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得浮生三日閑--蘇州游之蘇州博物館

作者: cali1979

導讀對蘇州博物館的向往,起源於由貝隸銘設計的蘇州博物館新館落成之後,但是落成後一年多的時間裡,從未踏上蘇州的土地,所以這次,博物館是唯一的計劃內形程。自從今年開始博物館陸續實行免費開放以來,前去博物館的人就越發多起來。其實想起來覺得很奇怪,之前博物館收費還是不算太貴,不過免費二字的吸引力還是不一般的大。到博物館的門前已經排起了長長的隊 ...

對蘇州博物館的向往,起源於由貝隸銘設計的蘇州博物館新館落成之後,但是落成後一年多的時間裡,從未踏上蘇州的土地,所以這次,博物館是唯一的計劃內形程。自從今年開始博物館陸續實行免費開放以來,前去博物館的人就越發多起來。其實想起來覺得很奇怪,之前博物館收費還是不算太貴,不過免費二字的吸引力還是不一般的大。到博物館的門前已經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天氣悶熱,不過有人還是很有耐心。排隊的時間差不多是一刻鐘,進入館內,暑氣頓消。新館的建造確實有它的獨到之處,我眼中的新館是在運用現代建築的理念和材料試圖演繹蘇州古園林的內涵。整個新館是用的大多是現代建築物的材料,線條簡單。似乎想以大氣取勝,其實也是,博物館是一個載體,裡面的陳列才是精華。兩者若是相輔相成,實為最佳。新館中的陳列按年代、類別分為幾部分,參觀的人群不時地拿起相機進行拍攝,不過現代人對古代歷史知識的匱乏實在是厲害,經常會有人問起五代是什麼時候。更別提陳列品的鑒賞了,我們吸收了太多外來的東西,卻漸漸喪失了自身的底蘊。新館內的商店很不錯,好多東西卻很特別,不過價格還是非常昂貴,文化的普及和經濟收益真的難以調和?從新館不如老館,就像是時光倒流,盡管老館所在的忠王府年代並不久遠,還是殘存著歷史的痕跡,太平天國的18年歷史,也許就濃縮在這一個王府之中。因為新館的建立,這裡所儲藏的文物非常之少,對大多數人來說,這裡已經僅僅是一個不具有代表性的園林了,博物館的作用似乎在漸漸消失。最吸引人的可能還是文征明的那棵手植紫藤,就在新館的茶室中,也有差不多的場景與之遙相呼應。站在新老館的中間,就如穿梭在時空的兩邊,一切那麼遠,卻又那麼近。


(舊館園景)



(文征明手植紫藤)



(新舊之間)



(新老呼應)



(移步換景)


精選遊記: 蘇州

評論