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沱河原生態漂流
從太原經陽曲驅車兩個多小時,來到位於太行山腹地的滹沱河畔,體驗了一把漂流,也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像。
這裡位於山西盂縣北60公裡的滹沱河滹沱河生態旅游經濟區(盂縣梁家寨寨鄉),沿途源生態植被茂密,風光秀麗,空氣清新,被譽為華北最大的氧吧。滹沱河原生態漂流起點漢代御碼頭,終點滹沱河溫泉度假村,途經九曲十二景,全長10公裡。兩岸蘆葦叢生,河中水鳥雲集,靜水面波光霓麗,激流區驚險刺激。
滹沱河(本節轉摘自網友文章,寫得很精彩,嚴重推薦,特此說明)
一條發源於五台山,不是很大氣,但也小有名氣的河,一路婀娜多姿,又堅忍不拔地穿切太行山,流入華北平原,納牧馬河,清水河、冶河,在河北獻縣藏家橋與滏陽河一並彙入子牙河,然後流入海河,注入渤海,全長605千米,流域面積2.39萬平方米。
山水就是一座盆景,鬼斧神工,巧奪天工。突兀雄偉的太行山旁,繞著一彎綠水,仿佛如一對熱戀的情人。山的偉岸,水的多情,使人浮想聯翩,眼熱心跳。恨不得自己也融進去,體味那種被溶化的快意。
水的柔情,襯托出山的雄宏。此處的太行山特瘦,所以就顯出嵯峨與崢嶸。它的瘦是那種嶙峋的瘦,是那種有骨氣的瘦。灰褐色的石頭,尖銳、生硬,像一把利劍,寒氣逼人。雨水,風,陽光在它上面刻上了歲月。多少年前,地殼的變化,將山體擠壓成詩,擠壓成歌。石頭壓著石頭,石頭擠著石頭,石頭簇擁著石頭,石頭呼吸著石頭,就是這一群兄弟般的石頭,拽著雲,銜著天,拉住了春秋,不朽不化。
由於瘦,所以就貧瘠,石縫裡的雜草與灌木就更具生命力,遠看如如來佛的頭頂,植被不很茂密,但有思想,一片莊嚴肅穆。
御碼頭
漂流的入水碼頭叫“御碼頭”,是以景區模式建設的,既是漂流入水處,又是漢代御碼頭景點。據說該碼頭建於西漢末年,王莽篡位,劉秀復漢,兵敗滹沱河,築碼頭渡過滹沱河,逃過一劫,成就了東漢偉業。在此處留有碼頭一座,老百姓稱為御碼頭,後來老百姓借此碼頭擺渡近兩千年,直到20世紀70年代初,現代公路建成,擺渡碼頭才廢棄。
在漂流入水口建有“HTH”(HU TUO HE)木結構牌樓一座,河對岸塑有“滹沱河漂流”大型石刻、與御碼頭石碑,共同構成了一個歷史、文化、自然、湖面相映成輝、蘊含歷史和文化內涵的旅游景區。游客將從御碼頭景區的入水碼頭出發,融入10公裡長的漂流景區,享受激流險灘帶來的刺激、無限風光帶來的快樂。
逍遙漂
滹沱河水岸最窄處約10米,寬處約50米,大部分地方水深不及2米,落差不大,漩渦、險像環生之處並不多見,所以大家戲言為“逍遙漂”。我們使用的是雙人橡皮艇,由於開始劃船沒經驗,老是不得要領,與搭檔不知道如何配合,漂流船一點不聽使喚,只會在原地打轉或是隨波逐流。當時真的很害怕,既擔心會撞上那橫臥在岸邊的樹枝,被那些張牙舞爪的枝條劃破臉;又擔心那充氣的漂流船不堪承載我們之重會翻了,把我們甩進水中。很快熟悉了滹沱河的水情後,大家開始嬉戲了,打水仗當然是不可或缺的了。在這裡,我們沒有了往日的斯文,只有年輕人的熱情洋溢,年輕人的狂野與放縱。大家你一槳水,我一槳水,毫不示弱,澆得個個都成了落湯雞。我們一邊狼狽前行,一邊還要抵御那些好鬥者的瓢潑大水。遇到那很深的漩渦,我們更是無法控制船的方向,只能隨著湍急的水流上起下浮,一顆心也時時緊懸著,生怕會被水浪打走,我想那種有驚無險的感覺,只有親臨現場才能真正體會得到那種完美。後來,慢慢懂得了如何掌舵,船便乖乖的朝著我們行駛的方向前進。我們的漂流也在余興未盡中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