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上的日子:瀘沽湖

作者: marvely

導讀早上8:30,我們在古城門口的玉河廣場上坐上了前去瀘沽湖的車子。從麗江到瀘沽湖要走7個小時的盤山路,肯定是很枯燥的,幸好同車有一位單獨出游的女孩子Halen Wang,本也是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工作的白領,厭倦了那種朝九晚五的枯燥工作,放棄了優越的工作待遇,只身來到雲南昆明,穿梭在雲南各個少數民族之間,了解他們的民族特色,並收集一些少數民族的手工藝品 ...

早上8:30,我們在古城門口的玉河廣場上坐上了前去瀘沽湖的車子。從麗江到瀘沽湖要走7個小時的盤山路,肯定是很枯燥的,幸好同車有一位單獨出游的女孩子Halen Wang,本也是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工作的白領,厭倦了那種朝九晚五的枯燥工作,放棄了優越的工作待遇,只身來到雲南昆明,穿梭在雲南各個少數民族之間,了解他們的民族特色,並收集一些少數民族的手工藝品,而且還制作了一個網站“一個美麗的地方”,向很多向往雲南美麗風景的人介紹這裡的景點。一路上和Halen閑聊著,她的經歷、她對雲南一帶少數民族的了解,大大增加了我們旅途的樂趣。 離開麗江大概一個多少時後,司機在一處叫“山路十八彎”的地方停了下來,從這裡開始,我們的車子將要開始走一段下山的路了,而這段路曲曲折折的,在山面上打了好幾個彎,我數了數,果真有十八個左右的彎。 又不知道走了多久,車子路過一個小鎮子,今天正好是他們趕集的日子,道路的兩旁堆滿了用於交易的五谷、各類蔬菜和生活必需品等,還有穿著盛裝的彝族婦女穿梭在其中(奇怪的是那些彝族男人卻沒有像女人那樣打扮,只是穿著一般的服裝)。我們的車子在離集市不遠的地方停下,下車活動頸骨的我遇見兩個正准備去趕集的彝族婦女,我上前和她們攀談,她們靦腆得笑著回答了我的問題,從她們口中我得知,這樣的集市每兩三個月有一次,附近寨子的人都會來這裡交換各自需要的物品,或者和不同寨子裡的朋友相聚。 離開了這個小鎮,我們車子經過了小涼山,對這一帶很熟悉的Halen說這裡聚集著一些彝族人,是和我們剛剛見到的服飾亮麗的彝族人的另一個分支,不同處就體現在他們的服飾上,小涼山的彝族的服飾簡單,顏色以黑灰色為主,而且他們還喜歡戴一種頂部呈五邊形的帽子。果然沒多久,我們就看到路邊有身穿黑色,戴著這種五邊形帽子的少數民族。 接近中午的時候,我們進入了寧蒗縣,距離瀘沽湖也就不遠了。這裡是彝族人的聚集區,每年農歷六月二十日彝族的火把節也是在這裡舉行的。當車子穿越縣城的時候,沿路看到不少身穿少數民族服裝的人,也就不像一開始覺得那麼稀奇了。中午司機把我們拉到一家一看就知道是定點的人家吃中飯,庭院內擠了很多像我們一樣的游客等著吃飯,再加上已經坐了一上午的車子,真的沒什麼胃口,還好這家有一種人人吃過都會誇的菜,就是糖水南瓜,喝過之後確實能讓人恢復些精力。 坐在車子上正混混欲睡的時候,突然聽見有人高聲驚嘆道“好美呀”,於是急忙向窗外望去,就見到遠處藍天白雲下,有一泊馬蹄形的如蘭色玻璃鏡面一樣清澈的湖水,白雲倒影在湖面上,讓人分不清哪個是天空,哪個是湖面。我們興奮起來,瀘沽湖近在咫尺了。 我們的車子恰如其分得停在一處觀景台上,站在台上,瀘沽湖湛藍的湖水就在腳下,頭上是整片整片潔白的雲團,被稱為“蓬萊三島”的裡格半島、裡務比島和黑瓦吾島連成一排游移在湖中,而遠處的格姆女神山就像這些小島的慈祥的母親一樣,靜靜的觀望著她的這些兒女在母親湖中嬉戲。 進入了瀘沽湖的大門後,司機師傅將我們拉到了景區內的第一個村莊三家村,在三家村的碼頭,我們坐著大大的豬槽船游覽了裡務比島。船頭是兩位英俊的阿柱在撐船,而船尾則是一位美麗的阿夏在掌舵,這大概也體現了摩梭人的母權制吧。豬槽船拍打著漂滿水藻花的湖面很快就到達了裡務比島,島不大,一上島就看見三座掛滿經幡的石塔,從石塔後的小路繼續往上走,就到了裡務比寺了,雖然寺很小也不華麗,但這是我這次旅程中見到的第一座黃教喇嘛寺,還是讓我興奮了一陣,一進寺門就急忙的四處打量。想看看它和我常見的大乘佛教的寺院會有什麼不同。島的頂端有一座白色的靈塔,它不是什麼德高望重的活佛或者位高權重的土司的靈塔,而是一位清代的土司府總管的。因為這位總管的傑出的管理能力和外交才能,讓後人對他推崇備至,並在其逝後按照土司的標准為其建造了靈塔。 游覽完了裡務比島,天色也比較晚了,聚集在島邊的豬槽船載著乘客三三兩兩離開了,我們也在上岸後繼續行程,最後,我們的車子停在了裡格,這裡是我們今天晚上要停駐的地方。裡格不大,光看村內的建築覺得已經很商業化了,每棟民居雖然都很漂亮,但都是以客棧的形式建造的,讓人看了不免有些失望。可是,這裡有一條非常美麗的“湖”岸線。夕陽西下,將遠處的湖面映成一片金色,我們沿著岸邊慢慢得走到了裡格半島上。一條白色砂石堆砌的小路連接著裡格村和半島。一上島就看見一座很老舊但很漂亮的花樓(因摩梭族婦女一般都在二樓和她的阿柱會面而得名),這座花樓也是客棧,後來客棧的老板告訴我們,這座花樓是裡格村裡保存最好的,也是最後一座的花樓。老板原來在昆明林業局工作的,大概也是喜歡這樣無拘無束的日子,就回到瀘沽湖開了這家客棧,但畢竟是在外面見識過的,他在花樓的庭院前建了一間酒吧,也給入住的客人提供免費上網。也因為島上沒有排水系統,一般性的客棧的房間內都沒有獨立的衛生間,所以價格相對就很便宜了,像現在這樣的淡季,這樣的雙人間只要30元一晚,於是我們就住在了島上。島上有條環島路,沿著小路十幾分鐘就可以完成環島游了,島的背面有一座新修的客棧,規模大設施好,價格也貴,280一個晚上。 我們在花樓的庭院內和路上結識的宋老師二人幫(兩位50多歲的老者,大連人,一起結伴出游,據說他們為了看到梅裡雪山的日出金山,在山腳下的客棧裡足足蹲守了6天),還有新婚中的軍醫和軍醫管理者(就是軍醫老公了)一起共進了晚餐。落日的余輝中,我們品嘗著雲南地區才有的水炒土豆絲和紅米飯,商討著明天的出游計劃。 雲南屬於高緯度地區,像土豆這種澱粉類植物很容易生長,所以我們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一大片一大片的開著白色花朵的農作物,花的下面就是土豆了。後來有當地人告訴我說,如果開的花是白色的,生出來的土豆也是白色的,如果是粉色的,土豆也是粉色的,甚至還有蘭色、黃色和紫色的花,不知道有沒有什麼科學依據。因為出產的土豆特別多,這裡的菜單上一般開頭幾個菜都是有關土豆的,什麼青椒土豆絲、酸辣土豆絲、紅燜土豆、水炒土豆絲等,我還是第一次看到的土豆有這麼多種的燒法。 本來想在吃完飯後去參加裡格的篝火晚會,看到這裡的晚會的場地比較小,就決定沿著湖邊欣賞裡格的夜景,然後回到花樓的酒吧小坐繼續計劃第二天的環湖游。多謝花樓的老板幫我們聯系到用車,我也順利招募到之前就住在花樓內的台北男和北京帥哥第二天和我們一起把臂同游,實際上是多點人幫我們分擔車費了。到最後我們一共7個人車費150元,游覽地點是從裡格到趙家灣。 第二天早上剛剛5點,客棧樓下就有人高喊“起床看日出了”,我們一陣忙亂後5:30出發了。 車子很快就開到了看日出的最佳地點,原本以為我們是最早的一撥人了,沒想到已經有兩個人比我們更早得占據了有利的位置,一打聽原來這兩個人竟是專門為一些非常有名氣的地質或旅游雜志拍攝照片的攝影師,再看看他們的裝備,那叫個齊全呀。看著他們的專業照相機,再看看我手中的“傻瓜”數碼照相機,真不好意思拿出來用。 等待日出的湖面和雲朵都是墨藍色的,從來沒有看到過這樣的天空,只是簡簡單單幾片雲彩,就可以勾勒出這麼美麗的景色,在我們等待日出的半個多小時的時間裡,看著這些雲彩由深變淺、由暗變亮、肆意的伸展著自己的“身材”,也是一種不錯的享受。在我們還沒有看夠那變幻多姿的雲朵時,太陽已經按捺不住的從山背後探出了頭,用他萬丈無比的金光點亮了山頂、擦亮了雲彩、映亮了湖面、也照亮了我們的笑臉,此時,身後的格姆女神山也掀起了她那用白雲做成的面紗,和我們一起迎接這將到來的美好的旅程。 我們的車子駛過小落水村,村子小而簡單,從高處看好像只有一個巴掌那麼大,可就在村落的湖邊,有著讓任何人都驚嘆的美景:早晨靜穆的湖邊,一高一矮兩棵樹正靜靜得並排樹立在湖邊,好像是兩個趁著晨曦出來散步的情侶,走累了就在湖邊停下,一邊欣賞著湖景,看著遠處的雲海,聽著不遠處鳥島上小鳥的輕唱,一邊小聲的私語,他們並沒有靠得很緊,但任誰都看得出他們一定是一對親密無間、心有靈犀的愛人,他們就是讓每位路過的游人都心動不已的情人樹。雖然不知道他們在這裡已經站了多少歲月,但相信他們共同歷經的風雨足以讓他們一直這樣相親相愛的依偎在一起的。 我是懷著怎樣羨慕的目光讓情人樹隨著遠去的車子漸漸消失在我的視線裡呀,回過神來的時候,車子已經駛入了瀘沽湖的四川境內了。作為雲南海拔最高的湖泊,瀘沽湖位於雲南寧閬縣和四川鹽源縣的交界處,當地人笑稱,不用看路標,開車的時候只要感覺腳底下面的地面變得平整了,就一定是進入四川了,因為四川人比較有錢,路也就修得好,但瀘沽湖最好的景點還是在雲南境內。進入四川之前會看到一個標識著楊二車娜姆的家的地方,司機說楊二在把自己的家搗鼓成了一個收費的“展覽館”,不過進去看過的人都會一致要求退款的。我們本身就沒興致花錢去看她的所謂“展覽”,就繼續沿著湖邊前進。 四川境內我們進入的第一個村莊是大嘴村。大嘴村邊有大嘴島,島上隱約可見一個小小的白塔,島四周的湖面上飄滿了白色的水藻花,零落的幾只小船浮在這些花中。村中的建築明顯華麗,但村民的穿著(帶有民族特色的服裝)卻比在三家村看到搖豬槽船的摩梭族的人要樸素的多,不知道他們屬於哪個民族。 在繼續路過了木誇村、凹誇村、中窪村後,我們來到了趙家灣。有人說瀘沽湖的形狀像一個曲頸的葫蘆,也有人說她的形狀更像是一個U字型的馬蹄,無論如何,趙家灣就是這葫蘆的頸,U字型中間的凹。在這處月牙彎般的湖畔,有一片綠油油的田地,地裡種植著開著白色花朵的土豆苗,間或還栽種著同樣開滿白色花朵的梨樹。矮矮的田埂外,母牛帶著小牛在愜意的散著步,我們這些外來人在湖邊的嬉鬧雖然打破了這裡的清淨,但好像並沒有打擾到它們享受早晨陽光的心情。 趙家灣是我們這次行程的最後一站,打道回府的時候,北京帥哥在中窪村和我們分道揚鑣,他要從這裡徒步到到草海,那裡是有著一片像大海一樣一望無邊的草的海洋的地方,只可惜我們的時間有限,不能一睹那綠色的海洋了,也很贊嘆北京帥哥的體力,聽說他昨天已經有過從有著扎美寺和溫泉的永寧鎮徒步回到裡格村的壯舉了,今天還要從中窪走到草海,再從草海走回裡格,真是佩服。想起之後的兩天我將會有一次徒步虎跳峽的行程,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走下去。 快回到裡格之前,司機把我們引到了一處高地,在這裡,裡格半島完完整整的呈現在我們眼前,它就像一只在海面偶爾探出頭的坐頭鯨一樣,在平靜的湖面上輕松地呼吸清新的空氣。 回到裡格的半個小時後,我們就要離開了。告別了如獅子雄踞的格姆女神山(覺得神山的特性和摩梭族的民族個性很像,當家的是有著堅強外表溫柔內心的女性),告別了高原明珠瀘沽湖,我們回麗江了。 在麗江,我拉著從瀘沽湖“拐帶”回來的台北男一起報名了第二天的虎跳峽兩日徒步游,然後就和朋友還有台北男一起來到了附近的一個商品街,在一家不是很正宗但老板很熱情的飯店裡吃了一頓腊排骨火鍋,配菜中竟然有我們這兩天一直有看到的水藻花,就點來放在火鍋中嘗嘗看,味道和一般的蔬菜沒太大區別。 晚上本來要去泡酒吧的,但現在麗江酒吧一條街上的酒吧已經商業的沒有一點特色了,我們順著新華街一直走到了盡頭的科貢坊。地如其名,這裡原來是麗江的文人學士生活過的地方,現在兩樓是一個安靜的多的酒吧,一樓是一個東巴紙生產和銷售的場所。開始我們只是想進去參觀一下就退出來的,沒想到竟然看到一位大東巴(納西族人的東巴文化中對最高智者的尊稱)坐在房間中的一張桌子邊,有兩個穿著藏服的人正向他請教著什麼。房子中央還有一個很大的鍋正在熬煮著用來制作東巴紙的樹皮,在這裡服務的納西族小伙子們熱情的邀請我們在大鍋邊坐下,遞上茶水,從鍋下的火堆裡扒出烤熟了的土豆請我們吃。在麗江就是有這樣的魔力,你可以和任何一個剛剛結識人的暢所欲言的交流,我們邊吃土豆邊交換著我們想知道的信息,納西小伙子告訴我們,那些穿藏服的人是從四川牽著馱馬,徒步到這裡來的藏民。而大東巴也是難得才會到這裡來的。 回到客棧休息前的兩個小時的時間裡,我們都是在科貢坊度過的,在掛滿東巴紙的房子裡和當地人隨意的聊著天,這樣的感覺,遠比在嘈雜的酒吧中消磨時間好上千百倍。


(趕集的納西族婦女)



(掌舵的阿夏)



(裡務比島)



(情人樹)


精選遊記: 麗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