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爾本塔州(九)-不願離開“仙境”-“Launceston”(朗塞斯頓)篇

作者: yulinglongjennifer

導讀2008/02/22 周五這天7:00起床。我去看屋外的木頭平台,前一晚放的蘋果核果然又一點兒不剩了。8:00,我們去飯店前台check out,這裡每晚房費159澳元再加2澳元的電話費和兩餐飯費。接著,我們就開車出發了。沿著來Cradle Mountain時的那條C132公路往回開,然後轉上C136 公路。還在Cradle Mountain山區裡時,路邊又看到那種“白皮樹”。就是樹干是灰白色的,光禿禿的,有的樹頂還長有 ...

2008/02/22 周五這天7:00起床。我去看屋外的木頭平台,前一晚放的蘋果核果然又一點兒不剩了。8:00,我們去飯店前台check out,這裡每晚房費159澳元再加2澳元的電話費和兩餐飯費。接著,我們就開車出發了。沿著來Cradle Mountain時的那條C132公路往回開,然後轉上C136 公路。還在Cradle Mountain山區裡時,路邊又看到那種“白皮樹”。就是樹干是灰白色的,光禿禿的,有的樹頂還長有枝葉,而有些樹雖枯了,卻還立著,灰白色的枝杈伸向天空。還有的各種形狀的枯樹干倒臥在地上,給天地間添了一片蒼涼的感覺。出了山區,路邊又出現了大片的連綿的牧場,有山、有溪泊、有樹、有草,還有不時出現的漂亮的小房子。在之前經過的路邊,我們就看到過這裡特有的一種景像,就是相隔不遠的住戶,會把各家的郵箱集中立在一處,形成一排形狀材料各異、五顏六色的郵箱豎在路邊,很有趣。之前一直沒想起來照相,這天又看到好幾處後,我提議應該照下來。先拍到一處,在一座白牆紅頂的小房子前,五個郵箱排成一排。後來,又走了一會兒,突然看見一處更多的,有十多個郵箱一串兒立在路邊,我趕緊告訴LG停車。但這時已經開過了一小段,於是LG慢慢向後倒車。卻見對面開來的一輛車見我們這樣,開到我們旁邊時竟特意停了下來,搖下車窗,問我們是否有了什麼麻煩。我們趕緊感謝人家的熱心,他們才放心離去。我跟LG說,不知如果他們知道我們是特意倒回去要照那一排郵箱的話,會怎麼想。那排郵箱一細數,有十三個,有白的、綠的、棕的、灰的各種顏色,有鐵制的,還有木頭做的。



(離開Cradle Mountain之後的路,路邊的一串兒郵箱)

C136公路走到頭,就到了一個叫“Sheffield”的小城(鎮)。我們把車停在路邊,一下車,就發現了這個小城(鎮)的特色。只見這裡的每處房子,臨街的外牆牆壁上,都畫有一幅幅壁畫。每幅壁畫都非常精美,占據著整整一面牆壁。我們沿著街道慢慢走,欣賞著這一幅幅充滿藝術感的壁畫,不停的發現驚喜。大多壁畫的內容體現的是這裡舊時的居民的生活場景,有鐵匠鋪、磨坊、面包房等,還有的則表現以前的人們在田間勞動、在山裡趕馬車、在室內舉辦舞會等的情景,而有的房子本身是店鋪,於是就把壁畫的內容和經營的種類結合起來,比如兒童用品商店的牆上就畫著孩子們嬉戲的場景,而牛奶店牆上則全塗成了奶牛身上的那種黑白花紋。如果時間允許,我們真想把這個並不大的小城(鎮)轉個遍,把每幅壁畫都看下來。



(Sheffield吃早餐的店Highlander Restaurant & Scottish Scone Shoppe及其牆上的壁畫)



(Sheffield一棟房屋牆上的壁畫)

另外,除了這些壁畫,這個小城(鎮)給人感覺有著更濃郁的舊時歐洲的風味。並不寬的街道兩旁,都是只有一兩層的小房子,大多數房子都有紅色磚塊的牆壁或屋頂,要不是街兩旁停了不少汽車,真是感覺從某個屋子裡走出穿著曳地長裙、帶著插著羽毛的寬邊帽子的傳統歐洲女子也不稀奇。

後來回國後,在一本叫《世界》的旅游雜志上,看到一片文章,說在德國南部一個叫“Oberammergau”(上阿默高)的小鎮上,也是滿鎮的牆上都是壁畫。前面已經提過,我們感覺塔斯馬尼亞的很多地名都是沿用歐洲一些國家的地名。所以我們猜想,也許是當初的移民把他們家鄉的風俗一塊兒搬到了這個島上吧。在一處街邊,我們還看見一家叫“田苑飯莊”的中餐廳,但這個時候還沒開門。我們要找吃早飯的店。當看到一家café樣子的店外的小黑板上,寫著“Today’s special: Country baked pumpkin scones、Treacle scones”(今日特別推薦:鄉村南瓜scone、糖蜜scone),我們的(尤其是我的)腳步就移動不開了,scone這個詞對我來說已經具有了某種魔力,更何況是這麼誘人的廣告詞,更是牢牢抓住了我的心。走進這家店,立刻感覺有一種特殊的風格。又細細打量一番,感覺出原來這裡充滿了“蘇格蘭”的風味。周圍的牆壁上,掛著好幾件格子短裙或短褲,店裡的柱子上,也掛著兩件格子大衣。一面牆上有一張貼圖,標題是“Scotland’s Traditional Recipes”(蘇格蘭傳統食譜),另有一張則是“Scottish Traditional Food”(蘇格蘭傳統食品)。不一會兒,櫃台後走出女店主,穿著紅黑格子的長裙,還戴著同樣花色的帽子。而後來出來的男店主,留著濃厚的大胡子。我們點了一份“Raisin Scone”(葡萄干scone),5.75澳元;一份“Bacon and Eggs”(鹹肉和雞蛋),10.05澳元;一份茶,3.75澳元;一份咖啡,4澳元。等著食物上來的時候,我和LG正聊著天,我是面向裡面的櫃台坐著、LG面向我和朝向屋外的玻璃坐著,他突然讓我回身看外面,我一看,發現外面不知何時站了一個奇怪的動物。這動物很像駱駝,但是比駱駝要小得多,就像一匹小馬駒的大小,渾身棕色,脖子上的毛又密又卷。反正食物也沒上來,我就急切地跑到門外,LG也出來了。只見這動物由一個也有大胡子的老人牽著,它脖子長長的,腦袋上也有卷卷的毛,就像專門做出來的發型,兩只眼睛又大又亮,非常可愛。我很想撫摸撫摸它。但定睛一看,見它脖子上竟還戴著一個皮革制的小包,上面還寫著“donations”(捐獻)。這時那老人說,放進去一澳元就可以和它合影。於是,我趕緊叫LG找出一枚硬幣投進去,就迫不及待的摟住它的脖子,叫LG給我拍照。它脖子上的毛軟軟的,摸著可舒服了。而它很溫順,非常配合的擺著pose照相。那老人也得意的問我它算不算一個“good boy”。我們問老人這是何種動物,他答道這叫“alpaca”,後來回國後我們查到中文叫“羊駝”。



(Sheffield吃早餐的店Highlander Restaurant & Scottish Scone Shoppe店外的alpaca)

回到店內,我們開始吃東西。正吃著,只見男店主拿著一架風笛走出來,坐在店中央的椅子上,將風笛套在頭和肩膀上,就開始演奏。笛聲很動聽。但是,我們的注意力主要放在了美味的scone上,我還不斷的回頭看那頭alpaca,所以對這店主的演奏沒太關注。而且,我們也弄不明白他到底只是自娛自樂,還是想要收費的。一曲奏完,我偷眼看看店主,發現他的表情有些失望、悻悻的收起風笛、回到櫃台後。我跟LG說,他一定很郁悶自己的魅力不如那頭alpaca。然後,我們倆想到,這兩個老人不會是一起的吧,LG說,我們一進來點好食物,那牽著alpaca的老人就出現了。他和店主都留著大胡子,沒准就是一塊兒的。

等吃完東西,起身准備離開,我們才發現,牆上貼著幾張紙,顯示著從當地報紙上節選下來的文章,就有這兩老人的照片。一人在演奏風笛,一人牽著alpaca。沒仔細看文章的內容,但可見這倆人真有點兒關系。我說,這個小店可真會搞創收,除了美味的食物,還有店主的樂器演奏和與可愛的alpaca合影這兩項節目。走出店外,那可愛的“good boy”還在,趁機又摸了兩下。然後,走到街對面,照下這家店的外貌,全名叫“Highlander Restaurant & Scottish Scone Shoppe”。接著,我們又沿著街走了一會兒,又照了幾處有趣的壁畫。見到一家郵局時,就進去買了一卷膠條,為打包行李做准備,2.95澳元。然後,“不得不”離開Sheffield這個舒適、靜美的小城(鎮)了,開上車繼續前行,沿著C156公路到了一個小地方“Kimberley”,在這裡轉上B13公路,一直開到了一個叫“Elizabeth Town”的地方。在這裡,我們的地圖上顯示,有兩個“景點”,“Cheese Factory”(奶酪工廠)和“Raspberry Farm”(木莓農場)。沒怎麼費力,就先找到了Cheese Factory。停好車下來,先看見一段不太長的階梯,階梯建有綠色的頂棚,形成一個“梯廊”,起始的位置寫著“Welcome to Ashgrove Cheese”(歡迎來到Ashgrove奶酪工廠)。而更有特色的是,這“梯廊”的兩邊,掛著一個又一個藤草編成的“花盆”,每個“花盆”裡,垂掉下來茂盛的翠綠藤蔓,而藤蔓間,則簇擁著五顏六色的鮮艷花朵,將整個“梯廊”裝點得生機勃勃、美麗動人。沿著階梯上去,是一排“平房”房屋,也是綠色的屋頂、還有用紅磚建成的牆壁。走進去,是一個大大的奶酪商店。先看見一面很大的透明玻璃,玻璃另一面是工廠的生產間,所以隔著玻璃能看見一些奶酪的生產程序。然後,就是長長的一排冷櫃,上面陳列著各種各樣的奶酪產品。可惜奶酪產品都需要冷藏,而我們還得有兩天才回墨爾本,無法買了,只能看看這些種類豐富的產品,看看稀奇。而屋子中間,還有兩圈櫃台,陳列著各種產品,可以用牙簽戳上各種奶酪塊免費品嘗。我們嘗了幾種奶酪,我對奶酪“不很感冒”,所以嘗不出品質好壞。這時,LG叫我張嘴,用牙簽把一種奶酪放進我嘴裡,我立刻覺得味道好怪,可以說是“難吃”,酸酸臭臭的。然後,LG才告訴我是“blue cheese”(藍紋奶酪)。這家伙!不過,後來我說,我是因為一點兒沒有心理准備,所以一下子覺得難吃。但如果細心品嘗,沒准還是能夠接受的。因為我其實挺喜歡吃這樣的有“奇怪、一般人接受不了的味道”的東西,比如“豆汁兒”。LG這個正宗的北京人反而始終無法接受豆汁兒。我們在北京向澳大利亞的朋友們介紹豆汁兒時就往往用“blue cheese”作比。再往這大屋子裡面走,又有一片玻璃,玻璃後面是儲藏奶酪的大房間,就像電視裡看到過的一樣,一排排高高的木架,上面放著一大塊一大塊的圓柱形的奶酪,有的上面都能看見黑色的霉菌絲。離開這個Cheese Factory時,我們看見路邊的指示牌就顯示著通向“Raspberry Farm”的方向。不過,LG一上主路,竟走到了“右”行道上,堵住了對面來車的路,趕緊跟人家擺手道歉。走上正確的車道後,沿著指示牌的方向開,不久就找到了那個Raspberry Farm。它的布局和房屋看上去沒有Coles Bay附近的那個Berry Farm“可愛”,不過房子裡的櫃台上也陳列著漂亮誘人的scone,但是也可惜吃不動了。另外這裡有各種新鮮的木莓果醬或木莓調味醬賣,我們品嘗了幾種後,買了一大玻璃罐木莓醬,15澳元(後來回國後每天抹面包吃,非常好吃,一大罐能吃不少時間)。還買了一盒新鮮木莓,10澳元,鮮紅的木莓盛在塑料盒裡,引誘的我們上了車就迫不及待的吃了好幾顆。離開這個Raspberry Farm時,發現路邊也有牌子顯示著去Cheese Factory的方向,看來這兩個地方真會“互惠互利”。另外還有指示牌顯示這個farm開放時間是早上七點到下午五點。再接下來,我們就沿著1號公路直奔Launceston(朗塞斯頓)了。不過,我們先不進城,而是要到它附近的“Prospect Vale”,那裡有我們這晚要入住的飯店,“Country Club”。為了找到這個飯店,我又肩負起了“導航儀”的“光榮責任”,在副駕駛座上大地圖、小地圖的翻個不停,指揮著LG前行。有了“豐富”的“尋路”經驗,很快我們就找到了這個飯店。它所在的地方很美,首先到達它之前,有一條很寬闊的街道,街道兩旁綠樹成蔭,綠蔭和苗圃、鮮花中掩映著的,是一所所漂亮的房子。雖然也都只有一層、也都是木頭或磚石結構的,但是從房子周圍精心修剪出的苗圃和花圃、房子的構造、布局、甚至從窗簾的花色和房子前立著的郵箱,可以看出這是一片富人區,每所房子與我們在鄉間小路邊看到的比起來更為精致。然後,就看到一大片綠草坪和一個大的露天停車場,越過停車場就是我們要找的飯店。我們在停車場上停好車,但是並沒有打算這時進飯店去辦理入住手續。因為這時,還只是中午,辦理入住手續太早。於是,我們倆就在車裡“眯”了一覺。如此小憩之後,我們又發動車,出發去“Tamar Valley”(泰馬谷)。在Launceston北部有一條河叫“Tamar River”(泰馬河)。它“就像在塔斯馬尼亞北部切開一個缺口,形成了一個入海口,而包圍著這條寬闊河流的地區被稱為泰馬谷”,這裡也是一片盛產葡萄酒的著名區域。而我們的具體目的地是這一大片區域中,位於Launceston東北方向的“Lilydale”,那裡附近有一個酒莊。我們首先穿過Launceston市區,然後上了B81公路,向著Launceston的東北方向繼續開,沒有太久,到了“Lilydale”這個地方,然後向西轉上C822公路,很快就來到一個叫“Lalla”的地方,找到了我們在“Tasmania’s Wine Routes”這本小冊子上看到的一個叫“Providence”的酒莊。這個酒莊不大,我們就看到一個僻靜的小房子。走進去,等了一會兒,才有一位老婦人出來。同先前的酒莊一樣,這裡也是可以免費品嘗四種酒。我們嘗試了一番之後,覺得這裡的酒的質量不如之前去過的酒莊好,但是,我們很不好意思嘗了一番後什麼也不買,於是買了一瓶“Dessert Wine”(甜點酒),22澳元。然後,我們與這位老婦人攀談,得知她以前也做過教師,教小孩子,什麼科都教。而她得知我是英語教師後,竟還說我的英文語法肯定比她好。她隨後拿出一張單子讓我們簽名,原來那是所有來她的酒莊買酒的客人的國籍和姓名。我們饒有興趣的一一看去,發現我們倆可以算是來到這裡的唯一兩個中國大陸人,其他倒是有香港人和台灣人。於是我們也很樂意簽下了我們的名字。先前,我們已經在“寶典”和“資料”上得知,在Launceston東部40公裡處有一個薰衣草農場,可以看見漫無邊際的美麗的薰衣草開在平原上,想像那將是多麼浪漫的一番景像。於是,我們向這位老婦人請教這個季節是否還值得去,因為據說薰衣草的最佳觀賞季節是12月到1月。結果,真如我們擔心的,她說,這時薰衣草已經收割完了,只能看見留有一大片綠色枝葉的田野,但那裡有薰衣草制成的各種產品賣。我們想想還是作罷了。然後,沿著來時的路,我們往返回Launceston的方向開。在Lilydale的路邊,除了照樣有可愛漂亮的小房子,我們還看見有的電線杆上也畫上了“壁畫”,讓電線杆不再是灰灰的一根柱子,而是有了漂亮“外衣”,和周圍的環境很融合。進入Launceston市後,按著路邊的指示牌,我們找到了“Cataract Gorge”(瀑布峽)的纜車處。Launceston和Hobart一樣,是丘陵地形,市區內的路,也是上上下下起伏不定,而且有的坡的傾斜度比Hobart市內的要大得多。在停車場上停好車,自動計時器上繳費,交了三小時的費用,2澳元。這時天卻開始下雨了,我們在車裡等了一會兒,雨還是下著,好在稍稍小了一點兒,於是打著傘出去。一下車,就在路邊看見一只孔雀,果然如“寶典”上說的,這一帶有“孔雀等鳥類”,“經常會很熱鬧”。向前步行不多遠,就看見了纜車站,但是因為還在下雨,於是我們決定先到前面的一個公園裡去看看,回來再坐纜車。公園沒有圍牆,向前走著自然就進入了公園內。據“寶典”介紹,這個公園包圍著“First Basin”(第一池),就是一大片湖。另外這裡還有一個非常漂亮的游泳池,四四方方的、一片藍色池水嵌在翠綠的草坪裡,色彩搭配很動人。好笑的是LG一見它就一陣贊嘆,以為這是天然的水池,我告訴他之後,他才看出來是人工的游泳池。雖然下著蒙蒙細雨,氣溫挺低,但池裡也有人在游泳。再往前走,就是一片池水,應該就是那First Basin。然後,隨著路慢慢走上了一個山坡,有一座吊橋,橫跨在兩座山坡之間,橋下是一澗溪流,這裡的水流向遠方應該就是流入了Tamar River。在橋上走時,橋體還有些微微顫抖。過了橋,路邊的標牌上顯示繼續往山坡深處走的話有各處“Lookout”(觀景處),我們選了一條時間最短的路線走。但是,也許是之前幾天看見過的美景太美好了、那些美景似乎“燃燒”完了我們所有的激情,於是這天看到的景色都不太能使我們提起興趣了,另外也許就是天氣不好,陰沉沉的,總在斷斷續續淅淅瀝瀝下著小雨,也不如陽光明媚的天氣能叫人提起精神。我們爬到叫“Cataract Lookout”的地方,俯瞰一下整個公園,而遠方山巒低凹之處能看見Launceston城區,就匆匆下來了。不過,路旁的山林中,又看見了一只wallaby。往回走的路上,路邊又看見好幾只孔雀,悠閑的在小雨中散步,有一只還飛到了一家餐廳的柵欄上。接著,我們看見一個小店,正好肚子真有點兒餓了,而且看到這裡也有scone,就坐下來吃東西。一份scone加茶6.5澳元。這裡的scone配的奶油和果醬的質量,和Richmond、Berry Farm、Sheffield等地的不能比,但是知道這是最後一次在這裡吃scone了(回了墨爾本,除了Dendenong Montain的那家Miss MARPLES,其它的café裡找不到scone賣),還是細嚼慢咽、細細體會。吃完東西,再走回纜車站,雨還是沒完全停。我們先到旁邊的一個旅游紀念品商店裡轉了轉,沒有什麼很稀奇的東西,而且還是等不到雨停。其實想坐這個纜車,完全是因為“寶典”上說,“坐上吊椅,眼下峽谷的美麗景色自然不用說,其讓人恐怖的高度才是真正的樂趣”,“兩岸支柱與支柱間距離,即支點間距離是世界第一,纜繩也撐得相當高”。但是,等我們仔細看纜車售票室牆上的介紹,發現數字並不是很大,長度300多米、高度21米(好像是,記不太確切了),這種長高度應該沒什麼稀奇,另外雨始終不停,纜車雖然還在運行,但想來椅子上都是濕濕的肯定很難受,還有一原因就是票價也不便宜,“寶典”上介紹是往返6.6澳元,可是我們看漲價了,好像有十多澳元(記不清了),就放棄了。回到車裡,我卻發現了之前看到過的介紹瀑布峽巡航游的小冊子在後座上,之前看完後就丟在了一邊,這時仔細再看,發現時間已經過了,最後一班船是下午4:30出發。如果早先安排好了,這個下午應該去參加這種巡航游,沒准兒倒會更有意思。據這小冊子介紹,這種巡航游一天之中有好幾個時間發船,有四小時的、兩個半小時的、50分鐘的、三個半小時包括晚餐的,各種不同的行程。其中50分鐘這種的19澳元一人。再往Launceston市區內開,去找“King Bridge”(國王橋),找的過程頗費周折。因為如我之前所說,澳大利亞市鎮之內的道路,路名往往就標在路邊電線杆的一塊小小的牌子上,要看清頗費事兒。等終於開到了King Bridge,為了找停車的地兒,又折騰了一番。在King Bridge上來來回回往返好幾趟。為了在路上找掉頭的地方,我們開上了路邊的山坡,坡度很大,沿坡建著一片住宅區,繞進這一片住宅區裡面,我就更暈了,“導航儀”徹底失效,反而是LG憑著方向感最終找對了路。終於找好位置停車(其實在橋一頭的路邊就能停,當時的時間不收費),我們下了車步行到King Bridge上,這座橋“橫渡泰馬河”,站在橋上,能看見“陡峭的岩石和山崖聳立在河的兩邊,這就是瀑布峽”。但是,就如前面所說,這景色在我們眼裡也沒有什麼奇特了。看著河裡的船和兩岸連綿不絕的山巒、樹木,我只是想起了李白的詩句,“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在Launceston King Bridge上看到的Cataract Gorge)

其實,在這裡,“河的南側和北側分別建有小路”,“北側的路是瀑布主路(Cataract Main Walk),南側是崎嶇路(Zig Zag Track),主路是沿著河邊走的路,而崎嶇路是需要翻山越嶺的,可以算是一條徒步旅游路線,要求您有一定的體力”,如果真有這種體力和時間的話,可以選擇其中一條路,就可以徒步走到先前我們開車去的那個公園和纜車站,然後再走另一條路返回。

接著,我們又開上車,到了市中心。在一個教堂樣的建築前面的一片停車場上停好車,在自動計時器上繳費,交了一小時的費用,2.5澳元。然後,我們走路到市中心裡去轉轉,主要是為了找吃晚飯的地兒。看著Launceston的“市容”,不知為何,我們倆都覺得不喜歡這個地方。其實來塔斯馬尼亞之前,一位澳大利亞的朋友聽我們最後一站安排的是Launceston,就滿臉不屑的神情說這裡根本不值得我們來,她是在塔州生活過很多年的。後來,我看到“資料”上介紹說這裡的食品工業很發達,就跟LG打趣問他是否因為這個原因才一定要到這裡來,因為他很愛“吃”嘛,LG先肯定了,不過後來才向我說明最後一站安排成這裡只不過是好從這裡乘飛機回墨爾本(塔州只有很少幾個城市有飛機飛往墨爾本)。在市中心的街區中走著,路兩邊也是不高、不超過三層的房子,但不知為何,就是感覺這個城市沒有特色。我說,要不然就像墨爾本,發展成現代化的大都市,但又保留著濃郁的人文氣息;要不然就像Richmond、Sheffield那些小城(鎮),保留著小小的規模,充滿了歐洲鄉村風味,而這裡,介於兩種之間,又沒有Hobart那樣迷人的海港、船塢,因此有了前面那些“美妙的地方”作對比,這裡實在讓我們有些失望。但是,我也想到,也許是我們潛意識中知道,我們就要離開塔斯馬尼亞這個迷人的地方了,再加上天公也不作美,陰沉沉的天氣,增強了我們的“主觀臆斷”,更加讓“離愁別緒”掩蓋了Launceston原有的風貌。另外,我們走了一段時間後猛然發現,不知不覺已經走了好幾條街了,竟然看不見一家餐館!路兩邊店鋪林立,各種商店都有(但是大部分已經關門了,其實這時還不到七點),但真的就是看不見一家restaurant,倒是有幾家café,但我們想吃正式的晚飯,而且café也大都關門了。其實我們肚子倒還不餓,但我總擔心著停車計時要超時,如果還找不到店,就只好先走回停車場,續了費,再繼續找。如果天氣好沒什麼,但總是在斷斷續續下著雨,時而還下的很大,弄得我很是心急。終於,又轉上一條街,卻猛然發現了很多餐館,原來這裡才是集中的餐館所在地,這裡的街道的“分工”真是“涇渭分明”。我們看到一家意大利風味的餐廳,叫“C&G MACRI”(後來根據帳單上知道在George Street上63號),看上去還不錯,就走了進去。點了一份“Garlic Bread”(蒜茸面包),6澳元;一份“Garden Salad”(田園沙拉),6.5澳元;一大份“Garlic Prawn”(蒜味奶油蝦),15.5澳元;一小份“Fettuccine Carbonara Pasta”(奶油培根寬意粉),15.5澳元,一共53澳元。一點完菜,LG就趕緊出去,跑去先前的停車場上,那一小時的停車計時馬上要超時了。回來後,他說又交了一小時五十分鐘的時長,4.6澳元。菜的味道很不錯。但是連著吃了這麼多天西餐,我很想吃中式的了,跟LG說回墨爾本的第一頓一定要再吃那家越南粉(結果後來第一頓又有朋友請客)。吃完飯,天卻放晴了,雖然還有烏雲,但烏雲稀薄的地方漏出了蔚藍的天空,太陽也出來了,將稍薄的雲層照成一片彩霞,已是晚上近八點,但陽光還是很明亮。於是天空中,烏雲、白雲、彩雲、藍天,各種色彩並存,很是奇特,映襯在如此天空下的Launceston城,開始顯出了一絲魅力。我們找到一家Coles超市,這回倒不是去買東西,而是想去找幾個紙箱子,好打包我們這幾天買的那麼多東西。LG說,澳大利亞的超市,會把卸完貨的空紙箱子專門堆在一個地方,任需要的顧客自取。然後,就在超市旁的加油站,加油。1.37澳元1升,加了43.57升,60.09澳元。接著開上車,按來時的路,返回了先前已找到了的飯店Country Club,在那片停車場上停了車,我們就拉著箱子、背著包向飯店所在的建築物走去。沒想到,看起來很近的建築物,走起來還真遠,還要越過一大片草坪,我看到草坪上有wallaby,還有野兔,就跟LG說,趕緊入住,然後出來找wallaby玩。終於快走到飯店門口時,LG才說,其實應該開著車到大堂門口,拿下行李,再把車開到停車場。辦完check in手續,找到我們的房間,很不錯,房間挺大,拉開窗簾一看,窗戶外也是一片樹林。只可惜,我們的房間是在三樓,窗外的樹叢茂密,都看不清樹林的地面,我不禁想要是wallaby會爬樹,爬在窗外的樹枝上給我看多好,但當然不可能。放好行李,我們就趕緊拿上水果,出了飯店,來到它右側的一片綠地上。這裡不僅有連綿的草坪,還有湖泊、垂柳,儼然一個小型的公園。但是這時,剛才還很亮的天竟然迅速就黑下來了,而且又開始下雨。草坪上有一只wallaby,但是離我們遠遠的,我舉起手中的蘋果,它跳近了一些,但可能受到遠處汽車的“打擾”,很快又迅速跳開了。這時雨越下越大,LG從停車場上我們的汽車裡拿來了傘,但是這片草坪上沒有路燈,可能是為了保護各種小動物,於是黑乎乎的什麼也看不清了。我只好把手中的蘋果放到草坪上,我們倆就回房間了。接著,就開始“艱巨”的打包、裝箱行李的工作。雖然在前一天下午已經完成了一些,但第二天要乘飛機,很多行李還得仔細收拾。這時,我們開始“後悔”一路上買的東西太多了,一個小旅行箱根本裝不下,兩個背包也塞得滿滿的。另外來塔斯馬尼亞之前,因為“資料”上說這裡溫度偏低,尤其是山裡天氣多變,甚至還會突然降雪,我們就還在箱子裡塞上了羽絨服(反正從北京來時正好是冬天),卻根本就沒用上,還占了很大的地方。我們在塔島上買的各種食品,只能用紙箱裝。尤其是有玻璃包裝的,比如葡萄酒、果醬等,由LG用塑料泡沫布、紙巾、硬紙板、膠條裹成厚厚的包裹,再封到紙箱裡,好在機場托運。最終裝了兩個紙箱。中間休息的時候,我把在Raspberry Farm買的那盒木莓洗了洗,兩人分享,非常好吃。無意中,我們翻了翻房間裡Room Service的菜單,讓我們出乎意料驚訝的是,竟然發現了這樣的菜名 – “Pan-fried Wallaby Fillet”(煎wallaby裡脊肉) – 太讓我吃驚了。我知道澳大利亞有餐館裡做袋鼠肉吃的,因為澳洲袋鼠的數量太多了,有些地方甚至成為一害。可我們是從來沒試過,也不想試。但是沒想到可愛的“小袋鼠 — wallaby”,也被殺了吃,太叫人不忍了吧。我不禁想到,難道這家飯店,就是靠客人們在草坪上親近wallaby,讓它們失去了戒心,然後被逮來在廚房宰了做成菜給客人吃?另外,餐單上還有“Mutton Bird”(羊肉鳥)做成的菜。Mutton Bird(羊肉鳥)又叫Short-tailed Shearwater(短尾鹱),是澳洲特有的一種鳥,每年從北極圈飛到澳大利亞海岸附近的島嶼上安家。聽說這種鳥應該是受保護的,不知這家飯店為何能拿它做菜。這天收拾行李到很晚才休息。2008/02/23 周六8:00起床。9:00出門。到大堂辦理checkout手續。前一晚在我們房間裡的酒吧台上看見一盒撲克牌是打開的,旁邊有說明,酒吧台上任何東西打開就是要收費的,弄得我很擔心。這時LG跟服務員說明,那盒打開的撲克牌不是我們弄的,人家並沒說什麼。LG說,國外的酒店很信任旅客,不像國內,客人結帳後都要細細的查房,生怕客人拿走什麼。這家飯店一晚住宿133澳元。出了酒店,一個大晴天。我們先把行李放到停車場上的車裡,卻並不急於出發,又折回飯店旁邊的那片綠地,到湖邊去照照相。湖裡有很多野鴨,還有天鵝。我看到路邊有告示牌,很有趣,以野鴨自己的口氣,寫道客人可以在飯店前台領免費的鴨食來喂它們,但是不要喂天鵝,說天鵝的脾氣並不好。然後,我們上了車,開出飯店的區域,來到前一天來時經過的那條兩邊都是“高級住宅”的街道,慢慢行駛,看到有特色、漂亮的房子,LG就停車在路邊,我從車窗裡拍照,感覺有點兒像“狗仔隊”的。沒辦法,這輩子住不上這麼美麗的房子、住不到這麼美麗的地方,只好照上幾張相,以做留念。然後我們按著地圖,開車到Launceston機場,在Launceston的東南方向。快到機場時,路邊就開始有了指示牌,指示旅客歸還所租用的車輛的路徑,按著指示牌走就行,不久就看到一大片停車場,劃分著不同的租車公司的區域,我們在Thrifty的“地盤”停好車。我守著一堆行李,LG去找小推車,好搬運我們的“行李小山”。不久他卻空著手回來了,原來這裡的推車是要收費使用的,4澳元一輛,澳洲的機場尤其是國內航班大廳推車都要收費。無奈,我們只好連拉帶背,“自食其力”了。進了機場大廳,我又找了一個空地方,守著行李,等LG去辦還車手續。當初剛開上那輛車沒兩天,我們在左側車身發現了一條不太明顯的劃痕。無法回憶起是否我們的原因造成的。只怪拿到車時急於出發,沒有想到仔細檢查車身。後來就一直擔心還車時租車公司會把費用算到我們頭上。不過很快,LG就回來了,說就在櫃台辦完手續就行,人家只問油是否加滿、有無問題,根本就沒人來查車。我不禁想如果還回來的是一堆廢鐵呢,呵呵,“小人之心”度人講究高度誠信社會的“君子之腹”了。這次租車是一天42澳元。接著我們趕緊找到我們乘坐的航班的航空公司櫃台,辦理托運手續。辦手續時,工作人員,是一個小伙子,指著我們要托運的兩個紙箱,問裡面是什麼,LG回答說“wine”(葡萄酒),小伙子一聽就豎起大拇指,還說了聲“good”。這是因為塔斯馬尼亞以盛產葡萄酒聞名,他是稱贊我們買這麼多葡萄酒回去是明智的。過了安檢,進入候機廳,就是一個不大的三面都是玻璃的屋子。LG去買了一個“Chicken and Corn”(雞肉玉米咖喱派)(忘了價錢了),就當brunch(早午飯)了。航班是Virgin Blue航空公司的DJ 605,12:00起飛,13:00就到了。票價兩人104澳元。飛機上座位不滿,大部分乘客看得出來是旅游者,很多都帶著小孩。飛機上,我再看了看窗下的藍色大海,默默道一聲,別了,塔斯馬尼亞。到了墨爾本機場,打上一輛出租車,依舊去Saville飯店。再次辦理了入住手續,取回當初離開時寄存的行李,加上新增加的,又頗為壯觀的堆滿了一輛行李車,這回還是我們自己拉上行李車運進房間,進了“熟悉”的房間(雖然每次分到的房間不一樣,但布局都相似),我為“壯觀”的行李車拍照留念,然後收拾了收拾行李,就趕緊休息、睡覺。到了16:00起身,梳洗打扮(主要是我)。17:00,我們出門。打上車,去一個朋友家。17:30到達,我們走到他家門口,籬笆門並沒上鎖,徑直走到屋子門口,按門鈴,卻半天沒有人應,從玻璃看裡面也看不到人。給他打電話,竟得知這老先生居然把這天跟我們相約吃飯的這件事忘了,去“賭場”了。我們只好站在他家門口,聊著天等他從“賭馬”的地方回來。然後,終於等到他回了家,進他家,喝茶,繼續聊天。其實我和LG只早上在機場吃了那點兒東西,這會兒很餓了,但看他不著急,只好等著。他家我們06年來過,雖然他剛剛裝修過,但基本格局沒變,所以我看著感覺很熟悉。尤其是他們家有一只貓,我本來就很愛貓,06年時也見過它,自己家裡很長時間不養貓了,這回趁著機會好好跟它玩。喝著茶,和他聊著裝修時的“艱苦”。他們所住的房子時間久了,就要搞一次裝修,而他們搞裝修時,並沒有其它地方住。於是就采取一個房間一個房間裝的辦法,裝修一個房間時,家人就都住到沒裝修的房間去。整個過程下來,很耗精力。然後,他又帶我們在他的house裡四處參觀。我自然又很羨慕人家寬闊的院落,尤其是花圃。他們家院子裡還有一個游泳池。不過據他介紹,池水並不經常更換,否則會被告浪費水的,只是定期往水裡撒藥粉消毒,並且經常用“笊籬”撈水中的落葉或雜物。等他夫人回來,到了19:00,他們夫婦帶著我們出門,到附近的一家餐館。之前,LG還跟我說,他這次請吃飯,一定會在他家院子裡請我們吃barbecue,我還沒試過在朋友家裡吃這種自助燒烤餐,因此聽了很期待著嘗試一番。沒想到他們偷懶,還是就帶著我們去附近的餐館了事。他們帶我們來的地方其實是個pub(酒吧),在Brighton區。外間是餐廳,靠裡的地方有一個門關著,裡面就是酒吧,嚴禁未成年人進入。點餐的時候,我看到菜單上有“Butter Fish”,就要了這個。侍者登記我點的菜時,用非常非常快的語速問我,“Fish with salad or fish with veggie?”最後是升調,我一愣,沒聽明白,他還是同樣快的重復一遍,在我聽來就像唱了一句歌詞,我還是沒明白,LG趕緊給我解圍,幫我做了選擇,原來就是要魚加冷沙拉還是魚加煮蔬菜。等他走後,我又問了一遍LG,才弄明白這句話的每個單詞。看來這侍者每天這句話要重復上幾十遍,就發明了這種快速省事的辦法,LG經常在國外點菜,就比我熟悉。LG點了牛排。吃完飯,跟著他們散散步,然後我們想坐“城鐵”返回,但是他們告訴我們這個時候坐這車會有點不太安全,於是我們就打車回飯店了。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