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采風一周行之民族風情

作者: keepwalkingjune

導讀上回書說到貴州的人,據說在貴州生活著我國56個民族中的49個,這次我們主要走訪了布依族和苗族的聚集地。去之前,了解到當地有5、6家挪威援建的民族生態博物館,因此把其中交通較為便利的兩個列入了我們的考察計劃。說是交通便利,路上也要半天的功夫。 去的第一家是位於黔西南的坡崗布依生態博物館。去往該村有且只有一條山路,在“窩頭”間繞來繞去走了2、3個 ...

上回書說到貴州的人,據說在貴州生活著我國56個民族中的49個,這次我們主要走訪了布依族和苗族的聚集地。去之前,了解到當地有5、6家挪威援建的民族生態博物館,因此把其中交通較為便利的兩個列入了我們的考察計劃。說是交通便利,路上也要半天的功夫。

去的第一家是位於黔西南的坡崗布依生態博物館。去往該村有且只有一條山路,在“窩頭”間繞來繞去走了2、3個小時之後,眼前豁然開朗,群山環繞的山谷沐浴在和煦的陽光中,一個小小的村寨依山而建,寨子前是一片綠色的農田,一派寧靜安詳,讓人想起了桃花源,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的情景,與燈紅酒綠的上海形成了極鮮明的對比。

博物館就在谷口,簡單的竹石建築,陳設也比較簡單,一樓展示了一些當地居民的生活用具、服飾等,二樓復原了普通民居的布置,院子裡有水車和磨坊,一個盛裝的布依族mm工作人員熱情的帶領我們參觀並做了介紹。比較有意思的是一群村民正在院子裡唱歌,不知道是在排練還是純屬自娛自樂。

參觀了博物館,我們信步走入了他們的寨子。布依山寨最大的特色是用石片做屋頂,房子四面透風。整個寨子基本保持了較為古樸的風貌,一共只看到了一個電飯煲、一台電視機(還是在一家鄉村旅舍)。剛到這個山谷時說想要在這裡生活一個星期的同事看到這樣的情況,立刻改變了主意。

在網上搜索布依生態博物館的時候,看到花溪鎮山村還有一家。周四正好去花溪,就順道到那裡彎了一下。沒想到那裡的博物館居然淡季關門,我們只能到他們的寨子裡隨便逛逛。這個村寨面水背山好風水,規模也比坡崗那個大很多,但因為離貴陽比較近,商業開發的也就比較厲害,滿眼都是農家樂的招牌。

黔東南是苗族侗族自治州,但我們因為時間有限,只去了兩個苗族的寨子。先去的是朗德上寨,感覺那個寨子整個就是一個舞台,那裡的居民和我們這些游客就是演員。到了門口,先不讓我們進,因為演員還沒有到位,等他們准備好12道攔門酒,又放了一串鞭炮後,我們終於可以登場了。攔門酒是苗家的風俗,苗寨的姑娘們在寨口設下12到關卡向遠道而來的客人敬酒,每個進寨的客人都要經過這些關卡。不過如今,這些風俗已經變成了節目、變成了程序,苗家的姑娘也沒有了當年的熱情,只是意思意思做個樣子,喝不喝、喝多喝少都不強求,這令我們一方面松了口氣,另一方面又覺得有些不過癮。我們每過完一道關,那些把關人就立刻扛著桌子酒壇跟在我們後面撤退,並到負責人那裡領牌子,估計是計算工作量用的。

第二個節目是歌舞表演,少數民族好像過得都是載歌載舞的快樂生活,每個人都能來兩下。各式各樣的舞蹈、演唱、樂器表演之後,最後一個節目是大團圓,幾乎全村人一起上場(當然也是會記工作量的)。有個盛裝的苗家mm主動把我也拉進了隊伍,說要教我跳舞,當然咯我是沒怎麼學會,當時還覺得有點不好意思。不過音樂聲音剛落下,那個mm就問我要不要穿她的衣服拍照,我當然抵抗不了那麼漂亮的銀飾的誘惑,穿戴好後獨照、合照拍了一堆。還衣服的時候mm還問我要不要再多拍一點,聽我說不用了之後,她立刻又拿出來一個籃子,問我要不要買點首飾刺繡什麼的。嘖嘖嘖,多麼連貫的銷售套路啊。然後她又很不經意的樣子說穿那個衣服拍照是要收錢的,並且開價10元。好在去的路上當地人有告訴我們這種cosplay的價格是5元,讓我有了心理准備,但整個過程還是令我對傳說中淳樸熱情的苗家人有些失望。可是這也怪不得他們,畢竟誰也逃不過市場經濟的大染缸。

此後去的是西江的千戶苗寨。顧名思義,寨中住著近千戶人家,規模相當可觀,同樣的,依山而建,層層疊疊。在村寨門口,還遭遇了一個當地人出殯的隊伍,汗。

那天可能是他們的集市,主干道兩邊擺滿了花花綠綠的攤位,寨子中央的廣場上還停著一輛“大篷車”,送文藝節目進苗寨之類的。當地的民風和城市相比還是要樸實的多,許多鋪子的店面敞著,老板卻跑去看演出了,完全不擔心發生偷盜事件。

我們住在農家旅社,房間裡除了床之外,只有一個實木的硬沙發和一台電視。晚餐就擺在低矮的長條桌上,我們只能坐更低矮的小板凳。房間的隔音效果奇差,半夜醒來,周圍卻是前所未遇的寧靜,害我不敢起床看流星雨。


精選遊記: 貴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