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第十一天)之聖人,馕,葡萄!今天又是一個長車程的日子,早上9點離開酒店,參觀了香妃墓,感覺就是個富麗堂皇的小宮殿,裡頭卻有許多蓋上絲綢的伊斯蘭墳墓,都是為香妃家族的祖墳,雖然我欣賞這裡的建築風格,但總體對我來說,沒多大意思,畢竟我覺得許多人物在歷史的潛移默化下,正史野史黑白混淆,事實上真的這麼值得後人去瞻仰去供奉麼?離題來說,就例如武聖關羽,按三國演義來說,當年和張飛,劉備三人大戰呂布,總體來說最能打架其實也不是他,但是在歷史的潛移默化下,從宋代以後,便被帶上"武聖"的桂冠,默默無聞了800年的關羽,被宋徽宗連升三級:先封"忠惠公",再封"崇寧真君",又封"昭烈武安王"和"義勇武安王".元文宗封關羽為"壯繆義勇武安顯靈英濟王".明神宗封之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最後再來個"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哈哈,有點帶著莫名其妙的暈...

早上的景點都以人工景點為主,脫離了北疆那種大自然的氣息,心中不免有些鬱悶,不過,自我心中的調節是很快的,嘿,反正都是新疆,北疆看風景,洗眼睛,南疆看風情,洗心靈麻!哈哈!
今天換了部三十五座金龍,雖然座位比之前的二十座日產車大了許多,但是位子相對狹窄很多,雜音也吵了許多,睡覺當然也辛苦了很多,枕了頭枕反而覺得條頸十分酸痛,呵呵,不過,對我來說卻有個好處,車上來了兩個司機,這樣比起之前好許多,不用整天盯著那個胖胖的維吾爾族司機是不是中途打瞌睡,讓我總是睡不著覺!
我們經過了疏勒縣,中午2點左右到達莎車縣,這時離我們午飯的所在地澤普縣還有30多公裡,好長的車程啊,肚子又餓了,帶過來的零食已經讓我在前幾天全部掃光,這個時候車剛好經過莎車縣的街市,我一眼瞄到路邊一個攤子,呀,羊肉包子啊~又看見啦~好興奮,口水就要流出來啦~我迫不及待的叫司機停車,衝了下去,買了30個羊肉包子和4個馕,請團友吃,因為他們其實也是肚子空空,顯得十分雀躍,個個都說好吃,哈,特別是這個馕,剛剛烤出來,比起那些放了一段時間硬梆梆的,實在有天淵之別,

馕是新疆各兄弟了族喜愛的主要麵食之一,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說到這個馕,品種很多,大約有50多種,常見的有肉馕,油馕等等,根據考證,馕這個字源於波斯語系,流行在阿拉伯半島,土耳其等國家,維吾爾族原先把馕叫做"艾買克",直到伊斯蘭教傳入新疆後才叫做馕,它的做法和我們的烤燒餅很像,麵粉加些鹽水合酵面烤制而成,就變成了馕,如果添加了羊油那就叫做油馕,又如果添加了羊肉丁,孜然,胡椒,洋蔥,那就叫做肉馕,加上芝麻和葡萄汁那個叫做芝麻馕,等等,五花八門,傳說大唐和尚西天取經穿越沙漠戈壁的時候,身邊的日常食品就是馕,因為它含水分少,對於新疆乾燥的氣候適合長久保留,又方便揳帶,新疆之大,人口並不密集,很多出游人士都因為路途中間的吃飯問題而苦惱,所以馕變成為他們喜歡的食品.
知道剛才我買了30個包子4個馕一共多少錢麻?
17元!
中午吃飯了,之前吞了8個包子的我,已經飽得吃不下飯了,加上看到拌面,暈,我已經開始倒胃口了...
在午餐的時候,我發現在餐廳旁邊矮矮圍牆掛著一串串綠油油的東西,定睛一看,哇,好大的葡萄呀!我跑了過去,裝著欣賞的樣子在圍牆邊轉了轉,正要伸手去摘,突然發現一位維吾爾族的老太太站在不遠處似笑非笑的望著我,我不禁心中一寒,媽的,被發現了,該怎麼辦???
怎麼辦??手已經伸到了葡萄了,立即順勢用手摸了摸,回頭對她笑了笑,"多少錢賣呀?阿婆"
老太太"..."
"我想跟你買,買一些,你要多少錢呀?"我頭皮發麻.
老太太"..."
暈...我已經不知道該怎樣溝通了.這時候,老太太轉身進入旁邊的土房,"她不會是放狗出來咬我吧"這個念頭在我腦子裡面一閃而過.我正要開溜,突然,"呀"得一聲,門又打開了,我看見老太太捧著個盆子走了出來,說了句維吾爾族話,我搞不懂她的意思,但是很快明白了,因為我看到她手中的臉盆都是滿滿的而且比樹上的更大的葡萄,我愣了愣,老太太見我不動,倒是急了,連連用手動了動盆子,呵呵,我笑了笑,走過去毫不客氣拿起一大串,吃了幾口,哇,那個鮮甜我難以形容,老太太也笑了.
"NICKY,一個人係度偷食提子呀!"一個客人就像發現了新大陸.
"...."我暈.
所有客人聽到聲音全部圍了上來...
下午又是一個漫長的車程,經過以製作出名的新疆手工刀小鎮英吉沙縣,買了把刀,全手工!價格...不說...很漂亮,回家自己做個架子擺設起來應該很漂亮.
離開後,直接衝向今天的目的地-和闐,下午的風景實際上和絲綢之路的河西四郡景色差不多,坑坑窪窪的國道,黃沙蒲地的戈壁灘,沒有大漠孤煙,沒有海市蜃樓,只有那一片荒涼,一片孤寂,就是這樣,和北疆的綠色草原相比,形成強烈對比,晚上08:05分到達和闐,今天剛好是星期天,趕上大巴札集會,我們在市區的街市塞了半天,寸步難行,當我們一步一步挪動到今天的景點-玉龍河邊已經是晚上9點15分了,好在天色還沒有很暗,我們下到河岸邊,望著整個一大片大小石頭組成的岸灘,個個埋頭苦干了起來,做什麼呢?原來此景點叫做玉龍河邊拾玉,我們當然是抓緊時間看看能不能撿到些好東西,呵呵,30分鐘過後,我們上了岸邊,我看了看自己的收穫,不多,只有兩個石頭,其中一個拳頭大的我甚是喜歡,圖案一看彷佛是座白色的雪山背景下有座寺廟,門口似乎還有幾個和尚,哈哈,感覺像張山水畫,我的想像力還真的不錯,另外一個是塊墨玉,為當地最主要的特色,當然要帶塊回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