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爾本塔州(三)---“Shoreham小鎮”篇

作者: yulinglongjennifer

導讀2008/02/12 周二早晨八點,手機鬧鐘響了。之前半夢半醒中耳朵已經被窗外樹枝叢中的鳥鳴聲“叫醒”,只是頭腦還不願清醒。到公共廚房一看,果然微波爐旁邊新鮮的面包片、黃油、果醬、麥片、全麥餅干、牛奶等已經都擺好了。我們需要自己做的就是烤面包、抹黃油或果醬、熱牛奶、衝麥片,另外我們自己還加了兩個之前在墨爾本超市買的獼猴桃,營養很豐富。吃好飯,拿好 ...

2008/02/12 周二早晨八點,手機鬧鐘響了。之前半夢半醒中耳朵已經被窗外樹枝叢中的鳥鳴聲“叫醒”,只是頭腦還不願清醒。到公共廚房一看,果然微波爐旁邊新鮮的面包片、黃油、果醬、麥片、全麥餅干、牛奶等已經都擺好了。我們需要自己做的就是烤面包、抹黃油或果醬、熱牛奶、衝麥片,另外我們自己還加了兩個之前在墨爾本超市買的獼猴桃,營養很豐富。吃好飯,拿好行李,LG去跟主人打了個招呼,然後我們就下樓在這個B&B門前照相留念。在路邊拍照時,路過的車都衝我們友好的打招呼。這也是我喜歡這裡的原因之一。人們之間都那麼熱情。即便是陌生人、不同國籍的人見面都友好的點頭微笑,而不是面無表情、像帶著面具似的的經過。在“Silver Water”這一天的房價是185澳元。不同的房間價錢還不一樣,我們住的這個“Sunrise Spa Suite”算是最貴的。然後,我們就開出了菲利普島,准備去位於“Shoreham”小鎮的一個朋友家。一路上,我照樣很“忙”。讀地圖、在地圖上找路線、看路牌、認路、指路、拍照、看景色、時不時還要用吸油面巾紙吸吸臉上的油、抹抹潤唇膏,忙得不易樂乎。這時我們走的路,不如前一天來菲利普島的一馬平川的寬闊高速公路那樣好走了,需要轉的岔路比較多,有的看上去就是鄉間的小道,路邊的指示牌也不如高速公路上的寬大清楚,有的還指的很混亂,弄得我們一頭霧水。不過還好,在我和LG的共同努力下,再加上那本很有用的Melway的幫助,我們找的還算順利,一點兒沒繞路,也沒耽誤時間,按預定的計劃十一點多到達了目的地(我自己都禁不住佩服自己的指路能力)。本來我們還特擔心因為路不熟,會晚到而叫朋友們等就不好了,等到了之後我們才知道,另兩家朋友反而還沒到,還沒找對路。不過其實這時,心裡有點郁悶朋友G夫婦為何一定要求我們這天中午前要到(後來知道他們是要下午帶我們在附近玩兒)。其實我們喜歡自由自在的,不太情願到他們家裡去玩兒並居住,如果我們自己能有多點兒時間,就可以在菲利普島上多待半天了,就可以去更多的地方玩兒了。不過沒辦法,朋友的熱情又不好拒絕。中途,我們把車停在路邊,下車伸展伸展腿腳休息。卻有一輛車駛過來問我們是不是遇到了什麼事情。真是感動於人家的這種熱心。進了“Shoreham”的範圍後,LG給G先生打電話,照他的指示找到一家門面不大的store,停在門前等他。很快他開著車過來,引著我們到了他們家。G先生首先帶我們在他們房子周圍轉轉。這對G夫婦在墨爾本有房子。這裡是他們的度假屋。這次特意邀請我們過來。用中國人的話說,他們的房子就是一個“平房”,並不像印像中國內的“別墅”那樣動輒好幾層樓。房子是木頭和磚石結構的,從外面看構造非常簡單,裡面倒也有五個房間。房子裡的地面就是自然的石頭地面,只不過客廳裡鋪著地毯。整個房子掩映在一片樹林之中。房子周圍根本就沒有圍牆。房子前後的花圃苗圃和周圍的樹木自然的連成一片。從房子走出幾步就能進入林中去散步。我們在看過房子四周後也就由G先生帶著進入了周圍的樹林,用他的話說是“bush walk”(叢林漫步)。腳下的路需要不時跨過地上的枯枝,樹木間能聽到各種鳥兒的鳴叫。據他介紹,“Shoreham”是個很小的小鎮,也就是有像他們這樣的房子幾十家,分散在各處林中,大部分是度假屋。住在這裡,沒有大城市的喧囂繁華,他說也可能年輕人會覺得不適應,因為根本沒有酒吧等娛樂場所、甚至連電影院也沒有,先前我們等他過來“接應”時的那家很小的商店就是這裡唯一的商店了。在這裡,人們會感覺到無比的平和、寧靜,心靈也似乎能得到淨化似的。他還說,前幾個月,他們和附近的幾戶人家曾聯合起來和一個人打官司,因為這個人要在這裡建一處本來說是“民用”但其實被發現真正目的是“商用”的三層高的建築,估計想當酒店吸引游客,利用這裡的風景成為旅游資源。但是附近的住戶認為,這樣就會打破這裡的安靜,“三層”也超出了當地的建築高度,破壞了這裡的“和諧”氣氛,就聯合起來反對。一路聊著,他帶我們來到一處山坡。腳下是一段懸崖,懸崖再往前就是海灘,不過這裡的海灘比較多黑灰色的岩石,而不是細沙。而遠處的海上,依稀就能看見菲利普島的“the Nobbies”和“Seal Rocks”。原來,這個地方和菲利普島就是跨過一片海峽遙遙相對的。從海面上看直線距離並不遠,肉眼就能在海面上相互看見。但我們不可能這樣按直線距離過來,只能開著車從菲利普島沿著一個大海灣的海岸線繞了一個大圈過來。LG開玩笑說早知道我們就應該把車留在島上,游泳過來。往回走時,在一處路邊的草地上,居然還看見兩頭驢,G先生說應該是附近的人家養的。我們拔了草去喂它們,它們也不害怕,伸長了脖子來吃。再回到G先生家,另兩家朋友也都已經到了。G夫人也已准備好了午飯。大家先在屋外庭院裡的大木桌上,吃了些開胃的點心和菜以及飲用開胃酒。後來,可能有一位朋友的眼睛對陽光過敏,我們又移到屋內去吃。其實G夫人准備的菜和06年他們在墨爾本的家裡請我們吃的飯一樣。主要是一個大拼盤,盤裡陳列著近二十種蔬菜、奶酪、冷的熟肉片等。大家配著抹了黃油的面包吃這些東西。然後還有一道甜點。是各種莓子和葡萄(澳大利亞的莓子品種很豐富,除了最普通的草莓,還有藍莓、木莓、黑莓等,都是對身體很好的),再配上冰淇淋和酸奶吃。那酸奶不知是現成的還是G夫人自己拌的,比平時喝的酸奶粘稠,配上莓子很好吃。



(朋友家午飯大拼盤)



(朋友家午飯各種莓子做成的甜點)

這些食物在中國人看來可能顯得很簡單,不過倒是很健康。不過與中國主婦比起來,G夫人可是顯得省事兒的多,如果是中國主婦請上五個朋友在自己家裡吃飯,還不得煎、炒、烹、炸、燉,忙上一上午。

吃完午飯,我們坐上G夫婦的車,另兩家朋友開一輛車,去海邊。路上路過一片高爾夫球場(高爾夫在澳大利亞是一項不很昂貴的運動,就像去健身房鍛煉一樣平常,想來是因為地多人少,而在中國是地少人多,所以成了貴族化的),草坪上能看見數不清的灰兔蹦來蹦去,可愛極了。我們到了一處叫“Cape Schanck”的海邊。這裡和菲利普島“the Nobbies”那裡的海岸風景有些類似。海岸不是細沙構成的沙灘,而是黑灰色的礁石(據說以往是火山岩),大風帶著海浪撲打在礁石上,撲起雪白的浪花。真是“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天也有些陰,所以很給人一種山雨欲來的感覺。還有一特色是,要想走到海岸邊,要沿著一條長長的木梯下去。朋友們開玩笑的說這就是澳大利亞的“Great Wall”。下去時不覺得什麼,等返回要往上爬時還真有點兒爬長城的感覺。到了離海最近的地方,遠處有一塊礁石很像是一僧人背靠著一塊岩石在對著海面念佛。



(在Cape Schanck 那石頭像不像一尊佛)

而另一處地方的礁石又像是一頭大像趴在水裡。



(Cape Schanck像大像的岩石)

往回走的路上,我們還看見了一大片葡萄園。整齊的綠色葡萄架在田野上列成一條條縱隊,襯著遠處的藍天白雲,也是一番美景。



(藍天白雲下的葡萄園)

回到G夫婦家,又快到了晚飯時間。這回,G先生從儲藏屋裡搬出一小型煤氣罐,架上平底煎鍋,在屋外開始煎魚肉。煎肉的香氣引來了幾只馬蜂圍著鍋轉。我還看見地上一隊隊的螞蟻不知在忙碌著什麼,不禁想到住在這種地方的人門怎樣阻止像螞蟻這樣的昆蟲爬進屋子裡去呢。

魚肉煎好後,大家仍進屋吃飯。面包、魚肉就是主要部分。另外還有一盤G夫人用芒果、西紅柿、和一些蔬菜拌的沙拉很好吃。用完晚飯,另兩家的客人走了。我們四人坐在沙發上聊天。G指著地圖指導我們第二天要走的路。我很想出去看看外面的桉樹上有沒有考拉,因為白天G先生介紹他們房子前面的桉樹上一到夜間就經常會有考拉或者其它的小動物。可惜這時下雨了,估計考拉也不會出來了。洗漱休息,躺到床上後,關了燈,要不是LG提醒(因為我已經閉上了眼睛),我還沒發覺周圍竟是那麼的黑,真的是黑到伸手不見五指的程度,努力睜大了眼睛,也什麼也看不見。即使過了一會兒,眼睛已經適應了黑暗,還是什麼東西也看不到。平時在城市裡,晚上在家裡即使關了燈,也總有外面傳來的光線。可是這裡,外面也是漆黑一片。偶爾只有風吹過樹梢的聲音。想像著到深夜時,也許會有小動物趴在窗戶上吧,一夜無夢,睡的無比香甜。


精選遊記: 墨爾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