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上的日子:虎跳峽

作者: marvely

導讀虎跳峽 對於虎跳峽我想到的第一個場景就是背包客在峽谷中的徒步。這個位列於世界十大峽谷之一的虎跳峽,處於被高大的哈巴雪山和玉龍雪山連綿不斷的山峰擠壓著的金沙江上,最高海拔高差有3900多米,很多年以前就已經是外國驢友熱衷的徒步聖地了。而我不甘心像其他游人一樣只是在上虎跳看一眼虎跳石就心滿意足得算是到過虎跳峽了,我想親身體驗一下在別人游記中反 ...

虎跳峽 對於虎跳峽我想到的第一個場景就是背包客在峽谷中的徒步。這個位列於世界十大峽谷之一的虎跳峽,處於被高大的哈巴雪山和玉龍雪山連綿不斷的山峰擠壓著的金沙江上,最高海拔高差有3900多米,很多年以前就已經是外國驢友熱衷的徒步聖地了。而我不甘心像其他游人一樣只是在上虎跳看一眼虎跳石就心滿意足得算是到過虎跳峽了,我想親身體驗一下在別人游記中反復提到過的張老師小路、天梯,想親眼看看在中虎跳才能看到的“滿天星”、“滑石板”,幸虧我找的這家旅行社專門接待我這樣有點“自虐”傾向的游客,去瀘沽湖前我向他們表達了想去虎跳峽徒步游的意向,在我回麗江之前,旅行社就傳來了好消息,說是已經湊齊了人數,只等著開撥行軍了。 早上我和台北男來到旅行社集合,看到我們的旅伴有一對來自青島的新婚夫婦,一對忘記了是來自哪裡的夫婦帶著他們剛上高中的女兒,還有一位在香港大學任教的加拿大人,看來像我一樣喜歡走路的國人還是大有人在的呀。 人一到齊我們就出發了,我們第一站先到達了拉市海。海就是湖泊,拉市海是地名,但這裡的確有一個圍繞著湖泊的濕地自然保護區,據說這裡是眾多鳥類棲息的地方。可是我們來的這個季節這個時間,小鳥一只也沒看到,只有幾匹供游人騎的馬在濕地的灘塗上閑遛著。我們也在濕地上走了走,遠處寂寂的山脈和眼前孤單的湖面,還有不知道為什麼吹的讓人有些寒意的冷風,打消了我們在這裡逗留的興致,於是很快就驅車達到了下一個景點:長江第一彎。 第一彎位於石鼓鎮,奔騰而下的長江被江邊的山崖阻擋,不得不急轉180度,形成一個V形的大彎折向而行。因為要繞路,司機並沒有把我們送到觀賞的最佳地點,而是在行進途中找一處可以看見第一彎的高地。這樣遠遠望去,只能看見那V形大轉彎的一點頂端,可真是大打折扣。 中午時分我們到了橋頭虎跳峽鎮,在這裡吃中飯,准備著進入虎跳峽,上午的行程讓人有些失望,我只能期望之後的游程能帶來一些新意。 匆匆吃完中飯,我們進入虎跳峽,首先來到了上虎跳峽口。我們背靠著哈巴雪山,江對面的是玉龍雪山,金沙江在這裡被兩大雪山挾持的只有30米寬,是整個峽谷中最窄的一段,江水怒號著奔騰而下,偏偏又被江心中的一塊三角形的巨石阻擋,翻卷起滔天的浪花,發出陣陣虎哮般的轟鳴,形成壯觀景像。那雄距的巨石就是大名鼎鼎的虎跳石。其實在上、中、下虎跳峽裡都有各自的虎跳石,我們現在看到的也可以說是上虎跳石。 我們沒有從上虎跳就開始徒步,而是先驅車到了中虎跳的TINA’S客棧,稍做休憩後就開始了今天的徒步。 從TINA’S我們直接下到了張老師小路,從這裡一路都是下山的路程,山體上礫石很多,很容易打滑,幸好我腳上穿的這雙上海產的火炬牌運動鞋的抓力很好,讓我可以很輕松的向下行進。我們下了1000多米(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這麼高,導游說的,但真的下了快1個小時)終於到達了江邊,途中有路過一處瀑布,走的已經有些筋疲力盡,滿臉通紅的我們紛紛在瀑布邊納涼。 在峽谷底的江邊,我終於看到了“滿天星”。這裡的江水相比上虎跳的江水下降了近百米,江中礁石林立,激蕩的江水在礁石中左衝右撞,被礁石撞的回奔,形成了江水跳躍倒流的奇特景觀。有人說“滿天星”是指這江中密布的礁石,我倒認為應該是指在這礁石中反復跳躍的江水形成的景像。江邊有一塊可以攀登的巨石,站在上面看到的是金沙江奪路狂奔、卷起千層浪的威力。 我們沿著山體上裸露的棧道繼續前行,搖弋的棧道只有半米寬,緊貼著哈巴雪山山脈的半山腰,腳外就是狂濤拍岸的金沙江。不過我們都沒有懼意,一心想著能快點到達天梯。在棧道的盡頭我們回頭張望,此時兩座雪山看起來挨得是如此的近,以至於只留下一條縫,這就是“一線天”了。 我們從棧道折回了一段路,來到了一個中轉站,看到路邊的指示牌上標示著這上邊就是天梯了。中轉站房屋的一面牆壁上貼滿了從全國各地來到這裡的游客留下的紙條,這些紙條上有的寫著來到者的姓名和對虎跳峽美景的稱贊,有的寫著對自己或親朋好友的美好的祝福,有的人甚至就將自己的名片貼在了上面,這滿牆的紙片給這個中轉站帶來了一道奇特的風景。 欣賞過“紙牆”的藝術,我們按照路標來到了天梯。天梯有兩條路,一條是依附著山體修建的垂直的鐵梯,另一條是石階很高的山路。選擇第一條路可以節省一些時間,但需要很大的膽量,因為這是一段很長的垂直距離;選擇第二條路相對是安全了,但因為石階跨度大,路又沿著山體有彎折,很消耗體力。 來到天梯我當然希望可以能攀爬它,但那似乎一望無際的高度讓我有些望而卻步。同行的兩個導游中有一個皮膚黑黝黝的彝族少年,一直是身手敏捷、精力充沛的狀態,只見他來到天梯前,不假思索毫不猶豫的噌噌噌得就爬上去了幾米高。我也躍躍欲試,打算爬上去一段體驗一下就下來,結果腳一蹬上鐵梯上的欄杆就欲罷不能了,索性就一直向上爬,台北男也跟在我後面開始攀爬。誰知爬了十幾分鐘時候還沒有到頭,我已經開始手軟腳軟了,也不敢往下看自己究竟爬了有多高,前面的彝族少年爬的飛快,讓我有種沒有依靠的安全感,只好不停的叫他慢點慢點,這時我覺得自己的心從來沒有跳的這樣快過,手腳已經沒有感覺了,只是在機械的移動著,腦子裡也一片空白,不知道該想些什麼。突然,上面的彝族少年沒了蹤影,我正不知所措的時候,他從不遠的高處探出了頭來,原來這天梯終於到頭了。 爬過了天梯,雖然我對自己的佩服又加深了一層,但我還是沒有勇氣回頭看看自己到底爬了多少高度,就匆匆跟隨著彝族少年沿著山路繼續向上爬。可能是經過了天梯的考驗,我的勇氣倍增,好勝心也上來了,什麼氣喘噓噓、腳酸體乏都被我拋在腦後,一門心思就是想第一個爬上山頂。眾望所歸,我終於第一個到達了山頂,望著對面江岸上環鎖的峭壁,看著山上還在移動著的我的團友,我不由得發出感言:“在這裡我要感謝我的爸爸媽媽,我的親朋好友,尤其要感謝的是我腳上的這雙火炬牌運動鞋,如果不是有他們的支持,今天,我不會成功的第一個登頂,謝謝大家。”哈哈,純屬解乏的笑談。 我們爬上來的地方有一處房屋,有兩位彝族老婦人住在裡面,可能是經常見到有游客狼狽不堪的從山下爬上來,她們見到我們並不吃驚,還好心的招呼我們洗把臉休息一下。當我依著房屋的柱子休息的時候,看到有一個背包的男生走了過了,他停下來向我們問路,得知他是今天早上從上虎跳一直走到現在的,我們告訴他沿著碎石公路走會錯過很多東西的,要向我們這樣從張老師小路走到天梯才能看到美景,而現在已經是下午6點左右了,我們花了將近5個小時才走完了這段路程,所以我們建議男生先休息一個晚上再走,但男生堅持要繼續走下去,表示感謝之後就順著我們爬上來的路下山了。 人都爬了上來之後,我們沿著碎石公路回TINA’S,路不遠也平坦,但我總算知道一個人到達極限是什麼感覺了,超量運動之後的綜合症已經開始侵襲我的身體,回去的路上,我只能不斷得哼著歌來調動自己僅剩的體力,終於堅持到了客棧,我沒有力氣吃晚飯,囑咐了導游等人不要來打擾我,就回房間找張床擺放我那不知道還是不是我自己的身體了。 經過了一夜的休息,早上起來的時候我感覺自己體力恢復的差不多了,今天還要徒步5、6個小時。 早上8點從客棧出發向下虎跳走,我們很快就到達了坐落在山坡上的一個小村莊,因為這裡房前屋後都種植著粗大的核桃樹,所以這個村莊就叫做核桃圓村。山坡上的公路邊有一家著名的客棧,現在我已經忘記了客棧的名字,但這個客棧之所以出名,是因為這裡有一個讓人稱頌的愛情故事:一位外國女游客在虎跳峽旅游的時候住在了這家客棧,客棧老板的細心體貼讓她感動不已,結束在虎跳峽的游覽後,她並沒有離開,而是留了下來做了客棧的老板娘。現在有很多游客會慕名到這家客棧投宿,美名其曰是為了嘗嘗這裡老板娘做的正宗的巧克力蛋糕,實際都是想親眼看看這段跨國的愛情故事。我們的台北男就對此頗為著迷,看到客棧之後就衝了上去想見見老板娘本人,可惜我們只看到了一些外國游客,客棧的服務員說很不湊巧,老板娘正好到鎮上去采購了。 看得到看不到老板娘我們都要繼續往下走,事有湊巧,昨天我們在彝族老婦人的房子前遇到的那個男生正好從公路邊的一家客棧走了出來,於是我們就邀請他和我們一起徒步。攀談的時候才知道這個男生也是上海的,青浦人,今年剛剛大學畢業,已經在青浦的一家銀行找到了工作,准備在投入社會之前好好游覽一些祖國的大好河山,來虎跳峽之前,他已經在四川的四姑娘山那走過一圈了。不過他接下來的話差點讓我噎住,他說昨天遇到我們的時候,大概是我因為時間太晚,曾經勸過他不如先找個客棧住一晚,結果他的警惕心讓他以為我大概是我們當時所在房屋(客棧)的老板娘,好心的相勸不過是在拉生意。我暈,我承認我當時的樣子是有些不堪,但也不過就是頭發凌亂,渾身塵土,滿臉通紅而已,怎麼也不至於會被想像成為客棧老板娘吧,我哭笑不得。算了,看他還是小孩子,原諒他了。 在村裡我們還遇到一只蠻可愛的小土狗,一看見我們就湊進前來,我好心喂了它一顆從上海帶來的來伊份的肉棗,結果它就開始一直跟著我們了。 我們接著走了大約3公裡,就看見原來陡峭的山坡上,出現了一大片巨型石板,石板光滑平直的就好像被打磨過一般,從哈巴雪山的半山腰一直延伸到峽底。“滑石板”是這段險路的名稱,從這裡開始,我們就進入下虎跳了。 下虎跳這裡沒有像張老師小路這樣的道路可以通到峽底的江邊,也沒有天梯這樣考驗人膽量和耐力的驚險通道,只有漫長的碎石公路,聊以慰寄的只有兩邊玉龍和哈巴雪山高插雲端的山峰,峽谷裡奔騰千裡的金沙江,偶爾也會有一群山羊出現在江邊的山坡上。 下虎跳應該是虎跳峽三段路程中最長的一段吧,不記得問了導游多少次還有多久才能到,也不記得反復塗了幾遍防曬霜,中午12點之後我放棄了問還有多久,堅持吧。這時,我們遠遠得看到峽谷外雲層下有一處高高的平原,也可以看到平原上有很多的房屋,規模應該是一個鎮子了。這個鎮子離雲端是這樣的近,不知道能不能算得上是海拔最高的鎮呢。我們在這裡狠心趕走了一直跟著我們的小土狗,畢竟我們要去的地方不是它的家。 走著走著,導游指示我們可以往峽谷下走了,原來我們已經快到老渡口了,只是下到老渡口也是一段很長的距離,無論如何,我們終於在渡口乘上了渡船。本以為下了船就可以到大具了,結果又是一番上下求索的攀爬,無所謂了,已經走了這麼多路,也不在乎這最後的一點艱辛了。 終於終於終於我們到達了漂漂客棧,這裡也是大具的客運中心,每天只有兩班車往返麗江。在客棧裡我們忙著喝水點吃的,虎跳峽的徒步到這裡就結束了。 回麗江的路上,我們還去游覽了一下玉龍雪山的主蜂半山腰間的高山草甸——犛牛坪。坐了犛牛坪索道上到了海拔3700米的高處,並沒有特別的高山反映,聽導游說7、8月份的時候,這裡會開滿漫山遍野的野花,還有成群的犛牛被散放在坪上。我們上得來的時候已經是下午5點了,天雖然沒黑但開始下起晰晰的冷雨,我們沿著坪上修築的專供游人行走的木棧道走了很久,除了路上的一間藏傳寺院之外就沒有看到任何能引起我們注意的東西了。這時台北男的幽默細胞開始發揮了,他戲稱這個時間犛牛大概已經下班回家了,我們當然就看不到它們了。誰知又走了沒多久,就看到幾只犛牛零散的分布在棧道邊的草地上,台北男又說了,這些不是加班就是上晚班的犛牛。這種陰雨的天氣裡,即使是在距離玉龍雪山這麼近的犛牛坪,也無法一睹雪山的如騰空於高原上的白龍般的奇景,也只有這幾只犛牛可以看了。犛牛看見有人來,並無懼意,而是紛紛朝我們湊近,隔著棧道邊的欄杆看了看我們,嗅了嗅我們,大概覺得我們也沒什麼特別的,就又紛紛扭頭各自散開,該干嗎干嗎去了。台北男和高中女孩的老爸又往前走,翻過了一坐山坡想看看有什麼其他的東西,回來的時候,他像模像樣的說,山坡後面有一棵大樹,樹上掛有一個考勤鐘,那些犛牛正都銜著考勤卡在排隊打卡等下班呢。他的這些幽默語言著實讓我們開心了很久。 下了犛牛坪,我們又順道去了也屬於玉龍雪山景區的白水河,這裡的景像實際上人工的,就是在一個小水庫的水面上修建了層遞的圓弧型梯田,水順著這些“梯田”流下來的感覺還真的很美,但仔細想想,這樣的“梯田”湖在九寨溝和黃龍景區裡多不勝數。晚上回到麗江吃過晚飯後,我們不由自主的又來到了科貢坊,裡面的女服務員禁不住我的左請右求,脫下她的納西族服裝的工作服給我穿,披上“披星戴月”的我喜不自給,開心的站在科貢坊門口幫他們叫買小吃,還有游客跑來和我合影。現在想想那時的感覺,真的不是現在在上海這種千篇一律,墨守成規的生活可以比的,大概就是因為這種放松自然的狀態,才使得那麼多人最後會選擇留在麗江吧。


(裡格半島)



(上虎跳石)



(中虎跳的滿天星)



(高原上的鎮子)



(滑石板)


精選遊記: 麗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