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游記510月4日到新疆雖然好幾天了,可卻還沒感受到異域的風土人情,直到我們到了喀什。喀什市地處噶爾水系形成的洪積――衝積大平原,是新疆塔裡木盆地西緣最古老、最富饒的綠洲之一,自古就以“氣候和順,風調雨順”,“稼穡殷盛,花果繁茂”而著稱。飛機快要降落的時候,向下看,難得我們能在新疆看到一片綠綠蔥蔥的城市.果然是新疆的小江南.略作休整,徒步來到職人街。所謂職人街,是因為這條街聚居了好多以手工業為生計的維族居民.剛進巷口覺得有些冷清,是齋月的緣故,餐館大都關門,再往裡走走,一間間手工作坊式的小店就一家接一家,伴隨著工匠的敲敲打打,是一架一架的琳琅滿目。有銅壺、錫瓶或則是精美的裝飾品和樂器。入眼是精美,掂量在手是物有所值。一點都不像平時在上海看到的那些塑料仿制品的的輕薄和粗陋。再往前走走就到了維族民居的小巷子,巷子顯然是打掃過,很干淨。據說地磚的形狀是可以告訴你哪條路是大道,哪條是死胡弄。巷子兩邊都是些泥巴抹的兩層高的房子,外觀看上去很是灰溜溜。這時一個漂亮的維族姑娘半推著門,站在門口。導游說,我們是可以進去參觀的。推門而入,是一方有天井的小院子,中間一顆琵琶樹,樹冠向著陽光,伸向天空,正好遮陰,很是巧妙。對門是間客廳,地上鋪著軟軟的羊毛毯,廳裡裝修得,精美絕倫、富麗堂皇,讓人很是意外,完全不像房子的外牆表現的那樣。 參觀完民居,我們一路上逗著可愛的維族小孩子,穿街走巷來到了艾提爾尕廣場.廣場的西面是聞名的艾提尕爾清真寺。這是一座有500年歷史的清真寺,是伊斯蘭教民心中的聖地。每到盛大的節日(吉爾邦節、肉孜節)就會有上萬的教民來這做大禮拜或集會。宗教信仰是個很神奇的東西,或許是一種心靈的寄托,一種對未來的希望。不過我們很難理解.沒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也不知道是好還是不好。 下午,我們來到位於喀什市東北郊5公裡浩罕村的久聞其名的香妃墓。這是一個距今有350年的陵園,所謂的香妃墓,其實是埋葬了阿帕霍家5代共72家族成員的墓群。香妃是相傳墓中有個名叫“希帕爾罕”的女子,曾納為乾隆皇帝的妃子,渾身散發著陣陣香氣,頗受乾隆皇帝的喜愛。死後為了完成她葉落歸根的遺願,歷經三年把他的靈柩從北京運回她的故鄉。這或許是個傳說,不過故事卻很美。只是現在院子裡一個攝影點,不知道哪找來個據說長得很像香妃的姑娘(以宮廷畫像為參照),穿上民族服裝和游客合影,收費5-10元。覺得有點不是滋味。 隨後去了家玉石館,新疆和田玉很有名。走馬觀花的看了看,也不知道哪好哪壞。玉這東西,學問很深,也講緣分。不懂不敢下手,只好作罷。值得一提的是隨後去的大巴扎。所謂“扎”就是聚集的地方。大巴扎就相當於我們所說的集貿市場。除了日用品外,當然以新疆或者來之巴基斯坦、土耳其之類的商品居多,如果你要買羊毛圍巾、地毯、刀具 當地民族特色的工藝品,這實在是個好地方,物美價廉。只是要有足夠的心眼和耐心討價還價。當然和他們討價還價本身就很有樂趣,簡直是要手舞足蹈的,這些文字沒法描述,自己來體驗下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