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是懷著很忐忑的心情登上去麗江的飛機的。雖然兩個禮拜之前就開始在網上搜尋麗江的旅游攻略,卻感覺那裡和我之前去過的地方完全不一樣,似乎什麼地方都不是那麼確定,又好像都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再加上和游伴對於所去的景點的不統一,這次行程,我心裡一點底都沒有。直到在飛機著陸前,看到雲貴高原上連綿起伏的山脈,高聳入天的植被那麼逼真地掠過眼底,我才開始興奮起來,無論如何,一個陌生又神秘的麗江將完完整整得呈現在我的眼前,就算這7天的行程裡,我只能在這裡發呆,又有何不可呢。 從機場出來坐15元的機場大罷到了客運中心,再打的到了古城,我們在新華街上找到了木森客棧(在網上看到有游客推薦的),老板聽口音是東北人,房價50,應該是這條街上最便宜的了,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熱水供應很好,還提供免費上網。三樓有個平台,沒事的時候可以去看看古城的全景,雖然看到的都是一些屋頂。最主要的是新華街離古城門口很近,鄰街就是有名的酒吧一條街,再下去就是古城的中心四方街廣場了。 放下行李,我們出了古城,在出口不遠處找了家飯店,兩個人分別點了牛肉米線和炒餌塊(米磨成粉做成的年糕),都是5元。雖說都是這裡的特色小吃,但並不覺得特別好吃。 之後我們拿著從客棧借來的地圖想把找古城內的景點轉一遍,離大水車最近的是文昌閣了。在去文昌閣的途中,有一處叫嵌雪樓的地方,裡面有一座供奉觀音大士的殿閣,主要的是,這裡是遠眺玉龍雪山的絕佳地方,只是今天下了雨,天上雲霧繚繞,老天不想讓我們這麼快就看到玉龍的風采。在文昌閣我們了解到在麗江有一種風俗,進寺門的時候要從右邊的門進來,表示忠心和虔誠,出寺門則要從左邊的門出來,表示可以順順利利,而中間的門是空門,是留給僧人道士走的。文昌閣是道教建築,他的大殿內中間供奉的是上清真人,可左脅持卻是觀音。這是麗江宗教信仰佛道混合的一種體現。 古城內的小路很多,我們在當地人的帶領下,從文昌閣摸索到了東巴宮。這裡主要是介紹納西人信奉的東巴文化的地方。庭院中有個當地人穿著納西人的民族服裝向游人演示著東巴紙這種造紙技術的生產過程,還有間屋子專門賣東巴紙的工藝品,不過價格超貴,讓你不敢問津。東巴宮內還有一處表演場所,到了晚上會有一個80多歲的納西族老人帶著一群年青人在舞台上表演民俗舞。古城內類似的表演還有納西古樂和金沙麗江,門票最便宜的也要100元,我覺得還不如多去一個景點比較劃得來。在宮門口,那位80多歲得納西老人穿著盛裝和游人合影,游人一站在他身邊,他便舉起手上得長煙杆,笑容滿拘的,很職業化。 到了麗江怎麼可以不去當地土皇帝,土司的府邸——木府呢。木府也是按照中國建築的中軸線結構建造的,但卻不是傳統的坐北朝南,而是坐西朝東,是為了表示面向北京紫禁城的意思。雖說現在的木府占地面積也很大,但據說已經不能很當時的規模相比。別看木府是偏遠地帶的建築,但其內部構造也像江南園林建築一樣有回廊假山、有曲橋花池、有戲台古木,各個景點之間還巧妙的采取了一些構景手法,如果不是園內的主體建築相對江南的園林裡細秀樓閣更高大,更富麗堂皇一些,一瞬間我還真以為自己回到上海了呢。木府的畢竟是土司的府邸,它的主體建築還是體現了皇家貴族建築高大、氣派、輝煌的氣息。木府裡的戲台叫做玉音樓,樓後的山上有一棵神奇的古木。在很多年前,一天麗江城內突然狂風暴雨大作,一道閃電正打在這棵樹上,將樹木從當中擊斷,可是折斷的樹枝並沒有完全脫離,而是連著樹皮倒掛在樹上。之後,這段倒掛的樹枝竟奇跡般的繼續生長著,就形成了木府中的一道奇景——倒生樹。 木府最高處的建築是一棟三清殿,府內最有名的一位土司晚年的時候曾在這裡潛心修道。三清殿邊上有一條小路可以通到麗江古城內的最高處萬古樓,那裡是看古城全景最好的地方。後來我認識的當地人告訴我,要在萬古樓上看古城最好是在晚上去,當地人都知道有條小路可以上到萬古樓,這樣即便在晚上萬古樓關門之後,也可以上去領略麗江古城晚上華燈初上,人聲鼎沸、流光異彩的夜景了。 木府的大門票35元,配有導游員。我們的導游員是一位穿著民族服裝的納西族婦女,通過她我們初步了解了木姓土司的發源歷史、木府的建築歷史、麗江納西族婦女服飾的特點,尤其是她們背後背的那塊“披星戴月”的重要性,她也通過對木府中景點的介紹讓我們了解到為什麼納西人那麼尊重女性。後來我在一間屋子的牆上看到很多國內外的政要人物到木府參觀的相片,我們的導游員作為講解人員也多次出現在這些相片中。這讓我對這位導游員不免有了一種敬佩之情,接待過這麼多大人物的她在面對我們的時候,仍舊是兢兢業業、熱情詳細的向我們介紹著。而位導游員在介紹景點的時候的那種對待工作的激情,才是最讓我佩服的。 木府邊上的特色小吃攤因為花樣繁多、價格便宜也在很多攻略中多次被提到,我們看看天色也不早,遂找了一處樣子比較漂亮的小店坐下拉,這裡的東西相比酒吧街上確實便宜很多,東巴宮門口的粑粑要賣到10元一塊,這裡只要4元就好了。於是我們點了些麗江的特色小吃,比如粑粑、米灌腸、雞豆涼粉、烤犛牛肉等,吃完結帳,兩個人30不到。 吃完晚餐,我們沿著古城內不知名的小路隨意逛著,反正據說無論如何都能走到中心四方街廣場上的。發現 越是往古城裡面走,越是能找到一些有特色的小店,我就找到了專門賣納西族的木刻、銅鈴和銀飾的特色店,納西人認為魚代表著吉祥,所以這些特色小店裡都能看到做成魚的樣子的手工藝品,只是價格都不便宜。 在回客棧的路上,天又下起了雨,也變得比較冷了。穿的比較單薄的我們實在是抗不住了,難怪人家都說麗江天好的時候隨便穿衣,但一下雨就要穿長袖了。只好停住閑逛的腳步,匆匆在一家旅行社內定下了明天到瀘沽湖的往返車票,就趕回客棧休息了。

(麗江古鎮)

(東巴宮內正在制作東巴紙的匠人)

(木府)

(木府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