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晚,依舊坐在電視機前,依舊沉浸在牽動心緒的各類地震報道中。正在播出的是上海東視的“愛心演播室”特別節目,這天有兩位來自災區的特殊佳賓被邀請到現場,他們是父女倆,女兒叫夢雲。地震發生時,在成都念書的女兒發瘋一樣尋找自己的父母,然而,當父親和她聯系上的時候,夢雲再也見不到母親了。這原本是一個非常幸福美滿的家庭,因為母親的離去,父親一下子蒼老了許多,女兒一下子成熟了許多。在節目中父女倆噙著淚水回顧著有妻子、有媽媽在的時光,其中一個細節讓原本淚水盈眶的我,心又被抽了一下。那就是父親說,妻子打算過幾天和小姐妹們去海螺溝耍(玩),於是他特意為妻子去買了一雙鞋,妻子看到後,“怪”丈夫說家裡有鞋干嗎還買。丈夫說,你難得出去,穿雙好鞋走路輕松些。聽到這裡,我的淚水止不住往下流,一雙鞋浸透著夫妻情,可是妻子還沒有享受到丈夫的關愛,卻被殘忍地埋在廢墟下,永遠離開了人間。她再也無法領略海螺溝的曠美,再也無法享受生活的甘甜。海螺溝是我們“滬藏行”中,離開成都後到達的第一個景點。此刻,當我打開海螺溝的照片,看到那座座神秘的雪山,看到那片片神奇的冰川,我想說,蒼天茫茫的大自然啊,你能創造鬼斧神工的撼人景觀,你卻又能毫無留情地掀動摧殘人的災難啊!海螺溝還在,夢雲媽媽卻走了。夢雲媽媽,就讓我替你看一眼海螺溝吧!海螺溝距成都約300公裡路,我們早晨7點45分從成都出發,一直到下午2點20分才到達溝口。其中過了多功收費站後因國道塌方出現堵車,僅幾公裡的路走了約一個小時。下午一點,我們到達二郎山隧道口,車隊停下休息片刻。很小的時候因為《歌唱二郎山》的旋律,讓我知道在川藏路上有一座高萬丈的峻山,把進藏路死死阻擋。也因為這首歌,讓我知道了有多少軍人“開山挑土架橋梁,要把公路修到那西藏”。曾經的艱難之路,如今因為有了隧道,使天塹變通途。看到隧道口站崗的戰士,敬意油然而生。我知道建造這條4公裡長的川藏咽喉隧道,付出的不僅僅是財力、物力,更有生命!海螺溝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東南部、壯觀的貢嘎雪峰腳下,過二郎山隧道後約行駛一個小時,來到位於磨西鎮的景區大門,自駕車只能停在景區停車場,然後坐景區的巴士進溝。海螺溝供游客下榻的地方共有三個營地,汽車盤旋而上,過了一號營地後,山道便不太好走,沿途看見有作業工在修路。巴士在顛簸不平的山道上行駛,想來我們的車根本無法進。向司機打聽,整個工程大約今年國慶竣工,但屆時也不允許游客的汽車進山。上山的路上,看到路邊森林茂密,植物蔥郁,水流潺潺,沿途還能看到大片的杜鵑。我們住在海螺溝三號營地的銀山大酒店,具有歐洲風格的建築背靠雪山,相偎原始森林。這裡海拔2940米,是一個觀賞“日照金山”的有利地方。但由於這一晚,半夜起有了高原反應,頭疼的厲害,暈暈乎乎。第二天起床時,太陽已經照得老高,錯過了拍攝良機。就從這晚起,我天天和頭疼抗爭,一直到拉薩。我的頭疼反應就是每天後半夜,右邊腦袋牽狀般疼,無法入睡,導致第二天整個上午臉都有點浮腫,吃藥也不管用,到了下午稍有好轉,但由於前行的道路海拔不斷上升,晚上又會重復。慶幸的是,我終於慢慢適應了高原給我帶來的挑戰,戰勝了思想憂慮帶來的心理障礙,我挺過來了。當到達拉薩,在那裡休整三天,我已經和廣大藏民一樣,能行動自若地在那座高原城市觸摸離自己最近的藍天白雲。在溝口的時候烈日高照,暑氣逼人,沒想到到了山上寒意咧咧,衣不遮體。由於輕裝上陣,衣物都放在自駕駛車上,於是所有的人只得花錢租衣(租金30元),只能將就,不考慮衛生了。第二天早晨,有巴士把我們送上游覽冰川的索道口。當轎箱不斷上升,視野不斷開闊,我的心情也不由得激動起來。其實,在進海螺溝第一眼看到遠方的雪山時,我魂牽夢饒的雪山情便被激蕩起來。從那一刻起,我們的行程與雪山相伴,與純靜相依,不斷接受著心靈的撞擊。此刻望著腳下的冰川概貌,那滿目的礫岩、冰川裂縫、斷層、褶皺及條痕石,讓人深深震撼。 我一直無法想像促成這些冰川形成的大自然的力量是怎樣的巨大。然而,汶川的地震讓我最直接,最全面地了解的大自然的威力(以前的地震報道從未這麼透明)。那麼,就讓我們接受海螺溝的冰川吧,當雪崩來臨的時候,當冰川以勢不可擋的威力潰瀉的時候,它一定是那麼不可抗拒地瘋狂著,桀驁不馴地給人類留下一份容知識性、美學性與趣味性為一體的奇觀,留下一份壯美的大自然恩賜。海螺溝冰川是我第一次接觸到的冰川,它把寂靜的山谷裝點成玉潔冰清的瓊樓玉宇,它為浩瀚森林披上了晶瑩剔透的盛裝。它給我進藏第一站留下了難忘印像!然而更讓我唏噓不已的是,通往海螺溝的這條路在我們走過的第十三天遭遇了震驚世界大地震的波及,我無法想像,假如……山頂上潔白的雪峰中,矗立著神聖的白塔,經幡獵獵,寄托著多少至誠的心願。就讓我默默地祈禱吧,為所有活著的人們,雪山見證,冰川見證,我們一定要堅強!二郎山隧道收費30元海螺溝門票72元/人海螺溝觀光車票60元/人海螺溝冰川索道往返150/人
寫於2008-5-31

(一)

(二)

(三)

(四)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