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束河 今天我和台北男帶著從虎跳峽“撿”回來的青浦少年一起包車游覽麗江周邊的景點,一天的包車費用只要60元。 車子才開出麗江古鎮沒多久,我突然看到車窗外那白雪皚皚的山峰不正是玉龍雪山嗎。來到麗江那麼多天,因為天氣的原因,今天我們我們才能真正的一睹真容呀。看那蒼茫雄宏、雲夕流溢、終年積雪不化的玉龍雪山,我們都激動不已,紛紛要求停車拍照,司機見怪不怪。告訴我們不要著急,他幫我們開到一個最佳的拍攝地點,下得車來,難得一見的玉龍真容“謀殺”了我們數碼相機的不少內存。 人家說麗江的前身是束河,束河的前身是白沙。是說隨著現在對古鎮的開發,如果想要看到原汁原味、商業化氣息少的古鎮原貌,白沙會比較好。但白沙古鎮還有一樣出名的東西,就是在古鎮裡的大寶積宮內,保存有大量明清時期的壁畫,我們今天的第一站就是白沙壁畫。 在幾個宮殿的牆壁上,盡管不完整,我們看到了大量各種描繪佛教、道教、甚至還有喇嘛教的佛像和舉行佛會或儀式的場面。如此將各種教派糅合在一起的繪畫是很罕見的。原來白沙是麗江統治者木氏{就是之前參觀過的木府的主人}的發源地,作為統治者,他們為了綜合各種教派的文化衝突,也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才在白沙寺廟的牆壁上創作了現在我們看到的這些將不同教派,不同風格,不同技藝集於一體的壁畫。不知道現在我們眼前的這些壁畫是原版呢還是按照原畫仿制的,但看到這些壁畫很多剝落和風蝕的地方,總讓人很為這些歷史遺產感到擔心。 我們從出口處的一條叫賣工藝品的小路走到了古鎮內,不小心迷了路,在古鎮內越走越深,這裡的建築沒有想像中的古舊,但卻有不加掩飾的古樸和少數民族建築的特色。城內的一角,幾位古稀老人懷抱著民族樂器吹拉著納西古樂,旁邊民居的門口,上了年紀的老婦人坐在自家的門檻上孵著早晨的日光。我們看他們的稀奇,他們看我們的新鮮。 第二站我們來到了三朵閣。“三朵”在納西族的文化是指玉龍雪山的化身,是保護神,三朵閣又稱北岳廟,是玉龍雪山的山神廟,也是納西族的第一個神廟。現在的三朵閣很小,只有一座大殿和兩座側殿。我們進入寺廟的時候。看見兩排風馬旗正在迎風飛舞。風馬旗是納西族人用來表達對佛祖的虔誠和逝去親朋的祝福的。旗子吹的越高,這種心願也就會越容易達成。 美中不足的是在我們剛剛達到寺廟門口的時候,就有一位很熱情的接待人員招呼我們,這些接待人員穿戴一致但又不是喇嘛的裝束。他們開始的時候表現的很熱情,先是介紹了一些寺廟的歷史典故,接著就話鋒一轉,恭喜我們,說我們很幸運,今天正好有位活佛在大殿裡坐鎮,讓我們誠心的去拜竭活佛,活佛會給我們一些指點的。其實目的何在大家一看就明了了。這樣的事情我在內地的佛教寺院了見的多了,只是沒想到跑到了這麼遠的滇南地區的藏傳佛教寺廟裡,還是不能免俗。接待人員看到我們沒有想被活佛接見的意思,就開始冷言冷語了,後來索性拋開我們去廟門口“接待”新到的游客了。算算時間,這已經是一年前發生的事情了,但那時的我。第一次接觸藏傳佛教,心裡最初的想法是這些偏遠地區的宗教信仰一定是很神秘很虔誠也很單純的,但看到這種變相的向游人索要香火錢的事情在這裡也有,甚至還搞的很有些規模和流程的,讓我不免有些失望。 失望歸失望,行程還是要繼續的,我們接著又到了一座寺廟玉峰寺。寺內也有接待人員,而且這次連躲都沒法躲,直接被他們引進了一位看起來很年青的活佛所在的殿閣裡。我們學乖了,被“接見”的時候,不多說話也沒什麼表情,在被活佛問過是哪裡人之後,我和青浦少年被請了出來,台北男被留了下來,不知道是不是上海人在他們的印像中是不是不太“大方”的,港台的游客都是很迷信的。不多久,台北男也出來了,一問之下,果不其然活佛是道明他會有些劫數,要他出點血消災結難之類的話,台北男雖說也是剛剛大學畢業,可也是30好幾、參過軍、在社會大學裡打滾過好些年,迫於台灣現實社會壓力才不得不回學校混文憑的,所以他任活佛天機說盡也毅然不為所動,後來也不得不被活佛請了出來。 玉峰寺並不是以寺廟和喇嘛出名,而是以一株500多年的山茶樹享譽海外。 爬到寺廟的最高處,來到了種植山茶花的院子,我們看到了一株近兩米高的山茶樹,樹枝向四周肆意的伸展著,像撐開的綠色大傘。據說這株山茶樹的茶花可以每年分20批開放,每次會開千余朵,花朵多而且大,花期長,有“萬朵山茶”的美譽。茶樹旁的庭院內,我們還見到了萬朵山茶花的保護者,一位從年青時就一直守護茶樹至今的古稀老人。院牆上掛著很多介紹他的事跡的圖片和文字內容,尤為吸引人注意的是老人年青時在盛開的茶花下英姿勃發的留影。 離開了玉峰寺,我們到了玉水寨。這裡完全是一個介紹納西族的東巴文化的地方。講述東巴歷史的彩繪牆壁、傳成東巴文字的學堂、供奉東巴神的玉水緣大殿、表演東巴舞蹈的舞台,還有祭祀、舉行東巴活動的廣場、表現納西民族生活環境的村寨等,在這裡走一遭,我們看到了古代納西人生產生活的古文明時代,看到了他們對於東巴諸神賦予的無限崇拜,還看到了這個古老民族豐富的情感世界。玉水寨的水也很出名,這裡有一眼被尊為“神泉”的水眼,是能養彩虹鱒魚的地方,是養育了麗江納西人的源頭。 其實讓我比較注目的是在玉水寨最高處的玉水源大殿裡看到的東巴諸神,當時的古納西人將對一些動物的圖騰崇拜,和自然現像、五谷雜糧等左右他們生活狀態的事物結合在一起,再加上一些想像,創造出了我們現在看到的人面獸身的東巴神。相較那些只在天上宮闕中出現的佛祖和神仙,我覺得這些東巴神更現實,更貼近納西古民的實際生活和自然情感。 大概是在玉龍雪山腳下,麗江周邊的景點好多都和“玉”字掛鉤,我們已經去過了玉蜂寺,也到了玉水寨,接著我們又到了一個地方叫玉柱擎天。景區之所以叫玉柱擎天,因為在海拔2800米高的巨石上有一處題著“玉柱擎天”的石刻,據說這是麗江的首位知府的題字。這裡地處玉龍雪山下第一村的玉湖村內,如今村已凋零,但那個在山腳下一待就待了27年的洛克博士的故居還保留完好,等待著好奇者去了解他是如何從一個農業專家變成了一代東巴文化大師的。這裡也是麗江歷代土司的後花園,每年夏日,他們都會到這裡位於玉龍雪山南麓的夏宮內避暑。 我們走進景區,首先看見的就是美麗的玉湖,今天萬裡無雲、無風無浪的好天氣幫了我們大忙,讓我們看到了玉龍雪山十二影之首的玉湖倒影。只看見寬闊的玉龍雪山越過青青的山脈在靜謐的湖面上投射著自己的身影,就好像那條原本騰空在高原眾山之上的白龍,看到了清澈清涼的玉湖,一時興起就竄到這湖裡游水嬉戲呢。 從景區內的雪松庵左側向上爬,還是有些距離才能看到寫有“玉柱擎天”四個大字的摩崖石刻的,中途我們有好兩次都想放棄(徒步過虎跳峽的人已經沒力氣爬山了),但最終我們還是來到了這塊石壁前,一邊疑惑著這擎天的玉柱到底是指眼前的崖壁還是指玉龍雪山,一邊覺得為了看這四個字要爬那麼高……雖然有些吃力,但想到看到了玉龍雪山在玉湖裡清晰迷人的倒影,也覺得很是值得的了。 我們今天的最後一站是束河古鎮,很多到這裡旅游過的人都說,看過了麗江的繁華之後,一定要到束河來體驗清幽。當車子載著我們來到了古鎮那小小的四方街,我立即就被這個古老寧靜的小鎮吸引了,那古老的青石板路,那小橋流水的人家,讓我感覺自己好像正置身於一副江南水墨畫中。古鎮裡的每一間客棧、每一家店鋪都有自己的特色,既有納西民居獨有的風格,又很好的融會了江南建築的精秀,這種意境絕不是用一句詩意可以概括的了的。圍繞著四方街的是各式的商鋪,再往裡深入,你就可以看見有著不同規格卻同樣吸引人目光的客棧的庭院,這些庭院大都被設計成了供客人休憩、交流的空間,而客棧老板根據自己的創意將這些空間修飾的各具魅力,即便是不住店的游客,只要看到這些小巧精致但又個性十足的庭院,都會忍不住停下腳步,要在裡面找個位置好好地品味束河的美。 後來才了解到,束河原本是明朝木氏土司囤積各種中原手工藝人的地方,以方便他們為白沙和麗江兩地提供技能,後來在抗戰時期,茶馬古道的經濟貿易讓這裡繁榮了起來。因為有過中原的能工巧匠的點撥,束河的民居不像白沙民居一味樸素,也沒有麗江建築的華麗宏大,而是多了一點西子弄水的精致嫵媚,讓人過目不忘、愛不釋手。 束河古鎮裡有“神泉”九鼎龍潭,有納西人特有的將飲用、洗蔬果、洗衣物劃分開的三眼井,還有價格很便宜的扎染。一塊很大的扎染台布只要2、30元,我買了一條長到拖地的裙子只要50元,顏色和樣子都很漂亮,我當場就穿在身上舍不得脫,索性就穿回麗江了,只是苦了兩個男生要跟在我後面逛束河的服裝店。 離開束河的心情是很不舍的,總覺得這裡還沒有看夠,還有更美的地方等著我靠近。 回到麗江,想到這是我在這裡待的最後一個晚上,可還沒有到著名的酒吧一條街中的任何一家酒吧中坐過,就覺得有些不完整,無奈實在是招架不住那裡的嘈雜,結果還是回到了科貢坊。科貢坊的兩樓是一個清吧,在這裡和朋友聊天,不用扯著嗓門說話,窗外麗江夜裡的繁華也一點也不會被遺漏。此時的我,已經是愜意闌珊間,夢裡不知身是客。 2007年6月27日,今天我就要離開麗江了,本來想到黑龍潭看玉龍雪山的倒影的,因為機票出了點問題直到10點才解決,看看剩下的時間也不多了,就拿著地圖找還沒機會去的古鎮內的景點看看,發現在萬子橋附近有座普賢寺,於是就趕去看看,誰知卻是一座正在修葺的寺廟,倒是在緊靠著普賢寺的地方,被我們發現一家老作坊的傳統蜜餞店,是一對老夫妻一起打理的。雖然店不大,又開在比較偏僻的地方,但酒香不怕巷子深,這裡是很多多次來麗江旅游的朋友推崇的小店。老夫妻的特制蜜餞樣子看起來都是差不多黑呼呼的顏色,品種卻從櫻桃、菠蘿、李子到地瓜,冬瓜等等,甚至還有用蠶豆做的。店面左邊是作坊,右邊是門面,蜜餞都被放在一個個大罐子裡,價格都一樣,喜歡什麼就花6角錢從老板那裡拿個小罐子裝,裝滿之後過秤付錢就可以了。也可以用個小塑料碗揀幾樣自己喜歡的放在一起,過秤付錢之後就可以邊走邊吃了。考慮到我的行李已經被麗江據說絕對不正宗的犛牛肉干塞滿了,只好選擇後者小小品嘗一下了。 從麗江回上海的飛機又是逢乘必晚點的東航,可是我的心情一點也沒受到影響,因為在這7天的行程裡,有太多讓我回味無窮的人事物了。我想,只有親身來過這裡的人,才能理解為什麼會有很多人在麗江流連忘返,來了一次又一次,我將也會是對麗江難以割舍的其中一人。

(玉龍雪山)

(玉湖裡的玉龍倒影)

(萬多茶花)

(白沙鎮裡孵太陽的老人)

(玉水寨的大門和圖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