶陽台的一百。經過綜合比較,我們在濱江路和碧翠路交界的“華萃”住下。房間設施一般,牆面有點陳舊,但是靠陽台的床上抬頭就看見碧蓮峰,走出陽台又可以看見漓江,一舉兩得。

放下行李到江邊溜達一圈,有婦人上來推銷竹筏,一看時間還早,才下午3:3.0,於是同意用50塊錢的價格,逆流到金子山再順流飄回行程40分鐘。掌筏的是個60多歲的船工,他說退休前是桂林到陽朔開船的船工,老人家一邊開船一邊介紹,到景點就把馬達關小,講解一番。這次的漂流算是初到陽朔和漓江的第一次親密接觸了。下午的漓江水流很急,但是已經沒有我們上午見到的渾濁了。老人在路上不忘推銷他的DIY航線:早上6點鐘出發,到福利,中途看到太陽在水天一色升起的景色,然後原路返回,開價140,不知哪位朋友試過?我說如果需要晚上再聯系,記下老人的電話。第二天一早我散步,見到老人在街上溜達,他問我還去不去,我笑著拒絕了,這是題外話。水上的行程很快結束了,老人的竹筏的狀況和駕駛技術還是挺好的(這是我跟後面徒步漓江在冷水攤坐的那個竹排比較得出的結論,請看後敘)。漂流回來回客棧洗完澡就去找吃的。在芙蓉路上看到一家彭大姐啤酒魚對面是陳大姐啤酒魚,根據在外地吃飯,哪裡人多就在哪裡吃的“揾食原則”,選擇彭大姐。點了一條2斤的啤酒魚,一碟荔蒲扣肉和一份苦馬菜。魚是毛骨魚40塊/斤,在廚房裡看一下,那裡魚可能就是斑魚,鳒魚之內的。點菜的小姐問我們吃不吃辣,我們說不辣,她說微辣可以一點都不辣不好吃,同意。簡單點評一下:啤酒魚煮法就是放啤酒炒,做出的魚肉嫩,除此以外沒有其他什麼過人之處。起碼同樣的價格在廣州吃到的魚也不差,荔蒲的香芋的確挺香挺粉,廣東本地的芋頭比不上。結帳120元整。飯後回客棧打聽,劉三姐今晚因為發大水停演,只能訂明天的票,再向老板打聽漂流的事,老板說遇龍河今天也因為發大水而禁止漂流,估計明天可以恢復,我們還了解到遇龍河在5月4日開始恢復漂流全程。我們讓老板訂了遇龍河的全程漂流,老板說全程是240,這是三年前的價錢,政府統一定價,不二價。老板聯系好筏工接我們。劉三姐的門票140包接送,由於停演了一天,又是星期六星期天可能看的人多,我們就提早預訂了第一場的門票。在西街上瞎逛了一圈後,回客棧休息。2008年5月11日星期天。起了一個早看表早上6:10,草草洗臉刷牙。背起相機准備到江邊逛逛拍照。客棧老板指引可以去碧蓮峰看看,上面有個望江亭和石刻帶字。早上8點前不收門票,8點後門票30塊。免費景點豈能放過,從客棧出發五分鐘就到了入口。果然不用買票。望江亭實際是一個觀景平台,據說周總理當年也登上這裡看漓江風光,石刻帶字是黃羲之後人所作,表達漓江邊上桂林陽朔一衣帶水的關系。山上還有道觀、石刻拓片的制作場地等。轉頭下山彙合老婆吃個早飯,約了筏工7:30在客棧等。筏工姓陳,比約定的時間晚了一點到。陳師傅穿著很樸素,臉上曬的黑黑的,是遇龍村的村民。我們跟他一起坐車出發前往金龍橋碼頭。坐的是往金寶的中巴,陳師傅說往金寶的車有三條線路,所以上車前要問清楚到不到碼頭,車資5元/人。車子出收費站往白沙方向走,在遇龍村的路口左轉直奔碼頭,車程40分鐘。自己騎車沿公路走大概是60分鐘,沿農田田埂走時間還要長一倍,陳師傅說。中途陳師傅接了個電話,說他兒子接了客人已經開始漂流了,他的筏子停在遇龍橋下,還沒有撐上金龍橋碼頭。陳師傅說竹筏要兩個人才能抬上一道壩子,現在沒有辦法只能少漂金龍橋到遇龍橋之間的一小段。我看過功略知道金龍橋和遇龍橋相隔也就二三百米的事,也就不介意。陳師傅在碼頭辦了手續領了通行證,帶我們往下游遇龍橋碼頭走。金龍橋碼頭現在是吵吵嚷嚷的,很多旅游團隊在這裡開始漂流。筏子不夠,還要排隊等筏子。旅游團的筏子有兩種,一種是坐6、7個人的大筏子,這種筏子不能衝壩子,只能在到第一個壩子之前折返,中間安排一個少數民族打扮的導游小姐對對山歌,總行程不過五六百米,另一種也是坐兩人的小筏,在遇龍橋下面一個壩子返還,衝兩道壩子,中間安排打水仗,旅游團隊的這兩種漂流費用不比我們漂全程便宜,這種屬於旅游團加游項目,團友做了水魚,肥了地陪和領隊。看到這段擁擠的河道我不覺還慶幸不用跟這群傻蛋擠在一起。陳師傅領我們走在遇龍村的田間,他看到我老婆對路邊的枇杷很好奇,還專門繞到他家院子的枇杷樹下,上樹為我們摘了一些枇杷,他說這些是野枇杷,比較酸,當地人不吃。九點一刻,我們到遇龍橋碼頭登船,陳師傅特意為我們逆流撐了一小段,他說這樣離遠一點可以清楚拍到遇龍橋。陳師傅跟我們說全程要漂過28道壩子,慢的話漂五個小時,快的話也要四個多小時。旅程開始了,過了兩道壩子,旅游團的竹筏絕跡了,河中就我們一個筏子很安逸很寧靜的感覺。陳師傅話不多,但是到了主要景點都會主動跟我們介紹,從他口中我也知道了一些遇龍河漂流的來歷,還有一些遇龍河漂流經營的一些鬥爭經歷:遇龍河漂流最早始於七八年前,幾個深圳、廣州的攝影發燒友在采風過程中到了遇龍河,看見當地人使用竹筏作為交通工具,於是萌生了順河漂流的想法,並且在漂流過程中創作了很多攝影作品,於是遇龍河漂流的大名就傳開了,各地驢友紛紛而至。陳師傅說當地筏工漂流賺錢的黃金機遇在02、03年,當時市場也沒有統一價格,甚至有客人給出現在3倍、4倍的價錢,到了周末、黃金周等日子簡直是一筏難求。後來開始有旅游團參加漂流,漂流的市場越來越大,於是政府覺得有利可圖就開始插手遇龍河漂流項目,本來規範市場,統一管理這是好事,遇龍河漂流的發展也經歷了一個平穩發展的階段。後面可能是因為利潤分配的問題,當地農民的撐筏積極性降低,游客減少,05年開始最先進駐的管理公司經營虧本,於是放松了對遇龍河漂流管理。這樣漂流又恢復到了由筏工定價的原始的經營狀態,筏工積極性提高了,遇龍河又熱鬧起來。當地政府按照與民爭利的原則,看到有利可圖,以安全整頓為由重新掌握對遇龍河的控制。但是沿線各村鎮利益衝突,導致漂流斷斷續續,有時可以漂,有時不能漂,有時又只能分段漂,這樣一來游客無所適從,游客數量銳減。筏工生計受到很大影響,筏工曾經抗議,但是受到黑惡勢力的打壓。今年初新的管理公司進場整頓,再次統一經營,5月4號開始才恢復了全程漂流,陳師傅告訴我,在他印像中,我是今年的完成全程漂流的第五個。為什麼漂全程的人少?主要因為按照政府這個定價筏工賺的太少了沒人願意干, 240塊錢撐一天,政府抽了一百幾十的頭,到了下游大榕樹得請車把筏子拉回上游碼頭,1個筏子要50塊錢,筏工一天只賺1百塊左右。但是如果只撐個半程或者更短,掙的錢不會比撐全程少,而且活輕、自在。筏工都樂意撐個半程,半程價錢是140~150。到了夏棠一段,逆流而上的筏子又多了起來。漂完所謂的半程即舊縣用了大概2小時,再漂了一段就上岸吃飯。點了土雞、炒蛋和小白菜,土雞是點完之後燒水現宰,加野菇、八角等香料炒,味道不錯,野蔥雞蛋很香,看來在鄉村的地方野蔥炒蛋是必吃的菜,廣州的雞蛋吃起來沒有這麼香。陳師傅吃完了,我夫妻兩人還在狼吞虎咽,直到把最後一個雞肉吃光。途中遇到兩個漂全程的筏子也在這裡停留,一個香港人和當地導游,還有一對夫婦,他們說要到月亮山吃月亮媽媽的午飯,我想,漂到下游也要兩三點了,那裡的午飯真有這麼好吃嗎?呵呵。兩個筏工沒有辦法只好自己吃。飯飽後繼續漂流,過了朝陽碼頭後沿路開始多了賣燒烤,汽水之類的竹筏,很煞風景。也不知過了多少道壩子,開始接近下游,看到月亮山了,過了月亮山就是工農橋,橋下一大幫人在打水仗。上岸謝過陳師傅,並給了竹筏錢。大榕樹就在上岸處不遠,有人過來兜售門票,18塊錢門票賣15塊錢,一看時間接近三點,這時陽光正猛烈,想想榕樹也沒有什麼看頭,廣東大把,小鳥天堂應該也比這大吧,於是攔車回陽朔,2.5元/人。回到客棧洗澡小睡一會。由於看印像劉三姐的車在6:40來接,於是5:30就出去吃飯。也懶得找,就在昨晚吃飯的對面陳大姐啤酒魚吃,由於中午吃太飽了,老婆說吃清淡一點。點了炒田螺、南瓜花釀湯和爆炒田雞。田螺個頭大,但沒有養干淨,帶泥,味道比不上廣州大排擋的水平。爆炒田雞還可以。吃完散步一小會,回客棧有旅行社的小面包來接,再到百樂來接上兩個客人就往印像劉三姐的表演場地出發。到達後,將我們交給導游,導游再集中等齊客人然後才去拿票,估計演出的票被幾個旅行社壟斷,各個客棧旅館只是中介將客人賣給旅行社。由於我們這名導游的名單下面人沒有很早到齊,一直等到演出快開始我們才可以進場。每個人過了第二到門才從導游手中拿到票。中間租了一個望遠鏡,押金100,租金10。我們買的普通票坐的是雙號座第34行,印像劉三姐觀看的座位很難說孰好孰劣,坐的前面的觀眾可能更好的看到演員的表情動作,但由於場面宏大,想看到整個表演場景範圍包括表演時最後一排的撐過的竹筏和更完整的山水背景估計可能要25行往後才行,總之我看到座位最後一排(山頂位)就是帶涼棚和桌子的貴賓席。不過坐後面想看清演員的服裝和表情就非得靠望遠鏡了(估計10行往後都要望遠鏡才能看到江中心的舞台)。簡單點評一下:印像劉三姐場面大,演員多(據說有600個),燈光、服裝華麗,山水舞台是它的特色,中間配樂和插曲也不錯,但主題欠奉。提醒大家一點,看演出必備驅蚊藥水。表演一個小時左右,散場人山人海,原來當天加演一場,賺翻了。坐包車回陽朔,在西街下車,一路逛回客棧,結束一日游玩。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七點多起床,收拾好包裹,退房,並在客棧寄存了一個行囊,吃了個螺螄粉,味道挺好。八點多坐上了去楊堤的中巴,8元/人。車程接近一個小時,到達徒步起點,買票16元/人,包兩次過渡。購票後馬上驗票上渡船,過渡到對岸後,徒步的旅程正式開始。楊堤~興坪徒步可能是最佳的選擇。因為從坐游輪游漓江,游船航行速度快,美景未及欣賞便擦肩而過,有時各種奇峰異石因為遠近和角度問題在船上也不能盡覽,所以最美的風景只有靠雙腳去量度,想看就看想停就停。只要沿著漓江走,不用擔心迷路。如果遇到岔路附近的村民也會熱心指點。沿途民風淳樸,一支礦泉水2塊,一個雪糕也是2~3塊,涼粉1塊。一個多小時後走到浪石渡口。邊走邊拍照,尼康D80的電池真的值得表揚,這次外出拍了400多張照片,用了2個2g的sd卡也不用充電,強。看來以後出門三四天的外拍根本不用帶備用電和充電器。不知不覺過了吃午飯時間,剛好走到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幸好出發前買了面包,將就一下啃完這些干糧。其實沿路還是有吃飯的地方,但具體服務和價錢如何就不清楚了。途中有一段路需要涉水而過,水深及膝,我們穿沙灘鞋輕松趟過,幾個老外和學生得脫了布鞋小心翼翼摸索過去,過了岸又要擦干腳,看來選對裝備也很重要,呵呵。走走停停,一路走到九馬畫山、冷水渡時已經兩點多了,在渡頭的士多店喝水,吃個雪糕再休息一下。老婆說走不動了,沒辦法,坐個竹排准備漂到大河背村今晚住宿的地方。上了筏子開始覺得有點後悔,這個筏子有點殘舊,而且它包裹在筏子前頭用來遮擋筏子底下濺水的帆布只有一丁點。下午的這個時候,漓江的游船結隊返航,船隊走過河道掀起了近一尺的浪,把小竹筏往旁邊擠,而且由於前面包裹帆布的面積太小,水又從筏子底下濺上來,搞的衣服濕了一大片。途中筏工還介紹一兩個景點,我已無心欣賞,只希望早點結束這段危險的旅程。大家下次去要吸取教訓,要先看好筏子的狀況再上船。筏子在驚濤駭浪中很快到了20塊錢背景的小洲,船家靠岸,我們等上小洲拍照一番,然後他送我們到大河背村。其實大河背離那個小沙洲也就二三十米的事,船工干脆關了馬達撐過去。上岸打電話小陳讓他來接。大河背其實就是漓江上的一個沙洲,一面連著陸地,其他三面環水,對面就是興坪鎮,漓江就在這裡轉了一個彎。小陳的家起名叫沙洲綠,剛裝修不久、空調電視、太陽能熱水器等都很新淨,房子前面是一小果園,我住房間陽台可以看到螺螄峰,環境一流。這個晚上,小陳家開了3間房,除了我們占了一間之外,另外兩間是兩個獨自來陽朔的廣州女孩的。真佩服她們的勇氣,一個人也敢來這麼偏僻的小島上。這也驗證了其中一個女孩子說的,陽朔就像廣州的後花園,想什麼時候來就什麼時候來。她已經第五次來陽朔了。晚場吃了小陳媽媽做的飯,雞、南瓜苗和煎蛋。我們約了晚上8:30看魚鷹捕魚。魚鷹捕魚現在純粹是一個旅游表演節目了。魚鷹(鸕鶿?)表演其實是當地的漁民開著小漁船行走漓江上,漁船連帶著觀賞者坐的竹筏,漁船前面再點一盞很亮的燈,腿被綁著的魚鷹被驅趕著在船頭邊游邊捕魚。魚鷹脖子下面有一個囊,可以裝下好幾條魚,它有個特性就是捕到魚後不會馬上吃掉,而是把魚暫時存放在囊中,人們就是利用魚鷹這個特性用繩子把魚鷹這個儲物囊的下部扎起來,等到魚鷹想把魚吃到肚子裡時,整個吞咽的動作無法完成,漁獲就全部歸漁民了。邊欣賞邊跟漁民聊起來,他說現在由於污染、下游修築了水庫大魚不能回到上游產卵等原因,漓江的魚越來越少,靠這種方法打魚過活根本不可能,甚至連魚鷹自己也吃不飽,每天漁民還得買魚喂它們。幾年前當地漁民就打算把魚鷹統統賣掉不再堅守這個行業了,但是後來經中央台采訪後,當地政府為了保留這道漓江上的風景,決定年補貼當地漁民幾千塊錢,同時將魚鷹捕魚開發成一項旅游觀光項目以賺取額外收入。因此現在這種原始的捕魚技巧才保存下來。當時漁民還介紹現在桂林~陽朔這一帶經人工飼養和培訓的魚鷹數量在一百只左右,興坪集中了30~40只。由於漁民的下一代大都外出打工,沒人肯堅守這個老本行,因此這項技藝恐怕離失傳不遠了。漁民還提到其實漓江上其實還存在少量的野生魚鷹,但是跟人工培育的生活習性有很大差異。野生魚鷹是在早上天還沒有亮的時候捕魚的。這家漁民共有九只魚鷹,表演的魚鷹有四只脖子是扎了繩子,其余五只沒有扎。漁民說把不能把所有的魚鷹脖子都扎起來,因為只有看到其他同伴吃到魚,那些被扎了脖子的魚鷹才會更賣力捉魚,如果全部扎起來,那就沒有肯抓魚的啦。當脖子被扎的魚鷹捕了五六條魚後,漁民就用竹竿把魚鷹接到船上,輕輕翹開下顎,手沿著魚鷹脖子往上一捋,魚鷹就一股腦把魚全部吐在竹籮裡。漁民偶爾也會撿一條小魚獎勵一下它。這晚十來二十分鐘魚鷹抓了大概一小筐魚,數了下有將近20條小魚。漁民說這趟漁獲算不錯了,早一點時間他給外國人表演了一趟,總共才抓了幾條。我們這場是今晚最後一趟表演,再漁船返航途中,他也就把所有魚鷹脖子上的束縛解除,讓它們自己在江上捉魚吃個夠。整個表演持續了40分鐘左右,我們從碼頭上岸,在星光和手電的指引下回到客棧。晚上收到短信,得到四川發生地震的消息,向家裡人報了平安。這一夜,漓江很靜、村莊很靜。2008年5月13日星期二。早上睡了個自然醒,早餐是稀飯加2個荷包蛋,向小陳的媽媽問了路,決定要登上興坪老寨山。過渡需1塊錢,不需要買票,你在上岸時候直接把錢放在駕駛員前面的桌子就是了。老寨山就在渡口的右面,山下還有英文地圖,是個不用門票的景點。山不高,兩三百米吧,但是有一段比較陡。陳媽媽說一般30分鐘可以爬上去,我可是用了45分鐘。老寨山不能只爬到山頂的友好亭就算,一定要再七八米,爬到最頂端無線電基站下。只有在最上面這個平台你才可以鳥瞰整個大河背村和大半個興坪鎮,清楚看到漓江在你腳下轉了個彎。這一刻真有點飄飄然的成功感。下山、過渡,回到客棧在十一點左右,上網瀏覽了一下網站,發現這次地震破壞程度和影響範圍大大超出了我的想像,我們的總理已經在災區組織抗震救災工作了。中午飯還是吃雞,不過昨天是燉著吃今天是炒著吃,還點了黃骨魚滾湯。中午休息一會,結帳。在三點多離開了大河背村,坐上了返回陽朔的中巴。費用5.5元/人,半個小時就到了。在陽朔找了一間甜品店,順便點了一點點心和飲料,坐下來看書發呆。時間一晃又到了吃晚飯時間,到一間名字好像叫“香港茶餐廳”的地方吃飯,點了燒雞、油菜和白飯。燒雞60塊一只,感覺比廣州帽鋒山的燒雞差遠了,一種被“揾笨”的感覺。吃完飯在西街上把該買的手信都買了,回到華萃把寄存的包裹取回,跟老板商量一下給20塊錢開個房間輪流洗了一個熱水澡,再把行李整理一下,到陽朔汽車站坐上桂林~廣州的大巴。車票170元,在21:50分開車,車早到了幾分鐘。車是南方高速45座大巴,但座椅經過改造,整車33個位置,一行3張座椅,座椅對於不太胖的人顯得寬敞。一路順暢,但不幸的是在八步~信都這一段粵桂邊界上竟然塞了4個多小時,從14日凌晨2點一直塞到天亮6點多,司機說這是近兩個月來最倒霉的一天。我14日上班的計劃落空,只好在車上打電話給頭,再多請一天的假。14日13:12分終於回到廣州溫暖的家。



(漓江上的魚鷹)



(興坪老寨山上俯瞰)



(遇龍河上的風光1)



(遇龍河上的風光2)



(徒步漓江的起點——楊堤)


精選遊記: 陽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