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夢華

作者: 閑來沽酒

導讀(一)四月,草長鶯飛,落花心醉的季節,我踏上這塊厚重的土地,雖然已不是禹定九州,逐鹿中原的年代了,但對中州河南依舊是念念不忘,因為這塊土地與我們的民族有太深的淵源,在這裡五千年的歷史任憑我們翻閱,在仰韶,二裡頭遺址可以尋覓先人的足跡,在白馬寺,少林寺可以探尋到宗教信仰的奧秘,在開封,洛陽可以憑吊千年帝都昔日的輝煌與榮耀……開封,這座 ...

(一)四月,草長鶯飛,落花心醉的季節,我踏上這塊厚重的土地,雖然已不是禹定九州,逐鹿中原的年代了,但對中州河南依舊是念念不忘,因為這塊土地與我們的民族有太深的淵源,在這裡五千年的歷史任憑我們翻閱,在仰韶,二裡頭遺址可以尋覓先人的足跡,在白馬寺,少林寺可以探尋到宗教信仰的奧秘,在開封,洛陽可以憑吊千年帝都昔日的輝煌與榮耀……開封,這座七朝古都,穿過千年時空我能找到你嗎?(二)走進開封老城,在踏入大梁門的一剎那,望著蒼老破舊的古城牆,我不禁停止腳步,難道這就是:“琪樹明霞五風樓,夷門自古帝王州”的開封嗎?一千年前這可是世界上最繁華的東京汴梁啊,護城河畔垂柳依依,城牆依舊,或許,時光荏苒,千年的繁華如過眼雲煙,改變的只是朱顏,只是世道,只是人心,寒暑冷暖,寵辱興衰,對它來說也許早已算不得什麼了,唯有歷史卻蒼涼而彌堅。與長安相比,它缺少一些漢唐氣勢。與洛陽相比,它缺少了一些魏晉風度。但它曾經是一座怎樣的城市呢,它曾經發出的每個聲音可以令行華夏,它的繁華又有多少人為之向往,如今告訴我們只有那幅叫做“清明上河圖”的畫了,而畫中所展現的讓後人為之驚嘆的繁華也僅僅是當時汴梁東郊的一部分。開國之初,宋太祖趙匡胤就定下了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的祖宗家法,使之成為歷史上最崇尚文教,科技發達,商業繁榮,言論自由,思想開放的時代,也是文化大放異彩的時代。四大發明中活版印刷和指南針針在這裡發明,火藥在軍事上開始應用,更是文人輩出的年代,李煜,歐陽修,三蘇,王安石,範仲淹,黃庭堅,李清照,柳永……無不與這城市留下剪不斷,理還亂的關系。(三)我懷揣姜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在開封城裡穿街走巷,但“東京夢華錄”中所記載的繁華已如黃河之水一去不復返,“富麗甲天下”的東京汴梁都已覆滅在厚厚泥沙之下,古老的城牆用城擱城這種獨特的言語告訴你這座城市的榮辱興衰,這座城市的下面沉睡著戰國時期的大梁城,唐朝的汴州城,北宋的東京城,明朝的開封城,又有那座城市像她這樣命運多舛,歷經戰火,河患,屢廢屢興。而現在它將自已的一切都深深的埋藏起來了。座落在北宋皇宮遺址上的龍亭大殿,巍峨聳立,金壁輝煌。導游說這是北宋的金鑾殿遺址,其時不然,這是清朝時在明朝周王府的“煤山”上修築起來的高台而已,而真正的北宋大殿在地下七米處,是當年朱元璋為破壞前朝龍脈而在金殿遺址上用鐵柱深埋地下,上面用煤炭而堆之(煤霉同音)。如今的導游只會勸你坐在龍亭前面人造石礅上拍照和推銷那些偽劣產品而已,而景點後面的故事她們是沒興致向你講解的,誰有會問起發生在這裡的“燭光斧影”之迷呢想起了一句歌詞稍微修改了一下:有一種愛叫古跡,有一種痛叫導游。(四)碧波蕩漾的潘楊二湖依偎在龍亭兩側,開封老百姓都說楊湖清,潘湖濁,老百姓自古以來用的這種樸素的方式區別著歷史上的忠良奸惡,而今卻是潘湖不濁,楊湖不清了。潘楊兩湖是明末李自成扒開黃河大堤水淹開封形成的,而教科書上因某種原因說是明軍開挖的。這是開封歷史上最大的浩劫,然而歷史的是非都隨著北宋的皇宮,明朝的周王府的遺址都靜靜的沉入湖底,昔日皇家的威嚴,莊重都已隨歷史塵封。我苦苦尋覓著歷史的留下痕跡,開封府,天波楊府,包公祠這些用水泥鋼筋堆砌起來的人造的景點不是我想要尋找的開封,在天波楊府看到竟然看到一群美女穿著滿清後宮的服飾在拍照留影,老天,這可是大宋故都啊,朋友笑我這是何苦呢,是啊,隨著清宮戲的泛濫,全國各地的景點何倘不是這樣呢,不管是唐都的西安,還是宋京的開封。(五)中山路是開封城的主干道,在一千年前可是東京城的御道,雖遭七次水淹但這中軸線依舊沒變,只是當年楊志賣刀的州橋已被黃河的泥沙深埋在地下,“兩岸夾歌樓,明月光相射。”明月依舊,當年汴梁八景之一的“州橋明月”卻已不復存在。美景如此,何況美人乎,“騎馬依斜橋,滿樓紅袖招”這樣的日子讓我無限向往,樊樓,當年的天下第一樓,名妓李師師曾在此宋徽宗相會,而宋江為讓朝庭招安帶著燕青曾來此見夜訪李師師,樊樓可以重修,但芳蹤已逝 ,登上樊樓,唯有那首“少年游”依稀記的當年的風流韻事: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手破新橙,錦幄初溫,獸煙不斷,相對坐調笙。 低聲問向誰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可是少人行“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雙龍巷,臥龍街,趙氏兄弟曾經居住過的地方,當初的龍興故宅隨著開封城的衰落以及朝代的更迭早已煙消雲散,而有金匱玉盟之約的大相國寺卻是幾番興衰,依舊是香火旺盛,它曾是戰國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故宅,北齊文宣天寶元年一代梟雄高洋登基後駕游汴州,憑吊信陵君的故跡,深感公子高義,在原址上建寺記念,遙起當年信陵君禮賢下士的謙遜作風和急人之困的義勇精神,以及朱亥,侯嬴等以死報知己的感人故事不禁使我感慨:願得黃金三百萬,交盡美人名士……(六)在梁園舊址現上而建的禹王台公園上有一高台名曰“古吹台”,那是春秋時大音樂家師曠撫琴之地,在這裡他創作了陽春,白雪之曲。陽春白雪,千古知音。終於在盛唐這個偉大的年代,三位偉大的詩人在古吹台上相聚,古吹台又奏響了別樣的陽春白雪。李白,杜甫,高適這三個仕途失意頓落魄的流浪詩人在古吹台上擺酒臨風推杯換盞之際詩興勃發:“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寫出了李白的瀟灑與浪漫,“氣酣登吹台,懷古視平蕪”道出了杜甫的沉郁與開闊,“暮天搖落傷懷抱,倚劍悲歌對秋草”這是高適的豪邁與蒼涼。盛筵難再,蘭亭已矣。三位風格迥異卻又心境相通的詩人聚會終成了古吹台的千古絕響。“一覽極蒼茫,舊苑高台同萬古;兩間容嘯傲,青天明月此三人。” 三賢祠門口的楹聯成為三賢祠永遠的訴說。(七)

北宋留下來的地上遺跡只有鐵塔和繁塔了,沒有百年的宮殿,只有千年的佛塔,鐵塔歷經地震,河患,戰亂,巋然不動,屹立至今,站在下面仔細辯認著精美的琉璃磚雕塔身。佛像,飛天,麒麟,花卉等琉璃磚雕經過千年風雨依然是十分精美,在陽光照耀下彩色琉璃磚散出淡淡光暈,我無法想像在一千年前她剛建成時該是如何的精美絕倫,春光雖然明媚,望著眼前的景像卻有些恍惚,抬頭仰望高聳入雲的鐵塔,我不禁有些目眩,風過雲動“鐵塔行雲”的景致竟然奇跡般的重現。從當地的民謠中隱約可知它當年的絕代風華:鐵塔高,錢塔高,鐵塔不及繁塔腰……蒼老,寂寞的繁塔佇立在隴海鐵路旁一片破落的民居之中,曾是開封地標建築的它,卻被認為王氣大盛而遭腰斬,雖命運多舛但繁塔依舊佇立著,它見證了開封的滄桑巨變,經久不息的戰火硝煙,悴不及防的黃河波濤,無情地摧毀了多少古跡?繁華的街市消失了,寬闊的河道淤塞了,高大的宮牆坍塌了,惟有繁塔歷經天災人禍,頑強地保留下了殘破的身軀。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斬繁塔王氣的朱元璋也未保住孫子朱允玟的皇位,而繁塔見證昔日的繁華,也見證曾經的苦難,它更像一位早已年邁的婦人,一切都嘗試過了,經歷過了,如今只要安安靜靜地坐下來,慢慢品茗,在悠閑的談笑中保持高雅的儀態,美人遲暮終究還是美人,繁塔依舊笑春風。(八)

深夜,一個人坐在鼓樓夜市,熙攘的人群已經散去,寂寥的燈光,迷離的人影,一壺濁酒,朦朧的醉意中仿佛聽到深巷的琵琶響起……只有在夢裡能回到大宋,回到東京汴梁了。



(一)



(二)



(三)



(四)



(五)


精選遊記: 開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