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鷹,黔進三(11)

作者: 同指山河

導讀11、 昨天進從江縣城時,商店招牌上都醒目地印著“從江縣南下區……”,當時也沒多大在意;今天出從江縣城,見到“從江縣北上區派出所”的牌子,兩相聯系起來,才不禁啞然失笑:南下/北上,這從江人民起名字,也忒隨意率真了些。 跟全國所有的新建政府大樓一樣,從江縣政府大樓也建在新開發區——北上區;它的對面不可免俗地,也是一爿市政廣場;不同的是廣場 ...

11、

昨天進從江縣城時,商店招牌上都醒目地印著“從江縣南下區……”,當時也沒多大在意;今天出從江縣城,見到“從江縣北上區派出所”的牌子,兩相聯系起來,才不禁啞然失笑:南下/北上,這從江人民起名字,也忒隨意率真了些。

跟全國所有的新建政府大樓一樣,從江縣政府大樓也建在新開發區——北上區;它的對面不可免俗地,也是一爿市政廣場;不同的是廣場上建了一座侗族的標志性傳統建築——鼓樓,顯出了它與別不同的地方特色。

在外人看來,侗族鼓樓可算是一種莫名其妙的建築:層層疊疊的“屋頂”漸次向上收窄,多達十幾重, 像個多面體的寶塔壓在幾根柱子上,不但視覺比例上覺得別扭,其“大有壓倒廬山之勢”,也直讓人擔心底層那幾根柱子是否托得起整幢樓的重量?

不過,它們既然在侗鄉土地上存在了幾百年,自然有支撐其存在的力學原理,不用我等操心。

鼓樓是侗寨的公共建築,老人們在此議決大事,年輕人在此唱歌跳舞,其功能類似於今日之小區會所。但廣場上的這座鼓樓明顯是不具備這些功能的,它只是政府的一項形像工程,就像我們順德那座號稱“亞洲第一大”的順峰山牌坊,除了勉強算一個“景點”外,幾千萬扔在那兒,實在看不出有什麼用處。

從江的飯店也和我們這一樣,喜歡扎堆在城郊的路邊。玻璃門上寫著本店的特色菜,算是打廣告。有一味叫“牛癟(當地話念bia)”的,各飯店都有,看似當地的名菜,但說出它的原料來,估計十個有九個要吐——那是牛小腸裡掏出來的綠綠的半流質物體,你可以把它理解為已消化了的青草,也可以理解為……

“就是還沒拉出來的牛便便!”昨晚小英的朋友心直口快。

小英的朋友昨晚還點了另一道當地名菜——生雞血。生雞血凝固後切成小方塊,拌以芫荽、蒜汁、白醋、醬油,用勺子舀著吃。看她們吃得熱鬧,我也試了一勺,滑滑的香香的,有點吃東北拉皮的感覺,倒沒有什麼不適,但事後回想,總覺得怪怪的。

能吃敢吃,是粵菜文化給人的一大印像,甚至有人以此來編排廣東人的笑話:說傳說中的羅斯威爾外星人如果不是摔死在美國,而是在中國,那麼北京、上海、廣州三地人分別會怎麼處理——北京人會想到解剖,進行科學研究;上海人會想到制成標本,巡回展覽來賺錢;而廣東人則會想,哪塊適合紅燜,哪塊適合煲湯……不過從江一行,起碼是我,以後可再也不敢誇口自己敢吃了。

下午1點多的時候經過巨洞鄉,正是學校准備上課的時間。山區人口稀少,村落分散,通常好幾個鄉村才設一家小學,外村的孩子就得翻山越嶺地去求學。因此,我在這遇上了幾名騎車上學的小學生。

小朋友們見我一身旅行打扮,覺得很好奇;見我一輛小車比他們的大車騎得還快,就更驚奇了,於是都不服氣的和我賽車。我於是每飆前一段就要停下車來等等他們,然後再一起嘯叫狂奔,熱鬧一路,排解了我不少孤旅愁緒。

到學校了,孩子們和我揮手告別。看看碼表,他們陪了我5公裡,算下來,那每天往返就是20公裡了。

每天跋涉20公裡去求學,跟我們就在家門口讀書還要開車接送的城裡孩子相比,他們的生存能力肯定比城裡孩子強。假以時日,我相信坐在豪華寫字樓裡、大班台後,自信滿滿發號施令的,會是這些山裡娃;而站在大班台前唯唯諾諾,也許學歷更高但早已習慣了謹小慎微的,將會是我們的孩子。於是城市的主人換位,新一輪的財富移庫開始……不必抱怨什麼“到底誰在為誰打工”,這本就是社會發展的規律,已經走了幾千年;在未來可見的幾千年裡,大概還要這麼走。

其實想深一層也不虧——連皇權這麼強硬的東西,也得三兩百年換一換,更何況是銀子這種像水一樣四處流動的東西?

所以,我從不相信比氏或李氏能打造出什麼“百年商業帝國”,相反,我倒是堅信“有咁耐風流時,就有咁耐折墮”,不是惡毒,只因它跡近真理。

今天依然沿著都柳江河谷走,所以路面起伏並不大。而河谷特有的風光,則讓騎行其間的人感到是那麼的幸福。怎麼說呢?吾有一友,好國學,曾擬有佳聯一比,讓我暗暗吟頌許久:“嶺似蒼龍雲似馬,江如玉帶月如花。”今日吟來,竟似全為都柳江而作!

太陽西斜時終於遇到一個約2公裡的大坡,彎很急,坡很陡,此處既要奮力“攀蹬”,又得留意對行車輛突然拐出,很是辛苦,人都快崩潰了。但地圖和碼表告訴我:也許,再翻過這座山,今天的目的地就要到了。

果不其然,當最後一腳蹬上坡頂的時候,我呆呆地看著眼前的風景,久久不願離去:最後一抹燦爛的夕陽,正投射在都柳江畔美麗的原野。天上的雲倒影在都柳江上,洗染出一片夢幻之光。山坡上成片的蘆葦在風中搖擺它的花穗,像萬千縷煙霞纏繞著山下的小城。風兒吹過,似有若無的花絮,帶著葦花渺茫的醇香,搖曳著飄向平壩上的榕江城,把它們輕悄的絮語,一直帶入到人們緋色的夢中……

乘著暮色下山,完成了我今天77公裡的行程。

照相機在路上壞了。從今天開始,沒有照片。


精選遊記: 凱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