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天一閣(上)

作者: 月到風來

導讀月湖西則有座不起眼的小橋,橋下有月湖水向西流過,形成一小河,小河兩岸楊柳新綠、桃花怒放。典型的江南春景應是桃紅柳綠,可這裡不同,偏偏是桃白柳綠,白中有粉,雖然顏色不夠艷麗,但卻十分素雅。沿河向西走不多遠便到了大名鼎鼎的天一閣。 天一閣之與寧波,就如豫園之與上海,寧波人常說,“到寧波不到天一閣,等於沒有到過寧波”。天一閣的名字來源於易 ...

月湖西則有座不起眼的小橋,橋下有月湖水向西流過,形成一小河,小河兩岸楊柳新綠、桃花怒放。典型的江南春景應是桃紅柳綠,可這裡不同,偏偏是桃白柳綠,白中有粉,雖然顏色不夠艷麗,但卻十分素雅。沿河向西走不多遠便到了大名鼎鼎的天一閣。

天一閣之與寧波,就如豫園之與上海,寧波人常說,“到寧波不到天一閣,等於沒有到過寧波”。天一閣的名字來源於易經中的天一生水,樓主人明代兵部右侍郎範欽為防他的藏書樓毀於火災便取了這麼一個克水的好名字。

天一閣防火除了借助一個好名字,更多地是靠著它出色的設計與管理。天一閣前有一水池,池水與月湖相連,因此池水終年不竭,堪比現代消防水喉。範家後人在池邊加建假山、小橋、亭榭,遍植竹木,更用太湖山石砌成“九獅一像”,讓此處成為天一閣最讓人流連之地。





為保住藏書,範家制定了眾多家規,如“煙酒切忌登樓”、“代不分書,書不出閣”等,還規定藏書櫃門鑰匙由子孫多房掌管,非各房齊集不得開鎖。再職外姓人不得入閣,不得私領親友入閣,不得無故入閣,不得借書與外房他姓,違反者將受到嚴厲的處罰。

正因為這些措施,天一閣在較長一段時間裡並不為外人所知,這也為它的保存起到重要的作用,

然而這一切卻因黃宗羲這位外姓人的登樓而告終,康熙年間清代思想家,歷史學家黃宗羲經範欽曾孫範光燮同意獲准在天一閣翻閱了全部藏書,將天一閣藏書編為書

目,撰《天一閣藏書記》,至此,天一閣漸為世人所曉,文人學者都以能登此樓閱覽而為榮。


天一閣的規章制度

出名既為天一閣帶來了無比的榮耀,也成為天一閣藏書災難的開始。乾隆年間修撰《四庫全書》時,範家的後人們“進獻”了數百藏書,高興得乾隆皇帝命人按天一閣的房屋、書櫥的款式,興造了著名的“南北七閣”,用來收藏《四庫全書》,天一閣便更加四海名揚。

揚名後的天一閣也為眾多賊人所垂涎,這其中便有鴉片戰爭時期的列強們,英國佬、法國佬、小日本均在天一閣藏書的災難中留下可恥的一頁,至今在國外眾多的盜竊博物館裡還能看到天一閣當時的藏書。

天一閣防住了火,卻未能防住人,這座建於明代的藏書樓在歷經幾百風雨後,終於在近現代遭遇了人禍,藏書損失大半,雖經眾多藏家後來的捐贈支援,藏書量又達三十余萬卷,但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均無法與之前相比了。


天一閣正門


以上兩幅據導游介紹均出自寧波民間工藝大師胡善成,為堆塑


精選遊記: 寧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